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中國刀為何卻不行?馬未都道出背後隱情
世界三大名刀又稱「世界三大名刃」,分別是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明眼人一看,日本刀與中國刀關係密切,可以說是中國刀的「學生」,可人家躋身世界三大名刀,偏偏沒有中國刀。中國刀在歷史上也是風光無限,開疆拓土離不開它。然而,世界三大名刀就是沒有中國刀。中國刀為何不行?馬未都道出了背後隱情。
在這裡需要著重強調一點,世界三大名刀的說法不是外國人說的,而是中國人周緯。周緯何許人也?他是中國乃至亞洲古兵器近現代研究史的奠基人,也是一個痴迷於兵器收藏的大家。他畢生收藏了250多件名刃,還特意建了一個「劍廬」。由於周緯的特殊身份與貢獻,世界三大名刀的說法也就成了蓋棺定論。
日本刀能夠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日本刀脫胎於中國唐刀也是不爭的事實,可經過後續演進改良,已經變成了一類非常精良的刀。日本刀工藝精良,再加上日本人特有的武士道精神,只能是越做越精良。日本刀形成了一個體系,一直沒有怎麼中斷過。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於中國刀為何躋身世界三大名刀就不行,馬未都道出了背後隱情。馬未都指出,「好鋼用在刀刃上」的文化觀念毀了我們的中國刀。馬未都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衡量一把世界名刀的標準,也是多維度考量的。一把世界名刀,不單單要求鋒利那麼簡單,對硬度、韌性、手感、配重、弧度等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中國刀的製作工藝經歷了隋唐巔峰,後來一代不如一代,進入到了一個誤區,即基本上把好鋼都集中在了刀刃上 ,也就是所謂的夾鋼工藝。為此,中國古代工匠就必須把刀做的又寬有厚。否則,在實戰中很有可能出現刀斷、變形、卷刃等弊端。不過,這一製作工藝也有好處材料易得,價格相對低廉。中國古代又是大統一王朝佔多數,也符合我國兵多刀需求量大的客觀現實。
然而,這種看似合理折中的辦法,卻讓中國刀失去了成為世界名刀的機會。中國刀注重刀刃,忽略了其他要素,並不注重全鋼製刀。由全鋼製作而成的刀,各方面性能極為出色,刀身不僅窄還薄,就會變得無比鋒利輕快。縱觀世界三大名刀,鋼材選取優中選優,鍛造工藝精益求精,把工匠精神發揮到了極致。相比之下,中國刀確實是做的不到位。
馬未都用一句「好鋼用在刀刃上」,解釋了中國刀為何位列世界三大名刀就不行的深層次原因。當然了,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凡是不能注重細節而忽略整體,要做到齊頭並進。要不然,優秀的地方過於優秀,其他地方表現平平,終究還是難有作為。
參考資料:
[1]馬未都《觀復嘟嘟》第18集:刀光劍影利兵器
[2]皇甫江.中國刀劍 · 濟南:明天出版社
[3]日本劍術刀劍協會 · 劍術刀劍協會
[4]《亞洲古兵圖說》· 周緯
[5]《唐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