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我們在一起丨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2020-12-18 騰訊網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問題徵集】我家的陪伴困惑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很多困惑?關於高質量陪伴,是否也感覺到無從下手?……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說出您的困擾,我們將不定期整理這些問題,邀請專家為各位家長解疑答惑。

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陪伴,永遠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

用心陪伴,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卓越的、走向未來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

陪伴不止是時間,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陪伴不止是付出,而是一起自由地探索與成長;陪伴不止是在一起,更是一種美好而愉悅的家庭氛圍。

風靡世界的「十個最具影響力的畢業典禮演講」中,有一個演講的標題就是「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這讓我經常想到,在育兒中,那件「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莫過於陪伴。

因為,陪在孩子身邊,這看起來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讓陪伴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動力,讓陪伴給孩子一雙飛往未來的有力翅膀,則需要父母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也需花費更多的心思。

01

陪伴,基於尊重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體,每個孩子也都在兒童身心發展的大規律之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因此,我一向認為: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適的教育。

同樣,在陪伴上,也沒有統一的定律。尊重孩子,根據每個孩子的需要去陪伴,就是最好的陪伴。

有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也許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時間去陪伴;有的孩子獨立性很強,也許需要的是父母放手式的陪伴。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也需要不同模式的陪伴: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需要身邊24小時有人關注著他;但等到孩子3歲,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時,也許就需要你更多地在他身邊「守候」。

根據孩子的需求變化調整陪伴的方式,也是一種尊重。

尊重孩子,不僅是蹲下來的動作,更應該是父母認同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而是一顆顆「獨特的種子」,將成長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我們的陪伴,正是去激發孩子內部的資源,幫助他成為他自己。

02

熱門景點推薦

陪伴,貴在專注

陪伴是需要時間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任何一種親密關係,都需要建立在足夠的相處時間之上。所以,不要指望從來不肯花時間去陪伴孩子,還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很多父母說,我們整天披星戴月地忙碌,是為了給孩子一份更好的生活。但是,要知道,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生活,是父母能夠陪在他的身邊,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而不是最大的房子,最貴的玩具。

當然,職場父母不可能全天候地陪伴孩子,那麼每天固定一段時間與孩子相處,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這段時間應該是專注的陪伴時間,既不是一邊處理工作郵件一邊陪伴,也不是一邊看手機一邊陪伴,而是全情投入。

當父母能夠放下成人世界雜七雜八的那些事情,放下手機的幹擾,就會發現自己能很快地進入到孩子的世界裡,和孩子有共同的語言,有共同的興趣。

而孩子也是完全感受到的,再小的孩子,也能分得清父母的敷衍和全心陪伴的不同。

03

別說「我都是為你好」!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以大人的視角,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糾正、訓斥孩子。總是說著「我都是為你好」,總是帶著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心態去給孩子設定道路。

我們以為這才是最好的陪伴,是對孩子最有力的支持。但往往這樣的陪伴總是越來越糟,和孩子的關係也變得疏遠。

其實,這恰恰是用成年人的目光和思維的局限性在控制孩子,並沒有真正耐心地去觀察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期待什麼。

我們需要耐心地觀察孩子的成長,觀察到他需要父母什麼樣的幫助,再過去幫他。

也許在他摔倒的時候,需要的是父母淡定地扶起他,而不是大呼小叫;在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是父母接納的懷抱,而不是嚴厲的批評;

在他受到挫折時,是父母對他努力的理解,而不是強迫他馬上再去嘗試;

在他不知所措時,是父母啟發他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怎麼辦……

在孩子需要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支持,就是孩子成長中最有效的陪伴。

04

陪伴,是一種享受

陪伴孩子,不應該被父母當成是一種苦差,也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其實,如果父母能夠享受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光,能夠不斷地「發現孩子」,就會發現在陪伴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成長,不斷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是最純真的人,也是踐行「活在當下」最好的人,他們開心的時候歡聲笑語,玩耍的時候心無旁騖,他們總是真誠地和你分享當下最愛的事物,有的時候還會語出驚人地將你從複雜的情緒中拉出來,幫你找到一個最簡單的智慧答案。

我們可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向孩子學習那些與生俱來卻又被我們逐漸遺忘的可貴品質,比如寬容、真誠、知足、執著……

享受陪伴,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去陪伴,你就可以收穫更多,真正體驗到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感。

一些具體的建議,可以幫助你提高陪伴的質量,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親密,更能幫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05

7個建議,高效陪伴

1.每天擁抱

一些研究表明,人需要每天至少擁抱4次才能生存,孩子就需要更多的擁抱。在很多時候,擁抱比任何語言都更能安慰孩子,也是最好的陪伴形式。

講故事時把孩子抱在懷裡,每天下班後一進門先緊緊地擁抱一會兒孩子,都有利於增強親子關係。

2.放下手機

不僅是手機,需要放下一切工作上的事,營造一段沒有幹擾的陪伴時光。

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段,比如每晚8~9點,你們可以在房間裡玩捉迷藏,也可以手拉手去散步,但是不要帶手機,也不想別的事,全心投入和孩子在一起。

其實,你會發現之後你的工作效率更高,孩子也變得更加懂事。

3.尋找共同愛好

別強迫孩子學畫畫兒或者學樂器,可以儘量先去發現孩子的愛好,貼近他的愛好陪伴他一起探索。

比如去看各種各樣的昆蟲,去撿小石頭,每一種愛好只要引導得當,都能成為孩子獨特性發展的契機,也會讓你們有說不完的共同語言。

4.專心傾聽

傾聽就是不忙著回應,更不是為了聽了孩子說什麼之後去教育孩子。而是要像朋友一樣,耐心而專注地聽孩子講述,甚至是重複他的講述,確認他的感受,表明你聽到了他在說什麼,很重視他。在傾聽中,你會發現孩子的需要,就可以更有效地去支持他。

5.同理心

同理簡單地說就是感同身受。尤其是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父母帶有同理心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只有當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時,才會理解為什麼那麼一點小事就讓他發了脾氣或者哭鬧不止,也才能洞悉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

6.設定有效規矩

沒有被規矩約束的孩子,是體驗不到邊界的孩子,仍然會讓他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們需要在陪伴中,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給孩子立好規矩,告訴他小到家庭大到社會的一些基本規則、準則,陪伴他在規則範圍內盡情探索,在觸碰規則時及時修正。

7.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有專家說,最好的親子陪伴狀態應該是像在跳雙人舞: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情緒飽滿,配合默契。所以在陪伴中,父母的狀態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到陪伴的效果。

當父母狀態不佳時,可以暫時離開孩子,等調整好情緒,再和孩子一起投入快樂的相處時光。

來 源

養育科學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微家書分享丨寶貝,加油!我們陪你一起成長
    親愛的寶貝(喬X):時光的巨輪駛過一圈又一圈,你呱呱墜地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轉眼就已成長為陽光少年。何其幸運又多麼幸福,我們見證了你成長的每一步。從第一聲哭到第一次笑,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冒出第一顆牙的等待到掉落第一顆牙的驚喜,從懵懵懂懂地踏入幼兒園到信心滿懷地邁進小學。你的每一次開懷大笑,每一次傷心落淚,都是我們記憶中永不退色的瑰寶。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高效能孩子的7個習慣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陪伴的缺失,不僅會讓孩子的童年留下遺憾,還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容易忽略的問題,很多父母都在犯,別不在意將陪伴孩子錯誤地認為是陪著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雖然每天陪著孩子,卻根本沒有真正地陪伴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陪伴孩子成長,99%的父母都忽視了這一點
    我們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成為我們無法陪伴孩子的原因:總想著,忙完這一陣再好好陪孩子;多掙點錢就好好陪孩子;以後有的是時間,不差這兩年……可是,誰又知道自己的餘生中能抽出多少時間陪孩子?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位媽媽因為值班,沒辦法陪在孩子身邊。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 什麼運動最能刺激孩子「長高」?記住這4個答案...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 什麼運動最能刺激孩子「長高」?記住這4個答案,長高無憂!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孩子膽小,3種方法培養強大內心!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天冷怎麼玩?冬季室內小遊戲,孩子愛玩樂趣多!
    父母必讀育兒路上,與你同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
  • 其實,孩子的安全感,可以來自於父母的成長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孩子的成長,唯一不可缺席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有人會覺得陪伴不過是多買幾個玩具,多帶孩子去吃幾頓大餐,事實上,這些繽紛的滿足,也只能讓孩子見識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體驗多了,也就膩了。再美味的海參和鮑魚,一旦頓頓食用,大概能夠不厭惡也就算是幸運了。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一份安全感與底氣,才是孩子自信奔赴夢想的動力,那麼這種美妙的東西究竟來自於哪裡?
  • 《陪孩子終身成長》:什麼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成長支柱?
    很多父母會感嘆教子無方,導致自己的孩子「跑偏了」;很多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依然覺得自己跟誰在一起、做什麼事都毫無價值感。樊登老師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當一個人內心不強大,不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不能夠自己尋找和感受快樂時,對面的人怎麼換都沒用。
  • 哈利波特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之事?
    今天小芒想為你們分享哈利波特中哈利的成長史,看一部影片,見證一個人的成長。沒有父母的陪伴是他的不幸,擁有一輩子的摯友是他的幸運。人生沒有絕對的辛與不幸。陪伴,是乾涸裡的一滴露珠,滋養你枯乾的心靈。小芒認為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重要的,它會給予孩子心靈上的力量,讓他們初步體會人世間的最偉大的愛與美好。沒有父母的孩子,好似荒地裡的野草,任憑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或多或少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有一部分他是會缺失的,換句話說,他是不完整的,只要人一旦有缺失,他就會想方設法去從別的方面彌補的,每個人都是在尋求一個平衡。讓自己一生都過得舒服的平衡。
  • 優秀孩子父母的10個共同特徵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雖然沒有一套完全可以複製的模板,但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支持者———家長身上,一定有普通父母值得學習的地方。之前,美國《時代》雜誌曾發布一篇研究優秀父母特質的文章,文章通過對哈佛、斯坦福等眾多名校提供的大量調研數據總結出優秀孩子父母所擁有的10個共同特徵——對孩子不溺愛,讓他們從小做家務。
  • 託育元年,海豚幼幼與您共同陪伴寶寶成長
    託育元年海豚幼幼與您共同陪伴寶寶成長生命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美妙的過程每個生命的成長變化是那麼的獨特和色彩斑斕海豚幼幼有幸與您在託育元年共同陪伴和見證生命成長的過程是我們的榮幸也是責任媽媽的懷抱是任何生命無法割捨和眷戀的港灣
  • 愛與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們「為孩子計深遠」是把他送回老家給奶奶養嗎?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除非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沒有哪對父母希望和孩子分開,何況是有缺陷的孩子,孩子的不幸,當父母的怎麼能在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 夫妻領養哈士奇陪伴女兒成長,結果半年後…說好的一起長大呢…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都想養一隻小動物,來陪著孩子一起長大。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陪伴
    等到她7歲的時候要上學了,政策也沒那麼嚴了,她才被父母接回家。可是回到家裡,哪裡都是陌生感,甚至連爸爸媽媽都叫不出口,她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不過她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和父母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凡事都自己來,很少依賴父母。直到現在,她自己當了媽媽,說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不想讓孩子像她那樣。同學的父母當時確實也是不得已,但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也給同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童年不缺愛》:被愛的孩子是幸運,會愛的父母是奇蹟
    但實際上無條件愛著奧吉的父母才是最大的奇蹟。正如知乎網友花不見桃說的:「奧吉並不是wonder,不是奇蹟。他是lucky,是幸運。他的父母才是奇蹟,是奇蹟暖暖。」畢竟在這個世界上,身殘志堅的孩子多,但無條件愛孩子、包容孩子的父母少。說起愛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應該聽過阿德勒的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3-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難怪有人感嘆: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考試,不僅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場所在家庭。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父母都要知道這一點。
  • 男孩哭買媽媽一天的陪伴:在掙錢的路上,我們終究忽視了孩子!
    我們每天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地賺錢,是為了讓孩子過上吃喝不愁的生活,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 但是你要知道:父母的陪伴,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我們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時,而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需求,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點滴。
  • 《長不大的孩子與變老的我們》丨新成年人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尺度
    文丨易小星見過很多男人吐槽家中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類似這樣:「爸,我媽呢?」這句話是自己和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及至長大成人的孩子紛紛離開家門,去外面求學或者謀生,我們本以為可能算是孩子成人的標誌,以後就是父母得體推出孩子生活的時候了。
  •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到底有多幸運?
    原標題: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到底有多幸運? 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曾說過,「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要想維繫一段高質量的親子關係,首先就是要信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