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大型服飾零售商Shimamura宣布,將在2020年11月前關閉其在中國市場的全部6家門店。
據悉,飾夢樂在日本是僅次於優衣庫的日本第二大服裝巨頭,服裝銷售額可排名全球前十。
10月5日,其無錫店開始進行清倉最後階段的5折促銷,配飾配件、內衣內褲等品類的產品的最低售價為5元。
以渠道來說,2012年至今,飾夢樂最「巔峰」的時期也僅有12家門店,飾夢樂今年在以中國國上海為中心開展的各項活動營收僅為500萬元人民幣,同比暴跌54.6%。
可能因為宣傳的少,又沒有請名人做廣告,加上在中國開的門店不夠多,所以營業額也少的可憐,而今年的銷售額從2月份到8月份也只有500萬元,甚至連運營的成本都不夠,只能走向關門的地步了,與眾人熟知的優衣庫相比,根本不是一個層次。
曾幾何時,這家日企風光無限,一度被優衣庫視作強勁的對手。
有消費者認為,5元都懶得買。
首先其品牌力不足,其在日本在日本是超級便宜的中老年人服裝店,竟然在中國做的如此高大上,不能隨便相信日本品牌。
同時,這家店的衣服,屬於地攤貨級別,特典擺設十分凌亂,日本國內店鋪也是一樣,除了店鋪紅色名很醒目外,擺設真的是大甩賣的擺設,有些衣服價格打折很厲害吸引人。
最後,shimamura在日本有上千家店,都是些廉價快銷產品,跟時尚不沾邊,而且產品質量遠不如優衣庫。在中國卻打出時尚同步的招牌,大有忽悠中國消費者的嫌疑,難怪開不下去。了。
日本的一個雜貨鋪品牌在中國把自己當成奢侈品,但15億中國消費者並不傻,明顯是太驕傲。我們不需要「聯想到森林和泥土」的紙張,我們需要聯想到「周末、假期、黃金周」的紙張。
以無印良品為代表的日系服裝,其實並未崛起過,一直都只在中國的一線城市裡有一定的受眾群。很多產品的價格定價並不算貴甚至可以說是平價,也不跟風不蹭熱點,典型的走自己路的日式商業路線。
以無印良品為例,其在中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連續降價十一次,還是沒能挽回頹勢。這種潰敗,和品牌曾經的風光相比,有點兒慘澹。
同樣的,也不會那麼輕易潰敗,但能不能持續發展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無印良品的從「熱」到「涼」,實為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縮影。
Shimamura品牌的關閉,主要原因是自身經營出現了問題,2020年新冠疫情的衝擊,只是Shimamura尋找關閉的最好藉口罷了。同樣日本品牌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為何能風生水起?Shimamura真應該好好反思。
在手機領域,我們親見三星從「起高樓」到「樓塌了」;在零售領域,我們目送家樂福、樂天瑪特從風光無限到黯然離場。
這些正在發生的商業案例,宣告外國品牌在中國躺著就能賺錢的時代正式結束,也在提醒外國企業,不重視、尊重中國消費者,早晚會被中國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