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指南針,火藥。如果說哪樣最有用?這得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如指南針,它給人類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有目的前進,是人類不可缺的工具。通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佔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火藥:它給我們消滅外域侵敵,確保人民不受欺凌。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藥和火箭、飛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藥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造紙術,降低了文化載體的成本,使得「文化」不再是一種「貴族的專利」,從而使平民百姓也有了接觸文化的機會,於人類文化發展而言,意義重大。在造紙術發明以前,文字都是寫在竹簡上的。一塊竹簡只能寫幾個字,一部書要用很多竹簡,用繩子穿起來便於閱讀,非常笨重。
既不方便閱讀,又不方便攜帶。閱讀量都是用斤計算,秦始皇辦公平均每天批閱60斤的竹簡。學習,辦公成了繁重的體力活,不利於先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其它用於寫字的綿帛等材料輕便,但價格昂貴,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
歷史記載:在漢朝東漢時期由蔡倫進行改進,後世也將其認為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無論誰發明了造紙術,但這都是紙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印刷術也一樣,降低了文化成本,使得文化可以大面積推廣和傳承。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但如果非要比出一個高低,選一個最有用的,那我認為是火藥。因為火藥在四大發明之中,是唯一一個可以用來決定戰爭勝負的發明物件。
火藥在戰爭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具有決定性作用。在冷兵器時代,戰爭造成的傷亡相對較小,火藥被用於戰爭後,擁有火藥武器的國家對另一方可以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以鴉片戰爭為例,面對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武器落後的清軍可以說不堪一擊,短時間內便戰敗求和割地賠款。
現代戰爭拼的更是武器,而現代化武器的基礎就是火藥。此外,除了用於戰爭,火藥還被用於各種工程、節日等,爆破拆除、過節放爆竹,可見火藥的重要用途。
只有自己的國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民族其它勞動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