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吃茶魂|平凡即幸福

2021-02-07 HitoriTrip





初秋的京都已經有了寒意,我在三條附近閒逛,想找個地方完成一會的採訪,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六曜社門口。


「已經滿席了哦。」


門推開了半扇,聽到店主與兩位先客的交談,可是吧檯內側明明還有位子。這時候就要毫不猶豫地走進去,店主會說出第二句,也是真正的迎客詞:


「咖啡一杯一杯都是由我手衝,可能要等很長時間,大概會超過30分鐘,如果這樣也沒關係的話,請在吧檯那一側就座吧。」


說話的人是奧野修,他就像是京都咖啡,不,吃茶界的小野二郎。


1950年,奧野修的家人創立了六曜社,作為繼承者,他放棄了成為音樂人的想法,繼續守在三條地下的角落裡,邂逅不同口音、不同愛好的來客。


京都吃茶界的後輩都非常憧憬這位先輩達人,曾經有一段關於他的傳說。


一位年輕的咖啡店店主來到六曜社,坐在奧野修面前,仔細看他手衝的過程。注水到一半時,奧野修突然改變壺口的方向,將水倒進了水池裡。


「原來如此,六曜社的秘訣就是,要捨棄部分熱水,來控制咖啡的平衡度。」


被問起此事時,奧野先生只是平靜地答道,「水池邊有隻小蟲。」


不知道的以為他故作姿態,其實,是過於直率。




我低頭在手機上發送著文字,不知不覺間,一杯咖啡,一塊蛋糕卷放在了面前,杯內的液體晶瑩剔透。看了一下時間,此時距離進店大概20分鐘。




這是奧野修所崇尚的,在純度較高的狀態下,抽取出具有透明感的咖啡,咖啡豆是他自己烘焙,為此他在南禪寺附近的家裡添置了烘焙機,希望能自己把握整個產線。


話雖如此,奧野修卻並不打算作出一杯「至高無上的美味咖啡」,這裡的本質是吃茶店。只是為了給想讀書或者剛看完電影的人提供一個休息、聊天的場所。


這也是京都吃茶店最大的特點,為度過特定時光所打造的空間,咖啡好喝不是前提,是後置。


這樣的店,東京在戰後也有很多,然而現在已經一家都不剩了。


數位觀光客模樣的人得知等候時間過長,開門後隨即離去,店內的人開始變少,聲音也逐漸變小。


因為開在繁華的三條,總是有人把這裡當成星巴克使用,奧野修養成了一種習慣,看到生面孔或者像是觀光客的人,先說沒有席位,如果對方過一會又來了,就告訴他需要等很久,不介意再坐下。


這並非怠慢客人,而是由經驗做出的判斷,畢竟很多觀光客自認時間寶貴,不會在一間咖啡館模樣的店停留太久。




這會工作相對清閒,奧野先生走到我所在的吧檯深處,從堆積如山的cd上抽出一張,換掉了剛才的音樂。


「這曲子不錯。」


「謝謝,是我自己的樂隊。」


「奧野先生現在還在做音樂麼?」


「我的興趣所在。」


「曲子的名字是?」


「來自都柏林。」


奧野修從15歲開始彈吉他,師從那位著名的高田渡。從事音樂多年,他卻很少在公開場合演出,至今也只有一次出席東京的live,畢竟他的主業,是這家歷史悠久的京都吃茶。




唱機旁邊擺著很多酒瓶,晚上6點之後,六曜社就轉為酒吧,一家同時賣酒和咖啡的店,空間毫無違和。


那時的奧野修會騎上自行車,去居酒屋和酒吧喝上幾杯,吃點東西。年輕時他會轉2、3家店,現在則縮減到一家。


「奧野先生喜歡去哪家店?」


「吃茶店的話,你知道橋本麼,在北大路。」


「inoda如何?」


「inoda是我輩的指路明燈,可能也是吃茶店最理想的形態,如果我有15-20分鐘時間,我會去那裡。如果時間更多,會根據情況做選擇。」


「靜香?」


「靜香也很好,那裡應該是京都最早創立自家品牌咖啡豆的店之一,他們會把5種豆子混在一起。」


「靜香的老闆以前很討厭別人問自己的咖啡配方,但我聽說你並不介意這一點?」


「是的,不過,我不喜歡在店裡談咖啡的事。」


「嗯?」


「吃茶店的本質是會話、讀書,咖啡不該成為主角。」


「這很京都。」


「您喜歡居酒屋麼?」


「常去。」


「我也喜歡居酒屋,大家在居酒屋裡會喝到好喝的日本酒,但沒人會談酒的事。」(笑)


「沒錯。」




說話間,又進來了新客人,奧野修回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個位置,繼續衝泡咖啡。


過去數年,有很多志在經營咖啡店的年輕人來到京都,拜訪奧野修,他們希望從這位職人身上找到「堅持的理由」。為何在吃茶店整體勢微的情況下,以「六曜社」為代表的京都業者們可以屹立不倒?


除了當地的吃茶氛圍,還有業者們對待生意的態度。


現代咖啡店大多強調「快」、「商業」,人們在裡面談項目,用mac處理工作,或者僅僅買一杯咖啡。而京都吃茶店則更強調「慢」、「生活」,並沒有特別的目的性,只是把它當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呆上一小時,甚至一下午。


以奧野修的年齡和資歷,早就可以退居二線當個老闆,把這種事交給別人做,專心搞音樂了。然而他還是要親力親為,完成吃茶店的工作。在奧野修看來,生活需要這樣的規律性,他曾在《只有這裡才有的店》中講到:


「每天下班後,前往常去的居酒屋,在那裡看著廚師的工作,雖然細節不太一樣,但大家幾乎都是在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在這種平凡的生活中,當我喝完今晚的酒,看到明天的豆子已經準備好,就會想到,這一天總算是過去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文化就是在這種重複中形成。」


就像宮澤賢治那樣,飛到宇宙空間以上帝視角俯瞰自己的生活,然後肯定這種平凡的日子。


認清這一點,大概也是幸福。



-fin-


六曜社地下店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河原町三條下ル大黑町36

12:00~18:00

周三休息


其他京都咖啡店文章

salon de the francois

inoda咖啡本店



相關焦點

  • 京都| 在最火的網紅咖啡店,品嘗最獨特的「吃茶」趣味
    這一點,我們只需要走進京都的幾間熱門咖啡店就能感知一二。在京都,即便是最火的網紅咖啡店也會有最特別的「吃茶」趣味。01INODA 京都最經典的「吃茶店」在日語中,「吃茶店」即為日式咖啡店。其中「吃茶」二字與禪語中的「吃茶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似乎在咖啡店中的短暫停留,也能夠幫助你化解世間的諸多難題。從一百多年前,日本出現第一家吃茶店「可否茶館」,到今天崇尚「將一杯咖啡做到極致」的第三次咖啡浪潮襲來,日本吃茶文化始終以一種獨特的姿態傳承發展著。
  • 這間京都老吃茶店足矣.
    京都河原町的繁華街道,守護日本吃茶文化的年輕店主,歇腳的片刻,你將品嘗到傳統的日式情味。「就讓我這麼坐著,手邊放著一個咖啡杯,一把餐刀,一把叉子。吃茶店是主要提供咖啡紅茶等飲品,以及簡單吃食的店鋪。約1735年京都出現日本第一家吃茶店後,吃茶文化漸漸成為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 日本吃茶店
    、名曲吃茶、漫畫吃茶、貓咪吃茶、深夜吃茶……吃茶店的樣式不只一種。 ◆特集囊括◆ 傳承三代的京都昭和吃茶店、長崎縣理髮店咖啡館、東京郊外的英式吃茶店的經營秘訣;吃貨福利!烤土司、熱鬆餅、巴菲、三明治、咖啡凍、芝士蛋糕、那不勒斯義大利麵、吃茶店特色美食大搜羅;純吃茶、名曲吃茶、美人吃茶、貓咖啡、漫畫吃茶、深夜吃茶,種類多樣的吃茶文化;小山內薰、田山花袋、菊池寬、永井荷風,文人墨客與吃茶店的淵源;吃茶文化聖地名古屋的探秘、日本20家特色吃茶店巡禮!昭和與平成,吃茶店文化大不同;跨越百年,吃茶文化愈加沉澱與豐富。
  • 我們在吃茶店見吧!
    純吃茶、名曲吃茶、漫畫吃茶、貓咪吃茶、深夜吃茶……吃茶店的樣式不只一種。◆特集囊括◆傳承三代的京都昭和吃茶店、長崎縣理髮店咖啡館、東京郊外的英式吃茶店的經營秘訣;吃貨福利!烤土司、熱鬆餅、巴菲、三明治、咖啡凍、芝士蛋糕、那不勒斯義大利麵、吃茶店特色美食大搜羅;純吃茶、名曲吃茶、美人吃茶、貓咖啡、漫畫吃茶、深夜吃茶,種類多樣的吃茶文化;小山內薰、田山花袋、菊池寬、永井荷風,文人墨客與吃茶店的淵源;吃茶文化聖地名古屋的探秘、日本20家特色吃茶店巡禮!昭和與平成,吃茶店文化大不同;跨越百年,吃茶文化愈加沉澱與豐富。
  • 走進京都咖啡館,這裡隱藏著最美的風景!
    百年之前,京都市內就開始出現咖啡館,有很大一部分發展成了京都式的吃茶店。在連鎖咖啡店大為盛行的今天,吃茶店在不斷減少。全日本過去大概有三萬間吃茶店,現在只剩下一萬間左右。在吃茶文化發達的京都,河原町附近的一家名曲吃茶店,不久前也變成了烤肉店。
  • 在京都一天喝7家咖啡館是什麼體驗?
    如果說櫻花是京都的顏,那吃茶店就是京都的魂。在京都,你隨隨便便走進的一家咖啡館都可能是「百歲老人」,每一顆咖啡豆都記錄著一部家族經營史。太愛他家的早餐了,只要想到隨時可以吃到小川的早餐,就會覺得住在附近的人可真幸福啊。11:00 身處繁華商店街,推開這扇小門是時光隧道通往1932/smart coffee(三條店) / Smart coffee的Brunch,如果不早點去,就要排隊排到天荒地老,包括下午茶——我真是沒太見過下午茶也要排長隊的咖啡店。
  • 《戀上純吃茶》:咖啡版《孤獨的美食家》
    電視劇的主角,是由在無數日劇中跑過龍套的演員戶塚純貴所飾演的鳥山純平。在很大程度上,《戀上純吃茶》可以被稱作是咖啡館版的《孤獨的美食家》。最後,和五郎每集會去完全不同主題和類別的餐廳不同,《戀上純吃茶》正如其題名所示,每集聚焦的都是東京各具特色的「純吃茶」店。雖然中文也可以翻譯成「咖啡館」,但在日本語境中的純吃茶有著和cafe(カフェ)不甚相同的內涵。
  • 東京 | 輕食 / 吃茶好去處
    回東京總有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逛街逛累了拐進熟悉的定食屋吃一餐,或者見朋友的時候選擇最常去的吃茶店喝一杯茶聊到夜幕四合,都是舒心的時刻。去得最多的還是最喜歡的蔦珈琲店,這次還遇到篠原涼子的丈夫市村正親。來,用筷子截一段鰻魚,和著米飯放進嘴裡,細細體會這唇齒之間,外焦裡嫩,入口即化,豐腴肥美的口感。ほさかや的醬汁不甜不鹹,同他家烤鰻魚的火候一樣恰到好處,一點兒也不膩,吃到中段,滿嘴的滑滑油油,這才想起來可以撒一點山椒粉調味,還有御新香和吸物解膩,又是一番新天地。
  • 《高分少女》裡這臺不起眼的遊戲機見證了日本吃茶文化的發展|大象文摘
    這間屋裡不僅有琳琅滿目的小玩意兒,甚至還擺放著不少的街機,而面對著「不消費就不給你好臉色」的老婆婆,春雄無奈在此和大野晶合作了一把,玩了盤 CAPCOM 在 1989 年推出的遊戲作品《快打旋風》。1911 年,水野龍在日本創建了第一家連鎖吃茶店 カフェー·パウリスタ(Café Paulista),這得益於能與巴西政府合作用較低的價格引進咖啡豆,所以才能在店內以相較其他店更便宜的價格販售咖啡。因此吸引了不少學生和知識分子,大作家芥川龍之,森茉莉、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夫婦等人更是常常流連於此。
  • 京都訪茶之旅:吃茶參道京都古寺院
    一、梵釋寺:遣唐使帶回茶法 日本的訪茶之旅,一定要從京都這座城市開始。雖然奈良的歷史更為悠久,可惜與日本茶文化結緣不多。至於京都的千年茶緣,要從日本的嵯峨天皇說起。 嵯峨天皇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桓武天皇。為何說桓武天皇名氣大呢?
  • 從「吃茶店」開始的日本咖啡,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
    櫻花、富士山、奈良的小鹿、札幌的雪……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最不能錯過的應該是到東京街頭琳琅滿目的「吃茶店」裡點一杯咖啡,感受日本咖啡獨特風味的同時,也體驗一把日本極致的「匠心」文化。01· 由「吃茶店」開始的咖啡館 ·在日本,「吃茶店」是咖啡館的意思,但與偏美式或歐式的連鎖咖啡店不同的是,它更多是指保留了昭和時期傳統的日式裝修風格的老咖啡館
  • 日本的「吃(chī)茶店」究竟是什麼?關於日本咖啡你不知道的事
    首先我們要說一下「吃茶(吃茶)」這個詞,它其實最早來源於鎌倉時代,指的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飲茶習慣和製作方法,不過發展至今在日本說到「吃茶」,飲品已經不限於茶,而是擴展到咖啡、果汁等。那麼說到這兒,大家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嗎?一般認為早在德川綱吉(1646-1709)在位的江戶時代,日本由長崎出港的海外貿易商人在荷蘭人那裡得到了咖啡。
  • 京都好吃 | 千萬別在酒店吃早餐,京都18家人氣早餐推薦~
    INODA的京の朝食,吃茶靜香的水果三明治,進進堂的麵包任食,瓢亭米其林三星的早餐,京都第一鬆餅,包你整個旅行每天不重樣!京都18家心水早餐推薦!吃茶靜香懷舊昭和風吃茶靜香是家已經經營七十多年的老咖啡店,tabelog 3.56,由一位退休藝妓所開設的
  • 盤點在日本京都18家人氣早餐
    5 / 18吃茶靜香懷舊昭和風吃茶靜香是一家已經經營了70多年的老咖啡店,tabelog 3.56,由一位退休的藝妓所開,靜香這個店名就來自於她的名字店面古樸,滿滿的昭和風,在京都眾多咖啡店中屬獨樹一幟。INODA COFFEE在京都有許多家分店。
  • 去日本喝下午茶,你需要明白「吃茶店」和「カフェ」的區別!
    去日本喝下午茶,千萬要搞清楚「吃茶店」和「カフェ」的區別!由於被西化的關係,日本不僅有傳統的詞彙以外,還融入了很多外來語。例如いちご×ストロベリー(草莓) 飴×キャンディー(糖果)在日本人們喝下午茶,常去的地方有「カフェ」和「吃茶店(きっさてん)」兩種字典中給出的解釋都是「茶館、咖啡館」的意思。但其實兩者的運營模式和提供的單品有所不同。外來語總是給人一種時髦感,因此「カフェ」要比「吃茶店」更時尚。
  • 御茶之水的吃茶店
    日本的「吃茶」文化很有趣,據說第一家開設於1884年,由一位精通漢語和英文的日本人創辦,是想把中國的茶館和西方的咖啡館融合起來。因此最初的吃茶店,可以說是經由茶和咖啡促成一個社交場所。至今時今日,吃茶文化也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特色,有的類似漫畫書店,有的更接近咖啡館,有點則有點像香港的茶餐廳,除了茶和咖啡還有些小輕食,尤其現代派一點的吃茶店,很多都更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有大量西式甜品和輕食可以選擇。 無論如何,茶餐廳是中西文化碰撞,而吃茶店則有和洋融合的味道。 天野屋既顯眼又不起眼。小小的,街坊味道很濃。特別走馬地逛了逛後,忙不迭地一腳踏進天野屋。
  • 京都|探尋茶泡飯之旅
    ━━━━━━━━━━━━━━━━━━━━━━━━1 | 丸太町十二段家老牌專門店,幸福之味
  • 到京都遊玩,怎能不親手做一次和果子?
    然而,可能很多人並不那麼了解的是,京都的和果子和京料理一樣赫赫有名。日本美食網站每年例行的甜品評選中,憑藉著精美的和果子,京都的店鋪總會佔據著榜單的大部分位置。和果子最初是日本宮廷或是貴族在品茶時搭配的點心,京都曾是日本皇宮所在地,伴隨著歷史的發展,京都和果子的製作技藝也是日益精進,歷經千年,綿延至今。
  • 在京都的咖啡館,你根本捨不得拿出電腦工作
    」都說京都是傳統而守舊之地,意外的是,它也是全日本咖啡量消費第一的都市。INODA雖自稱為咖啡館,但日本人提起它時,總說「代表京都的老鋪的吃茶店,100%被寫進觀光手冊的地標 」 。我便是被「吃茶店 」 這幾個字打動,顯然來自禪語中的「吃茶去 」 ,在京都的寺廟中常見這幾個字,似乎在轉念之間,就能化解世間一切難題。
  • 想去感受日本這五家「舊舊的」吃茶室
    而今,有一群守護日本吃茶文化的年輕人,讓愛喝咖啡的人們在吃茶店歇腳片刻,細細品嘗傳統的日式情味。【フランソア吃茶室】地址:京都市下京區西木屋町通四條下ル這一家店創建於1934年,店鋪的建築物外觀很有昭和時期的特色,被登錄為日本的有形文化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