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饒人,這2種話不要亂講,講了,容易惹火上身

2020-12-07 千面略懂先生

有道是 「口為禍福之門,舌是斬身之刃。」

在佛教諸多罪業中,「口業」罪孽深重且最易累積。因為人生在世,缺德的行為難以天天付諸,但是惡語傷人,造作口業,卻是比比皆是。

畢竟誰人背後無人問,誰人背後不說人。但是無論如何,因果自古不空,一旦造作了口業,終有一日都會引來果報。

事實上人一生的吉兇禍福,與自身言行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種善因得善報,種惡因造惡果。

我們不難發現,現實中凡是常說暖言良語之人,都是發善心的人,這類人大多廣結善緣,生活中的好運福源也是絡繹不絕。

而那些說話尖酸刻薄,深造口業之人,一般來說都會遭遇諸多磨難,諸善難行,縱然一時福報加持,那也註定是不可長久的。

有道是:「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自古以來,在言語方面就有相當多的忌諱需要注意,畢竟禍從口出,譬如一個人如果常講這2種話,就很容易折損福報,惹禍上身,別不信。

01做不到的事,不要隨便發誓

佛門有言:「花若太盛,盛極必衰,話若太滿,言多必失。」

曾經看過這麼一則故事:一大戶人家的小姐愛上了一位秀才,後來這位秀才赴京趕考,臨行前還給小姐許下了非她不娶的海誓山盟。

至此之後,小姐便開始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等待,可是秀才高中之後,不僅沒有遵守當初的承諾,反而被當朝宰相相中,與宰相千金立下婚約,將過去的誓言拋擲腦後。

得知此事後,小姐悲痛萬分,卻又不甘自己的青春韶華就此白費,於是寫下一紙書信贈予宰相,信中寫道:「待君功成名達,需誰花前月下,悔教夫婿覓封侯,今已心猿意馬。」

待到宰相得知事情緣由後,一怒之下撤走了秀才的官職,毀掉了秀才與女兒的婚約,頃刻間,秀才所擁有的名利財富全部成了空,這便是不遵守諾言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過去人們常說,如今是一個說話不用負責的時代,很多人對於「誓約承諾」的認知理解,大多都處在一個非常懵懂稚嫩的階段,對於自己所立下的誓言承諾越來越不重視,越來越敷衍,這是社會環境的悲哀,更是生而為人的恥辱。

「敷衍了事」雖然很輕鬆,但輕鬆的背後,卻隱匿著的,卻是源源不絕的傷害和惡緣。

無論何時何地,一個人若是對待自己所發下的誓言承諾太過於輕蔑,處理起來太過於敷衍。

尤其涉及到別人的利益時,這種搪塞的行為只會成為彼此情誼的阻礙,把自己置身在一個低水平低評價的層面上,時時刻刻被貼著「不靠譜」的標籤,註定在日後的交際過程中難行其善,處處受阻。

相關焦點

  • 佛教:禍從口出,這3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這個時代,一般人心浮氣躁,容易衝動,有時言語稍不不慎,就會得罪他人,惹來一身麻煩,所以我們的言談要特別小心,要特別謹慎。古人講的,言由心生。如果一個人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說人是非,以及一些詛咒的話,在佛教中成這樣的行為為「口業」。這樣子非常折損福報,而且因果嚴重。容易犯口業的人,命運都不怎麼好。所以說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在我們生活當中,有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看看你有沒有講過?第一、「發誓」。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不饒人!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行為的因果。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皆是在造業,只不過業力有大小,業報有善惡好壞之分。種下什麼樣的因,感召什麼樣的果,業力其實就是「因果」。佛門裡將人的業力分為「身口意」這三個方面,即行為、語言、念頭。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業力清淨,是為大福報。業力不淨,自有災殃。人要想修大福報,不但要有好的德行、好的心念,更要懂得守好自己的口業。
  • 「惡語傷人六月寒」,這3種話最損口德,切莫亂講
    這三個業力與我們的命運有很大的聯繫,而在三業排在首位的就是口業。口業是門修行,是積德、積福的根基。英國詩人本瓊森曾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一個人的嘴,也暴露著一個人的修養」。東西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講。要想自己的福報越深,就要多積口德,這三種話最損口德,切莫亂講!
  • 生活中這2種話,不要亂說,小心因果報應
    中華傳統文化講:「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的品性,說話看似簡單,實則意味非凡,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就能影響一個人的吉兇禍福。在《無量壽經》中也講:「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在佛教中,有關善護口業講的非常多。古人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喪邦。」
  • 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6種人,因果不饒人!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典、八萬四千法門,歸其一點,都離不開「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不論是凡夫還是佛菩薩,舉凡一切虛空法界都應遵循因果之道。因果報應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 想建立好的職場人脈,這3種話不能亂講,否則容易得罪人!
    想建立好的職場人脈,這3種話不能亂講,否則容易得罪人!在職場,要想發展的更好,就必須做出充分的回應。職場最需要的不是你的工作能力,而是一種能與周圍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溝通能力。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職場中最容易得罪人的三個詞。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不饒人!
    如果你真信佛,但請敬畏因果、不造惡業,不傷他人、不結惡緣。有句話大家應該經常聽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決定人命運的不是上天,而是自身的德行,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命運、我們的「風水」,心好命就好,心壞命就壞。
  • 「語言能成就人生,也能毀掉人生」:這幾種話,不要再講了
    生活之中人們常說,見人說人話,遇鬼講鬼話,這就是指說話的對象,以及不要亂講話的意思,有些話適合對誰講,有些話不適合講,就看你自己的水平了,以及你面對的是誰。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張嘴非常容易惹禍,人生中的大部分麻煩和災禍,都是因為言語不當而造成的。有時別人之所以討厭你,可能就是你的一句無心話,而別人卻計較在心了。話多不如話少,為人處世一定要少說話多做事,謹言慎行,像平時的一種「是非話」,能不說就別去亂說了。
  • 百因必有果,這2件事違背因果,不要去做,要失去的,終究留不住
    學佛是需要緣分的,沒有緣遇到也不會相信,對於佛法中所講的因果道理,當經歷的多了,就會發現確實如此。中國儒、釋、道,三家文化,都在不同角度講了因果報應。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開篇就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所有的經歷,都離不開因果。
  • 職場潛規則:在公司,這4種話不要亂說,容易給自己惹麻煩
    職場潛規則:在公司,這4種話不要亂說,容易給自己惹麻煩大家都是剛入社會就步入了職場,所以很多時候往往經驗都不足。大部分的職場潛規則沒有那些職場老人懂得多,所以經常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這都是很正常的,畢竟大家都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但是有些錯誤是很不該犯的,很容易自己惹麻煩。所以在職場上學習那些潛規則也是很有必要的。
  • 說別人「缺點」的報應,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導讀:不講別人過失,這叫積德。有個詞叫「緣會,」意思是說,因果都是相對的,傷害的對方,也是傷害了自己。如果一方失去了,另外一方也就沒有了,這叫緣會。同樣的道理,常說別人的「缺點,」也是在暴露自己的缺點,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 「淫過,必有禍」:做人,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不饒人!
    做人,這4種話要少說,避免禍從口出,為自己招致麻煩。 01 譏語佛說:淨土何在?淨土不在別處,地獄不在別處,都在自己的心中。手持利刃的人,永遠都無法擁抱他人;心在無間地獄的人,永遠也看不到光明與希望。  02 誆騙語我們常聽到僧人們說:出家人不打誑語。誑語,就是妄語,講謊話,講不真實的話。人為什麼會說謊話?有人說:人一旦開始說謊,就是為了掩藏真實的內心。
  • 這八種話不要亂說,說了可能會覆水難收
    講話就像潑水,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講過的話也一樣收不回來,所以一句話要出口以前,不能不慎思。講話是一門藝術,即使講好話,也要顧慮不能「洗臉礙了鼻子」,你講這個人好,得罪了那個人,話就講得不夠高明了。講不好的話,讓雙方聽了都不高興,當然就更不能講了。不好的話不能講,有些什麼話是不能講的呢?
  • 不要得理不饒人
    即使在別人理虧時,你在理已明了的情況下,放他一條生路,他也會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與你為敵。這是人的本性。況且,這個世界本來就很小,變化卻很大,若哪一天兩人再度狹路相逢,屆時若他勢強而你勢弱,你想他會怎麼對待你呢?得理饒人,也是為自己留條後路。為人做事應有好的心態。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常說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楞嚴經》上註解:「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多劫難,多災禍,言語不慎,用詞不當是非常重要的禍根來源。關於口語危害,無論是世俗還是佛家,都有描述。譬如晉·傅玄所著的《口銘》中有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以及佛家常說的:「嘴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這兩者雖然出處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
  • 老祖宗的告誡:做人不可太強勢,得饒人處且饒人,別惹禍上身
    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一定不要表現得太強勢。要學會低調,學會收斂,不要得意忘形,不要仗勢欺人。得饒人處且饒人。老祖宗有兩句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牢記。否則,很可能就會惹禍上身,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佛教:這四種話,不要再說了,因果報應很重
    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為一句話而引發的悲劇實在太多,原因就是只要你一句話說出去,就會種下一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時,一定會得到一個果報。福報大的人自然口業清淨,而災禍多的人一定是說了惡語,招來惡果,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人會問:那我有口無心啊。即便沒有惡意,也要杜絕說下面四種話,以免為自己招來災禍。
  • | 秦老師講故事
    秦老師問:「在你每次與人生氣時,你是不是喜歡罵人不要臉呢?」「罵過我丈夫,還有我的孩子,還罵過鄰居,罵過親朋好友……我罵過很多人,我知道我說的過頭話太多了!」說到這裡,女士伸出舌頭讓秦老師看:「您看,我的嘴腫都腫成這樣了。」「對對對。我相信老師您,所以我今天來到您這裡,讓您給我出出主意,幫幫我,我不知道錯在哪裡了?」秦老師說:「這多簡單啊!哪裡跌倒哪裡爬,哪裡丟了哪裡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