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思維網(正反饋在道德經和聖經中的應用)

2020-12-21 可以量化的管理學

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思維網(正反饋在《道德經》和《聖經》中的應用)

思維網中的系統思考包括負反饋和正反饋兩種模型,這兩種模型廣泛的存在於世界的方方面面。

正反饋在《道德經》和《聖經》中的應用

《道德經》的損不足以奉有餘,以及《聖經》中的馬太效應都是描述富者愈富的現象,現在的積累優勢使得下一次容易成功,下一次的成功又會返回來增加再下一次成功的可能。

《道德經》的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本質是負反饋,而「損不足以奉有餘」的本質則是正反饋(如圖1所示)。

1 老子的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寫道:「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的意思是說:自然的道,豈不就像拉弓一樣嗎?弦位高了,就把它壓低,弦位低了,就把它升高;弦長了就把它縮短,弦短了就把它加成。但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而是剝奪不足來供奉有餘。

老子用張弓來類比自然的道,通過對實際情況的調整,使得弓箭被合適使用,也被稱為「張弓效應」。網上有關於張弓效應的漫畫,我稍微改了下,這樣大家更容易形象的理解(如圖2所示)。

2 張弓效應漫畫

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句話講的是社會法制是剝奪不足來供奉有餘,也就是劫貧濟富,這樣就出現了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上被稱為二八定律,20%的人佔用80%的社會財富(如圖3所示)。

3 損不足以奉有餘漫畫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講的是一個負反饋過程,老子舉了張弓的例子,漫畫比較形象的表現了老子的意思。比如對於「高者抑之」,在張弓射鳥的漫畫中老者張弓瞄準飛鳥,箭的瞄準高度高於飛鳥,然後通過向下調整箭的高度來瞄準飛鳥。在這個「高者抑之」的過程中,目標是瞄準飛鳥,而實際結果是箭的方向高於飛鳥,老者觀察到了這個情況,和瞄準飛鳥的目標做對比,發現了偏差,所以採用「高者抑之」的方法向下調整箭頭高度,這樣就能瞄準飛鳥,完成閉環控制(如圖4所示)。

4 張弓效應的方框圖

損不足以奉有餘,這句話講的是一個正反饋過程。有兩個人經過自己的奮鬥,一個獲得的結果多,也就是有餘,一個獲得的結果少,也就是不足。而社會的法則卻是誰多就補誰,就是用結果少的那個結果多的那個,這樣結果多的那個就會越來越多,形成正反饋(如圖5所示)。

5 損不足以奉有餘方框圖

《聖經》中的馬太效應

《道德經》中的「損不足以奉有餘」會使得有餘的越來越有餘,也就是富者愈富,這是一個正反饋現象,而《聖經》中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被稱為馬太效應,也是富者愈富,也是正反饋現象。

馬太效應是聖經裡的一則寓言,用來闡述一旦獲得一點優勢,這個優勢就會不斷擴大,取得的成果也會越來越大,是一種正反饋現象。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如圖6所示)。

6 國王給三個奴僕本金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在這裡(如圖7所示)。」

7 三個奴僕賺到了不同的利潤

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如圖8所示)。」

8 國王將賺到最少的全部給了賺到最多的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因取自聖經馬太福音25章中耶穌的有關才幹比喻的這一節著名經文而得名。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如圖9所示)。

9 馬太效應的方框圖

馬太效應是一種正反饋現象,這一次的成功(輸出)會增加此人的某種能力(輸入),從而使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而下一次的成功又會促進再下一次的成功,從而使此人的成功越來越大。

網上也有關於馬太效應比較形象的漫畫,漫畫中兩個人雖然站在同一起跑線,但是一個人是站在汽車上,另一個人用平板車拉著兩個老人,明顯的站在汽車上的人能贏得比賽的勝利,他的積累優勢是已有的汽車,這使得他在比賽中更容易獲勝(如圖10所示)。

10 馬太效應的漫畫

馬太效應從經濟學來說,它是二八定律,20%的人佔用80%的財富,從數學角度來說,它符合冪率分布,從系統思考的角度來說,它的本質是正反饋。

相關焦點

  • 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思維網(廣義動量定理應用於需求定律)
    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思維網(廣義動量定理應用於需求定律)廣義動量定理是社會學的基礎理論,我們將使用廣義動量定理推導需求定律公式,需求彈性,供給定律公式,供給彈性,並且構建彈簧槓桿來類比供需均衡,以及解釋經濟周期理論(如圖1所示)。
  • 解讀《聖經》和《道德經》:一個有仁愛,一個杜絕甚愛!
    《聖經》之道不僅包含「道的運行」,而且同時包含「愛的運行」。聖託菲教堂《道德經》不僅把道說成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道德經》第5章。)而且還將道稱作「天地母」或「萬物之母」。由此足以說明:《道德經》之道與《聖經》之道一樣,也不僅講道的內在的運行,而且也講道的外在的運行。換言之,《道德經》之道也與《聖經》之道一樣,不僅是一種「純粹活動」,而且也是一種「創造活動」。
  • 《道德經》的現代價值和世界影響!
    又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意即,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豐富和完善。《道德經》反對戰爭,主張和平。書中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意即,有道者不以炫耀武力或發動戰爭來威服天下。《道德經》的上述思想,對於我們今天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維護世界和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老子的《道德經》中,將宇宙稱為天地,將宇宙萬物稱為天地萬物。道就是萬物之母,它優先在天地存在,並且還生出了天地萬物。因此,老子會在道德經的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道德經才是正解
    看過《誅仙》朋友們可能知道:小說中有一句十分霸氣的語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的誅仙迷們,可能都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或者被書中的解釋給誤導了。更甚者,有的朋友連「芻」字都不認識,談什麼理解整句話的含義呢?閒暇之餘,就來談下這句話,別被《誅仙》給騙了,《道德經》才是正解!
  • 被篡改的《道德經》,隱藏著什麼?不言經而言道,讀經之正法!
    甚至於我們就算找到秦本,也有可能與文始真人所傳本有諸多不同之處,甚至於文始真人所傳與太上所授之本都有可能不是字字相同。多方取證,不言經而言道,才是讀經之正法。實際上並不是想拉古人和自己共鳴,而是符合文學傳播理論的,要知道文字一旦被傳抄,其思想就不單單是作者一人的,還有後人的再創作。
  • 聖經可以這樣讀(二)——讀經方法簡介之精讀聖經法(附音頻)
    一、定義精讀聖經:即精細深入的讀經。它是以掌握讀經方法、鍛鍊讀經能力、理解聖經內容、積累聖經知識為目的的讀經方法。 二、特點「精讀聖經」法要求我們對聖經的語言、經文的結構、文本的寫作方法等,進行細細琢磨和鑽研,以求得從困惑到理解,最後讓聖經的教導指引我們的生活。若說「通讀」不求甚解,「精讀」則要求我們咬文嚼字,精益求精。
  • 世界五大學習法之跨界學習法(對比學習)
    世界五大學習法之跨界學習法(對比學習)跨界學習法包括四種方法:1)跨界融合,2)方法遷移,3)對比學習,4)思維網。圖0 跨界學習法思維導圖跨界學習法之對比學習摘要:對比學習屬於跨界學習法,主要包括三種:求同歸納;求異-以強補弱;求異-尋求新解。
  • 《道德經》是中國人的生命之書,可惜90%的人都理解錯了
    是我們始終未曾被這個世界善待,還是因為我們從未看清生命和世界的本質?人生不過百年,但活法各不相同。讀都讀不懂《道德經》,又如何應用在生活裡?這4萬餘條真情評論,是對《道德經說什麼》最真實的反饋與支持。因為他們真的受用,從《道德經》中真正獲得了力量。
  • 《道德經》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被總結成了三句話
    《道德經》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我們可暫將其理解為調息至專一不亂,思維意識之有條不紊。在這個過程中,私慾越少,則呼吸越柔、越專,越不會陷入亂想紛擾或昏沉不明的「坐病」,最終「能如嬰兒」般淨柔專純。至於如何達到此「柔」境,可從三個方面來引申闡釋。首先是如何調息。《道德經》沒有專門記錄調息之步驟,只是在宏觀上談論。
  • 初中學習方法:道德與法治學習方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學習方法:道德與法治學習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記筆記、如何複習等,你會發現這門學科並不難。
  • 《道德經》中的智慧:越是大道,越是簡單;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道德經》是老子所著,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因此,老子的話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無數歷史名人、各界精英,都對《道德經》推崇備至,老子更是被譽為"東方三大聖人"之首。
  • 《道德經》中的10句經典名言,常讀常悟,才能參透出其中真諦
    那個時代比較動蕩,處於旋渦中的老子,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立命的方法,這些方法,也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並且隨著《道德經》的流傳,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道德經》也叫《老子》,它是東方智慧的代表,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已經深入在每一個人的血脈之中。
  • 31個道德經實用人際關係策略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
  • 閱讀聖經的幾個方法
    01序言平信徒讀經是和傳道人讀經是有巨大差別的,其差別在具體的讀經過程中,更在所使用的讀經方法和讀經目的上。以自己的個人需要或者以現實教會的需要而來讀經的,帶著這種需要,帶著這種眼鏡讀出來的,就是個人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者教會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讀出來了解決方案就高興,讀不出來解決方案就像是帶著期待而來卻一無所得的失望。經歷神和應用在生活中,屬靈生命成長,在經歷中認識神。而且平信徒所做的多是做生活見證,而不是向人講解聖經。
  • 《遇見自己〈道德經〉的學與思》
    遇見自己 《道德經》的學與思 一、為什麼推薦大家讀道德經?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性經典之一。該書文字之簡約,寓意之錘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 《易經》是個收納盒,《道德經》是杯水,《鬼谷子》是塊磨刀石
    《道德經》,是一杯水在《道德經》裡,水這個形象極其重要。老子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居於道。」(《道德經·八章》)顯然,這講的是自然界的水。但說到對人生的啟發,《道德經》的道,更應該是一杯水。一杯水,看似很不起眼,試問誰能離得了呢?
  • 在《道德經》中尋找智慧——對幾段經典語錄的思考和啟示
    二千多年來,《道德經》光芒四射,其影響力無處不在,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奉之為經典。今天學習道德經,仍然可以從中吸取許多的智慧,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示。下面是對《道德經》中幾段語錄的思考和啟示。《道德經》是萬經之王一、「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中第41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 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佛、道、基督教中如何解讀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中國道家學說的書籍雖然在中國日漸式微,與之相反的卻是,在西方國家掀起來一場道家熱潮。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此時已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 央視主持人楊柳帶你了解「王蒙講說《道德經》」,改變你的慣性思維!
    「《道德經》是我國傳統典籍中的一朵奇葩,對它進行深入闡釋研究,意義深遠。從哲學上來說,《道德經》是中國一部非常獨特而且超前的哲學著作;從宗教上來說,它又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經典。學習《道德經》,是對智慧的傳承,對文化的傳承,也是對道家獨特思維方式和道教的進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