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作者|費勇
《心經》的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核心詞是「心」。我們很常用的詞,幾乎天天出現在我們的口中;但很少人會去思考,到底什麼是心?我們自己的心在哪裡?禪宗的二祖慧可,找不到自己的心,就去找初祖達摩,請求達摩為他「安心」。
《心經》的「心」,是什麼心呢?梵文 hrdaya,意為心臟、核心等。玄娤的《心經》裡的心字,梵漢翻對字音作「紇裡那野」(hrdayaim),也有「真言」「咒語」的意思。
一般認為,《心經》的心,指的是核心、精華。什麼核心、精華呢?般若思想的精華、核心。《心經》是般若思想的核心,也有人更具體地認為,《心經》是《大般若經》的精華提煉。所以,讀《心經》,不能不了解般若(prajna)。
般若的字面意思是智慧,為什麼不直接翻譯成智慧而用了梵文的音譯?因為佛陀說的般若,不是我們一般人理解的智慧,而是指能夠領悟空性的智慧,或者說,能夠超越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世界抵達真相的智慧。所以,一定要漢語翻譯的話,只能譯成「妙智慧」,意味著圓滿的知識。
「波羅蜜多」(paramita),意思是「到彼岸」。所謂彼岸,就是擺脫了煩惱,擺脫了世間的輪迴。般若波羅蜜多,意指「到彼岸的妙智慧」。這句短語意味著一套佛學的修行方法,就是六度的方法。什麼叫六度呢?就是六種修行方法: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般若。透過這六種方法,佛陀說,你可以得到徹底的解脫。
六度的第六種方法叫般若,就是能夠領悟空性的智慧。般若這個詞又引出了大乘這個概念。由大乘這個概念,不得不提到佛教的宗派。雖然佛教的基本教義決定了佛教的教派之間不可能產生激烈的衝突,給人的感覺是佛教並沒有宗派。但實際上,佛教不僅存在著宗派,而且,在歷史上也有過很短暫的宗派紛爭。
佛陀在世一直到佛陀涅槃後到一百年間,佛教統一在佛陀的教義之下,沒有什麼爭議。一般把這段時間的佛教稱為原始佛教。佛陀涅槃一百多年後,因為對於佛陀所說戒律的理解不同,佛教首次出現了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離,上座部堅持要非常嚴格地遵守戒律,比如不能接受施主施捨的財物,而大眾部主張要有所變通。公元一世紀到三世紀之間,又出現了大乘。大乘佛教將以前的佛教都看作是小乘。不久,又從大乘佛教裡發展出密乘佛教,密乘佛教認為其他佛教依據的不過是佛陀公開的方便法門,是顯宗,而他們依據的,是佛陀秘密的法門,需要跟隨特定的上師一對一地修行,是密宗。
至今為止所謂佛教的派別,一般指的就是這三派,一是上座部佛教,又稱小乘佛教、南傳佛教、聲聞乘;而是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三是密乘佛教,又稱金剛乘、藏傳佛教。
乘,原意指盛放東西的工具,也指交通工具。在佛教裡引申為把人帶到彼岸的方法。佛教裡的大乘和小乘,引申為修行的方法有大有小,大乘強調教徒要參與世間生活,要對現世生活有所改變。總之,他們希望佛教要和現實生活有緊密的聯繫,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地自己隱居修行。這些佛教徒自認為是「大乘」,而把原先專注於遠離塵世的修行方法,稱為「小乘」。
大乘小乘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大乘強調菩提心,認為發菩提心是成佛的前提,什麼是菩提心呢?就是利益眾生的心,為眾生求解脫的心。小乘強調的是自己修為,大乘強調為眾生修行。
如果讀過《金剛經》,一定對於須菩提的提問和佛陀的回答印象深刻。這一問一答,詮釋了何謂「菩提心」。須菩提問佛陀如何成佛,如何發菩提心,佛陀說:「各位大菩薩,應當這樣去降服迷妄的心: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卵生的,胎生的,溼生的,化生的,有形質的,沒有形質的,有心識活動的,沒有心識活動的,以及既非有心識活動又非沒有心識活動的,所有的生命,我都要讓他們達到脫離生死輪迴的涅槃境界,使他們得到徹底的度脫。像這樣度脫了無量數的眾生,但是實質上,並沒有什麼眾生得到度脫。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心中有了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以及生命存在的時間相狀,那麼,就不成為菩薩了。」
佛陀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想成佛的話,那麼,我們首先要去救度所有的眾生,不僅是所有的人,還包括所有的動物啊、植物啊種種存在的生命,你要救度他們讓他們成佛。當我們把所有的眾生都救度以後,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眾生需要救度。我們會發現成佛這個追求根本上很虛妄,因為佛一直就在那裡。只是我們迷失在自我、他人、生命、時間等分別概念裡,而看不到佛就在那裡。
佛陀的這個回答,非常簡要而準確地詮釋了「菩提心」的含義,以及「空性」的含義。而《心經》的260個漢字,濃縮了「菩提心」和「空性」的精華,所以,一般把《心經》看作大乘般若思想的核心。
不過,在我看來,佛教內心的分化,並不是很嚴重的分裂,不論什麼派,基本的理念其實是相同的。大乘小乘,其實就是一乘;顯宗密宗,其實就是一宗。就《心經》表述的思想而言,雖然是極致的大乘的般若思想,但包含了佛教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包含了小乘的方法,從顯宗的角度而言,心經的前半段闡述顯的般若智慧,而後段,確是密的咒語的力量。所以,《心經》既是顯的經典,也是密的經典。
《心經》可以說是佛教的「核心」和「精華」,可以當作佛教基本原理來讀。如果我們逐字逐句解讀《心經》,就會發現,這短短的260個漢字裡面,蘊藏著佛陀成道之後宣講的所有重要理論和修行方法,是佛法的濃縮,也是一部佛教史的凝縮。
*本文摘自費勇著作《心不累的活法:心經修心課》
— End —
長按上面的二維碼
或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購買前請留意:春節期間商城暫不發貨,但照常接單。所有訂單將在2月6日(正月初十)起逐一發出,感謝諒解。
編輯|Leona
圖片|來自堆糖
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談談你的看法
商務合作:32008310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