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劑:地榆湯

2021-02-12 山河國醫網

【用法用量】 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入砂仁末3克,煎至200毫升,分為二服。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日2次,夜1次。

【處方】 地榆(銼)1兩半,黃柏(去粗皮,微炙)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馬藺子(微炙)半兩,茜根(銼)1兩。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1錢匕,水半盞,加生薑1片,同煎至3分,去滓,食前分2次溫服,1日2次。

【處方】 地榆(銼.焙)1兩,樗根(銼,焙)1兩,酸石榴皮(幹者)半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將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處方】 地榆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阿膠(炙燥)1兩半,黃耆(銼)1兩半,艾葉3分,龍骨(碎)2兩。

【功效與作用】 婦人經血暴下,兼帶下積久不愈,面目萎黃,睏倦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處方】 地榆2兩,厚樸(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當歸(切,焙)3分,艾葉(炒)半兩,吳茱萸(湯浸,焙乾,炒)半兩,高良姜半兩。

【功效與作用】 腸胃受風,飧洩無度,或下黃水,腹脅痛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處方】 地榆(粗老,銼)4兩,甘草(半生半負,並銼)3兩。

【用法用量】 地榆甘草湯(《雜病源流犀濁》卷十七)。

【各家論述】 《古方選注):結陰者,陰氣自結,不和於陽也,結則下瘀血,若瘀血去盡而再結再下,三結三下,斷續不絕,亦危證也。地榆身能止血,稍能行血;甘草生用能行肝胃二經汙濁之血,炙之入陰而溫散血中之結;煎時另入縮砂仁,香而能竄,內醒髒氣,引領二味,止血開結。此之徵乎內者,從裡解也。

【處方】 地榆(銼)1兩,柏葉(去枝)1兩,蒲黃酸1兩,石榴皮(銼)1兩,甘草(炙)1兩,生熟地黃(焙)1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處方】 地榆(去苗,刮淨,銼細)1兩,當歸(炙,焙,切碎)2兩,生薑(去皮,切碎,陰乾者)半兩,艾葉(搗為末)半兩,赤石脂1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新竹葉10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處方】 地榆3分,芍藥3分,木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阿膠(炙燥)半兩,乾薑(炮裂)1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處方】 地榆1兩,樗皮(去粗皮,炙)1兩,黃連(去須,炒)1兩,當歸(切,炒)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炒)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桔梗(炒)3分,大腹皮1兩半,甘草(炙,銼)半兩。

【功效與作用】 一切痢疾。氣痢腹脅虛滿,腸鳴腹痛,便下赤白。

【用法用量】 地榆飲(原書卷七十七)。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地榆散」。

【處方】 地榆半兩(微炙,銼),厚樸3分(生薑汁制,炒),訶子半兩(煨,去核)。

【功效與作用】 小兒下痢赤白,臍腹撮痛,日夜頻並,羸困煩渴,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乳食前,煎木瓜、棗湯調下。

【處方】 地榆1兩半,艾葉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黃耆(銼)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龍骨1兩半,桑耳1兩半。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地黃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處方】 地榆(銼)3分,甘草(炙,銼)3分,酸石榴皮3分,阿膠(炙,炒)半兩,厚樸(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白石脂(研)半兩,赤芍藥3分,龍骨半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處方】 地榆、甘草、乾薑、幹葛、粟殼、當歸、芍藥、茯苓。

【用法用量】 每服1兩,水1盞,煎至7分,食前多服除根。

【處方】 地榆(銼)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犀角屑1兩,升麻半兩,茜根半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處方】 地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木香半兩,白朮1分半,甘草(炙,銼)1分,阿膠(炙燥)1分。

【功效與作用】 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毒氣上攻,咽喉疼痛,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處方】 地榆根8兩,柏葉8兩,蟹爪1升,竹茹1升,漏蘆3兩,茯苓1兩,蒲黃3合,伏龍肝半斤,乾薑2兩,芍藥2兩,當歸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

【用法用量】 以水1鬥5升,煮地榆根,減3升,納諸藥,更煮取4升。分服,日3次,夜1次。

【處方】 地榆(洗,焙乾,銼)、卷柏(不去根,淨洗)各等分。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公號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山河中醫網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感謝您的支持與厚愛,我們將會做的更好~!!!

相關焦點

  • 地榆
    地榆【古籍原文】味苦,微寒。主婦人乳痓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消酒,明目,療金創。生山谷。
  • 【地榆清化湯;主治:大便溏滯不爽,排便次...
    【地榆清化湯;主治:大便溏滯不爽,排便次數多】【組成】生地榆30g 酒制大黃10g 苦參15g 黃連10g 木香10g 當歸15g 白頭翁15g 滑石20g 白芍15g 焦三仙各15g 訶子5g【功效】清熱化溼、解毒化瘀、澀腸止瀉。
  • 千方百劑:地黃湯
    【處方】 生地黃(切,焙)60克 黃芩(去黑心)15克 當歸(切,焙)地榆(銼)柏葉(炙)艾葉(炒)各45克 伏龍肝 蒲黃各60克【功效與作用】 主婦人血分有熱,月經不斷,綿綿不已。【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同煎,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百年堂|阿膠地榆膏的故事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民間流傳「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燒爛。」可見地榆治療燒傷有著獨特的療效。
  • 藥材:地榆炭
    中藥材地榆炭是將淨藥材地榆或切製品置熱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或至規定程度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的炮製方法。地榆炭的功效:《醫宗說約》:「炒黑止血。」現行,取地榆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地輸炭長於止血,常用於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證。
  •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為薔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長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Li的乾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後採挖,除去鬚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黃瓜香、山地瓜、豬人參、血箭草。
  • 【中藥學堂】地榆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相關名地榆、地芋、綿地榆、黑地榆、西瓜香、玉札、玉豉、無名印、地榆炭產地地榆主產於東北及內蒙古、山西、陝西等地;長葉地榆主產於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等地。
  • 地榆的種植技術
    地榆別名山紅棗、小紫草、白地榆、鼠尾地榆,地榆是一種含豐富營養物質的植物,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量比一般蔬菜高几倍或十幾倍,每100克嫩葉中含粗蛋白
  • 「四川造」熱潮不斷,中藥個護國民品牌千方百劑引關注
    ,四川省消費品精品展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盛大啟幕,吸引了五糧液、瀘州老窖、千方百劑、全友家居、好醫生等眾品牌商參展,帶給全國人民一場「四川造」盛宴。以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綠色藥業」)旗下綠色本草公司的千方百劑品牌而言,此次展會亮相獨具中藥文化及四川特色的牙膏、漱口水等中藥個護產品,深受眾人歡迎和認可。
  •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中草藥手冊》
    地榆地榆,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後採挖,除去鬚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地榆根的圖片藥材名:地榆拼音:Dì Yú別名:黃瓜香、玉札、山棗子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
  • 抗擊河北疫情,千方百劑緊急捐贈免洗消毒洗手凝露防疫物資
    緊急時刻,四川千方百劑綠色本草科技公司緊急調配免洗消毒洗手凝露防疫物資,在母公司四川新綠色藥業集團的指導安排下,連同2輛在武漢抗疫中起到突顯中醫藥創新作用的集團「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中藥配方顆粒等,奔赴河北石家莊、邢臺地區,以責任先行,為生命安全「加速」,不遠千裡馳援疫區,加入到同心抗「疫」大軍。
  • 學一味中藥 -地榆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長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ü et Li的乾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
  • 千方百劑亮相四川消費品精品展,綻放中藥個護國民品牌風採
    前不久,四川省消費品精品展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盛大啟幕,吸引了五糧液、瀘州老窖、千方百劑、全友家居、好醫生等眾品牌商參展,帶給全國人民一場「四川造」盛宴。展會結束後,諸多品牌備受關注。以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綠色藥業」)旗下綠色本草公司的千方百劑品牌而言,此次展會亮相獨具中藥文化及四川特色的牙膏、漱口水等中藥個護產品,深受眾人歡迎和認可。
  • 每天學一味中藥,地榆!
    2 別名 馬胡棗、綿地榆、黃瓜香、白地榆、西地榆。 3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120釐米。
  • 千方百劑:茯苓湯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聖濟總錄》卷二十五:茯苓湯【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枳實(去瓤,麩炒)半兩,人參3分,白朮3分,五味子3分,半夏(湯洗7遍)1分。【製法】 上為粗末。【功效與作用】 傷寒後胸膈氣滿,嘔噦不納飲食。
  • 千方百劑:豆蔻湯
    【處方】 肉豆蔻仁(煨)半兩,附子(去皮臍,切,鹽湯浸,焙乾燥)半兩,縮砂仁(炒,去皮)半兩,木香1分,白朮1兩,芎藭1兩。【功效與作用】 妊娠心痛,時多痰逆,食飲無味,腹脅脹滿。【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外顯美」催熱假髮市場,中藥個護國民品牌千方百劑呼籲健康生發養發
    消息獲悉,千方百劑作為中藥個護國民品牌,全新打造的悅生洗髮水即將帶來功效舒適新攻略。 針對這些情況,千方百劑綠色本草公司研究發現稱,人們選擇中藥產品育發護髮,要認清「成分不等於配方」的事實,許多產品只是概念性添加中草藥成分,但不代表有功效,中醫理論中強調「經方配伍」,經過時間驗證的經方才會發揮成效。另外,「配方不等於有效」,保持藥理成分且促進吸收才能達到功效。而育發同時,「有效更要舒適」才能慢慢緩解頭皮拔幹、氣味難聞、發質毛躁等尷尬。
  • 趣說中藥:地榆長得像榆樹,吃著像黃瓜,營養像人參,你是啥?
    前面我們說,地榆的葉片是靠近地面生長的,但它的果穗(包括花和種子)卻長得很高,並且是和葉片分離的。地榆果穗呈棒狀,紫紅色,看起來有點像一口腸?還是桑葚?棗子?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知道,中藥地榆取自「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地榆我們認識了,那長葉地榆呢?
  • 千方百劑:乾薑湯
    【處方】 乾薑(炮)3兩,人參3兩,甘草(炙)3兩,白茯苓(去黑皮)4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4兩,桂(去粗皮)2兩,黃耆(銼)2兩。【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3次。【處方】 乾薑(炮)1兩,木瓜1兩,吳茱萸(湯洗去涎,炒黃)3分,桂(去粗皮)3分,檳榔(銼)10枚,木香2兩。
  • 涼血地黃湯
    方義編輯方中黃柏、知母清熱燥溼;黃連、黃芩清熱瀉火解毒,黃連重於瀉心火,黃芩清肺熱之力最強;生地、當歸涼血養陰以降火,並能滋血和血;地榆、槐角、赤芍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天花粉、荊芥、升麻祛風透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