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的傳統文化也一直從未斷絕,春節,這個全球華人都共同慶祝的節日對所有中華兒女來說尤為重要,每逢農曆臘月來臨之際,在外奔波的人們都會回到家中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從祖輩傳下來的習俗都蘊含著濃濃的溫情。
隨著時代的進步,近代文明下的傳統文化也隨著時代的洗禮,大部分的糟粕已經被文明時代洗去,留下來的大部分都經得起時代的檢驗的。我們當代的華夏兒女應該秉持著揚棄精神堅定地做一個新時代的人,不過,老祖宗的一些傳統雖然以現在的觀點有些異同,但是我們仍然要銘記。
老祖宗留下來了很多的關於新年的禁忌和習俗可不都是說說而已,既然能夠現在依然被人們遵守,說明老祖宗的話自有其深刻的道理,我們作為當代的年輕人也不能不了解相關的禁忌,明天就是春節了,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大年初二的三個禁忌,也就是題目中說的「三不」。
大年初二可不一般,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迎婿日」這一天是女婿回嶽父家拜年的日子,在古時候嫁出去的女孩是不能回家過年的,只能在初二這一天和丈夫一起看望家中的老人,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生活節奏的加快,在初二這天人們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回不了家,更不說和妻子一起回娘家了,所以「迎婿日」也慢慢讓人淡忘了,今天所說的「三不」也有一個是和女婿回家有關的。
第一個「不」就是,女婿回家捎帶禮物要雙數,不能落單。古語中有好事成雙、雙喜臨門之說,過年就是圖吉利的,如果真的帶上單數的禮品去拜見嶽父嶽母,估計你這頓飯是不好吃。當然,一些老女婿回家估計也不會講究那麼多,但是如果你是新女婿,雖然你的思想很前衛,但是你的嶽父嶽母可不一定,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你可別犯糊塗帶上單數的禮品就回去了。
第二個不就是不要在財神說帶「不」字的話。大年初二是很忙的,不僅要陪妻子回娘家,還有禮拜財神的習俗,雖然現在只有少數的信神之人,但是作為無神論的我們還是要注意點的,可別在別人拜財神的時候說錯了話,到時候被人家埋怨。因為古人認為初二拜財神時不能說帶不的話,因為「不」字帶有挑剔和逃避的意思,如果自己對自己都不滿意,財神怎麼會對你賜福呢,如果說了可能會影響來年一年的財氣。
第三個不就是不能在這一天去討債。這個不大家應該也都能理解,大過年的,第二天就問人家要錢,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嘛,在別人看來你不僅缺錢還缺德(農民工討薪和向老賴要錢不算),有什麼事不能過年後再說,本來團圓快樂的家庭氛圍,被你一聲要錢給破壞了,要你心裡能痛快?
過年了,不管是迷信也好,貪財也罷,都是圖團圓吉利的,大家還是講究點好,畢竟都是為了過一個快樂的年。(今年情況特殊,能不串親戚還是別串了,大家的健康才是第一位,再叮囑一次:口罩!口罩!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