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將至,多年來「承包」了聖誕節慶用品的浙江義烏,今年的節日氣氛略顯冷清,受海外疫情影響,相關訂單數量銳減。
往年此時,是義烏做聖誕用品生意的商人們最悠閒的時光。每年的3月、4月,海量的聖誕訂單就已經湧向他們。在經歷了持續一整個夏季的緊張備貨後,至9月、10月訂單基本完成,這幾個月,滿載著各式聖誕樹、聖誕裝飾和節慶用品的貨櫃應該從浙江發往全球各地,最終趕在聖誕節前出現在歐美家庭的客廳或後院裡。
今年的節奏,被打亂了。
何曉燕的店鋪在義烏國家商貿城一期三樓,這裡是「聖誕商人」最扎堆的地方。何曉燕告訴記者,一期市場三樓從未像今年這般冷清:「外國客商過不來,看貨只能全部改成網上發圖片,市場裡人氣自然就低了。」
何曉燕從業6年,主營俄羅斯和南美市場,聖誕生意訂單量的下滑非常明顯。不少此前有過合作的海外經銷商都表示,今年將以庫存銷售為主。「我這裡的生意8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基本結束了,訂單量大概只有往年的三成。」何曉燕說。
老客戶的「大單」流失,新客戶又無法上門,義烏「聖誕商人」們普遍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同在一期市場三樓經營聖誕飾品和擺件的鄒文娟,今年的日子也不好過。鄒文娟的生意以內銷為主,偶爾接一些外貿訂單。今年,海外聖誕用品市場整體陷入沉寂:「外貿訂單少得可憐。」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對於聖誕用品的需求量也有所下降。鄒文娟說,同樓面的不少同行有的乾脆免戰牌高掛;也有的人支撐到下半年後依然未見起色,最終將店鋪轉租。
記者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內看到,三樓市場如今已是一片紅色的海洋,春節生意儼然已經取代了聖誕生意,成為三樓的主角。鄒文娟告訴記者,類似這樣上半年做聖誕,下半年轉租給他人做春節的情況,往年也有不少,但是今年顯然更普遍。
鄒文娟除了聖誕用品的生意,自己還有別的業務。經此一「疫」,她開始權衡是否要放棄掉這門生意。何曉燕也曾有意將店面轉租出去,無奈店鋪位置相對較偏,始終無人接盤。「今年的生意也就這樣了,要多為以後做準備。如果不開發新品,明年在市場上更沒有競爭力。現在就盼著全球疫情都能儘快過去,生意能回到正軌上。」何曉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