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破圈」時,我們到底在說什麼?-虎嗅網

2020-12-16 虎嗅APP



今天參與話題討論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北大新媒體營銷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馬旗戟;90後的劍橋大學網絡社會學博士候選人張瑞辰。


他們從各自的專業視角出發,分享對「破圈」的理解。


什麼是「破圈」?


騰云:從現有的資料裡,我們似乎很難為「破圈」找到一個準確的定義。如果一定要給它一個定義的話,大家會怎樣去解釋它?


張瑞辰:「破圈」可能是某種文化形式和文化內容在不同網絡群體之間流動分享的現象。我認為這是專屬於網際網路公共空間的一種現象,因為網絡群體的界限與現實群體的界限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形式和內容的具體差異通常不會直接構成現實群體的界限,但通常卻能直接構成網絡群體的界限。


馬旗戟:「破圈」是一種創新的新連接。它本來是一種文化現象,如木心從一個小圈子中的藝術家,經過一系列擴散,變成了數以億計文化青年的偶像;又如某超女本是酒吧駐唱歌手,因為機緣變成了全民歌手;又如,沒有幾個人真看得懂的梵谷的《向日葵》,現在變成了繪畫的象徵和打卡必備。


於外,「破圈」是與更多主客體發生連接、產生新的關係、豐富價值網絡;於內,「破圈」是改變內容生產、表現方式,重構價值結構。


按照這一特徵,「破圈「又不僅在文化現象領域發生,也在經商業、服務、消費、技術、人際等各個領域發生著,無論是狹義公益組織「破圈」,進而造就了社會化的公益還是建立一個公益社會;還是網際網路從過去的資訊或電商平臺,日益變成一個更廣泛價值下的社會協作平臺。這些都是「破圈」的表現。


田豐:「破圈」的背後,是迫於商業世界壓力而擴大用戶基數的一種行為。許多小眾圈層的受眾範圍本身其實非常有限,如果只是維持其自身的文化滿足,便很難保持一個長期的增長趨勢。所以要擴大這個用戶基數,就必須要「破圈」了。


「破圈」概念為什火了?


騰云:最近「破圈」一詞在社交媒體上被頻繁討論,這個概念為何能受到如此多的關注?


馬旗戟:這一兩年,對「破圈」的討論越來越熱烈。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公眾對社會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現能力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充分,接受新事物的意願與包容度也越來越提升;


二是原有封閉、局限或拘束在小圈子中的事物,因著技術變革與全球化所帶來的擴散,具備了「破圈」的可能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破」出中華傳統文化圈日益走向世界。


張瑞辰:第一個因素是網際網路的延伸和多重身份疊合形成的社交網絡的增生發展。網際網路的發展在不同程度上鼓勵了一些邊緣性的聲音和實踐,不僅是鼓勵表達,更是鼓勵聚合。


第二個因素是這個過程中逐漸孕育出一種多元化文化狀態。網際網路將更多的人納入進來,同時伴隨著個體本身的身份重合,都使跨圈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整體環境孕育出了一種對多元價值的包容性。


「破圈」的本質是什麼?


騰云:當我們談論「破圈」的時候,是不是在暗示代際差異的存在?或者說,當我們討論「破圈」的時候,我們究竟是在討論什麼問題?


田豐:代際往往只是一個符號的作用。代際的文化傳承目前沒有發現很強的傳遞效應,這是因為青年人在尋求亞文化的獨立性的過程當中,會有意識的與上一代的年輕人產生有區別的文化心態和相應的圈層。


我們現在說的「破圈」,更多的是指從青年群體向主流群體的「破圈」,b站是很明顯的例子。從這個意義上講,「破圈」指的是向主流文化、成人社會靠攏,因為只有如此,用戶規模才會有大規模增長。


其實青年人在進入成年社會之後,其亞文化的消失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青年人在進入主流社會之後,都有融入主流社會的需求。回頭來看,即便是歷史上最具反叛精神的美國「垮掉的一代」,那種亞文化最終也難逃被主流文化「收編」的結局。


張瑞辰:差異是肯定的,否則「破」就沒有意義。但差異並不一定是代際的,我認為本質還是文化差異,代際差異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因素。


「破圈」這個詞更多是在說交流和融合的問題,更多體現出的是「破」而不是「圈」。網際網路上很多「差異」其實也遠沒到壁壘的程度。就像熱愛體育的人和喜歡相聲的人,都可以在鬼畜視頻中找到自己的偶像,日韓粉、歐美粉、內娛粉也都能在換臉「沙雕視頻」中發現「奇怪的羈絆增加了」。


「圈」是不是非「破」不可?


騰云:「破圈」是必要的嗎?


田豐:如果沒有擴大用戶基數的壓力,我覺得「破圈」可能並不是必要的,因為「破圈」通常面臨很大的困難。從某種意義上看,「破圈」其實是對亞文化的一種脫離,在和主流文化的交融過程中,一些本來的獨立性、獨特性也會喪失掉,這既會吸取來很多新關注者,也會失去很多舊的關注者。


從這個層面來說,「破圈」是一種對主流文化的歸依,一旦出現了破圈的想法,這種歸依就開始了。所以「破圈」其實是一段回歸主流文化、回歸主流社會、回歸成人的旅程。


而隨著一代年輕人的長大,「圈」是會自然淡掉的。中國的現象也很有意思:中國基本上沒有形成過與主流特別對立的、對抗性的青年文化,中國的青年文化主要以和主流平行的為主。


馬旗戟:「破圈」今日不同於以往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再是「用戶受眾」群體的擴大,它的核心在於隨著「破圈而出」。


新關係中的新連接和新主體對既有之物產生了新的認識構成,賦予了新的解釋和新的效用,就像外賣最早是服務於那些不做飯的群體,但它「破圈」成為國民應用的原因,卻是因為大家將它視為一種通過「時間交易」改變自己生活時間構成的路徑。


「破圈」當然也是一種產品擴展新市場,品牌應用一種新手段,社會活動發展一種新群體的具體方式,不過這些都是具體的,背後本質原因還是因為科技發展帶來了社會生產力和人的能動性的提升。


當然,「破圈」不等於一定是價值觀意義上的進步,但它一定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是社會創新的基礎。


張瑞辰:可能對於某一些小眾文化圈,「圈地自萌」就很好,「破圈」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論,被「收編」甚至「剿滅」。但對於另一些小眾文化圈,如某些只局限於社會人口結構而難以擁有更多擁躉、難以獲得更多發展空間的文化,與其他圈層間的交流融合或許能促進它們本身的發展進步,比如國漫、搖滾或說唱。


相關焦點

  • 當我們在說《權力的遊戲》爛尾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男人口口聲聲的說著,你是我的女王,永遠都是,的同時一刀刺向了她的心臟。在她那不可思議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整個世界的懷疑。史上史詩級「神劇」《權力的遊戲》終於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迎來的最終大結局。也迎來了史詩級的觀眾口水,神劇爛尾,已經是兩位編劇棺材蓋上的封印了。先說一下這第八季第六季吧。
  • 當我們說一款遊戲「涼涼」時,我們在說什麼?
    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玩 MOBA 的認為 RTS 死了,玩「吃雞」的認為 FPS 死了,MOBA 裡面打《英雄聯盟》的說《Dota 2》死了,「吃雞」裡面打《絕地求生》的又要說《堡壘之夜》死了,和國內的情況也差不多。
  • 當產品經理在說「場景」時,到底是在說什麼?
    當產品經理在說「場景」的時候,他到底是在說什麼?這篇文章源於一個推送,推送的主題是討論為什麼產品人喜歡談論「場景」。本來沒有太大興趣,點進去純屬慣性,但是翻了幾個人的看法後,發現大家並沒有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都在自己理解定義的「場景」上自說自話。本著有效討論的基礎是在同一個共識的基礎上這一原則,我覺得有必要對下面一些問題進行一下明確。
  • 《紅樓夢》一書到底想要對我們說什麼
    【一】如果有人說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紅樓夢》的核心是什麼,我覺得「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就是全書最真實的寫照。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視角,都能編織成為一個獨立的故事。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各有各的主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你心無旁騖,毫無疑問《紅樓夢》就是一部中國古典愛情故事。你說這個核心還不夠奪人眼球嗎?
  • 我們在說flag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立flag,網絡流行語,指說下一句振奮的話,結果往往與期望相反。簡單地說,一個人被他自己說的話打臉了。你做了一件事,或說了一句話,為下面要發生的事做了鋪墊,這就是立flag,而結果往往是相反的。語義發生轉移:單詞英文常用義中文轉移義low低、矮素質差、品位低man男人、人類有男子氣概ET電影The Extra-terrestrial泛指外星人mark記號收藏下來讀音:    PPT、PS、APP       關於這一趴,是John說回去美國說起
  • 談論女權時我們都在說什麼?
    女權與反女權近一百年的纏鬥,到底是在爭什麼?或許這部由Cate Blanchett 主演的劇集《美國夫人》,能夠給我們答案。 # 反 女 權 #讓我們回到20世紀70年代,中產階級女性被包裝成精緻的洋娃娃。
  • 王東傑:當我們說理想主義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在這種情勢下,還有人給自己的小說取名「師道」(高同祥、高曄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20年),不用說我們也知道,作者是個理想主義者;如果我們還知道,作者是一位退休老教師,或者也很容易猜到,其中必會講述最近三十年理想主義的失落。
  • 哈利·波特讓我們迷戀的,到底是什麼-虎嗅網
    有人說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是逃離現實的想像烏託邦,在那裡騎著掃帚可以上天,抖抖魔杖就能召喚守護神,森林裡有人馬,海底有人魚……但其實,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有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是由於它把魔法世界嚴絲合縫地嵌入了我們熟知的現實生活,讓我們從「麻瓜世界」短暫抽離的同時,又能觸摸到魔法背後真實可感的部分
  • 「全民閱讀」陳來:當我們講「義」時,我們實際上在說什麼?
    當我們講「義」時,我們實際上在說什麼?全民閱讀孔穎達疏《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及鄭玄注時說「雲『金神則義』者,秋為金,金主嚴殺,義亦果敢斷決也」。事實上,《老子河上公章句》中對「上義為之」的解釋就是「為義以斷割也」。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解「上義為之而有以為」時說:「義者裁非之義,謂為裁非之義,故曰為之。有以裁非斷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為。」宋元之際胡三省在《資治通鑑》注中也說「西方金位,主秋,色白,配義,義者以斷決為本」。
  • 這一次,讓我們破圈創想可持續未來
    🔍2020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由 yehyehyeh 推出的 SHAN FUTURE FORUM 將與上海時裝周共同舉辦「善議:破圈創想可持續未來」線上論壇。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習慣和心態都發生了變化,此時正是我們去破圈創想未來要如何設計、創造和穿著服裝的好時機。
  • 闖入主流世界的小眾文化:為什麼說「破圈」是把雙刃劍?
    從B站的《後浪》和快手的《看見》開始,人們對破圈的討論從未停止。 前者讓人們意識到常被稱為「垮掉一代」的青年人積極向上的一面,後者則凸顯了那些被忽略的平凡人走向舞臺中央時的奮發圖強。頗具顛覆性的視角刷新了許多人對兩個平臺的固有認知。 兩個視頻的背後,是兩個平臺為了擺脫人們的刻板印象、融入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進行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嘗試。
  • 獨家|青年文學「破圈」:意義與方法
    當腦海中閃過以上問題時,筆者正置身於一場關於如何「破圈」的文學討論,努力地聽大家談論的話題,關於《奇葩說》和《吐槽大會》,也關於「大臉油畫」和「發了幾篇C刊」,以及李汶翰、王一博、吳亦凡等更多聽起來陌生的人物;我努力地觀察大家發言時的神情,那些或洋溢熱情或沉思冷峻的面孔都很好看,但恍惚中看著這些實際年齡都比我大的師友們,心中升起一種「年輕真好」的怪異感——又或者其實我不知道為何要集中注意力又為何分散了心神
  • 文史評論 | 當我們講「義」時,我們實際上在說什麼
    孔穎達疏《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及鄭玄注時說「雲『金神則義』者,秋為金,金主嚴殺,義亦果敢斷決也」。事實上,《老子河上公章句》中對「上義為之」的解釋就是「為義以斷割也」。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解「上義為之而有以為」時說:「義者裁非之義,謂為裁非之義,故曰為之。有以裁非斷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為。」宋元之際胡三省在《資治通鑑》注中也說「西方金位,主秋,色白,配義,義者以斷決為本」。
  • 迷你世界:破圈!小馬寶莉的友情魔法,不妨我們心平氣和地聊聊
    《迷你世界》聯動小馬寶莉~破圈聯動:《迷你世界》 X 小馬寶莉聯動,似乎已經成為了電子遊戲破圈的最好法寶。當《迷你世界》找到了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小馬寶莉,不言而喻,迷你玩自然是希望他們的遊戲,可以招攬更多新的朋友加入。
  • 這一次,讓我們破圈創想可持續未來
    🔍2020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期間,由 yehyehyeh 推出的 SHAN FUTURE FORUM 將舉辦「善議:破圈創想可持續未來」線上論壇。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習慣和心態都發生了變化,此時正是我們去破圈創想未來要如何設計、創造和穿著服裝的好時機。
  • 兩性養生:激情性愛時說什麼最興奮?(組圖)
    原標題:兩性養生:激情性愛時說什麼最興奮?(組圖)   原標題:兩性養生:激情性愛時說什麼最興奮?(組圖)  性愛過程中,隨著進度不同,說話內容和方式也要隨著改變。前戲時,可以講一些輕鬆愉快的事情。理想的談話內容是既有性的色彩,又有日常生活的氣息,比如說有關性的幽默事情或笑話等。
  • 當我們看網球比賽時,我們到底應該觀賞什麼?
    「網球之家」微信公眾號在2月25日頭條刊載了我的一篇文章《當我們看網球比賽時,我們到底應該看什麼?》。我在文中講到了看網球比賽要注意「看」六個方面,比如:看球員技戰術調整變化、看球員狀態起伏變化、看球員如何拿捏進攻和防守之間的分寸、驗證自己的猜測和分析、只盯著一個球員看等等。
  • 當我們談收納時,我們到底在談什麼呢?
    ,而我則習慣在收納時進行思考。那麼,當我們談收納時,我們到底在談什麼呢?日本的收納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認為「所謂整理,不只是收拾東西的一種技巧,整理是心理的重建,是通過物品與自己對話,讓自己更幸福的一種生活方式。」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愛上整理與收納的原因了。
  • 當我們調整膚色時,我們到底在調什麼?
    那我們在處理皮膚時,到底都需要注意一些什麼?有沒有一套標準的打法和套路?今天這篇文章,是一份針對人物膚色處理的基本「檢查表」。或者說,在對皮膚進行處理時,一個合格調色師的思考過程和邏輯順序。儘管這並不是針對某個特定鏡頭的調色方案,但對於調色初學者來說,這份清單能夠幫助你對膚色處理,儘可能的全面和具有方向性。
  • 當我們說「懂比愛更重要」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說什麼?
    仔細琢磨一下,如果說懂比愛更加重要,那麼愛是什麼,懂又是什麼?單單從我個人理解去看待這個事情,懂你,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去愛你,而愛你,則是用我自己理解的方式,向你表達我的愛意。這樣看來,懂和愛,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衝突,只不過兩者的表達方式不同,給人帶去的直觀感受,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