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習俗,仙遊祝壽

2021-02-22 新芽寫作

正月初三的傳統習俗

安睡遲起

  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夥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理調理身體,養足精神,以備新年裡精神抖擻。

老 鼠 娶 親

  根據我國古代的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相傳入夜後,就必須早早熄燈就寢,讓老鼠家族們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意思是要與「老鼠分錢」。

合子

  民間有俗語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三有吃合子的習俗,合子是中華麵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流行的一種麵食。

  它是一種薄皮的小餡餅,屬於餡餅類,圓形,兩層薄皮內只有一層餡,需用餅鐺烙制。合子的麵皮一般不用發酵的面,而是用燙麵和冷水面這兩種。合子皮薄、餡大、味道鮮美,因此深受歡迎。

燙麵

  燙麵又稱開水面,即燙水和面,這樣和出的面可以擀得很薄,稍有甜味,適宜燙餛餃、燒麥、鍋貼等的製作,因彈性不好所以包的時候要多加小心。燙麵的合子一般做成圓形或半圓形。

貼 「赤 口」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

  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

  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要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不過現在,這個習俗漸漸被人們所淡忘。

典故:仙遊正月初三祝壽的由來

  仙遊有個做壽風俗,老人年齡滿「十」那一年,不管是哪月哪日出生的,做(祝)壽的日子一般都在當年的正月初三舉行。

  據說,一位秀才的母親,因病眼睛突然失明。秀才為醫治母親的眼疾,放棄了上京赴考,四處求醫。

  聽人說,九鯉湖仙夢甚是靈驗,便特地到九鯉湖祈求眼藥。當夜,秀才夢見仙公說:「人進山來尋白水,治癒原在祠後喜。」

  第二天,秀才便到祠後找藥,見祠後有口泉眼,泉水清沏透明,許多人都來這裡取水。聽旁人說,這是一口仙泉,可治好多種病。

  秀才聽了,心中不免大喜,他即刻裝了一瓶,趕回家去。秀才回家這天正是正月初三,今年他母親剛滿七十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村裡有個俗例,凡滿古稀之年,正月裡全村人都要到他家賀喜。聽說秀才從老遠的九鯉湖取回了仙泉為老母治眼,村裡人都來到了秀才家中,一則賀喜,二則看仙泉。

  但是,秀才用泉水來抹洗母親的眼睛,卻不見好。正當大家焦急之際,聽得有人從門外說「我遲賀喜來了。」大家一看,原來是村裡老醫生。他聽說秀才取回了仙泉,邊說邊進來了。

  老醫生見秀才直接用泉水來抹他母親的眼睛,趕快說:「不對,不對!」說完,就吩咐端出空碗來,把剛好帶來的一包麵粉倒進碗裡,再把泉水倒入攪拌,弄成溼麵團後,敷在老太太眼上,然後又吩咐把泉水煎茶喝下。

  過了幾個時辰,老太太的眼睛果然痊癒如初,大家不禁為神奇的仙泉歡呼了起來。

  秀才這才想起仙公在夢中的話:「治癒原在祠(遲)後(賀)喜。」前一句意思是指點他尋得仙泉的位置,後一句意思是暗指治癒母親眼病的是應在「遲來賀喜」的老醫生身上。

  秀才感謝九鯉湖仙公指點眼藥外,還感謝老醫生治眼有方,才治好了母親的眼睛。於是,他就隆重地向老醫生送了重禮。

  熱熱鬧鬧地吃過祝壽喜酒之後,秀才覺得,剛才向老醫生送了禮,對鄉鄰們也應送禮才對。恰好當年柑桔豐收,自家山地桔園收了幾大籮,於是,客人臨出門時每人送給一雙桔子,以示出門大吉。

  以後,仙遊人做壽時,不管生辰是在哪個月,都是在當年的正月初三這一天舉行祝壽,而且祝壽的人都帶著麵粉(後來改為掛麵)作為賀禮,做壽的主人還要回送桔子,以示吉利,這樣就成了當地人的一種風俗,一直延續至今。

西安新芽寫作是一家專業從事中小學作文培訓的培訓學校。我們以「因愛為源,因材施教」為宗旨,以名師大家倡導的「快樂作文」為導向,學校於2011年成立,至今已累計培訓學生8000多人次,百名以上的學員參加「新思維杯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分別獲金、銀、銅獎。


我們愉悅的教學氛圍、新穎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育手段,定會讓您的孩子愛上寫作!在新芽,寫作像說話一樣真實;在新芽,寫作像遊戲一樣快樂有趣;新芽將挖掘您孩子的寫作靈感和天賦,讓您的孩子「字字珠玉,妙筆生花」。


新芽寫作,為您的孩子萌生寫作的種子,名家名作,從新芽開始……

相關焦點

  • 春節文化:大年初三習俗
    正月初三的傳統習俗安睡遲起  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夥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理調理身體,養足精神,以備新年裡精神抖擻。老 鼠 娶 親  根據我國古代的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相傳入夜後,就必須早早熄燈就寢,讓老鼠家族們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意思是要與「老鼠分錢」。合子  民間有俗語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三有吃合子的習俗,合子是中華麵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流行的一種麵食。
  • 大年初三小年朝,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根據我國古代的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相傳入夜後,就必須早早熄燈就寢,讓老鼠家族們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意思是要與「老鼠分錢」。  民間有俗語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三有吃合子的習俗,合子是中華麵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流行的一種麵食。  它是一種薄皮的小餡餅,屬於餡餅類,圓形,兩層薄皮內只有一層餡,需用餅鐺烙制。
  • 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大年初三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大年初三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大年初三,即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過大年大年初三(農曆),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娘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有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 大年初三的習俗你知道哪些?
    中國的春節習俗是多種多樣的,有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守歲等習俗。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大年初三習俗吧。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 大年初三習俗完整版!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三,在傳統年俗中,是人們回娘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的日子。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安睡遲起,自除夕到初二都勞累,這日可以好好調息…  更多習俗,你都知道嗎?  正月初三
  • 大年初三,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呢?下面跟著詩詞君一起來了解下大年初三的習俗吧。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 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禁忌?正月初三要晚起不能外出拜年真稀奇
    大年初三,即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大年初三習俗有哪些?
  • 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外出拜年?2019大年初三民俗習俗禁忌大全
    2019年豬年新年,我們總會在初一初二外出拜年,大年初三卻通常不會外出拜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赤口,希望避免與人發生口角爭執。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外出拜年大年初三,按照古人的說法,稱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如不宜出門拜年、要早點睡覺等。
  • 大年初三赤口日,不宜拜年!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三,在傳統年俗中,是人們回娘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的日子。
  • 2020年大年初三幾月幾號星期幾 大年初三各地風俗有哪些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天是正月初三。《道德經》中說「三生萬物」。傳說女媧創造萬物時,先造的雞、狗、豬等六種牲畜,第七天才造的人,所以,大年初三也叫「豬日」。那麼,大年初三還有哪些「別名」?各地又有哪些不同的風俗呢?
  • 正月初三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就是「老鼠娶親(嫁女)」的日子,大年初三到底有什麼習俗,今天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吧!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三。在中國的年節民俗藝術中,「鼠」是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其形象隨處可見。巧手的農婦們用剪紙剪出老鼠咬破合碗或頂開合碗,以合碗象徵天地,陰陽交合,宇宙遂成。
  • 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要燒門神紙?
    除夕之後才真正是新的一年,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吃豐盛的菜餚,經過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二兩天的勞累,到了正月初三就用來補覺。   1.穀子生日     新年的各種禮儀習俗都是由古代傳承下來的,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全國各地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歡度新年。古人認為正月初三這一天為穀子的生日,在大年初三這一天全家離開城市來到鄉村,並教孩子認識農業知識並親近農業。
  • 大年初三|和氣生財,萬事如意
    俗話說,「好事接二連三」,說的正是大年初三。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恐怕還是第一次聽聞下面的這些習俗吧!1.安睡晚起從年三十直到初二,大夥一直都處於辭舊迎新的興奮狀態,所以到了初三的這天是可以晚起一會的。養足精神,以待新的一整年都精神抖擻。
  • 正月初三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有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守歲等習俗。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大年初三習俗吧。  大年初三(農曆),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娘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
  • 大年初三|好事接二連三,今天祝福更有味兒
    今天是大年初三當我們與家人團聚的時候很多各行各業的人們依然堅守在工作一線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大年初三習俗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大年初三的習俗在民間還是很講究的……貼赤口舊時,為了破解「赤口」帶來的不吉利,人們還會在大年初三「貼赤口」求吉祥。
  • 大年初二必須知道的習俗與禁忌!
    大年初二必須知道的習俗  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習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走親戚舊時「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裡看丈母」之俗,現多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實際上,濰坊城裡出嫁女多數初二回娘家。過去「進了臘月門,不進娘家門」的風俗,是說農村的出嫁女。在城裡,臘月二十三「小年」(辭灶)這天,出嫁的閨女一般不去娘家了,還被許多人沿襲著。當然,年三十也有已經出嫁的閨女進娘家門的,另當別論。
  • 「陽光航小·戰疫情」疫情期間不出門|一起來了解:大年初三到十五...
    春節春節期間的祭祀民俗今天是大年初三,過年期間的各種民俗禁忌你知道多少呢?一起來看一看吧!初三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所以已經淡化了。
  • 初三習俗
    大年初三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娘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
  • 大年初三,今日宜陪伴,24小時不分開!
    仔細研究了一下大年初三的風俗,不禁湧出小歡喜,原來對於小編這個年紀的「寶媽」來說,春節期間最能讓人感覺快樂滿滿的日子居然就是今天!所以到了初三這天,早睡遲起,不外出或宴客,這對調理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3/ 燒門神紙 祈願生意興隆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
  • 正月初三習俗有哪些?不知道你就虧大了!
    年謠中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家守夜肯定勞累了不少,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睡到自然醒啦,好好調理調理身體,養足精神,新的一年才可以精神抖擻。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傳統習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