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我國傳統典籍中的一朵奇葩,對它進行深入闡釋研究,意義深遠。
從哲學上來說,《道德經》是中國一部非常獨特而且超前的哲學著作;從宗教上來說,它又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經典。
學習《道德經》,是對智慧的傳承,對文化的傳承,也是對道家獨特思維方式和道教的進一步了解。」
胡適先生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01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
這裡的道和一,就是源頭,就是本源,就是造物主。然而這個造物主不是人格化的,而是本質化概念化理想化理念化的。
道生一,同時道即一。道具有無所不包無所不主宰的性質,所以說道生一。而這個一又成為道的本質與效用,故說道就是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性,侯得一以為天下貞。
這就是說,有了道就有了一,有了一就有了一切。這裡的道與一,都具有終極性、無限性、伸延性,所以是神性!
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吧!道與一,就是中國老子神學中的上帝。就是中國老子哲學中的世界與人生的本質、主宰起源與歸宿。就像唯物論認為世界的根本是物質,唯心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樣,《道德經》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一我們可以稱之為唯道論。
02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書中第一章是老子關於道的總論:「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說:「道」是無法用言語清晰表達出來的,如果可以,那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大道」;「道」 的形態和概念,如果我們可以為他定名,那也就不可能是「道」 永恆的形態與概念。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為何老子要留下五千言?
理解「道」、「名」諸如此類這些在《道德經》中頻繁出現的漢字,只從字面理解或從我們已有的經驗來推理是遠遠不夠的。其難度不亞於從小雙目失明的孩子要通過自己母親的描述來理解「紅」色與「藍」色之間的區別。
更何況老子又寫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可以為天下母。」
顯然老子對這個叫做「道」的東西是有認識的,而且給這個東西發明了個名字「道」,但是相信老子自己也心裡清楚沒把該講的東西講明白,無奈只好繼續再多寫幾千字。
03
—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有起源,但道沒有起源,道在天地起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這裡的之前不是時間上的概念,而是邏輯上的概念,因為天地之前可能連時間都不存在。
是道生出天地(世界),並不是天地自動地從絕對的虛無中產生出來,如果是的話就沒有道的什麼事了。天地是從道中誕生的。
所謂的無,其實就是道的一種面相,無就是道(這 點在道德經中說得特別明顯,老子經常用無代指道)。因為道不是絕對的虛無,所以「無」也不是絕對的虛無。無是一種混沌,未分化的狀態;有,則是混沌已分,萬物已成的狀態。
句中的「始"之開始,起源,而「母」指母體之意,因為「有名」,萬物便出現了,即是一種母子關係。這說明「名」與萬物是同時出現的,而"無名」重點在強調名稱確定之前,還是起源階段,是混沌狀態,或許可以理解,「無名」 猶如「無」,而「有名」便是「有」,有生於無,「有」便是萬物呈現,而「無」,是「道」的本性,這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的說法是相通的,這是老子,也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中國古人理解、解釋宇宙的最為抽象的哲學觀念之一。
04
—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我們把其中這句「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單獨拿出來看。這句話的大意就是:我們要想更好地理解一個事物,必須要從常無的境界中體悟它的本源,如果想要更加透徹精闢,則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
人都是有欲望的,世間大多數的紛爭皆來源於欲望,但恰恰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有這樣情感的人才是真正有靈魂的人。但是同時作為有智慧的生靈,我們就應該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面對各種誘惑,要保持內心的清明,不能淪為欲望的奴隸,這裡並不是說無欲無求才是最好的。相反人就是應該有欲望,但是這個「欲望」不同於普通的欲望,而是其它。比如說探索世界的好奇的欲望,渴望知識的求知慾望等等。
04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地之始,豈非不就是無,無欲,豈非不就是進入無的真我。萬物之母,豈非不就是有有欲,豈非不就是洞察秋毫的真情?無欲無情的天地,豈非始於無有欲有情的萬物,豈非生於有?
「萬物隱,而天地顯;天地孕,而萬物生!」因無而見天地, 因有而觀萬物,天地與萬物本是一體, 有和無本是一物。此「一物」卻少有人可以看到啊, 這合二為一的妙境,就叫做玄啊!
有欲的【二】合於無欲的【一】,無欲的【一】;復現於有欲的【二】,這就是【玄之又玄】啊,這就是宇宙的致高真理啊。
這豈非不就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當你讀了王蒙先生講說的《道德經》之後,你就會發現道德經的微言大義,短短五千字,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智慧,讓我們的思維方式悄然改變。
王蒙先生講說的《道德經》分為《老子的幫助》《老子十八講》兩部分,是王蒙先生通過自己的見聞、經歷,以及對道德經深入的推敲和思考而成。
幫助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吸收老子的智慧,應該說這套書是幫助我們思維升級的一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