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看到自己有哪些負向慣性思維

2021-02-07 心光本源


關於負向的慣性思維,或者負向的慣性信念系統,我觀察了很長時一段間,看我身邊的人,包括我在跟微信上的好友聊天,都在去觀察到對方的慣性通路是什麼樣的~


還有我回顧我自己之前的種種經歷,創造的一些外在的實相,看到我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這些負向的慣性思維。


今天分享這個是因為我看到娃爸在帶娃過程或者家裡老人打電話來說的話讓我覺得,哎呀,為啥老是有這樣的想法呢❓


比如我帶娃在床上玩跟我媽視頻,娃在那扶著床頭走來走去,我媽就說哎呀,小心不要跳下來了,還有看到娃在床上爬來爬去,注意不要跳下來了😂


然後婆婆說娃6個月後容易生病,或者說走路了就不好帶了,咋咋的,我全都不接收這些植入我的潛意識🙊



包括說懷孕不能按摩,我去他的,我還不能享受了,我累了我的身體想按摩,她喜歡啊,放鬆舒服,我跟著自己感覺走,況且我也沒那些限制信念系統,或者對於懷孕根本沒有太多的情緒加注在上面。


不會讓自己去到擔心,焦慮,恐懼啥的,祝福還不夠呢,有時如果覺察到有負向的,我就立馬清理和調頻。


今天娃在玩了下推拉門,娃爸說,不要夾到手啦,拿個充電器,不要戳到他了,玩個東西不要啥的,出來都是負向的慣性思維,包括買奶粉也是😂


我也看到有些人找對象,或者婚姻中也是有很多的慣性負向思維,包括我自己之前就是😂


還有的呢我以前對金錢有好多慣性負向的哈哈,比如我去買東西,我就覺得錢花了就沒了,或者買到的是不是不好,然後多年前買東西很長時間都是創造出來買來的東西不好,所以最後買東西都是讓朋友幫我買😄


包括老家人尤其父母那輩告訴我們的就是,錢要存著,不要亂花,花了就沒了🌝


所以就會導致自己也一直這樣覺得,以前花錢的時候就特別匱乏,就會導致一直跟金錢的關係不和諧🌸現在就不會了,而且還給自己設定了很有能量的正向慣性通路😍


所以我們可以去看看生活中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有負向的慣性思維,比如愛擔心孩子,對自己愛說評判的話,對於金錢層面有哪些,事業層面有哪些,關係層面有哪些,也就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去看到這些影響你顯化真正想體驗的實相。


看到他們,連根拔出清理掉,然後重新建構正向的慣性思維,能夠有意識的創造自己想要的🍀




相關焦點

  • 許添盛醫師:擺脫負向的思考模式。避免孩子養成這種模式。
    假設你有強迫症、精神官能症、自律神經失調等等症狀,你的爸爸媽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其中有一個一定是比較神經質的。很多的父母親自己EQ不夠,沒有在做心靈成長,把所有生命的負向經驗對著孩子放送,把孩子當作是情緒垃圾桶,所有不快樂通通丟給孩子。所以當你要解決自己的問題,除了從自身著手,還要考慮到家庭的影響。
  • 覺察 |關掉「自動播放」,感受每個當下的自己
    起初可能只是我的肌肉好酸,然後是我昨天吃了高熱量的一餐,再之後,是對自己深深的自責感。我們無意識地通過讓大腦轉移注意力來暫時忘記了肌肉的酸脹感,但也讓我們忘記了應該保持的呼吸以及對身體的覺知。不知不覺之間,我們的肌肉拉伸可能過度了,關節可能超伸了,於是,下課之後甚至第二天,我們的身體的部位出現了異樣的感覺,我們感覺到——我們受傷了。
  • 修行|從覺察自己的言語開始
    帶著覺知,清楚明白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開始時,可適當放慢語速,以便更好地覺知。逐漸掌握覺知說話的練習之後,無論語速是快是慢,心中都能了了分明。 我終於可以覺知到自己說的話了。 有個朋友在學習成長後欣喜地報告: 「我終於可以覺知到自己說的話了!
  • 慣性思維,才是你最大的敵人
    最後,我客客氣氣送他出門,心裡默默一聲嘆息,心想你可別怪我,你都不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別人又怎麼好給你機會呢。和朋友同事聊天,我一般說得不多,更喜歡端著茶杯,聽別人講他們自己的故事。一邊聽,我就一邊在想啊,都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一個人的漫漫一生,究竟什麼才是最大的那個枷鎖呢?
  • 創意點子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下篇)
    文丨徐臻 創新專家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編輯丨illa如何突破思維慣性和心理慣性得到更多的創意點子呢思維慣性就在於經驗決定了場景和思考焦點的固化。如果我們能夠改變場景或思考焦點,就有機會在前額葉皮質(通常被稱為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激活一個不一樣的神經元,得到新的點子。而改變思考場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給神經網絡提供不一樣的輸入。
  • 你需要的是底層思維能力
    1、 底層思維與慣性思維人類其實是其底層思維的產物,心裡怎麼想,手上便怎麼做。而研究表明,人類平常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無意識的,是被其慣性思維引導的。他們管理自己的情緒,並且清晰地分析現狀。他們反思著自己當時所思所想,並且努力搞清楚到底是自己的哪些想法導致了相應的錯誤行為,而最終為自己招致一場全然的失敗。大家不明白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一點點被拉開的。而導致這兩種人認知能力高低的關鍵,則是他們的元認知能力。
  •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so,,, 無論是藝術創作,趣味問題,還是具體到一個工作場景、生活細節,觀察細緻的你是不是也看到了創新思維的靈光在閃現!那培養創新思維的步驟有哪些,這裡我簡單做了一點總結: 第一步、知道創新思維形式 第二步、提高思考效能 第三步、採用正確的思考策略 創新思維形式 首先,我們要承認思維的多元性和複雜性,這也必定帶來創新方式的多元性和多向性。
  • 身體從未忘記: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流動?
    我過去對待情緒的慣性模式是:不接納負面情緒,通過頭腦裡的自我說服、自我開導來緩解。這種方法通常可以奏效,而且隨著自己儲備的心理學知識越來越多,頭腦的說服力越來越強。但久而久之,會發現那些情緒有時候並不是真的被疏導,而是積壓在心裡了,甚至被壓進更深層的潛意識,換一種方式來控制我。
  • 你要敢於突破舊有慣性
    「打破慣性的思想模式,解放自己」賽斯哲學體系提到,你一生中的大事件、你與其他人的交往、甚至包括你體內最微小實質事件的慣性作用,都是遵循著你有意識的信念。可是當你全然是相信形勢比人強的時候,你的創造實相的力量會出不來,本身你的力量就會退縮,有太多的不可能,能量開始堵塞了,就開始得到身心疾病。 如果你利用在「當下」行動的力量,去有意識的檢查自己的信念與收到的暗示,就可以改變你的經驗。但是有一點要注意,「許多人慣於「否定」由別人那兒來的負面建議,反之,拼命去維護正面的肯定信念。
  • 【心理科普】負向思維方式與人際關係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負向的思維、理解和記憶佔據了我們的大腦。過去顯然是成功的事情,現在看起來卻是失敗的;過去,我們盼望有機會度假,現在,我們將度假看作是痛苦的事:過去,我們或許很高興與家人呆在一起,現在,我們不能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愛自己的家人,我們變得很冷漠。抑鬱改變了我們對自己、對世界、對未來的看法。患抑鬱症前,我一直認為我正在朝某個方向努力。
  • 作業幫直播課「新匠師」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
    新課改下的歷史思維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新課改」、「新課標」、「新教材」,很多人搞不明白其中差別。所謂「新課改」,指的是考試政策,比如有些地區安排兩次測試,選擇分數較高的錄入總成績。「新課標」與「新教材」是針對具體學什麼內容。
  • 怎樣了解自己、覺察內心?書會告訴你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懂,為什麼就不能放過自己呢?就這麼難做到嗎?學習了一些心理學才能知道,別人的「做不到」背後有太多的心結。我們自己很可能不夠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很多想法是模糊的。陷進情緒裡,我們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如何解決。覺察我們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就需要心理科學來幫助我們。
  • 切斷負向的情緒胜肽 ,就能創造新的命運起點
    很多情緒都有家族的傳承,只要你流淌著這個家族的血液,就會有這樣的情緒傳導,內在的種子隨時可能被引發。 正向的傳承,比如天賦,才華,技能,智慧;負向的傳承,比如家族遺傳疾病、家族集體意識等。
  • 擺脫自己的「負面自動化思維」只需三步.
    其實,包括我的來訪者也是一樣,當他們把解決問題的壓力投注給我時,我通常會告訴他們自己必須負起改善自己心理問題的責任,諮詢師只是協助者,主要還是自己真的有動力改善目前的困擾,不放棄任何一個改善問題的嘗試和機會。
  • 我的戒色體會和心得——發現覺察的力量!
    答:每天學習戒色文章提高覺悟,大力懺悔,大力行善,好好孝敬父母,無事不上網,一上網就是踏入雷區,說不定就爆炸了,尤其是剛剛戒色的新人,我記得我剛剛開始戒色的時候只要一看到敏感詞下面就會有反應,條件反射太嚴重了,暗漏很嚴重,我都沒有意淫。根據我的觀察,戒色吧戒友一共分為四種,是用斷念來分的!
  • 拋開你的慣性思維,「胯大肩寬」要這樣穿,才符合當今的審美!
    對於「胯寬」的身材,不知大家有沒有親身經歷?畢竟現在這種身形的女性越來越多,至少在街頭有見過別人的表現,可以說有喜有憂。在大家的認知中,像這種身形就是優勢,但穿出來的效果,卻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突出,知道為什麼嗎? 拋開你的慣性思維,「胯大肩寬」要這樣穿,才符合當今的審美!
  • 翰墨千秋:打造創新型線上拍賣經濟新業態,打破傳統慣性思維新模式
    發展《意見》「打破慣性思維,創新治理理念」中指出,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湧現的線上服務新模式發展為契機,打破傳統業態按區域、按行業治理的慣性思維,探索觸髮式監管機制,建立包容審慎的新業態新模式治理規則。
  • 如何覺察自己和別人的能量?
    若是向後,你是在避開別人的能量,或者是他們的能量來勢洶洶。如是你坐得正、站得直、肩也正直,你必能掌握大部份的主導力。因為這是最能平衡你周圍能量、集中能量的姿勢。把腳平放在地上,有韻律的呼吸,你可以連接你的大我。
  • 修心與覺察
    這句話讓我看到了他心理上還是有未平靜下的元素。我為他憂患。我想,他的文章或者書裡,肯定有精彩過人之處,但如果自己沒有走出幻境,不宜出書。該怎麼幫助他?要修心,內觀。我學道、研究道學文化近三十年,還得回頭做築基功夫,從最基本的修心、內觀開始,這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佛家的觀心、洗心之術非常重要。
  • 兩車鬥氣一個醫院一個牢房,聊聊覺察情緒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我想的是,如果當時其中有一個人,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作出適當的反應,那麼,這場悲劇可能避免。我們需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就像是我們的底層作業系統,比如手機上的蘋果、安卓系統,而我們所學的知識、習得的能力,就像是手機下載的各種APP,試想,底層作業系統崩潰或卡頓了,那些APP還能派上用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