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楊柳帶你了解「王蒙講說《道德經》」,改變你的慣性思維!

2020-12-16 善品堂藏書

《道德經》是我國傳統典籍中的一朵奇葩,對它進行深入闡釋研究,意義深遠。

從哲學上來說,《道德經》是中國一部非常獨特而且超前的哲學著作;從宗教上來說,它又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經典。

學習《道德經》,是對智慧的傳承,對文化的傳承,也是對道家獨特思維方式和道教的進一步了解。

胡適先生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0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

這裡的道和一,就是源頭,就是本源,就是造物主。然而這個造物主不是人格化的,而是本質化概念化理想化理念化的。

道生一,同時道即一。道具有無所不包無所不主宰的性質,所以說道生一。而這個一又成為道的本質與效用,故說道就是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性,侯得一以為天下貞。

這就是說,有了道就有了一,有了一就有了一切。這裡的道與一,都具有終極性、無限性、伸延性,所以是神性!

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吧!道與一,就是中國老子神學中的上帝。就是中國老子哲學中的世界與人生的本質、主宰起源與歸宿。就像唯物論認為世界的根本是物質,唯心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樣,《道德經》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一我們可以稱之為唯道論。

0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書中第一章是老子關於道的總論:「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說:「道」是無法用言語清晰表達出來的,如果可以,那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大道」;「道」 的形態和概念,如果我們可以為他定名,那也就不可能是「道」 永恆的形態與概念。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為何老子要留下五千言?

理解「道」、「名」諸如此類這些在《道德經》中頻繁出現的漢字,只從字面理解或從我們已有的經驗來推理是遠遠不夠的。其難度不亞於從小雙目失明的孩子要通過自己母親的描述來理解「紅」色與「藍」色之間的區別。

更何況老子又寫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可以為天下母。」

顯然老子對這個叫做「道」的東西是有認識的,而且給這個東西發明了個名字「道」,但是相信老子自己也心裡清楚沒把該講的東西講明白,無奈只好繼續再多寫幾千字。

03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有起源,但道沒有起源,道在天地起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這裡的之前不是時間上的概念,而是邏輯上的概念,因為天地之前可能連時間都不存在。

是道生出天地(世界),並不是天地自動地從絕對的虛無中產生出來,如果是的話就沒有道的什麼事了。天地是從道中誕生的。

所謂的無,其實就是道的一種面相,無就是道(這 點在道德經中說得特別明顯,老子經常用無代指道)。因為道不是絕對的虛無,所以「無」也不是絕對的虛無。無是一種混沌,未分化的狀態;有,則是混沌已分,萬物已成的狀態。

句中的「始"之開始,起源,而「母」指母體之意,因為「有名」,萬物便出現了,即是一種母子關係。這說明「名」與萬物是同時出現的,而"無名」重點在強調名稱確定之前,還是起源階段,是混沌狀態,或許可以理解,「無名」 猶如「無」,而「有名」便是「有」,有生於無,「有」便是萬物呈現,而「無」,是「道」的本性,這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的說法是相通的,這是老子,也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中國古人理解、解釋宇宙的最為抽象的哲學觀念之一。

04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我們把其中這句「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單獨拿出來看。這句話的大意就是:我們要想更好地理解一個事物,必須要從常無的境界中體悟它的本源,如果想要更加透徹精闢,則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

人都是有欲望的,世間大多數的紛爭皆來源於欲望,但恰恰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有這樣情感的人才是真正有靈魂的人。但是同時作為有智慧的生靈,我們就應該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面對各種誘惑,要保持內心的清明,不能淪為欲望的奴隸,這裡並不是說無欲無求才是最好的。相反人就是應該有欲望,但是這個「欲望」不同於普通的欲望,而是其它。比如說探索世界的好奇的欲望,渴望知識的求知慾望等等。

04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地之始,豈非不就是無,無欲,豈非不就是進入無的真我。萬物之母,豈非不就是有有欲,豈非不就是洞察秋毫的真情?無欲無情的天地,豈非始於無有欲有情的萬物,豈非生於有?

「萬物隱,而天地顯;天地孕,而萬物生!」因無而見天地, 因有而觀萬物,天地與萬物本是一體, 有和無本是一物。此「一物」卻少有人可以看到啊, 這合二為一的妙境,就叫做玄啊!

有欲的【二】合於無欲的【一】,無欲的【一】;復現於有欲的【二】,這就是【玄之又玄】啊,這就是宇宙的致高真理啊。

這豈非不就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當你讀了王蒙先生講說的《道德經》之後,你就會發現道德經的微言大義,短短五千字,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智慧,讓我們的思維方式悄然改變。

王蒙先生講說的《道德經》分為《老子的幫助》《老子十八講》兩部分,是王蒙先生通過自己的見聞、經歷,以及對道德經深入的推敲和思考而成。

幫助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吸收老子的智慧,應該說這套書是幫助我們思維升級的一把利器!

相關焦點

  • 白巖松:即使再困難,也不要忘記《道德經》的這句話,建議收藏
    白巖松,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央視著名的主持人,在主持界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外人認為非常「成功的人」,也經歷過不為人知的痛苦和壓力。正是在這種壓力的影響下,他得了抑鬱症差點死掉。但是後來在書本和家人的影響下,走出了抑鬱的陰霾。
  • 慣性思維,才是你最大的敵人
    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 「權威聲音」央視主持人團隊以標準普通話誦讀必背古詩詞(視頻)
    一.央視主持人「詩詞大會」一.央視主持人「詩詞大會」七位央視主持人,以標準普通話誦讀,用高清視頻情景式演示,把千百年來印在紙張上的古詩詞,變為「立體的、優美的、可感知」的情景畫面,讓孩子在「賞析學習」中體驗中華經典詩詞文化的
  • 改變思維,改變人生
    所以,差距就在於思維,思維決定了每個行動。選擇的底層是思維為什麼我們要改變首先要講思維呢,因為人的表現層的底層根源是意識和認知。從上圖可以看出,其實我們日常所說的思維主要停留在「知識」、「智慧」階段,而「知識」、「智慧」能夠指導我們更合理做出選擇。裡面呈現了兩個關鍵名詞:信息、聯繫。因此,從我的理解範疇來說:思維的本質其實是信息與連接。
  • 為什麼你的人際關係差,被排擠?答案或在《道德經》裡面
    我便拿出《道德經》,給他找了3段話。並告訴他,記住這3句話,以後你就是單位裡的香餑餑。第一句話: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思想,但是讀了《道德經》後,我們就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就會發現原來處理好人際關係並不難,難的是我們沒有找對方法。難怪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稱讚其為:「生命之書」。
  • 你要敢於突破舊有慣性
    「打破慣性的思想模式,解放自己」賽斯哲學體系提到,你一生中的大事件、你與其他人的交往、甚至包括你體內最微小實質事件的慣性作用,都是遵循著你有意識的信念。而你的信念催眠你的神經和體內的細胞,它們就按照你的期待來反應。 但是你的內在一定還有一個沒有全然面對的理由,開始相信疾病比相信健康更多,相信貧困比相信富足更多,相信寂寞比親密多。這些「理由」,也許你是由父母那兒接受到的意念,或許可能已經改變了你生命裡一個特定範圍的信念。
  • 《道德經正義》六:《道德經》教給你「守中」的法門
    ↑↑↑ 關注「尚學庸」,以國學啟智慧人生穀神章第六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佛為天師,佛高於天師,而孔子卻敬畏這個「天地」,並且儒家經典上說的話,都將「天」視為至高無上。若這個天還被道所包括、還被佛所教化,豈不是卑下不堪嗎?可見,儒家所講的「天」就是道家所講的「道」。不過人在後天,性流宕為情,情流宕為欲。這個真神便橫流下墜,在圈內循環了。這也即佛所謂的輪迴。
  • 播囉「廣電U主播」:想跟經視主播安琪學帶貨?急!在線等!
    從主持人到帶貨主播身份無縫轉換,為電視大屏和手機小屏前的觀眾們送上「看得見的福利」。跳出電視大屏,安琪還是一位擁有近百萬粉絲的快手大V,快手帳號「安琪私房菜」暖心分享自製美食,憑藉其爽朗率真的風格在快手火速圈粉。安琪的快手直播間聯動湖南當地領導通過就餐的形式,將該地的農特產品、風土人情、優勢產業等推薦給全國網友,並通過直播間進行帶貨銷售。
  • 這些「思維」需要改變,這些「習慣」值得堅持
    想要瘦下來,還要瘦下來美美的,也沒有那麼難,你看到那些逆襲成功的人,你也可以成為那些靠健身逆襲的人之一,收穫多一些自由。 想要更快地瘦下來,還不反彈,有些思維要被改變,有些習慣需要堅持。 1.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說的:「到江送客棹,出嶽潤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盡力去為。水的這種特性,可謂之「上善」。
  • 閾限思維:改變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閾限思維,說的就是這樣一種在已知和未知之間,熟悉和陌生之間,新思維和舊思維之間,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閾限狀態的思維,它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只要了解這樣的思維並利用好它們,就會對我們認識自己和他人以及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幫助。
  • 曠世巨著《道德經》,暗藏了3個「中式」智慧,網友直呼:受教了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道德經》世人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但其實,讀懂四分之一的《道德經》智慧,就足以讓你過好這一生。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
  • 易經解道德經之三十六 微明二字才是本章的核心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三 十 六 章將 欲 歙 之 , 必 故 張 之 ﹔將 欲 弱 之 , 必 故 強 之 ﹔將 欲 廢 之 , 必 故 興 之 ﹔道德經中所言的矛盾也是這樣,無論第二章所言有無相生,高下相盈還是本章的翕張強弱興廢取與都是矛盾。都處在互相的轉換中。這是絕大多數人所理解的本章的意思。這也是很多人視道德經為陰謀論的一個證據所在。實質上,本章的核心在於微明二字。微明就是明微。
  • 與「槓鐵俠」大戰幾個回合後,我寫下了這篇分析「抬槓」行為的文章
    顯然,新聞的中心是說女王的愛犬去世了,女王很傷心(「威洛」是女王的第一隻柯基犬「蘇珊」的第 14 代後裔,陪伴了伊莉莎白二世 15 年)。但由於英美的政治原因和當時正值敘利亞戰爭期間,便有好事者將女王和戰爭兩個毫無實際關係、毫無建設性的事件關聯起來。這種行為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道德綁架,而「綁架」的方式亦是本文的主旨——抬槓。
  • 作家王蒙:以孔孟精進工作,以老莊安頓身心,以傳統文化滋養人格
    這就得需要相關的專家來解讀,通過他們的解讀做媒介,我們就能暢達地與先賢對話,進而發現國人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準則的源頭。當代作家、學者王蒙,有著85歲的人生閱歷、60年的寫作研究、55載的教學經驗、60個國家的訪問心得。他最近出版的《王蒙講孔孟老莊》(天地出版社),將親見、親聞、親歷與認真的推敲思忖融入書中,使自己的處世哲學與孔孟老莊等先賢的大智慧渾然一體。
  • 【TINA YOGA】邱顯峰老師武漢瑜伽四大部經典暨奧義書與道德經講座
    此外,被印度及世界上公認最重要的中國經典之一就是老子道德經,因此邱老師會在瑜伽經典暨奧義書講座完的隔天,再講一天9小時的「道德經與瑜伽心法」,凡是參加瑜伽經典與奧義書講座的同學,均可免費參加,沒參加瑜伽經典講座的同學則酌收場地費。勝王瑜伽經簡介
  • 君品談 | 王蒙:我是個有生命力的「一線勞力」
    近期,在鳳凰網與習酒聯合打造的熱播訪談欄目《君品談》中,主持人華少對話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先生,帶我們探索他「一線勞力」的戎馬生涯。 在《君品談》中我們聊到了王蒙曾出任文化部長的那段從政記錄,王蒙先生回憶道,自己當初還很認真的幫忙推薦了很多人選,並從未想過自己去應徵這個職務,因為當時只想一心搞創作。直到一天下午,他正在禮堂看新片《美食家》,一位同事找到了他,說中組部的同志找他,最後文化部長的事就這樣定下來了。他當時也做了一個讓主持人華少和我們都很驚訝的決定,就是文化部長他只做三年。
  • 覺察看到自己有哪些負向慣性思維
    關於負向的慣性思維,或者負向的慣性信念系統,我觀察了很長時一段間,看我身邊的人,包括我在跟微信上的好友聊天,都在去觀察到對方的慣性通路是什麼樣的~還有我回顧我自己之前的種種經歷,創造的一些外在的實相,看到我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這些負向的慣性思維。
  • 被央視直播選中的品牌直播是怎麼玩的
    從「小朱佩琦」到央視四大名嘴,段子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VV7的美貌讓我無法再拒絕,可酷可鹽才是豹式仿生學,無論你是冷酷的基督山伯爵,還是白衣少年天真無邪,擁有VV7你就無懼前面道路幾多斜,還是山高路遠重重疊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