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 「口為禍福之門,舌是斬身之刃。」
在佛教諸多罪業中,「口業」罪孽深重且最易累積。因為人生在世,缺德的行為難以天天付諸,但是惡語傷人,造作口業,卻是比比皆是。
畢竟誰人背後無人問,誰人背後不說人。但是無論如何,因果自古不空,一旦造作了口業,終有一日都會引來果報。
事實上人一生的吉兇禍福,與自身言行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種善因得善報,種惡因造惡果。
我們不難發現,現實中凡是常說暖言良語之人,都是發善心的人,這類人大多廣結善緣,生活中的好運福源也是絡繹不絕。
而那些說話尖酸刻薄,深造口業之人,一般來說都會遭遇諸多磨難,諸善難行,縱然一時福報加持,那也註定是不可長久的。
有道是:「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自古以來,在言語方面就有相當多的忌諱需要注意,畢竟禍從口出,譬如一個人如果常講這2種話,就很容易折損福報,惹禍上身,別不信。
01做不到的事,不要隨便發誓
佛門有言:「花若太盛,盛極必衰,話若太滿,言多必失。」
曾經看過這麼一則故事:一大戶人家的小姐愛上了一位秀才,後來這位秀才赴京趕考,臨行前還給小姐許下了非她不娶的海誓山盟。
至此之後,小姐便開始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等待,可是秀才高中之後,不僅沒有遵守當初的承諾,反而被當朝宰相相中,與宰相千金立下婚約,將過去的誓言拋擲腦後。
得知此事後,小姐悲痛萬分,卻又不甘自己的青春韶華就此白費,於是寫下一紙書信贈予宰相,信中寫道:「待君功成名達,需誰花前月下,悔教夫婿覓封侯,今已心猿意馬。」
待到宰相得知事情緣由後,一怒之下撤走了秀才的官職,毀掉了秀才與女兒的婚約,頃刻間,秀才所擁有的名利財富全部成了空,這便是不遵守諾言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過去人們常說,如今是一個說話不用負責的時代,很多人對於「誓約承諾」的認知理解,大多都處在一個非常懵懂稚嫩的階段,對於自己所立下的誓言承諾越來越不重視,越來越敷衍,這是社會環境的悲哀,更是生而為人的恥辱。
「敷衍了事」雖然很輕鬆,但輕鬆的背後,卻隱匿著的,卻是源源不絕的傷害和惡緣。
無論何時何地,一個人若是對待自己所發下的誓言承諾太過於輕蔑,處理起來太過於敷衍。
尤其涉及到別人的利益時,這種搪塞的行為只會成為彼此情誼的阻礙,把自己置身在一個低水平低評價的層面上,時時刻刻被貼著「不靠譜」的標籤,註定在日後的交際過程中難行其善,處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