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曾頻繁出現在街頭巷尾的「達芙妮」嗎?在營收不斷下滑,門店日趨減少後,一代「鞋王」達芙妮國際再次交出虧損成績單。
近日,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
對於上半年營收大跌,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表示,這主要是由於銷售點由2019年6月30日的2208家大幅縮減至2020年6月30日的293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對店鋪營運和消費市場的影響。
記者注意到,伴隨業績下滑,達芙妮國際門店也大幅減少。達芙妮國際從2012年巔峰時期的6881家門店,減少至如今的不到300家。其中,僅全年一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就從2820家就收縮至425家,日均關店6家。在2020上半年,該集團淨關閉132個銷售點,目前,該集團剩餘店鋪數量為293間,全部為核心品牌門店。
業內人士表示,失去理智的快速擴張和無法適應消費結構的變化,成為達芙妮、富貴鳥等傳統「鞋王」的致命傷。「雖然這些品牌也有擁抱電商,但戰略上只是把線上作為清理尾貨的平臺,其運營效率和產品吸引力不及新興快時尚品牌及專注線上運營渠道的網紅品牌。此外,國內的消費結構也變成旅遊休閒鞋成為鞋類市場的主力。」
2012年,百麗、達芙妮、富貴鳥曾佔據中國休閒鞋市場份額前三。之後,三家企業業績先後進入下降通道。2013年,達芙妮營業收入開始下降,2015年,百麗業績大幅下滑,富貴鳥營收和淨利雙降。2017年,百麗率先在港股私有化退市,2019年8月底,富貴鳥公告宣布破產、被港交所取消上市。
對於未來發展規劃,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表示,將繼續進行「輕資產」業務模式的戰略轉型,重點放在核心品牌業務,並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此外,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線上業務將是集團在後疫情階段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其中,其電商部門將協同設計團隊,開發更多「線上專款」,並以「小單快反」的供應鏈系統作支持,以更貼切地滿足快速轉變的線上消費者需求。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袁璐
編輯:袁璐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