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拜大年收紅包啦!

2020-12-17 劉少愛生活

依稀記得,小時候農村出生的我們,初一這天,人們都趕「五更」起來拜年,不管是不是「熬年」,也不管大人小孩,都如約準時的起床,以「小家」為單位,去村裡長輩家拜年「磕頭」,長輩們也熱情的給大家分煙,分糖,說一句「過年好」,此時遠在國外的華僑也在例行著這一傳統,總會傳來他們給祖國人民帶來的問候!

隨著時代的變遷,拜年的習俗多少有點變化,有的家離得遠,不能親自到門拜訪,乾脆直接用打電話的形式互相問好,或者用微信紅包的形式給大家拜年,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以何種形式拜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也體現了一種「孝道」!這時,小孩子們最高興的事兒,莫過於收到紅包,俗稱「壓歲錢」,可多可少,主要是在乎過年的心情,不是嗎?

不知大家的家鄉在大年初一這天是如何拜年的呢?希望大家多多評論,互相領略各地區的差異。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一|迎新春,拜大年!
    今天正月初一,小編先在這裡給大家拜年啦,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拜大年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裡,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然後依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同輩親友也會互相登門拜年,施禮道賀。
  • 正月初一「拜大年」的習俗源於何時?大年初一還有哪些風俗習慣?
    正月初一「拜大年」的習俗源於何時?大年初一還有哪些風俗習慣?「年三十兒,捏造鼻兒(餃子);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是一首傳承了幾千年的春節歌謠,也是民間過年習俗的深刻體現。當大年三十兒的鐘聲敲過之後,大年初一就踏著吉祥與祝福遠道而來。
  • 春節民俗日曆|正月初一:拜大年
    今天大年初一,拜年啦!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 大年初一|牛年大吉!給您拜!年!啦!
    不像我們那個年代,小時候基本是都經歷過困難時期,對過年是一種渴望,最盼望的就是過大年。現在的孩子生活得很幸福,日子過得天天像過節一樣,由此,也體會不到過年的喜悅之感。 中國有句老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大年初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春節,最講究的是全家大團圓,圖的就是在新年裡合家歡聚,幸福美滿,在外地工作的人再遠也要趕回家過年。還有同輩親友也會互相登門拜年,施禮道賀。
  • 大年初一,給您拜!年!啦!
    今天,農曆正月初一。春節,中國人最為看重、慶祝最熱烈的傳統節日。此刻,最濃的是親情,最美的是笑臉,煩惱拋在腦後,祝福獻給新年!△朗誦/歐陽夏丹「過年好」,「給您拜年了」, 大年初一,我國民間有拜年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長輩叩頭,祝願長輩健康長壽,然後依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
  • 大年初一,天津人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拜年啦 對於天津人來說,大年初一這一天最重要的吃食當然是打頭兒的「初一餃子」。天津過年習俗中的「北禮兒」中,除夕「合家歡樂吃扁食」指的就是吃餃子。天津人是明朝軍衛的後代,這「扁食」就是明代餃子的口頭語。
  • 大年初二,2200隻現金紅包和AR紅包將在市區出沒,好玩又有意頭,快來
    阿布:咁中意「逗利是」,講個秘密俾你知——大年初二,有2200個利是在市區出沒,準備好去搶啦!!阿布了解到,2017年是梧州建城2200年,為進一步挖掘、傳承嶺南文化,慶賀雞年新春和梧州建城2200年。
  • 童年時期盼望已久的過大年,已成為昔日永久懷念並珍藏的歷史
    過年啦,過大年啦。能夠吃到根本想不到的新鮮好東西,能品嘗到盼望很久總會流口水的美食,那些平時吃不上或者說總期盼望眼欲饞的好東東,這回終於可以一償夙願入口啦。當人對某樣東西有非常強烈的追求,有特殊渴望的時候,那種終於可以吃到嘴裡的感覺絕對不一樣。
  • 大年初一專盜八仙桌上的紅包,萬寧這兄弟倆栽了
    今年大年初一,有人不是好好過年,而是專門進入民宅盜竊八仙桌上的紅包。萬寧市公安局深入偵查,緊追不放,相繼勸投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偵破案件13起。據介紹,在萬寧市有些地方,群眾有一種習俗,在大年三十晚,在八仙桌上放一些紅包,打開家門祈求平安吉祥、發財致富,次日早上把紅包分給家人。
  • 大年初二去外婆家拜年,大姨給紅包我不收,說出的話讓我難為情!
    除夕過完就是大年初一了,家裡有大年初一不出門的習慣,我們家裡面一般大年初一是不讓出門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規矩,大年初二走娘家,我爸開車去,我們就帶了很多東西去外婆家,畢竟去拜年嘛,東西是少不了的。
  • 拜年啦!大年初一,環翠這些好去處美的不得了!
    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年初一,小編給您拜年啦!
  • 大年初一拜年祝福語,簡短溫馨,祝您春節快樂!
    一、大年初一頭一天,家家戶戶過新年。我祝你開門見喜,迎面來財,出門遇貴人,在家聽喜報,最後還有……紅包拿來!二、大年初一頭一天,吉祥好運送上門。東方風來滿眼春,春色滿園煥生機,西方天降祥瑞光,光芒四射護家宅。祝你新年新希望,家和人興事業旺。
  • 大年初二 | 拜財神!回娘家!這麼做最吉利....快看看!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沒想到,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安慶公主就又來拜年了。現代影視劇中的朱元璋與馬皇后。在民間傳說中,這兩口子很懂得教育兒女要孝敬父母和公婆。朱元璋大怒:「我當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
  • 拜財神!回娘家!大年初二都幹啥?
    大年初二是接財神的日子,打開家裡的水龍頭一邊接水一邊說著接財神之類的話,接到的水也不要倒掉,這就表示把財神請回了家!那麼今天都有什麼風俗呢?一起來看看。傳統社會時物質財富特別匱乏,每個人都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收成,過上幸福的生活,那麼他要去拜財神。財神的興起也跟商業交易商業發達有關係,在農業社會早期並沒有財神,後來才有財神爺,關公、比幹、範蠡這些人都被奉為財神。其實是作為商業交易的時候的一個精神象徵。關公他講信義,比幹傳說沒有心,沒有心就不偏心。當然我們一般人今天拜財神也想不到那麼多,只是我們想要未來的生活會更好。
  • 大年初二風俗與禁忌
    明天就大年初二了,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娘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回娘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 【春節小知識】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的由來
    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也有另外一個說法。相傳初二回娘家的習俗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朱元璋的幼女安慶公主下嫁給都尉歐陽倫,是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們都回婆家過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仗著自己是馬皇后最小的親生女兒,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宮中與父皇母后一道歡歡喜喜過大年。歷來對子女管教極其嚴格的馬皇后勸說安慶公主:「你已為人妻,要孝敬公婆、體貼丈夫",於是便把安慶公主趕回了婆家。
  • 大年初一過大年,在農村講究這一天不能洗頭和洗衣服,這是為啥呢
    大年初一,也是我們新春佳節過大年的時刻,也是我們拜年的時刻,在農村過大年,大年初一是必須要早早的起來,去挨門串戶的去拜年,我們這裡還講究磕頭,還必須要真磕,大年初一,萬象更新,在民間更是有諸多的說法和講究,其實在農村過大年,要是沒有諸多的講究,真的跟過年不放鞭炮也有,缺少了點什麼似的,雖然鞭炮現在很多地方不讓燃放了
  • 金華山春節七天樂③|吉祥玩偶拜大年
    「遊金華山仙境,品古婺文化年」的春節七天樂活動仍在火熱進行中,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好玩有趣的互動遊戲,還有精美禮品相送,現金紅包可搶,讓你春節七天樂翻天。今天很多小夥伴都歡歡喜喜出門拜年了,而在金華山上,也出現了一大群財神、葫蘆娃、福星、壽星、十二生肖等神話、卡通人物,他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給每一位遊客拜大年,送上吉祥與祝福。可愛的造型,喜慶的裝扮,引得一群群遊客紛紛來留影互動。
  • 2019年新年紅包發多少合適?大年初三走親戚拜年給紅包講究
    2019年豬年新年紅包發多少合適?大年初三走親戚拜年紅包數字講究2019年大年初三雖然有不出門不拜年的習俗,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很多年輕人依舊會走親戚拜年。拜年就要給孩子和老人紅包。那麼這新年紅包發多少合適呢?相信很多人都會問這樣的問題?
  • 大年初四啦
    今天是大年初四啦。天氣突變,北風吹了一晚上,一下子又把人從春天打回了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