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運用「三猛」戰術,半小時將土耳其旅全軍殲滅

2020-12-14 騰訊網

很多人以為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支援朝鮮對抗美國的戰爭,實際上參戰的還有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因為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討好美國參與韓戰。

在這些國家中,土耳其部隊的參戰和被殲都頗具戲劇意味,土耳其部隊本想在朝鮮戰場顯示其好戰民族的戰鬥能力,卻不想被我志願軍的"三猛"戰術打的落花流水,不到半小時就全殲土耳其軍隊。

土耳其作為突厥人,勇猛好戰,在美國侵略朝鮮戰場後想要在"美國大哥"面前表達自己的忠心,以要脫亞入歐,便集結五千餘人組成部隊衝上朝鮮戰場。其剛到朝鮮戰場時急於表現,見到"敵人"就猛烈進攻,打死並抓獲幾百名俘虜,後經美國翻譯審問才知被土耳其攻擊的正是他們的"盟友",被我軍打散的男朝鮮部隊。有勇無謀的土耳其部隊,剛到朝鮮戰場就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為其日後被殲滅的結局打下了伏筆。

當時美國部隊急於突破我軍防線,在戰場上與我軍始終不分勝負,於是派出土耳其這支敢死隊突擊我軍,土耳其軍此時正想證明自己戰鬥民族的能力,自然自告奮勇的衝向我軍。面對直奔我軍而來的土耳其旅,彭德懷下令38軍114師將其殲滅。我軍負責此次任務的342團與土耳其旅人數相當,但我軍的武器裝備及後勤補給弱於對方,另外當時土耳其旅佔據防守地形,所以我軍想直接殲滅對方存在一定困難。

根據這種情況,我軍指戰員經過分析決定採取我軍在朝鮮戰場上屢戰屢勝的戰術,那就是三猛戰術,利用偷襲結合"三猛"打發對敵人進行分割圍殲,直擊敵人要害。"三猛"戰術是林彪發明的,這一戰術主要包括"猛打""猛衝""猛追"三部分,這個戰術十分適合當時不知死活的土耳其人。

我軍利用各種機關火炮秘密接近敵人,將有限的武器裝備合理配置,儘可能的對目標實行精準性的打擊,同時配合猛烈的炮火,避免有限的武器裝備被分散影響戰鬥效果。

在我軍兵分三路通過"三三制"原則互相掩護對對方進行猛烈進攻之後,瞬間佔領對方三個山頭。此時的土耳其旅佔據作為指揮防守的第四個山頭,準備與我軍誓死一戰,土耳其指揮官甚至扔出帽子叫囂全體官兵以此為界決不後退,誓死要在陣地與我軍拼個你死我活。

我軍教導員孫永昌見對方還想做困獸之鬥,於是開始使用"猛衝"戰術,持槍帶領全體士兵向土耳其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在我軍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之後,土耳其士兵已經慌不擇路。趁土耳其人發呆慌亂、毫無準備不能及時作出戰術反應之時,對其陣地展開進攻,我軍士兵向敵人瘋狂扔出手榴彈,與敵人拼刺刀展開近戰,土耳其軍自詡為最英勇的部隊,但見到我軍戰士如此敢打敢殺自然被嚇得連連後退。

我志願軍當然不會就此放過他們,最後採取"猛追"戰術,孫永昌身先士卒帶領將士迅猛追擊已經被我們打散擊潰的敵人,始終給對方壓力,全體戰士端著刺刀與土耳其人展開白刃戰,在刀光血影中敵軍被我們打的落花流水。

在第二次戰役中我軍猛烈打擊土耳其士兵,致其死傷三千餘人,對方奮力抵抗依然沒能擺脫丟盔卸甲的命運。有意思的是,在俘虜的土耳其士兵身上我們發現,他們將在朝鮮戰場上搜刮的銅盆別在腰上當做黃金戰利品。

至此我們也能夠看出,土耳其部隊參與韓戰並不是和我們志願軍一樣為了保家衛國,而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也都是如此,都是為了在戰場上獲得私利,這樣的戰鬥隊伍在與我們英勇果敢,無私無畏的志願軍相比,自然無法相提並論,而這,也是土耳其式的野蠻無法戰勝志願軍的勇猛的主要原因,正所謂"仁者無敵"。

韓戰時期,三猛戰術為我軍的勝利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貢獻,這種打法特別適合當時我軍缺兵少糧、武器裝備匱乏的情況,面對敵強我寡的劣勢局面,我志願軍不止打下了兩個多小時殲滅土耳其軍的優秀戰績,還有很多值得頌揚的戰果需要我們銘記。

相關焦點

  • 土耳其旅:可算碰到真的志願軍了!激戰一夜,全軍覆滅
    在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寇採用的堡壘政策,所屬第40軍的王鳳麟,創造出一種新型打法,他巧妙利用礦山爆破的技術,對戰場上的日寇進行攻擊,而這種技術結合了火力與突擊,在戰場上的效率特別高,之後這種戰術被廣泛運用到其他戰場上,還被列入五大軍事技術。
  • 土耳其軍很彪悍,與志願軍肉搏誰厲害?看志願軍的戰術
    他創立的軍事戰術也被流傳至今,運用到軍事人才教育中,令後輩受益匪淺。林彪的28個戰術中,有個三猛戰術。"三猛戰術"中的"三猛"分別是:猛打、猛衝、猛追。 "三猛戰術"不管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都為我軍帶來了輝煌的戰績,同樣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將"三猛戰術"也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 土耳其旅號稱英勇善戰,5000多人隊伍,志願軍兩小時全部殲滅
    彭德懷:土耳其旅為何物?下令全部殲滅,志願軍兩小時就完成任務 引言 新中國成立不久,美軍來勢洶洶叫囂著佔領朝鮮,跨過鴨綠江,直逼我國東北。而我國也不甘示弱,以總司令為志願軍總司令,對朝鮮進行幫助,在朝鮮,中國和美國打了一仗。
  • 志願軍的「三猛」戰術是啥,彪悍的土耳其旅,半小時被我軍全滅!
    土耳其有點可愛,他們在剛剛去到戰場之上立刻就俘虜了幾百名韓國的軍人,並且將他們誤認為是我們的軍隊,還發電報給美軍,告訴他們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美軍特別開心,以為土耳其打仗別有一套方法,當美國軍隊到達之後,看到土耳其軍隊關押了幾百名韓國人時,欲哭無淚,只好趕緊放人。
  • 韓戰:土耳其軍「王牌旅」兵敗如山倒
    韓戰中的土耳其旅美方韓戰中後公布的資料顯示:韓戰中由亞基希準將統率的土耳其第一旅是一個團作戰部隊,有三個步兵營,還有支援炮兵和工程兵。在整個韓戰期間,它是惟一一支配屬於美軍作戰師的旅一級的「聯合國軍」部隊。
  • 抗美援朝:一支堪稱頑強,裝備精良的土耳其旅,結果一觸即潰
    來看看其編制,土耳其部隊被編為「土耳其第一旅」,共計5455人,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野戰炮兵營(3個炮連,共18門105毫米榴彈炮)、摩託化工兵連、摩託化防空連、卡車運輸連以及通信排、反坦克排等。這個編制配備對比我們志願軍可以說是高了不止一個檔次,但是連美軍都無法戰勝我們那些最可愛的人,他們自然也不行。
  • 志願軍第38軍揚眉吐氣,精彩故事拍成了電影,「38軍萬歲!」
    彭老總脾氣大,全軍皆知,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彭老總就曾「雷霆三怒」,罵得「驚天動地」。 為解決軍需問題,彭老總曾經拍案大怒,聲振「居仁堂」,此為「一怒」; 因為第180師遭遇重挫,彭老總曾經痛心疾首,大罵韋傑軍長指揮不當「該殺頭!」
  • 土耳其旅打仗野蠻,崇尚白刃衝鋒,彭老總:靠野蠻是打不了勝仗的
    在德川血戰之後,志願軍第38軍向价川急進。而嘎日嶺則是德川至价川的必經之路,美軍也發現了防線上的這個缺口,於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急調位於嘎日嶺方向最近的土耳其旅前去防禦。接到命令的土耳其旅迅速迅速到達价川,並派出1個步兵營和一個戰鬥工兵連在地勢險峻的嘎日嶺頂峰設防。
  • 抗美援朝我軍犧牲最高將領:指揮志願軍首戰告捷,惡戰英軍坦克旅
    由於蔡正國的行動為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位來自江西革命老區的指揮員很快引起了彭總的注意。由於蔡正國擁有豐富的軍事指揮才能,到了1951年,志願軍司令部就把蔡正國調到了50軍擔任代理軍長。蔡正國剛剛到達50軍就遇上了戰局極其險惡的戰役。
  • 志願軍「無傷」殲敵戰術:傷1人換1個排,美韓爭搶模仿
    結果,志願軍在火力方面的劣勢變得更加突出,他們在進攻和防守崗位上遭受的痛苦甚至更大。在運動戰期間,志願軍只有一次徹底殲滅美國軍團級部隊的記錄。他們經常是圍住了吃不掉。如果當晚志願軍無法完成殲滅任務,第二天敵人將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被強行包圍。一般來說,一個軍的志願軍集中全部火力,最多只能殲滅美軍的1-2個營。
  • 志願軍第27軍,血戰長津湖,美軍王牌師團「北極熊團」被團滅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有著一面「北極熊旗」,是志願軍第27軍全殲「北極熊團」之後的戰利品,這不僅是抗美援朝戰鬥中僅有,也是美軍史上僅有的慘敗。「北極熊團」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軍步兵師第七師團三一團專屬稱號,於一戰後由美國時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親授,「北極熊旗」也是專屬。
  • 志願軍雞雄山「零敲牛皮糖」
    尤其是第七十七師二三〇團一營二連的阻擊與反擊戰鬥,被編入我軍步兵分隊戰術教材和教學戰例選編,也被美國西點軍校列為步兵戰術研究課題加以分析和研究。二連的打法,就是運用毛澤東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戰法破解李奇微「磁性戰術」的成功實踐。
  • 小米加步槍趕走了日本人,我們用什麼戰術打敗了美國兵?
    第二次戰役, 志願軍西線部隊發起反擊後, 第38軍第113師在完成德川戰鬥任務後, 向敵後穿插迂迴, 於1950年11月28日和29日搶佔了三所裡及以西龍源裡兩個關卡, 截斷了進至清川江以北地區美第9軍的南撤退路, 致使西線美第8集團軍的進攻全線動搖, 於29日全線撤退, 至12月1日, 美第9軍指揮的美第2師和土耳其旅遭到殲滅性打擊, 美第25師遭到重創。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老周摘要: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 土耳其旅:我們打敗了黃種人!抓獲無數俘虜,韓國人哭了!
    他們非常疑惑這些土耳其人,是通過怎樣的訓練才使得彎刀這麼靈活的被運用。 但是能歌善舞的他們,在真正的戰場上也很英勇,他們專精土耳其彎刀這把冷兵器,驍勇善戰。這一點讓我們中國的志願軍記憶猶新。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是他們之前因為語言不通而鬧出的巨大笑話。
  • 志願軍王牌師長戰後總結三點
    大家都知道,1950年10月,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啟保家衛國的徵程。而出國與美軍作戰,這對志願軍來說是頭一遭。以往我軍都是與日軍和國軍作戰,並沒有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過手,各級指戰員都在思考:在朝鮮的山地,和擁有最現代化軍事優勢的敵人作戰,敵人的戰術特點如何?戰鬥力如何?在敵人強大的空軍、炮兵和坦克聯合打擊下,在防禦作戰中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陣地?
  • 揭秘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的4個軍,3個軍解放了半個中國
    解放戰爭中,1縱是東北野戰軍的三支猛虎軍之一,響噹噹的王牌,以善打大仗、硬仗著稱。 1948年11月,1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下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遼瀋戰役結束後,遼北獨立第10師劃歸38軍,改稱第151師,全軍近5萬人。配有炮兵,工兵和汽車部隊。 「四戰四平」是38軍第一個成名仗。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志願軍慣用的「三三制」戰術,一個排的三個班分成三個戰鬥梯隊,一個班分成三個戰鬥小組呈倒八字形交替掩護推進)「中國軍隊知道自己火力不足,他們下功夫用戰術來彌補。他們善於步兵的快速穿插和「V字戰術」(志願軍稱口袋戰術),在我軍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完成包圍!
  • 第二次戰役時我軍一個營大敗土耳其一個加強營
    於是,對戰場和志願軍一無所知的土耳其旅就這樣出發了,他們甚至拒絕了沃克派遣美軍顧問的好意。兩個小時後,第八集團軍司令部接到了土耳其旅的捷報,宣稱他們大獲全勝,根據戰報電文顯示:「他們與蜂擁而至的強大敵人進行了激烈戰鬥,經過浴血奮戰,他們不僅守住了陣地,而且還抓獲了幾百名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