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海鮮|烏賊、墨魚、魷魚、章魚都有什麼不同(中)

2020-12-17 博物莊不子

本文並非學術論文,只是希望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認識海洋生物,了解海鮮。

上一篇初步了解頭足綱以及八腕總目的最新分類,這一篇繼續探討十腕總目。

十腕總目所有成員在學術上通稱為烏賊,日常生活中具體到不同外形則有墨魚、魷魚、花枝等叫法。烏賊是所有頭足類漁獲量中佔比最大的一類,每個沿海國家基本都可達90%以上,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頭足類海鮮。

烏賊佔比(FAO數據,圖改編自陳新軍)

不過,在開始細緻探討十腕總目前,我先補充一下上一篇八腕總目沒有細緻到的地方,那就是中國沿海常見的各種章魚!希望以具體可參的圖片,一目了然、從容區分市場常見蛸類;但須知,最準確的區分仍然是分子遺傳學標記,當然,也可查看僅有的堅硬部分——齒舌radula顎片beak

齒舌是軟體動物獨有結構,由多列角質齒板組成,形似銼刀,一般只能通過顯微鏡觀察!其中央齒與側齒尖的數量、位置以及在中央齒列中的排列方式等是重要的分類依據;顎片就是組成口器的那幾塊,用以咬碎食物。

章魚的主要結構,圖自編

囿於篇幅有限,且市場常見八爪魚種類也不多,故這裡只列舉三種:

真蛸/Octopus vulgaris,又名普通章魚,俗稱八爪魚,是世界性常見種,中國主要分布於浙江海域以南。體長可達1米,胴長一般是25釐米左右,體表密生疣;中央齒之間通常是2個3齒尖型和2個5齒尖型重複交錯。棲息場所多為近海巖礁、藻場等。

八爪魚,圖自編

長蛸/Octopus variabilis,北方俗稱長八帶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北各海區,但更多見於北部近海。個體較大,常呈淡黃褐色,受驚擾時體色會變深;也具有5個齒尖,但中央齒尖兩側的2個側齒尖位置在相鄰中央齒間呈升或降走勢。肉質肥厚,可食部分佔總體90%以上。

長八帶魚,圖自編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舊名Octopus ocellatus),北方俗稱八帶魚,同樣常見於北部海域。體小腕短,生命周期也短,遊泳能力較弱,有鑽沙隱蔽習性;5齒尖中央齒前後分別相鄰1個和2個3齒尖中央齒。肉質鮮美,是北方重要的海產品之一。

八帶魚,圖自編

三、十腕總目

十腕總目/Decapodiformes,即烏賊,英文通稱Squid

Squid除了可以翻譯成烏賊,也常譯作魷魚!但在中文意思裡,魷魚往往是指十腕總目其中一類,因此將squid叫作魷魚很容易造成偏解;另外,烏賊在分類上又有目、科、屬定義,烏賊目英文便叫cuttlefish,而在中文語境裡,烏賊還能指代一類常見的頭足海鮮,這就更容易產生混亂。

正確區分魷魚與烏賊,首先是理解學術上的定義,再根據不同語種對應理解,便能洞若觀火。

臺灣省區分烏賊圖示,改編自臺灣好農

以烏行頭,說明這類頭足動物也以噴墨為最大特徵;不過,與同樣會噴墨的章魚相比,烏賊體型更長,眼睛更大,並帶有內殼;另外,烏賊雖然具有十腕,但其第4對已特化為帶有吸盤的觸腕,這對長觸鬚平時收納於第3及第4腕間,捕捉獵物時才會迅速射出,極具收縮性。

烏賊結構,圖自編

過去十腕總目通常分成旋烏賊目/Spirulida、耳烏賊目/Sepiolida、烏賊目/Sepiida、管魷目/Teuthida等幾類,其中管魷目再分作開眼亞目與閉眼亞目,但近來對種系發生學的研究表明,開眼亞目與閉眼亞目並非管魷目的演化支,WoRMS甚至不再沿用管魷目,代以將兩亞目抬升為目,直接取代前者。

根據WoRMS分類,如今的十腕總目包含以下目類:

深海目/Bathyteuthida(9)微鰭目/Idiosepida(7)閉眼目/Myopsida(48)開眼目/Oegopsida(252)烏賊目/Sepiida(198)旋烏賊目/Spirulida(1)

十腕總目最新分類,圖自編

這六目中,旋烏賊目、微鰭目、深海目平時都比較少見,種類也不多,漁獲價值並不大,例如,旋烏賊目目前只有一種——生活於深海的會發光的卷殼烏賊/Spirula spirula,體長僅約4釐米;除了會發光,這種深海烏賊還具有獨特的羊角內殼。

羊角內殼都是從深海漂浮起來的,有時能在海邊撿到。

卷殼烏賊,圖自編

微鰭目目前確認有7種,以肉鰭微小為重要特徵,常見如侏儒烏賊/Idiosepius pygmaeus,這種烏賊比卷殼烏賊還要小,成年體長甚至沒有2釐米,以至於有人稱其為最小烏賊!不過,與卷殼烏賊不同的是,微鰭烏賊主要棲息於近海,也不會發光。

侏儒烏賊,圖自編

深海目目前確認有9種,一般生活於海平面下700-2000米處,其中以深海烏賊/Bathyteuthis abyssicola較為人熟悉;深海烏賊也叫深海魷,其胴部長度通常少於8釐米,這種烏賊不僅體型小,腕足也短,腕足上的吸盤更不多,每隻腕足大概只有100個吸盤。

深海烏賊,圖自編

除了這些比較罕見的烏賊,更多進入人們視野的是閉眼目、開眼目以及烏賊目的烏賊,它們也是人類的主要漁獲對象。

烏賊目/Sepiida,又名墨魚目,通稱墨魚烏賊,閩南語地區亦稱之為花枝,英文叫cuttlefish。主要分類有烏賊科/Sepiidae(116)、後耳烏賊科/Sepiadariidae(8)以及耳烏賊科/Sepiolidae(74)三科,其中,烏賊科佔比最大,也最常見,下分3屬。

烏賊目主要分類,圖自編

耳烏賊以肉鰭如耳為重要特徵,此科並非小科,它擁有20屬74種,在頭足類王國裡也算是一個大單位;不過,這一科體型都比較小,產量並不多,雖然也有個別地方經常捕獲,以至被叫作墨魚仔,但一般都不獲重視。

常見兩種耳烏賊,圖自編

後耳烏賊(臺灣叫擬耳烏賊),這一科目前僅確認8種,其中,條紋睡衣烏賊(學名Sepioloidea lineolata)最為出名,體長大約8釐米,外觀甚可愛,但卻是一種罕見的帶有河豚毒素的軟體動物。

條紋睡衣烏賊,圖自編

根據WoRMS最新分類,烏賊科又分花烏賊/Metasepia(2)、烏賊/Sepia(107)以及無針烏賊Sepiella(7)三屬。其中,花烏賊有兩種,分別是火焰烏賊/Metasepia pfefferi與櫻花烏賊/Metasepia tullbergi;火焰烏賊也叫火焰花枝,又是一種帶毒的烏賊,其毒性甚至與藍圈章魚不相上下,體長一般不超過6釐米。

兩種花烏賊,圖自編

無針烏賊/Sepiella以內殼後端不具骨針為重要特徵,這一屬計有7種,其中,曼氏無針烏賊/Sepiella inermis與日本無針烏賊/Sepiella japonica是最重要的漁業資源。曼氏無針烏賊即傳統墨魚,由於大肆撈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幾近絕跡,近來已逐漸恢復元氣並成功養殖。

無針烏賊,圖自編

相關焦點

  • 章魚、墨魚、魷魚、八爪魚、烏賊、槍烏賊……
    魷魚、章魚、墨魚和烏賊,是同一種生物嗎?首先這四種名稱是指三種動物。魷魚,章魚,烏賊(墨魚),它們都不是魚類,而是軟體動物。章魚=八爪魚,烏賊=墨魚,魷魚=槍烏賊章魚就是八爪魚有8隻等長的觸手,因此章魚也叫「八爪魚「。身體沒有肉鰭,短而圓,觸手卻很長,且粗壯均勻,最好吃的也是這部分。
  • 烏賊墨魚烏賊花枝魷魚筆管章魚望潮八帶…如何一招分辨?
    烏賊、墨魚、烏魚、花枝、魷魚、筆管、章魚、望潮、八帶……總有一些清音體柔易推倒的觸手系
  • 章魚、魷魚和墨魚,章魚最好辨認,但是魷魚和墨魚就……
    章魚、墨魚、魷魚是海鮮中的三大軟體海鮮,章魚小丸子和鐵板魷魚絕對是很多人的心頭好,那麼墨魚的地位就略顯尷尬了,因為章魚因為聰明的頭腦和走街串巷都能出現的小丸子而十分有名魷魚的地位則是燒烤店還是夜市的路邊攤都存在著一種鐵板製成的美味,墨魚則是在涮火鍋的時候才能想到要不要點一份墨魚蛋
  • 明明長得很像,章魚、魷魚、墨魚和烏賊有啥區別?知道後別買錯了
    明明長得很像,章魚、魷魚、墨魚和烏賊有啥區別?知道後別買錯了導語:因為在廣東土生土長,還住在一個沿海的城市,所以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新鮮的海鮮。去菜市場走一圈,滿眼都是琳琅滿目的海鮮,都是應季捕撈的,價格便宜又實惠。家裡平常也經常做清蒸海魚、西蘭花炒鮮魷魚,白灼小章魚、白灼基圍蝦、蝦蟹海鮮粥等。如果你也喜歡吃海鮮,可能會有這一個疑問,章魚、魷魚、墨魚和烏賊明明長得很像,很多時候都會傻傻地分不清,更別說很少接觸海鮮的人了,這4種海鮮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章魚、魷魚與烏賊的區別
    它們都是海鮮中的美味,多年以來一直是吃貨們的最愛之一;它們都屬於海洋中最奇特的生物,長有大大的眼睛和妖嬈的觸手;然而,你分的清它們嗎
  • 如何區分章魚、魷魚、墨魚和烏賊?
    至於「賊」字,那可真是冤枉,其實古人本來就叫它「烏鰂」,傳來傳去,就成了「烏賊」。其實,如此狼狽的場景在烏賊的生活在並不常見,絕大多數的時候,它扮演的都是捕獵者的角色。它的皮膚中有一個色素細胞層,裡面有很多色素細胞,可以通過神經信號擴張或收縮,膚色就會隨之改變,烏賊利用這個特性來讓自己隱藏在環境背景中,一旦有大意的獵物經過,烏賊會以很快的速度出擊,用腕足緊緊攀住獵物。
  • 章魚、八爪魚、魷魚、墨魚、烏賊傻傻的分不清楚,一分鐘學會
    吹著海風,漫步在沙灘上,看著趕海直播,但是依然什麼也撿不到。但是近海還是要吃海鮮。但是不是在海邊長大的好多東西還是不好認出來。比如說章魚、魷魚、烏賊、墨魚、八爪魚。今天小編就系統地給你聊聊這幾個長得很像的」魚「。到底怎麼區分。先上圖,你能分清哪個是哪個嗎?
  • 魷魚、章魚、墨魚和烏賊,是同一種生物嗎?還在傻傻分不清嗎
    海洋是豐富且神秘的,我們吃的很多食物,都是從海洋而來。這些美食經過一番料理後被搬上餐桌時,有的還能看出完整形態,有的已經面目全非。像魷魚這類的軟體動物,我們吃到的是已經切成塊炒熟了。偶爾也能見到完整的魷魚,卻只是知道個大概。
  • 墨魚、魷魚、章魚,你都分清了嗎?
    在海鮮界有三兄弟,是餐桌上和觸手系動畫裡的常客,但仍有不少人將它們混淆一體,那就是墨魚、魷魚、章魚。這三者都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下的生物。
  • 章魚墨魚魷魚,誰最好吃?
    它們都是海鮮中的美味,多年以來一直是吃貨們的最愛之一;它們都屬於海洋中最奇特的生物,長有大大的眼睛和妖嬈的觸手,深刻詮釋了「頭足類」這個名目;它們個個都身懷絕技,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人嘆為觀止。 誰是誰?
  • 墨魚、魷魚和章魚的區別
    魷魚體圓錐形,體色蒼白,有淡褐色斑,頭大,前方生有觸足10條(實際上是8條手臂和兩個觸角),腕上的吸盤也有柄和齒環(兩個觸角全部布滿吸盤),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這是最大特點),常成群遊弋於深約20米的海洋中。
  • 章魚、魷魚、墨魚,傻傻分不清楚!
    章魚不僅可連續六次往外噴射墨汁,而且還能夠像最靈活的變色龍一樣,改變自身的顏色和構造,變得如同一塊覆蓋著藻類的石頭,然後突然撲向獵物,而獵物根本沒有時間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魷魚魷魚,又稱句公、柔魚或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
  • 墨魚、魷魚和章魚,竟然不是同一種生物,你能分清哪幾個?
    說到海鮮,很多人都特別的愛吃吧,畢竟海鮮的味道非常的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海鮮的種類也非常的多,所以導致很多人都分不清,小編也是這樣的,每次到菜市場買海鮮,都分不清,又怕被店家坑了,只能跟著一些大媽的身後,看著大媽買什麼,小編也就買什麼,這招的確很好用。
  • 如何區分烏賊、魷魚、章魚?
    :烏賊(cuttlefish)烏賊,本名烏鰂,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的動物。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其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烏賊會躍出海面,具有驚人的空中飛行能力。烏賊的身體像個橡皮袋子,烏賊有一船形石灰質的硬鞘,內部器官包裹在袋內。
  • 【 魷魚!章魚!墨魚!】用科學的眼光,從吃貨的角度幫你區分
    它們都是海鮮中的美味,多年以來一直是吃貨們的最愛之一;它們都屬於海洋中最奇特的生物,長有大大的眼睛和妖嬈的觸手,深刻詮釋了「頭足類」這個名目;它們個個都身懷絕技,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人嘆為觀止。首先讓我們先來認一下誰是章魚,誰是墨魚,誰又是魷魚。在果殼問答的討論中,其實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們的分類關係。對於吃貨們來說,外形上看過去,章魚墨魚魷魚的差別還是挺大的,它們在不同地方的食譜中也有不同的稱謂和烹飪方法。章魚、墨魚和魷魚在外形上的區別首先是外套膜。
  • 烏賊和墨魚一樣嗎?和透抽、軟絲有什麼不同?你不知道的烏賊傳說
    導讀:烏賊和墨魚一樣嗎?和透抽、軟絲有什麼不同?你不知道的烏賊傳說!烏賊和墨魚是一樣的嗎?和小卷、透抽、軟絲又有什麼不同嗎?在海鮮中,會噴墨汁的「烏賊」,它的名稱聽起來帶有些許負面的印象,但你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命名由來嗎?
  • 海鮮探索|深度研究章魚、魷魚、墨魚等軟體動物(上)
    除了敏感人士,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愛吃海鮮!但,有多少人真正認識海鮮?海鮮seafood(改編自網絡)例如,怎樣區分墨魚、魷魚、章魚?章魚、魷魚、烏賊(改編自scandfish)所以,要做到輕易分辨、真正認識各種海鮮,還是要應那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
  • 東山小管、章魚、魷魚、烏賊傻傻分不清楚嗎?
    話說作為一名合格的海鮮愛好者,你是否分清楚過章魚、透抽、東山小管、魷魚、軟絲、墨魚!!
  • 東盛瀾:章魚和魷魚、墨魚八爪魚區別
    魷魚和墨魚很像但一般情況下,見到的魷魚比墨魚的個頭要大很多,而且新鮮的墨魚上會有很多墨汁,魷魚身體呈粉紅色壯,墨魚比較白一些。 章魚與魷魚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魷魚的頭部兩側各有一小片保持平衡的類似鰭的東西。魷魚的頭佔身體的比例比章魚要大的多。
  • 魷魚、烏賊和章魚,傻傻分不清?
    比如玄妙微鰭烏賊,它的雄性第四對腕足又被稱為「莖化足」,什麼意思呢?「莖」嘛……你們懂得……因為它們沒有專門的外生殖器官,所以這對腕足就承擔了這個重任……是不是感覺以後無法直視魷魚爪了?快速識別:身體短粗胖,足相對較短,體內有白色石灰質的內貝殼(部分耳烏賊沒有),身體兩側有比較大的鰭,有8短2長共10條足烏賊和我們日常說的墨魚、墨斗魚其實都是一回事,「烏」和「墨」所反映的都是它逃脫攻擊時喜歡噴墨掩護的特性:在烏賊的體內有一個墨囊,在遇到緊急關頭的時候,烏賊會噴出大量墨汁,把海水搞渾,自己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