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點,子涵定時打開芒果TV,等著《乘風破浪的姐姐》更新。
子涵做到了網際網路公司中層,卻遠沒有屏幕上的姐姐肆意。新年後的疫情衝擊中,她差點被捲入"優化"大潮。與其說是手中穩定的人脈資源,讓她僥倖逃過一劫,不如說是平和積極的心態,讓她度過危機。
30+女性想繼續在職場乘風破浪太難,即使現在未婚未育,努力拼搏10年,還是無法在職場遊刃有餘,無奈和忍耐時常讓她陷入沉思:工作之外,我又是誰?
長時間的居家辦公,她忽然發現屋內很多雜物根本無用,一些日常社交也可避免,告別兩者後,她反而有更多時間充實自己,甚至撿起擺在書架上許久的書籍,居家期間的放空和真正的思考,無疑讓她重新找回了自我。
由此,她開始了斷舍離的旅程。雜亂堆放的衣服被清減,眼影、口紅、底妝被上傳至阿里閒魚,發帖內容也從好物分享變為極簡生活。子涵開始使用聚美旗下的街電共享充電寶、騎美團的單車,用共享單品替代無用購買。
32歲生日那天,她看著只剩一桌一椅一壁畫的小客廳,由衷地笑了。子涵覺得踏實。學會取捨後,安全和幸福感不再來源於無止境的購買,而是來自內心的充實和物質的簡約。給生活減負,也是給心靈減壓。
清理二手閒置 衣服美妝"大消除"
進入職場十年,子涵在2020年年初,迎來了職場危機。
中關村繁忙的辦公樓,離職消息頻頻傳入耳中。子涵的朋友、同事不少已被優化。即便是各行的頭部企業,也紛紛傳出員工優化30%-50%的可怕消息。
子涵憑著手上的人脈和處變不驚的態度僥倖留下,薪酬卻降低30%。不只是她,公司的大多數中層都被降了薪。
子涵背著房貸,有些喘不過氣。她想多攢點錢來減輕焦慮,忽然想起在豆瓣加入的極簡生活小組。
點進去後,子涵發現,她曾經的生活,和極簡背道而馳,更像豆友們提到的物質依賴症:雙十一剁手上萬,購買無意義的打折商品,在買買買中獲取快感。
她翻出多年前買下卻沒拆封的《斷舍離》,看到的第一句便是:"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選擇的訣竅,不是能不能用,而是要不要用"。
子涵認真打量起房間。碼的整齊的眼影盤、腮紅、口紅、粉餅佔滿兩抽屜,雙開門的兩個衣櫃堆滿衣服,鞋架上有二十多雙鞋,單運動鞋就七八雙。
廚房裡,小到螺螄粉、熱乾麵,大到早餐機、烤箱,堆得滿滿當當。其中大多數東西,她只用過一次。
"這些我都會用嗎?"子涵反問,隨即下定主意。
早餐機、飲水機、料理機擦拭乾淨後打包封好。滿滿當當的化妝品,每種只留下三四個常用色,剩下的全部上傳至阿里閒魚。
衣服鞋子也一樣。不能穿的,就扔掉。穿著次數少的,清洗、轉賣。愛馬仕、路易威登的大牌包包,子涵沒多留,除了適合不同場合的3個最愛款式,其餘全賣給了古著店。
賣掉的二手商品讓子涵小賺了一筆。她盤算了一下,至少省下三年的旅遊基金。更讓她驚喜的是,清理後的客廳和臥室不再亂糟糟。她有了做瑜伽的場地,在家裡也能沉下心讀書。
子涵切實理解了人們反覆提及的:數量做減法,質量做加法。她放棄了不需要的、透支的欲望,得到了一份自在。
共享代替購買 追求的是物盡其用
過去的子涵購物成癮。她精心挑選可愛的充電寶,臥室、客廳堆滿各類書籍,平衡車外還有滑板、新能源汽車。如今購物卻成了她的負擔。除了菜、肉、奶等生活必需品,她不願再添置任何額外的東西。
茶具只留下一套,多餘的數據線送給朋友,電子類產品中,除了手機、平板和電腦,其餘一件不留。疊好放置的塑膠袋,能用的用,不能用的扔。
與此同時,子涵的購物慾也在降低。端午節時,她趁生日和朋友在北京串胡同,發現沿街美幾十米就有臺充電寶櫃機。她當時帶了充電寶,卻忘了帶線,最後還是掃了一個街電。
子涵幾乎立刻想到,還有許多可以捨棄的東西。充電寶一年用不上兩次,放在家裡生灰。書籍買回來當擺設,代步工具更不必說,小型的上下樓搬著費勁,汽車又常堵在路上。
擁有他們不是幸福,而是切實的負擔。子涵開啟二次甩賣,轉手辦了三張會員折扣卡,分別是微信閱讀、美團單車和陳歐執掌的共享充電寶街電。
如今,子涵出門只背一個包,裡面裝著鑰匙、手機、耳機、紙巾、口紅和出入證。包裡東西不超過10件。她再沒帶過指甲刀、充電寶等重而低頻的物品。
子涵學會了享受捨棄和短暫擁有的快樂。這是斷舍離教會她的第二件事,用共享代替購買,精力和資金可以全部用在真正需要的事上。
刪除與新建 給身心都留下空間
對子涵來說,共享單車、充電寶的使用,不僅是斷舍多餘物品的一部分,也是放棄無謂執念的開始。物慾減輕後,虛榮心和焦慮也在消失。
她開始精簡生活。微信中無用的群和人被一鍵刪除,微博上關注的好物推薦博主被批量取關,電腦硬碟中無用的模板、營銷課全部拖入回收站。
節假日無用社交越來越少,時間就變得極簡。發呆走神、購物、刷劇的時間,被集中用於陪伴家人、工作、讀書學習三件事上。
工作效率肉眼可見的提升,子涵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未來規劃越來越清晰。
她將便當、讀後感、健身日常和行業總結上傳至豆瓣、B站。幾周以內,就有了近千粉絲。
從揮霍時光、吸納內容,到創造內容、轉化價值,這樣的成就讓子涵欣喜不已。
她變得越發自律,早起早睡,健身,讀書。身邊的同事誇她皮膚變好,朋友說她越來越愛笑。子涵也越發喜歡這樣的生活,不斷篩減、優化,生命的厚度不斷增長。或許這才是網際網路世界真正的通關密碼:在信息浪潮中,通過選擇和善用獲得最大的價值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