冬瓜,不是因為生在冬天叫冬瓜,而是冬瓜在成熟的時候,表面會生出一層白
霜,就像冬霜一樣,故名冬瓜。冬瓜其實是夏瓜,喜溫耐熱,成熟於夏季。之所以叫冬瓜,是因為冬瓜外皮上白白的蠟質可以保護冬瓜越冬不壞,起到儲存作用。每100克冬瓜含有96.6克水分,能量非常低,僅為12千卡。每100克冬瓜中含有18毫克維生素C,超過西紅柿中的含量(14毫克/100毫克)。
冬瓜還是一種高鉀低鈉蔬菜,每100克冬瓜中含有鉀 78毫克,鈉1.8毫克,對需進食低鹽食物的腎病、高血壓病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食物。冬瓜中含有冬瓜多糖,有增加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冬瓜中也含有丙醇二酸冬瓜肉含有丙醇二酸,有減肥降脂的功效,正在減肥的姑娘們可不要錯過。同時,因為冬瓜含鈉低、含糖少、含脂肪低而含鉀量較高,最適合水腫及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食用,且有輔助治療作用。
孫思邈說冬瓜「須被霜食之乃佳」,出霜的冬瓜成熟,煮食味道佳。中醫認為,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化痰鎮咳、清胃降火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提到「冬瓜甘平,清熱,養胃生津,滌穢除煩,消癰行水。治脹滿、瀉痢、霍亂,解魚酒等毒」。除了冬瓜肉可以吃之外,冬瓜皮也是一味能利尿消腫的中藥。
市面上有青皮和白皮等不同品種的冬瓜,一般白皮冬瓜由於顏色淺,成熟後掛霜更為明顯,但不是說青皮就不如白皮的好。除了看外皮,在購買切塊的冬瓜時,還可以留意瓜肉,肉質堅實的冬瓜較好,肉質較軟、較疏鬆的有可能是放久了水分有所流失。看完皮和肉,再把冬瓜託在手裡掂一掂,目測同樣大小的分量,重的那一份自然水分足些,如果肉厚瓤少,便是好冬瓜;而分量輕、肉質疏鬆、水分明顯不足、瓜瓤又比較多的,則次些。
平常我們吃冬瓜會把瓤去掉,實際上冬瓜瓤也有一番用處。冬瓜瓤可以用來洗臉洗澡。除了吃冬瓜肉,還可以試試用冬瓜瓤來洗臉擦澡,有助去黑頭、斑點、瘡痘等,讓皮膚白皙。
在食用方面, 想通過喝生冬瓜汁減肥的女性要「三思」,吃多了反而傷脾胃。冬瓜雖好但偏涼,宜燉爛煮熟了吃,不宜生冷而食,容易引起腹瀉。從中醫的角度介紹來說,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隨息居飲食譜》提到「冬瓜甘平,清熱,養胃生津,滌穢除煩,消癰行水。治脹滿、瀉痢、霍亂,解魚酒等毒」。下面為大家介紹幾款養生滋補的冬瓜靚湯:
主要功效:健脾祛溼
材料:豬大骨、冬瓜各500克,薏米100克,茯苓50克,姜一小塊,紅棗數顆,枸杞一小把,鹽少許。
做法:
1. 將薏米、茯苓、紅棗、枸杞、姜(切片)放入砂鍋,以冷水浸泡10~20分鐘
2. 豬大骨洗淨入砂鍋加足量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
3. 轉微火煲兩小時後加入冬瓜再煲半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
主要功效:清熱解暑、益氣生津。
適用人群:口乾口苦、心煩怕熱、小便不利等人群。
材料:西洋參片10克、石斛20克、麥冬20克、冬瓜500克、眉豆30克、家鴨半隻(3-4人量)。
做法:
1. 將眉豆提前浸泡2小時,西洋參、石斛、麥冬洗淨後稍浸泡,冬瓜洗淨,連皮切成塊狀
2. 家鴨宰淨,去內臟、切成塊狀(可先飛水處理)
3. 備好材料後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即可飲用。
品評:這道西洋參冬瓜鴨湯化裁於中醫古籍《溫熱經緯》中的「清暑益氣湯」,以簡版來作為食療方,湯中西洋參性寒,味甘、微苦,功能清熱生津、益氣養胃,乃清補之佳品;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經,功能清熱生津、養胃和陰;麥冬則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是夏秋季常用的食療藥材之一。這三者與健脾祛溼的眉豆、消腫利尿的冬瓜合而為湯,湯品氣味清潤鮮美,在保持清熱解暑之效外,更添益氣生津之功。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學院電話:020-28103050、4007009568
掃一掃二維碼添加老師微信諮詢
《康復理療、美容師》
點擊閱讀原文,諮詢課程詳細內容
400-700-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