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追逐米其林?看看「中國傳統 fine dining」做湯有多厲害!

2020-12-12 名廚

孔府菜乃至中國官府菜的氣與魂、狠與準,盡顯於三套湯的製法中。

在中國烹飪的豐富味型構成裡,除了鹹、甜、酸、辣、苦,還少不了一個「鮮」字。在沒有特殊鮮味調味品的情況下,湯就會粉墨登場,起到絕佳的提鮮增味作用。

早在公元 6 世紀,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裡記載道:「吹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這也是對清湯製法最早的記載。到了元明之際和清代,又先後出現了「捉清技法」、「提清汁法」等方法……可見中國人對於湯這種菜式鑽研之悠久、精深。

在尤其需要滋養補益的冬季,名廚帶你深入中國菜系,搜尋那些制湯的卓越技法。

作為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典型官府菜,孔府菜講究繁複,從火候、調味到成型每一環節的製備難度都極高,一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堪稱是對「中國傳統 fine dining」精髓之概括。在烹製過程中,孔府菜對原材料的要求十分嚴苛,絕不摻雜添加劑,這便把調味的重任落在了「湯」的身上。

孔府菜不僅做法繁瑣,還處處蘊含典故妙意,從這道名為「詩禮銀杏」的甜品可見一斑,圖片來源:sohu

中國孔府菜女傳人、山東省魯菜研究會會長王興蘭女士曾總結過:「孔府菜區別與其他菜,在於它選料精、做工細、講究造型完整,色彩鮮明,肉質軟爛,更重要的是它的主要營養價值為原汁原味。」其中,「原汁原味」四個字,一語道破「三套湯」在孔府菜裡的絕妙地位。

今天,我們暫且不談米其林,而是反觀我們自己的美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三套湯,來觀摩中國傳統官府菜到底能精緻到什麼程度?

三套湯基礎配方

三套湯被譽為「湯中之最」,從材料、吊制到盛器都非常有講究。圖片來源:baidu

三套湯,顧名思義,用料多達 3 套,包括豬裡脊肉泥、雞脯泥和雞腿泥。不但下料狠,吊法也精準,整個製作過程需經 4 次反覆吊制,將老雞、老鴨、肘骨等煮至 8-12 小時制出味道後,便把原料全部棄之,只沏出清湯,淬鍊極致的濃醇、鮮香——這種取盡精華的做法,也讓三套湯贏得了「湯中之最」的美譽。

可以說,在三套湯的點化下,孔府美饌生出獨具一格的氣與魂。

配料

肥鴨(4 只)、肥母雞(6 只)、豬後肘(4 只,每隻 1500 克)、豬裡脊肉(1500 克)、蔥(100 克)、薑片(100 克)、花椒(30 克)

步驟

備料

將雞、鴨宰殺褪毛,並清洗乾淨,將雞血控入裝有 500 克清水的盆中,製成「血哨」,雞腿砸斷;取兩隻雞的雞脯肉和雞腿肉剁成茸,分別製成白哨和紅哨備用;將豬肘皮劃開,敲碎骨頭;豬裡脊肉剁成肉泥,製成「肉哨」。

吊湯

鍋內加入 15 千克清水,下入 4 只鴨、4 只雞、2 副骨架、4 只肘子,用旺火燒開;煮至 3 分熟時,撈出入 5 千克清水洗淨,再在洗肉水中下入「血哨」,攪拌好重新倒回鍋內,煮至 8 成熱,撇去浮沫;下入剛才的雞、鴨、肘子,加入蔥、姜、花椒,煮至 6 成熟,關火,撈出食材,提取 5 千克湯,分成三碗,泡上肉哨、紅哨、白哨,備用。

加熱鍋內剩餘的湯至 3 成熱,下入肉哨,慢火煮製,同時不斷攪拌鍋底,當燒至 8 成熱時,停止攪拌,燒至開鍋時,撈出肉哨。接下來依照此方法,處理紅哨、白哨。

處理完三種肉泥後,提出鍋內湯 10 千克,晾涼便得到了三套湯。

Tips

在吊湯過程中切勿加入鹽來調味,否則會破壞湯的質感。

二次利用食材,吊出三種特色底湯

孔府制湯的另一個絕技,就是能夠「物盡其用」——吊制三套湯所用的雞、鴨、肘子,甚至清洗這些食材的血水,都可以二次利用,製成其他特色底湯。

三套湯的配料還可以二次利用,製備奶湯等底湯。圖片來源:sohu

把鴨子、雞肚皮朝上,肘子皮朝上,重新放回上面的湯鍋內,加上 5 千克清水,旺火燉煮至湯汁呈現奶白色,關火,撈出食材,撇去浮油,過濾掉雜質,即可得到色純味濃的奶湯。而如果將「套湯」中的原料減少三分之二,同法製備,則可得到清鮮色淡的清湯。

另外,洗雞、鴨、肘子的澄清血水,也可以用來吊清湯、奶湯和毛湯。

全能三套湯,經典孔府菜的鮮鹹秘訣

孔府菜工於火候,製作精益求精,講究「細料精製,粗料細作」,經常會交叉應用多種烹調技法,例如煨、燒、扒等類型的菜品,往往要經過三四道程序才能完成。其中在調味上所下的功夫就堪稱一絕,看似簡單的「鮮鹹」背後,蘊藏著極為精密複雜的門道。

壽字鴨羹

這道菜為「衍聖公」舉行大型祝壽時的必備菜品,寓有壽比南山、長生不老之意。成菜色彩明豔,碗底三套湯清澈見底,鴨肉、冬筍和口蘑,分別呈淡紅、玉白、淺灰,味香且醇,羹鮮亦嫩,以淡制勝。

【原料】

白煮鴨脯(250 克)、瘦火腿(40 克)水發口蘑(15 克)、雞蛋清(3 個)、水發冬筍(15 克)

【製法】

將鴨脯、冬筍切成丁,火腿切條,口蘑一片為二;用毛湯將冬筍和口蘑氽燙一下備用;蛋清打成泡糊,倒入抹好油的盤子,修成直徑 15 釐米,厚 1 釐米的圓形,上面用火腿條擺成「壽」字,蒸製 2 分鐘;鍋中加入三套湯、鴨丁、筍丁、口蘑、料酒、鹽,燒開後去除浮沫,倒入湯盤,將蒸好的「壽」字推入盤內即成。

燕窩四大件

大件菜是孔府用於宴席的菜式,製作精細,體系繁瑣,呈現形式隆重華美,分為四大件、三大件、二大件。「燕窩四大件」選用上好的燕窩經水發後熘制而成,以鮮美滑嫩為口感特色,鹹鮮味亦全靠三套湯的助力。

燕窩萬字金銀鴨塊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白煮鴨(1 只,約 750 克)、瘦火腿(100 克)、雞裡脊(100 克)雞蛋清(2 個)、姜(適量)

【製法】

火腿切末,加蛋清調勻,剩餘的火腿切片﹔白煮鴨拆去骨頭,切成長方形塊,雞裡脊去筋制茸,加蛋清、高湯、鹽攪拌均勻,攤在抹了油的盤子上,劃出「萬」字,加入火腿末蒸 8 分鐘,剔去「萬」字的其餘部分;將鴨塊、火腿片相間排在碗內,加三套湯及調料蒸 60 分鐘,用薑蓉製成潷汁,扣入缽內「萬」字擺在上面,燕菜放在「萬」字周圍;三套湯燒開後撇去浮沫,注入缽內即成。

燕窩壽字紅白鴨絲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熟板鴨脯(50 克)、白煮鴨脯(50 克)、雞裡脊(300 克)、雞蛋黃(2 個)

【製法】

鴨脯、板鴨脯切絲﹔雞裡脊去筋制茸,取五分之一加蛋黃、調料攪拌成黃料子,蒸 10 分鐘取出,切末加蛋清調均勻;其餘加蛋清、三套湯和調料攪拌成雞料。

燕菜洗淨控水,撕成絲狀。將白雞料的五分之四在盤內抹成 10 個梯形塊,並在紅、白絲間隔處放燕菜﹔其餘雞料製成圓形,劃出「壽」字,填入黃料子上籠蒸 10 分鐘,取出「壽」字放在中間,四周擺上蒸好的蒸塊。三套湯燒開後撇去浮沫,倒入缽內。

燕窩無字三鮮鴨絲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白煮鴨脯(75 克)、水發海米(50 克)、水發海參(50 克)、肥豬肉(50 克)、荸薺(10 個)、雞蛋清(3 個)、淨鱖魚肉(250 克)、鮮毛豆(25 克)

【製法】

鴨脯切成絲,海參、荸薺切成丁,海米切末,毛豆焯水制茸,加蛋清調勻﹔鱖魚肉,肥肉膘制茸,加蛋清、高湯、調料攪成魚料,取四分之一攤在抹了油的盤子上,劃成「無」字,填入豆泥;其餘加入海參,荸薺、海米拌勻,製成丸子,裹上鴨脯絲,蒸 10 分鐘,將鴨絲丸放缽體內;燕菜制淨撕成絲,擺在鴨絲丸上,放上「無」字。三套湯燒開後撇去浮沫,倒入缽內。

燕窩疆字口蘑肥雞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白煮母雞(500 克)雞裡脊肉(200 克)、肥肉膘(25 克)、水發口蘑(50 克)、水發香菇(25 克)、雞蛋清(3 個)

【製法】

雞裡脊去筋與肥肉膘制茸,加蛋清、三套湯攪拌均勻備用;口蘑一片為二,焯水控幹;香菇切末加蛋清調勻,燕菜制淨撕成絲;白煮雞拆去骨頭,撕碎加料酒、鹽醃入味﹔將雞肉泥攤在白煮雞塊上,餘料攤在抹了油的盤內成圓形,劃出「疆」字,填入香菇末,蒸 10 分鐘;蒸好後改刀成小象眼塊,再蒸 8 分鐘,扣入缽內,「疆」字放在雞塊上,口蘑燕菜擺在四周;三套湯燒開撇去浮沫,倒入缽內。

通過濟南菜的清湯、奶湯,和孔府菜的三套湯,我們初步領略了魯菜制湯技法的精髓與亮點,也稍稍驗證了中國官府菜,以及中國傳統美饌在各方面的精緻度,都絕不亞於風靡當代世界的異國精緻料理。作為中國廚師,不斷向外汲取養分、開闊眼界的同時,也應當挖掘自己本來的美食文化寶藏,思考如何用現代美食語言,去雕琢傳統精髓。

-end-

部分圖文來源與網絡,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活動。參考書目:《中國魯菜文化》。

相關焦點

  • 特稿|米其林低估了臺北餐飲?還是代溝問題?首屆臺北米其林評析
    即便米其林近幾年多少會因地制宜,培養當地密探,認可當地飲食(授星予日本拉麵、香港燒鵝等等),但看看二、三星的名單,幾乎不脫fine dining的範疇。而所謂的fine dining,是以法國料理為基本模型。
  • 低調的、平價的、每天只接待一桌的fine dining...
    身邊認識我的朋友經常打趣我,跑上海藍帶學了九個月法餐從沒見我做過,中餐家常菜倒是越做越起勁。確實畢業都兩年半了我沒從做過一頓正兒八經的西餐。
  • 九位世界級名廚眼裡的Fine Dining,他們中有的人說「我討厭這個詞」
    考慮到這點,Fine Dining Lovers日前特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五十大餐廳論壇 (World’s 50 Best Talks) 會後,訪問多位當代名廚,詢問他們心目中的 fine dining 餐廳定義為何。
  • 全武漢首家FINE DINING,沉浸在羅浮宮裡的最美法餐
    >但卻始終保持著人數在60%的用餐環境創始人兼主廚的Chef Luo深喑法餐文化的精髓用匠心和藝術創造「法楚菜系」每一道料理竟都像一幅名畫 如今,隨著米其林餐廳在中國大陸的普及夜晚降臨,源自全球的頂級食材被演繹成一道道精緻的fine dining美味,侍酒員根據食材為你挑選出相搭配的美酒,整個過程都充滿了儀式感。
  • 2020成都FINE DINING餐廳指南 「上」
    Fine dining一詞源於法國,在中國詞彙中很難找到一個準確對應的名字,在國內饕客的字典裡多以「精緻餐飲」、「饗宴」、「盛筵」代指高級餐廳。Fine dining 從環境、服務、食材、酒釀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高級感,餐廳設計一定有美學格調;服務體驗會恰到好處賓至如歸;食材新鮮選料考究,侍酒師為不同料理精心搭配的佳釀,總會讓人意猶未盡印象深刻。
  • 黑珍珠、米其林餐廳的夏季熱賣菜單如何設計?主廚無保留大公開
    從傳統法餐,到中法融合料理,夏季菜單創意思路完整解析。在上一篇「清涼計劃」專題內容(點擊藍字,即可查看)中,我們從食材的角度為你剖析了從應季蔬食到海鮮的菜品創作和技法,領略了清爽之味。這一次,我們甄選了 2 家獲得了黑珍珠、米其林指南殊榮的餐廳。
  • 素食Fine Dining初體驗
    用紅薯和山藥製成的脆片,搭配下面山東秋月梨片一起送入口中,脆爽酸甜,是令人驚喜又有創意的一道菜,很喜歡~用白蘿蔔模仿餃子皮,內餡是胡蘿蔔絲和榆耳絲(雲南的一種長在榆樹上的菌菇),上菜之後會澆上用甜菜根和味增做的湯汁。味道清淡,但是仔細嘗能吃出一點白蘿蔔的辛辣,有韌性的內陷和黏稠的湯汁搭配在一起的口感比較新奇。
  • 雅宴(Fine Dining)簡史
    1903年,埃斯科非在與多名大廚合作的《廚藝指南》(Le Guide Culinaire)中恢弘大氣地寫到:    食物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文明史。如果廚藝的各項分支無法發展,其中的某些技法如科學或數學原理一樣確定,那麼我們當前的工作就失去了意義。目前為止,食譜的研發已經愈加困難,離不開傳統,但創新的空間似乎已達飽和。真想活得更久些,看看法餐究竟會往何處去。
  • 尋吃 甜品界的Fine Dining,一場顛覆視覺與味覺的奇幻之旅
    一開始每個人都不知道如何下口,因為這道菜並沒有配任何餐具。(也正像初吻前的不知所措一樣)。主廚告訴我們,他們想要用冷熱的交替來表達傷心和憤怒的雙重感受,於是一張寫著xoxo的紙條(其實是米做的) 點燃了花瓣,一點一點地慢慢燃燒 (讓我突然想到女生們曾經有過的 『『他愛我,他不愛我,他愛我,他不愛我...』』的辛酸史😭)。
  • 米其林大廚Gaetano Trovato教你做義大利餃
    兩片麵皮,包了素餡或葷餡,平易可以當家常食物,裝B可以成為fine dining的前菜。 (圖片來自網絡) 這是始於14世紀的古老食物,麵皮主要是麵粉、雞蛋和水,有時也會加入菜汁就有了彩色,這跟咱天朝的餃子很像。花樣翻的是餡料,地區不同,餡料不同。吃時的花樣也不少,沙司、清湯、醬料,各種搭配,也是蠻多種的。
  • 米其林傳奇主廚,更是被譽為上海外灘3號「Fine Dining」餐廳的啟蒙者
    他在全世界擁有39家餐廳之多。僅在紐約曼哈頓,就擁有4家米其林三星餐廳。特別是位於曼哈頓川普國際大廈內的Jean Georges餐廳。更是明星名流雲集之地,時尚人群追慕之處。這個餐廳在1997年剛開業三個月後,便被《紐約時報》評選為紐約市僅有五家四星級餐廳之一,並在不久後被《米其林指南》評定為三星餐廳。
  • 廣州本土的粵菜創意融合菜,終於有一家能打的了
    在半個月內拜訪兩次之後,我覺得這家餐廳在做很有意思的嘗試:如何把粵菜和西餐的烹飪理念和技巧融合在一起,在讓熟悉傳統粵菜的食客耳目一新之餘,還能把粵菜以一種容易被國外食客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除此之外,fine dining流行的那一套菜品加入主廚記憶元素,如何讓吃飯變得更好玩的理念也被融入到了菜單裡。
  • 揭秘高手之謎 | 走進米其林星級名廚的世界!
    在日本,有位風格迥異、但同樣出色的米其林大廚岸田周三,他年輕時跟隨法國米其林三星大廚學藝後回到東京,創立了令無數人趨之若鶩的東京Quintessence法式餐廳,自「2008東京米其林指南」評選獲得米其林三星,至今保持這一殊榮。
  • 米其林評審即將進入成都,哪幾家餐廳有機會上榜?
    Fine dining源自法國,目前在華語世界暫未形成統一且對應的中文詞,美食圈多以「雅宴」、「雅致進餐」、「享宴」、「儀式感筵席」等稱呼(大陸有「精緻餐飲」這一主流說法)。 近些年,Fine dining已不僅局限於法餐框架內。Fine dining從西餐延伸至日本懷石、南亞料理、中餐筵席等全球各大主流菜系。
  • 初春在建六最美花園嘆Fine Dining級午餐,BBQ海鮮大拼盤
    此時,金黃的海鮮泛著動人光澤,散發出致命的香氣,那一汪清甜的汁水還在微微晃動。 幾十塊就有fine dining感覺的午餐,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還是有的,再來一杯散發花果香的白葡萄酒就完整了,哈哈!沙拉:酸奶青瓜沙拉,蒔蘿三文魚片
  • 請辭法國米其林餐廳,女主廚回國打造京城最貴甜品
    如果你沒有到達一定水準,哪怕抄襲大師,即使做出來了可能也不會有原作那麼好,因為技巧達不到,這需要長年累月的做,一直去完善。」失敗的「怪味」,第一次自創甜品為了學到更多,一年後 Stella 從酒店辭職,來到一座城堡內的餐廳,擔任甜品師。因為法國主廚對中國頗有好感,工作之餘和她也很聊得來,於是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都毫無保留的教給 Stella。
  • 如何用人均二百吃到城中最有品的米其林西餐?
    OlivierRoellinger這樣真正富有Fusion精神的創意廚師米其林不是一個虛無的幌子,提供給那些需要裝逼的人米其林代表一種真正的探險精神,樂於在一絲不苟和天馬行空間跳轉用科學實驗的姿態對食材進行一切可能的解構和重組
  • 美國紐約米其林餐廳指南 最好吃的都在這裡
    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米其林美食」,從環境、服務到料理,每家餐廳背後都兼具極有天賦的主廚和獨特的靈感創意。 這個 list 也是自己在紐約生活一段時間,在眾多餐廳挑出印象最深刻的幾家 fine dining 餐廳。也是最值得給大家推薦的。
  • 2018米其林已揭曉,那設計界心中的最佳又是?
    新的米其林指南已經出爐,有哪些真正擊中了你的心?米其林除了食物,環境體驗也同等重要。由此可見,現代的fine dining已經逐漸在消除孤傲的就餐氛圍,「平易近人」才能幫助更好地享受食物。餐廳信息:Fusion中餐,人均:¥1500地址:廣東路20號外灘五號6樓
  • 2020年廣州米其林出來了,爭論還在繼續,米其林明白廣州嗎?
    不過,不管是專家還是外行,只要喜歡吃吃,一定會都非常關注米其林名單的更新自從進入中國,米其林餐廳評級系統一直是「在艱難中前行」,特別是在廣州列表打開之後。在這個以「食」聞名的城市中,每個人都能吃到米其林的等級很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