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為了得到一隻海東青一擲千金,明朝皇帝為何白給都不要

2020-12-12 騰訊網

「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星」。這首詩的作者是清朝康熙皇帝,內容是在讚美一隻雄姿英發的海東青。海東青,是生活在北方的一種著名的猛禽,經過馴化之後,它憑藉閃電般的飛行速度和兇悍的捕殺技巧,可以成為人類很好的捕獵助手。中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馴化海東青的歷史極為悠久。

海東青學名矛隼,是隼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猛禽。成年海東青體長約有50到60公分,體重約1.5公斤到2公斤,翼展可達1米到1.5米左右。海東青具有鳥類中罕見的飛行速度,高空平飛時速可以突破140公裡,俯衝時速甚至可以突破200公裡,飛行高度也可達5000米以上。絕大多數鳥類和一些小型獸類都被囊括在它的攻擊範圍之內。

海東青生性適應寒涼氣候,畏懼酷熱,中國的東北三省是它們的最主要棲息地之一。古代的東北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馴化海東青的成熟技巧,並把它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海東青的雄俊姿態和高超的捕獵既能,很快使得它成為帝王將相們最鍾愛的寵物。

早在唐朝時,皇帝們就設置了專門的「五坊」,包括雕坊、鶻坊、鷂坊、鷹坊和狗坊,其中的鶻坊專門馴養海東青。遼國皇帝出身遊牧漁獵部族,天性喜歡打獵,海東青更是紅極一時,放出海東青捕捉高空飛行的大雁、天鵝等是遼國帝王們最熱衷的消遣之道。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更是喜愛海東青到了痴迷的程度。

海東青還在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遼國末年,皇帝為了滿足對海東青的喜好需求,向女真人強迫徵收大量的海東青。女真人把境內的海東青幾乎都捉到絕跡,依然無法滿足遼國人的需求。憤怒的女真人在一代梟雄阿骨打的帶領下,揭竿而起,同仇敵愾,武力反抗遼國,並最終導致遼國覆滅。

清朝皇帝起家於關外東北,對於海東青非常熟悉,有著與生俱來的愛好。每到秋天,清朝皇帝都會御駕親臨木蘭圍場,進行規模浩大的圍獵活動,歲以為常,很少間斷。在此背景下,清朝皇帝對海東青的需求自然非常迫切,海東青身價水漲船高,一隻普通的海東青價值白銀30兩,品相上好、毛色純白的「玉爪」,更是價值千金,清朝皇帝為了得到它們可謂一擲千金。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明朝皇帝卻對海東青絲毫不感興趣。早在明朝初中期,遼東的女真人還是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每年都會派遣使者向明朝進貢一些珍貴的土特產,以表示臣服。海東青作為遼東的標誌性動物,自然也出現在貢品清單中。

成化元年,明憲宗在位期間,女真部落都督查阿奴前來京城朝見皇帝,隨行帶來一大批名貴特產,其中就包括兩隻海東青,結果被明憲宗斷然拒絕。不僅如此,成化五年,明憲宗下發諭旨,曉諭禮部,明文規定「勿貢花木鳥獸」,「除馬及貂皮常貢外,海東青、兔鵠,今後不許來進」,此後形成定製。

明朝皇帝為什麼不喜歡海東青,甚至白給都不要?因為明朝皇帝認為,「架鷹走狗」外出遊獵,屬於不務正業的耽於逸樂之舉,「此等野禽,能令人蕩心于田獵」,擔心會沉迷於這些寵物中玩物喪志耽誤國事,故此予以拒絕。時至今日,海東青已成為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愛護這種大自然的精靈是每個國人的職責。

參考資料:《明代女真朝貢制度研究綜述》《清朝野史大觀》《柳邊紀略》《明憲宗實錄》

相關焦點

  • 為何明朝皇帝不愛出門,清朝皇帝卻總愛往外跑,三個原因
    今天我們也要做這件事,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明朝的皇帝都不愛出門,而清朝皇帝卻總愛往外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三個原因。一、傳統不同明朝是漢人的天下,漢人一般具有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的品質,所以皇帝沒什麼大事,是不會「擅離職守」的。
  • 【地理探究】從明朝皇帝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的反應看明朝和清朝對...
    但是利瑪竇這個人本身還是一個比較有野心的人,他認為自己應該接觸明朝最為頂尖的存在,那就是皇帝。而只有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在明朝利瑪竇才可以更大範圍的推行他們的教義和宗旨。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奇葩?而清朝卻個個勤政!
    首先我們知道明朝皇帝多奇葩,有木匠皇帝,有蟋蟀皇帝,有不當皇帝當大將軍的奇葩明武宗,也有30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明朝真可謂古代奇葩最強戰隊!相比清朝皇帝卻個個勤政愛民,不到早上五點就起床上朝,給太后請安,而且要讀書!尤其是雍正皇帝,當了皇帝以後連生孩子都沒有時間!
  • 清朝入關以後,清朝官員的朝服,為何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並踰石帶。庶人並銅鐵帶。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黃。」除了官員和貴族們,連農民、商人、差役和軍隊的服飾顏色,都出現了嚴格的規定。到了宋朝統治時期,雖然對朝服等級進行了一些變化,但大體上繼承了唐朝的模式。
  • 明朝皇帝吃土撥鼠,清朝皇帝吃不到牛肉,皇帝們吃得可比你差多了!
    首先,皇帝的健康,是國家的穩定器,所以一切入口的東西都要經過大樣本實驗的檢驗。說白了:皇帝只能吃自古以來所有人都一直在吃的東西,就是你在家門口菜市場就能見到的那種。比如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對自己的三兒子說:意思就是:兒砸!高居於上的君王,對於飲食必須要非常慎重,食物要精挑細選、仔細烹調,別老是想著吃些別人從來沒吃過的珍惜食材,這樣往往是容易吃出問題的。
  • 清朝皇帝的冠帽上為何都頂著一尊佛像?為何清朝最終仍逃脫不了王朝覆滅的命運?
    女真族信佛(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努爾哈赤為建州女真首領,其子皇太極改女真為滿州族,後自稱為"滿族";),皇帝認為佛既然能普渡眾生,那做個好皇帝這也是必須的.
  • 清朝入關以後,為何朝服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
  •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清朝的皇帝都是兢兢業業無昏君,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之外,其餘的都是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的昏君。但是即便明朝有了像吃了丹藥死亡的明世宗、明光宗,也有像做木工的明熹宗,甚至是連續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大明王朝在這麼多昏庸無能皇帝的折騰之下居然還能夠屹立近300年,真可謂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的奇蹟。
  • 清朝也有錦衣衛,地位比明朝還高,老大是正一品,皇帝的絕對心腹
    這個可怕的機構,除了僅僅的幾年時間被廢,整個明朝,他們都讓群臣瑟瑟發抖。 後來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在清朝末年,為了避宣統帝溥儀的名字,改名"鑾輿衛"。(《清史稿》:宣統元年,避帝諱,改鑾儀使為鑾輿使,治儀正、整儀尉並易"儀"為"宜"。)
  • 隆慶皇帝什麼都不做,為什麼成為了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
    自古以來,我們評價明君賢君的標準就是勤政,誰勤於政事,誰就是對國家上心,誰就是好皇帝。但是崇禎皇帝勤政,把明朝給勤亡了。漢武帝勤政,多次攻打匈奴,結果把爸爸爺爺留下的家底敗光了,漢朝走了下坡路。明朝有一個皇帝,在位的時候啥也不說,啥也不幹,但是成為了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而且這個稱號還不是明朝人自己給的,而是清朝人給的。這個皇帝,就是嘉靖皇帝的兒子,萬曆皇帝的父親,明朝知名度頗低的隆慶皇帝。
  • 清朝皇帝為什麼有蒙古和漢人血統?看看清朝皇帝的生母是哪些人
    清朝雖然是滿族人建立的,但是清朝的皇帝的血統卻不是純正的滿族人,因為清朝的后妃裡面有著大量的蒙古人和漢人,而且自康熙帝之後,清朝歷代皇帝都帶有漢人血統,這一點是需要的大家注意的。她生下的兒子就是順治皇帝,蒙古科爾沁部是黃金家族的後裔,所以順治皇帝有著蒙古血統,按照道理,他不是一個正統的滿族人。康熙帝身上有漢族血統,康熙帝的生母是佟佳氏,看上去是滿族人,實則不然。佟佳氏本姓佟,是佟圖賴之女,佟圖賴的先祖是女真人達爾哈齊,他在明朝初年投奔明朝,此後改姓佟,佟氏家族歷代為明代遼東地區的衛所長官,在此期間不斷和漢人通婚,已經完全漢化。
  • 清朝皇帝「翻牌子」比較正經,能夠「雨露均沾」,之前的皇帝呢?
    說到「翻牌子」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 我們了解「翻牌子」這個詞,基本上都是通過電視劇得知的,尤其是清朝的電視劇。「翻牌子」顧名思義,就是把皇帝的妃嬪的名字,寫到一個牌子上,一個妃嬪會佔用一個牌子,然後有太監呈現給皇帝,讓皇帝選擇一個來侍寢。每天都要重複相同的工作。
  • 清朝皇帝夏天去承德,真的是為了單純的避暑嗎?可沒那麼簡單
    一提到承德,很多人便會聯想到「避暑山莊」這四個字,這主要源於人們印象中,清朝皇帝會在每年暑期到來的時候,前往承德的離宮居住一段時間。不過清朝皇帝去承德可不是單純的為了避暑,這背後還有很多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明朝天啟皇帝為何傳位給弟弟崇禎,難道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嗎?
    有明一朝,一共存在過十六個皇帝。而在明朝後期,卻難出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明朝中後期的皇帝,看起來對很多事情都很擅長,但唯獨做皇帝卻沒啥興趣。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木匠皇帝」。
  • 赤峰博物館有個木俑,俑膊上雕刻著一隻鷹,它是最真的海東青形象
    在古人的心目中,海東青不是一種生物,是一種被賦予神秘力量的代表。傳說中,十萬隻神鷹才出一隻「海東青」。還有人說,《山海經》中「大荒之中的九鳳」,就是海東青的祖先。在古人對海東青的各種傳說和崇拜之下,早在唐代,「海東青」就是滿族先世靺鞨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貴貢品。當海東青被貢獻上來時,唐代大詩人李白還賦詩一首:「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足以見得海東青的珍貴之處。
  • 坤寧宮是明朝皇后住所,為何到了清朝,皇后卻不願住這裡
    既然坤寧宮是明朝皇后住所,那承襲明朝制度的清朝,也應該讓皇后住在這裡才對。可是為何到了清朝,皇后卻不願住這裡。根據史書記載,只有清初的幾位皇后,住過坤寧宮,  比如順治皇帝的廢后、孝惠章皇后,還有康熙的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  除了這幾位皇后以外,其他都居住在東西六宮中。
  • 明朝最差的皇帝明世宗
    在大禮議事件中,與世宗處於對立面的都是維護原則的正直官員,17人被廷杖而死,告老還鄉一部分,佞臣藉機而起。之後,世宗日漸腐化,濫用民力大興土木,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許多漢族皇帝都喜愛這一點,這包括早期的秦始皇、漢武帝,還有更多的後來的皇帝,在他們進入中年以後,都嚮往長生不老,這畢竟是漢族文化的一部分。
  • 明朝皇帝集體短命之謎或已解開,學者:隱藏太深,難怪史書沒記載
    除明太祖朱元璋(71歲)、明成祖朱棣(65歲)、明世宗(60歲)以外,歷代明朝皇帝的壽命都沒有過60歲。此外,明宣宗活到38,明英宗37,景泰帝29,成化帝40,弘治帝35,正德帝30,天啟帝23,將明朝皇帝的平均壽命拖到了底。
  • 清朝皇帝能力品行排行榜1
    清朝十二個皇帝,就能力而言,可以分為四個等級。甲等:1、康熙,2、皇太極乙等:3、光緒,4、順治,5、嘉慶,6、道光丙等:7、努爾哈赤,8、乾隆,9、雍正丁等:10、鹹豐,11、同治,12、宣統綜合兩方面來看,可以把清朝皇帝排個座次。
  • 從《慶餘年》裡看出清朝皇帝是強大的,他真是個可怕的人
    劇中許多名著在很多時候都太神奇了,都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正是因為這個精彩,很多觀眾情不自禁。但這種作品往往是需要演員以高超的演技來駕馭,從而將陰謀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胡歌在琅琊浜幹得很好。胡歌雖然是一個年輕的演員,但他的演技在圈內得到了極大的認可,所以他對梅昌碩這個角色的詮釋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