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的致癌、脫髮嗎?央視發聲了,很多人都被誤導了

2020-12-09 不凡智庫

文:繆禾

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家裡還用味精嗎?

有媒體就此問題進行了隨機採訪。其中,約65%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做飯時味精和雞精的用量比以前少,約30%的受訪者表示與以前一樣,約5%的受訪者表示家裡不再使用這些調味品。

王小姐:以前在家做飯的時候會放挺多味精的。感覺在菜裡加味精,菜才好吃。但最近老媽聽說味精不能吃太多,會致癌。就越放越少了,現在吃飯時感覺蔬菜都少了些鮮度。

夏女士:從去年開始,在家裡做飯就不用味精和雞精了。老公有高血壓,不能吃太多鹽。我聽說味精吃了對身體不好。但時間長了,已經習慣了這種口味了。

李先生:家裡做菜時還是堅持放味精,不放味精的話,菜真的沒有鮮味。

味精到底是不是一種不健康的「化學合成品」?

味精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是許多人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的。

味精是1908年由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池田菊苗發明的。有一次,他在喝海帶湯時,發現湯的味道很鮮美。為了弄清鮮美的真相,池田教授開始在實驗室研究海帶的成分。後來,他發現海帶中含有一種名為穀氨酸鈉的物質,並成功提取了出來,取名為「味之素」,並申請了專利。

1923年,在日本流行的「味之素」傳入中國。化學工程師吳蘊初自主發明了一種生產穀氨酸鈉的方法,並將其命名為味精,並在上海創辦了天廚味精廠。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很多人不得不說穀氨酸鈉的名字一聽就是一種化學品。事實上,我們經常吃的鹽還有一個化學名稱,叫氯化鈉。一個名字並不能代表任何什麼。

「味精之王」也沒能挺下來

1983年,蓮花味精在河南省項城成立。當時的廣告是「蓮花味精,味道無可替代」。因為味道極為鮮美,不到半年時間,蓮花味精的產量就擴大到1000噸。當時,味精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調味品。在糧票時代,甚至有味精券。蓮花味精也因市場需求量大而不斷崛起。

從「人間佳餚」變成「百毒之王」

味精第一次被質疑是在1968年,當時華裔醫生郭浩民在一家中餐館吃完飯之後,出現了四肢麻木、心悸、虛弱、頭痛、渾身無力等症狀。當時,他以為是因為吃了味精。此後,由於「三鹿事件」、「地溝油事件」,我國各種食品添加劑、調味品逐漸被「妖魔化」,味精越來越「不受待見」。

現在很多人普遍認為味精非常不健康,所以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已經漸漸失去了它的蹤跡。味精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嗎?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味精的「真面目」。

味精真的有害嗎?央視已揭秘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精的生產過程,味精主要是通過小麥或玉米發酵等一系列的提取和修飾過程而成。首先是用優質玉米,將優質玉米經過淨糧,把淨糧後的玉米澱粉提取出來,形成大顆粒和小顆粒的葡萄糖,少數廠家以糖蜜為原料,通過純天然發酵生產穀氨酸,再提取穀氨酸形成穀氨酸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味精。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都將味精列為「最安全」級別。很多人認為味精不安全,不利於健康。其實恰恰相反,適量的味精其實對人體有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會長胡曉松教授說:國際食品添加劑委員會第十九屆委員會對近20年來的科學研究進行了總結,得出了一個基本結論,食用穀氨酸鈉,也就是味精,是完全安全可靠的。

味精本身就是穀氨酸鈉。人體的體重有17%是蛋白質,而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中穀氨酸佔了20%,味精在人體代謝過程中可以產生穀氨酸,穀氨酸在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價值。

除了蛋白質合成外,穀氨酸還參與大腦中蛋白質和糖的代謝,有利於改善和維持腦功能。還可與體內血氨合成無毒的穀氨醯氨,減輕組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氨毒性,可作為肝病的輔助治療藥物。此外,穀氨酸對營養不良、腦發育不良、神經衰弱、癲癇等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家裡味精剛好用完的客官,可以考慮一下了

因此,我們是時候要改變對味精的一些偏見了。

關於味精的謠言

味精會致癌

假的!目前有謠言稱,「當穀氨酸鈉加熱到100度以上時,就會產生焦穀氨酸鈉,這是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事實上,焦穀氨酸鈉並沒有致癌作用,也沒有證據表明焦穀氨酸鈉對人體有害;其次,味精在120℃時才會產生焦穀氨酸,且產生的量極少,對人體影響微乎其微。

溫度過高只會失去味精的鮮味,所以最好在出鍋之前再加味精。

味精會導致脫髮

不會!適量吃穀氨酸鈉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如果不吃的話。主要原因是味精中含有鈉,人體不能吃太多的鈉,所以吃太多味精的危害和吃太多鹽的危害幾乎是一樣的。味精含有大量的鈉。攝入過多的鈉對身體不好,所以多吃味精也不好。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腎炎患者,應減少味精的攝入量,這與需要減少食鹽攝入量的人大致相同。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味精」真的會導致致癌,脫髮嗎?很多都是謠傳,真相在這裡!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烹飪用到的調味品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最初大家用的都是鹽,味精,十三香,醬油,醋等這些基本的調味品,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味精被傳出食用多了容易致癌,而且容易導致脫髮,這讓一直備受喜歡的味精直接被打入冷宮,很多家庭開始用雞精去取代味精!但是味精真的這麼「毒」嗎?
  • 味精真的有毒嗎?不敢吃味精、雞精的人都來看一下,央視曝光了
    味精在中國市場上的戰局越來越小,而蓮花牌味精也將近11年不盈利,最終慢慢開始衰敗。而近幾年其實每個家庭使用味精的次數越來越少,這是因為網絡上開始流傳味精有毒,常吃味精容易致癌等事情。雖然不知道事情的真實性,但為了自身健康能夠少吃就少吃,也導致味精越來越不出現在大眾餐桌上。那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闢謠:味精有害、殺精、致脫髮、致癌,這鍋竟背了100年!
    大家好,我們您的中醫體質調理師殷增鮮提味必不可少的「神器」——味精,網上有著各種關於味精的討論,味精緻癌、殺精、導致脫髮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說到說到一、味精緻癌、殺精、導致脫髮?1、味精緻癌?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從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變異性試驗等多種試驗中,都已證明味精是安全的。因此,關於味精緻癌說法不可以相信。
  • 味精真的有毒嗎?不敢吃味精、雞精的人不妨了解下
    這時候多數人關於「味精有毒」、「吃味精會導致疾病」,等一些言論開始糾結存在疑惑。對於這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味精真的有毒嗎?不敢吃味精、雞精的人不妨了想要知道味精是不是真的有毒,首先我們要了解味精的生產過程。主要是通過小麥或是玉米通過發酵和一系列的提取修飾過程而製成的。
  • 雞精和味精哪一樣危害更大?很多人都被誤導了,看完才明白漲知識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有關雞精和味精的廚房小知識。對於雞精和味精這兩樣食材,那可是廚房中最常用到的提鮮調料品。在烹飪很多美食的時候,往裡面加入少許雞精或者是味精,就能讓食材的口味變得特別鮮香。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小九想問個問題:你家裡還用味精嗎?有媒體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隨機採訪,其中65%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家裡做菜時放味精、雞精比以前少,30%左右表示和原來一樣,5%左右表示家中已經不放這些調味品。王小姐:以前家裡做菜會放挺多味精,感覺加了味精,菜才好吃,但是最近老媽聽說味精不能多吃會致癌,就越放越少了,現在吃飯時感覺蔬菜都少了些鮮度。
  • 致癌、脫髮、殺精?持續100年的味精迫害妄想症
    如今,味精「臭名」昭著,項城「每一條街上都可以找到一個下崗的蓮花員工」,其實控人被懸賞30萬,曾經的「味精大王」結局只有兩個:要麼破產,要麼易主。從巔峰到沒落,這朵「蓮花」凋零的背後,除了內部經營不善,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味精迫害妄想症」:味精緻癌、化學合成、上火、脫髮、殺精……總之,味精就是不好。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最近還有人穿出味精竟然會有致癌的風險,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味精,究竟是否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探究竟。在如今這個時代,有許多人都會注重食物養生,看到新聞的報導,都是xx食物又發現致癌,心裡還是會隱隱擔心,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生活上很多細節的地方注意,從生活方式到飲食習慣都不可以忽視。我們常常吃的味精,到底裡面有什麼呢?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那麼事實是怎樣的?真如網上說的那樣嗎?一起來看…味精的成分是什麼?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鈉鹽。之所以味精有提鮮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穀氨酸有鮮味。穀氨酸是一種很普通的胺基酸,而胺基酸則是組成蛋白質的基礎單位,鈉元素(離子)更是平常,兩者相結合就成了味精。國標中是這樣限定味精的:以碳水化合物(例如玉米、澱粉、糖蜜等糖質)為主要原料,經過微生物(穀氨酸棒桿菌等)發酵、提取、中和、結晶以及乾燥而製成的「具有特殊鮮味的白色結晶或者粉末狀調味料」。味精真是化學合成的嗎?
  • 味精是化學合成品且致癌,雞精好吃又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說起味精,是家喻戶曉的調味品。但是最近幾年,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關於吃味精有害的議論很多,持這種觀念的人大多認為味精是化工合成品,吃味精對健康有害。味精真的有害嗎?味精能提鮮還得謝謝它的主要成分,一種鈉鹽,名為穀氨酸鈉,在天然食物中也有它。
  • 小小味精真的致癌、殺精?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趕緊了解一下
    有人在中餐廳吃飯後,出現了口乾、口苦等不適,人們懷疑這和中餐中添加的味精有關。而隨著時間不斷推移,越來越多關於味精的謠言紛紛問世,甚至有所謂的養生文章稱,味精就是萬惡之源,它能從根本上毀滅人類(殺精),同時還有致癌的可能!小小味精居然比砒霜還毒?
  • 味精雞精對人體健康有害?高溫會致癌?很多人誤解了,漲知識了
    味精對人體有害?高溫處理後會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加鮮更加健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幾個說法,而且還深信不疑,甚至用了這兩種作料做的菜都不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味精是怎麼來的:味精的化學成分是穀氨酸鈉,能刺激味蕾、增加食品特別是肉類和蔬菜的鮮味,常添加於湯料和肉製品中。1908年由日本人發現,可用澱粉或者糖蜜為原料生產穀氨酸,然後轉化而成,也可以通過工廠合成。味精對人體有害嗎?
  • 闢謠|味精緻癌不敢用?看完這3點,真的建議你使用味精
    現在,很多家庭廚房裡都放著味精,已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調味料。也有人說,食用味精會致癌,建議大家做飯的時候改用雞精。這個說法有道理嗎?味精你都害怕,為啥就不怕雞精呢?那……味精真的會致癌嗎?1. 味精緻癌是真的嗎?不致癌!還能變「聰明」呢!
  • 味精是化學物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味精,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一種基礎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讓人聽到就搖頭的物質」。細數那些關於「味精」的熱點言論,這些年「味精」的日子還真不好過。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等謠言就像「秋天的落葉」一般,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味精不可怕,只需健康吃;掌握這些關於味精的知識,您會收穫「更健康的生活」。
  • 味精和雞精,到底哪個危害更大?很多人被誤導,以後別再瞎買了
    雞精跟味精都是廚房的常見調味品,炒菜加一點,菜餚會鮮香不少。但近年來關於雞精、味精的說法有很多,甚至說它們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1.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最早是在食物中提煉出來,再經過生物發酵獲得的。穀氨酸本身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胺基酸,在很多食物中都有,而其主要作用就是提鮮。
  • 不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困擾了多年的問題,終於有答案……
    味精到底是害人精,還是無辜躺槍? 味精真的有毒嗎?/ 味精緻癌這一說完全是謠言,沒有任何實驗或者真實數據可以表明它會致癌。 味精被食用後,經胃酸作用轉化為穀氨酸,進入血液並參與體內新陳代謝,不會有有害物質產生。因此,關於味精緻癌說法不必相信。
  • 味精和雞精哪個危害更大?好多人被誤導,告訴你答案,下次別亂買
    大家好,這裡是每天分享生活小妙招的圈生活,小時候總聽老一輩人說雞精和味精吃多了對人體不好,它們真的對人體有危害嗎?雞精和味精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圈生活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相信大家看完文章以後就明白了。雞精和味精都是一種調味品,吃到嘴裡有一種鹹鹹的味道,我們先了解一下它們之間的成分到底有什麼區別。味精是由小麥玉米或者大米所含的澱粉糖化以後發酵成穀氨酸鈉,再加入食鹽合成的穀氨酸鈉結晶體,所以味精是屬於一種天然食品,而不是化學合成物。
  • 味精化學合成,可能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導語:由於種種原因,相信現在許多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不再使用味精了。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味精會有致癌物,因此會有了這一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戶戶流傳著胃經致癌的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大眾做菜時都不會放味精,導致蔬菜少了些鮮度。那未經真的如大家所說那樣嗎?
  • 雞精和味精哪一樣危害更大!多數人都被誤導,看完別再亂買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平時做菜的時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家裡的老人這樣說過,那就是味精一定要少吃一些,因為味精吃多的話是有毒的,對於這樣的說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所以在我的家裡,我的老媽一直都是吃雞精,而從來不對味精進行購買,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昨天在和一位廚房師傅的交流中,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
  • 味精加熱後有毒且致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很多人還不知道……
    正因為眾多人的關注所以網上關於某種食物的說法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喝酒後臉變紅代表酒量大?味精加熱後有毒,甚至會致癌?網上流傳:喝酒後臉色變紅的人酒量更好,臉色變紅,證明酒精都揮發掉了。事實上,酒後臉色變紅的人,其實代表的是此類人不適合飲酒。當酒精(乙醇)進入身體後,會在消化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除了有少部分經過肺和腎排出體外,大部分酒精的代謝過程發生在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