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快速升級的當代,人們衣食住行的方式也隨之不斷變化,最貼近生活的買菜、賣菜也玩出了各種花樣。前有超級物種跟盒馬鮮生的交鋒,後有錢大媽和永輝超市的對決。生鮮行業目前還處於藍海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
如何滿足消費者吃的好、吃的新鮮、吃的實惠,是贏取市場的關鍵,也是這些生鮮企業日日思索的問題。
當大多數「賣菜」企業將注意力集中在「賣菜的最後一百米」時,皇圖農業另闢蹊徑,在有機種植和高速運輸上面發力。其融入大數據、物聯網、冷鏈配送技術的智慧農業高速運輸系統,打通了生鮮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鏈條,顛覆傳統生鮮銷售模式。
看易行難,生鮮行業存在不少硬傷
蔬菜禽肉作為生活中的日常消耗品,行業門檻低,充滿商機。但激烈的競爭,高額的損耗成本,也讓生鮮行業產生一系列問題。
首先,在種植環節,經常會出現由於缺信息、缺思路、盲跟風等問題,導致產品大量滯銷的現象。網絡頻繁出現的蘋果滯銷、柑橘滯銷、小龍蝦賤賣等等新聞,除了是打感情牌的營銷手段,更多的是農民看著作物爛在地裡,走投無路的真實絕望。
市場的衝擊,會打擊農戶的種植激情,對來年部分農作物價格產生直接影響。高價的進價蔬菜,讓菜販子的成本加劇。蒜你狠、姜你軍、天價蘋果等等農產品,最終也得消費者忍痛買單。
另外,目前行業內的生鮮企業大都沒有打通農場,其產品絕大部分還是來自於供應商。說到底,自己只是充當著一個一級批發商的角色。這樣一來,可以發現很多同類型的生鮮店幾乎沒什麼差別。百果園、果繽紛、水果先生的水果可能來自同一家果園,只是品牌不同而已。
產品一致,區別僅在於品牌,行業就會出現一些畸形的競爭。如為了口感水果注糖、為了顏值表皮打蠟等等新聞層出不窮,甚至還會出現在網絡上惡意中傷同行的現象。
生鮮行業還有一個工作十分重要——質量認證,傳統的蔬菜水果銷售,其質量、來源的追溯是一個難題。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經過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三級經銷商.....等到消費者手中,價格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何打通整個產業鏈,讓這些農產品從生產到運輸整個過程透明化,讓消費者信任自己的品牌和質量,是所有生鮮企業必須考慮的課題。然而,想要打通整個產業鏈條,對於生鮮企業而言非常困難。
吃透整個生鮮產業鏈,哪類企業更具機會?
吃透整個生鮮產業鏈,包括前端的產地種植養殖,中端的包裝處理、冷鏈運輸,終端的銷售販賣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多項技術和業務,以及風險和成本。因此,為降低風險、提高容錯率,大多數企業選擇在賣菜的其中一個環節發力,誰也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皇圖農業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核心,在產品源頭選擇把控上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目前,該企業經營農產品品類包含湘西黃牛肉、野生海鮮、有機蔬菜、有機水果、有機糧油等,從種植到銷售,整個過程的信息在溯源系統可追查。這種透明化的經營模式充滿顛覆性,也讓行業人士和消費者看到企業的誠意。
從皇圖農業身上可以看到,從事最前端的農業種植類科技企業,掌握著行業的主動權。成功打通生鮮行業從源頭到消費者餐桌的整個鏈條,它們也似乎更有機會。那這類專注於農產品種植的企業,如何解決食材包裝、物流、溯源、銷售以及售後服務呢?
在不滿足於只是種菜之後,雄心十足的皇圖農業開始了整個生鮮鏈條的布局。
首先在貨源上,以食材有機安全為標準;在包裝方面,皇圖農業也是親力親為,蔬菜分揀線、水果分揀線、肉類切割包裝線等等生產線一應俱全;在物流方面,擁有冷連保鮮配套的運輸車;在最後的銷售環節擁有線上線下商城。
對於這樣的布局,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疑惑:如果菜賣不出去該怎麼辦?
要種菜的人賣好菜,一開始肯定要請「老師」指導。皇圖農業也有屬於自己的老師,只不過這位老師是「大數據系統」。
生鮮的保質期很短,企業想要保證自己有機、新鮮的招牌,這些產品必須當天賣出去。傳統銷售模式配送存在很大局限性,因為你不知道哪些菜在哪些地方比較好賣。一環一環的供應商轉手,也導致很多新鮮的蔬菜肉類錯過黃金保鮮期,質量大打折扣。
皇圖農業在自己的智慧農業系統裡,通過大數據技術,掌握了實時變化的菜品需求數據。再根據這些信息,安排貨源地按量發貨,把送出去的食材在保持期內全部賣完,將產品庫存和折損降到最低。如果存在賣不完的情況,種植部門的工人會將這些食材回收,做成有機肥,形成良性循環。
立足深圳,打造大灣區有機安全食材運輸線
另外,為達到新鮮食材最快16小時從產地到餐桌的企業使命,皇圖農業立足深圳,規劃了一條「皇圖生鮮高速公路」,覆蓋湖南至整個大灣區。在這個範圍內,各地優質特產會以最新鮮的狀態到達消費者手中。並且各地特色農產品交互售賣,形成大灣區特色生鮮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有機農產品輸送路線,在正常商業運轉的同時,還帶動了不少湖南貧困地區農業發展,幫助多家農戶致富。此舉形成的社會正能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饋皇圖農業,幫助其獲得兩地政府的支持。
不得不說,就目前皇圖農業取得的成績和反響而言,其全產業鏈的布局是比較成功的。皇圖農業未來是否能發揮生產、科技、品牌、政府等多方優勢,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