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近視眼的發生,現在有三個特點:小、深、高(發病年齡小,度數深的患者比例在增加,患病率高)。」著名眼科專家王寧利教授介紹道,「以前的近視眼防控,主要是某個學校、某個部門,但我們現在的戰略,是國家戰略。」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 億,其中小學生近視率接近五成,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
建議:防控近視的主戰場應該在學齡前!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長時間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是導致近視的「 禍首」。吃飯的時候要看動畫片,不看就不吃飯,甚至連上廁所的時候也要抱著手機玩遊戲。其實,這些現象在如今很多家庭中都會發生。有些家長是出於溺愛,有些則圖孩子不哭鬧,本以為是「 一勞永逸」的方法,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完全迷上了電子產品。殊不知,手機、平板電腦等基於LED 技術的電子產品顯示屏發出的高能藍光,對眼睛的危害較大,兒童及青少年正處於視覺系統發育的敏感期,相較成人更容易受到傷害。
王教授認為,應該將近視眼防控的主戰場和主要群體聚焦在學齡前兒童的防控上。兒童在學齡前應該有150度左右的遠視儲備,如果在學前階段把遠視儲備都用光了,小學階段就很容易近視。
提醒:近視眼防控沒有神醫、神器!
目前,社會上有千百種防控近視的方法,到底哪種靠譜?王寧利教授說,國家出臺的《近視防治指南》把已經成熟的技術全部做了介紹,應該遵循。不要輕易相信社會上所謂的預防近視神器。對於目前市場上推薦的設備、儀器,家長要把質量把控放在第一位,要避免因為這些設備質量給孩子視力造成二次損傷。
針對社會上有關「 眼保健操無效」的質疑,王寧利教授回應說,其團隊花了5 年時間對眼保健操的效果做了評估,結果表明,正確、規律地做眼保健操確實可以緩解視疲勞。但不是說單靠眼保健操一個項目就能防控近視,而需要綜合防控。
預防:每天連續戶外活動2小時!
2018 年,我國8 部委聯合發布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的特點是「一增一減」,即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落實和保障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連續不超過30 分鐘)。
王教授表示,對於保障每天2 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這裡有一個誤區:有些學校說課間休息加起來,再加上大課間之類的,可以達到這個要求。這種解釋是不對的,兩個小時指的是連續的,而且必須在戶外的活動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控效果。如果說只有運動沒有戶外,那麼是要減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