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分鐘聽讀1200字
你將學到一個生活知識
點擊下面綠圈圈聽象爸講故事。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象爸,今天我跟大家講一個跟味道有關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舌頭可以嘗味道,我們之所以能嘗出來飯香不香,是因為我們吃飯的時候,舌頭嘗出飯裡的各種味道,然後我們的腦判斷這些味道的組合是不是符合我們的喜好。
如果符合,就覺得好吃,如果不符合,可能就覺得不好吃。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舌頭到底能嘗出幾種味道呢?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是酸、甜、苦、辣、鹹5種。
onhealth.com
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我們的舌頭的確能嘗出5種味道,但是辣並不是其中一種。
因為辣其實是一種痛覺,就是說辣和疼痛是一樣的。
那麼第五種到底是什麼呢?是「鮮」。
舉個例子,同學們喝媽媽做的魚湯時嘗到的那種又香又獨特的味道就是鮮味。
我們吃的很多食物裡天然帶有鮮味,比如魚湯、豆腐、海帶等等。
但是有時候為了增加更多的鮮味,還會給飯裡加一種調料,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味精。
epicurious.com
講味精以前,先請大家先想一個問題:
食物嘗起來有鹹味,是因為食物裡的鹽刺激了舌頭上的味覺細胞。
然後味覺細胞發出一個特定的電信號,這種信號通過神經傳輸到腦,我們就嘗到了鹹味。
同樣的道理,嘗到酸味是食物的酸——比如醋裡面的醋酸,水果裡的果酸刺激了味覺細胞後發出了另外一種信號。
那麼鮮味是食物裡的什麼東西刺激味覺細胞發出的信號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穀氨酸」。
很多食物裡都含有穀氨酸,比如:蘑菇、海帶、肉類等食物裡面都含有比較多的穀氨酸。
38fan.com
我們都知道,構成生命必須的物質之一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
穀氨酸就是這20種胺基酸中的一種。
這麼說,所有含有蛋白質的食物裡面都有穀氨酸,但並不是所有含有蛋白的食物吃起來都有那種鮮美的味道,這是為什麼呢?
oursedu.com
原來穀氨酸特別不穩定,容易變質,一旦變質,那種鮮味就沒有了。
那怎麼能保持這種鮮味呢?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物質,這就是穀氨酸鈉。
這種物質很穩定,不容易變質,而且它的鮮味比穀氨酸更強烈。
穀氨酸鈉就是我們說的味精。
kknews.cc
那麼是誰發明了味精呢?
是一個日本化學家在100多年前發明的,這個化學家的名字叫池田菊苗。
他發明味精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是1908年的一天,池田教授覺得妻子當天做的黃瓜湯特別好喝,準確的說是特別鮮.
他很好奇,今天的湯為什麼這麼鮮呢?他仔細看了一下湯裡的食材,只有兩種:黃瓜和海帶。
94677.com
他帶著問題回到實驗室,經過了長達半年的研究,他最終證明,那碗湯裡的鮮味是海帶裡的穀氨酸帶來的。
隨後他又發明了能帶來這種鮮味的穀氨酸鈉。
他與一個日本公司合作,大量生產穀氨酸鈉,人們都喜歡鮮美的味道,尤其是我們亞洲人更喜歡食物裡的鮮味。
漸漸的,味精就成了一種很普遍的調味料。
kknews.cc
現在,我們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生產味精最多的國家。
拿2014年來說吧,那一年我們國家生產了209萬噸味精,佔了全世界味精產量的大約70%。
不僅生產的多,我們中國人也是全世界最喜歡吃味精的人。
光2014年,我們總共就消耗了176萬噸味精,也就是說全世界生產的味精有一半以上都被我們中國人吃了。
intothemiddlekingdom.com
大家以前可能聽說過多吃味精對身體健康有損害,那麼事實到底是怎麼樣呢?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說多吃味精對身體不好呢?
這個問題我今天先不回答,留給大家,請大家自己嘗試,通過網際網路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會在本周末給家長的文章裡公布正確答案,同時給大家講講關於味精的是是非非。
好了,關於味精今天先跟大家講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