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好在哪?

2021-02-19 燕仰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好在哪裡?

好在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讀出只屬於自己的城市。

這是一本短小的,像夢境碎片一樣輕盈和意義紛繁的書。不過,卡爾維諾沒有把散落一地的拼圖推到讀者眼前,而是通過馬可·波羅向忽必烈所作的一系列旅行匯報,以及開篇別致的標題結構,盡力創造了一個有開始有結尾的空間,好讓我們能發現些什麼。這是一本像多面體一樣的書,用卡爾維諾的話來說:「幾乎在所有的地方都有結語,它們是沿著所有的稜寫成的。」


目錄,[意] 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張宓 譯,譯林出版社,2006

而他所使用的語言,又是這樣美:

在帝王的生活中,總有某個時刻,在為徵服的疆域寬廣遼闊而得意自豪之後,…… 會有一種空虛的感覺,在黃昏時分襲來,帶著雨後大象的氣味,以及火盆裡漸冷的檀香木灰燼的味道。……只有馬可·波羅的報告能讓忽必烈汗穿越註定要坍塌的城牆和塔樓,依稀看到那倖免於白蟻蛀食的精雕細刻的窗格。

這本書像一座迷宮,也像一個遊戲。卡爾維諾說:「讀者必須進入它,在它裡面走動,也許還會在它裡面迷路,但在某一個時刻,找到一個出口,或許是多個出口,找到一種打開一條走出來的道路的可能性。」

《看不見的城市》所創造的55座城市裡,有三座是我最喜歡的:一座是瓦爾德拉達,一座是珍茹德,還有一座是埃烏特洛比亞。

先說瓦爾德拉達。這是一對像鏡城一樣的孿生城市,一座在湖畔,而另一座是它在湖中的倒影。湖畔的瓦爾德拉達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在水中的那個城市完整地再現出來。最有趣的是:

瓦爾德拉達的居民都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鏡子裡的動作和形象,都具有特別的尊嚴,正是這種認識使他們的行為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即使是一對戀人赤身裸體地纏繞在一起肌膚相親時,也要力求姿態更美;即使是兇手將匕首刺進對方頸項動脈時,也要儘量使刀插得更深,血流得更多,因為重要的不在於他們的交合或者兇殺,而在於他們在鏡中交合或者兇殺的形象要冷靜清晰。

鏡子外面似乎貴重的東西,在鏡子中卻不一定貴重。

兩個瓦爾德拉達相互依存,目光相接,卻互不相愛。


Ponte vecchio, Florence, Italy

第二座城市珍茹德是這樣的:

是觀看者的心情賦予珍茹德這座城市形狀。如果你吹著口哨昂首而行,你對她的認識就是自下而上的:窗臺、飄動的窗簾、噴泉。如果你指甲掐著手心低頭走路,你的目光就只能看到路面、水溝、下水道口的蓋子、魚鱗和廢紙。你無法說這種風貌比那種更加真實。

這有點像王爾德所說的「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了。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些人看見了天上的星星。」

第三座城市埃烏特洛比亞,簡直就是《模擬人生》

如果有一天,埃烏特洛比亞的居民厭煩了,再也忍受不了他們的工作、親屬、房子、街道、債務,以及那些他們必須打招呼的人和對他們打招呼的人,全城市民就決定遷移到臨近那座一直在等待他們的嶄新的空城裡,在那裡,每個人都開始從事新的職業,娶一位新的妻子,打開窗戶就能看見新的景致,每晚跟新的朋友做新的消遣,談新的閒話。於是,他們的生活在一次次搬遷中不斷更新。多樣化的職業保障了人們工作的多姿多彩,以至於極少有人能在人生之中重複已經做過的工作。


Sims 4

……

在讀到「這裡的建築都有鑲滿海螺貝殼的螺旋形樓梯」的城市伊西多拉時,也許有人會想到腓特烈二世時期普魯士新宮的貝殼廳,或是巴塞隆納的高迪的巴特略之家;在讀到有著「大銅鐘、理髮店的條紋窗簾、九眼噴泉的水池、賣西瓜的貨亭、隱士與雄獅的雕像、土耳其浴室、街角的咖啡店、通向海港的小巷」的城市左拉時,也許有人會想到義大利有著九十九孔噴泉的阿奎拉,或是電影《美麗人生》裡羅伯託·貝尼尼騎著自行車穿過的託斯卡納小城阿雷佐的街巷與廣場;在讀到「入夜後圍著集市四周點起篝火堆,坐在布袋或大桶上,或者躺在成疊的地毯上,聆聽旁人所說的詞語」的城市歐菲米亞,也許有人會想起《一千零一夜》;而讀到「只有通過她變化了的今日風貌,才喚起人們對她過去的懷念,而抒發這番思古懷舊之情」的城市莫利裡亞時,也許有人會想起老北京城。


美麗人生 劇照 豆瓣

不過,誠如1983年卡爾維諾在哥大的一次講座上所說的,「在《看不見的城市》裡人們找不到能認得出的城市」。想表達的想法一種,正是讓讀者小心不要陷入詞與物、名字與真實的對應和隱喻的迷霧中。儘管如此,關於某座城市的記憶和聯想,會在閱讀過程的某個瞬間,像一道閃電一樣,突然照亮我們的腦海。這種獨一無二的閱讀體驗,就是「讀出只屬於自己的城市」的體驗。

卡爾維諾在談到這本書的寫作過程時說:「它差不多變成了一本日記。……所有的一切最後都轉變成了城市的圖像:我當時讀的那些書,我參觀的那些藝術展覽,與朋友們的那些交談。」這種非常個人的、私密的、情緒化的、不可言傳、卻又在後來的某個時刻似曾相識的體驗,正是這本書的魅力之一所在:

你的腳步追隨的不是雙眼所見的事物,而是內心的、已被掩埋、被抹掉了的事物。如果你覺得兩個拱廊之中的一個更為愜意,那是因為在三十年前曾有一個穿繡花寬袖衣服的姑娘走過那裡,或者是因為那個拱廊在某一時刻裡的光線使你聯想起另外一個地方的什麼拱廊。

在書中,馬可·波羅說:「每次描述一座城市時,我其實都會講一些關於威尼斯的事」。某個奔波顛沛討過生活的城市,某個吹著晚風遊蕩過的城市,某個遇到所愛又失去所愛的城市,還有那些「像風箏一樣輕盈的城市,花邊一樣通透的城市,蚊帳一樣透明的城市,還有葉脈一樣的城市,手紋一樣的城市,能夠看透其晦暗、虛構的厚重的金銀鑲嵌的城市」,或是那些「三千人演偽君子,三萬人演寄生蟲,十萬人演流落街頭等待機會恢復地位的王子」的城市,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名字吧。

回到正題,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好在哪?

在看得見的城市裡,《駱駝祥子》是祥子的北京,《城南舊事》是林英子的北京;《傾城之戀》是白流蘇的上海,《長恨歌》是王琦瑤的上海;《源氏物語》是平安皇族的京都,《古都》是千重子和苗子的京都;《巴黎聖母院》是埃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的巴黎,《高老頭》是拉斯蒂涅的巴黎;《霧都孤兒》是奧利弗的倫敦,《福爾摩斯探案集》是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倫敦。

而在看不見的城市裡,卡爾維諾寫道:「聽的人只記著他希望聽到的東西。掌控故事的不是聲音,而是耳朵。」看得見的城市與看不見的城市,並無高下之分。對於個體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與自己有了某種特殊聯繫的一瞬間,產生了意義。我們正在做著和忽必烈一樣的事情:

「現在,每當馬可·波羅描繪了一座城市,可汗就會自行從腦海出發,把城市一點一點拆開,再將碎片調換、移動、倒置,以另一種方式重新組合。」

有些書帶我們看到他人的世界,有些書帶我們看到自己的世界。

《看不見的城市》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相關焦點

  • 當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可以被看見
    ,又為了自己的想像搬去一個城市。——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編者按:很多人把卡爾維諾的經典作品《看不見的城市》當作寓言,寓言裡的城市沒有具體模樣,卡爾維諾這樣形容:「城市猶如夢境:所有可以想像到的都能夠夢到,但是,即使最離奇的夢境也是一幅畫謎,其中隱含著欲望,或者是其反面——畏懼。」
  • 卡爾維諾 | 看不見的城市裡,藏著我們的夢境
    作品 | 《看不見的城市》節選文 | 卡爾維諾當你從城裡觀看她,她就將是另外一座城市;伊萊納是一座從遠方看到的城市的名字,如果走近她,她就變了。 在路過而不進城的人眼裡,城市是一種模樣;在困守於城裡而不出來的人眼裡,她又是另一種模樣;人們初次抵達的時候,城市是一種模樣,而永遠離別的時候,她又是另一種模樣。
  • 卡爾維諾的城與人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以其後現代主義小說家的身份為讀者尊崇,尤其為城市文藝青年熱愛。提到他,人們往往會想到「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之離奇荒誕中蘊含的深意,或是《看不見的城市》中關於城市精緻瑰麗的想像。
  • 讀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讀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文/ 思在《看不見的城市裡》,卡爾維諾在序言裡說, 「我認為我寫了一種東西,它就像是在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做城市來生活的時刻,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沿此提示路徑,我們能把握這本書的基調,作者整個的複雜情緒,隱隱嗅到他對城市熱烈而傷心的愛情、絕望和希望起伏的山巒,背叛和逃離在琴音上的變奏。這本書裡,卡爾維諾用一個個象徵和隱喻,將他的情感、理想織入各個看不見的城市的迷宮。
  • 「卡爾維諾作品」精選來了,國內首次引進其短篇高峰代表作
    《馬可瓦爾多》創作於卡爾維諾創作生涯的過渡期,從這個時期開始,卡爾維諾把早期對政治的關注轉移到了城市生活中,從而塑造了馬可瓦爾多這樣一個有著詩人氣質的小人物形象。 這位城市小工有一雙敏銳善感的眼睛,時刻捕捉著四季的變化和都市的隱秘。春天花壇裡冒出來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鳥,都能讓他那灰色貧乏的世界變得多彩肥沃。
  • 卡爾維諾 | 你生活的城市,其實藏著許多故事
    《看不見的城市》當作寓言,寓言裡的城市沒有具體模樣,卡爾維諾這樣形容:「城市猶如夢境:所有可以想像到的都能夠夢到,但是,即使最離奇的夢境也是一幅畫謎,其中隱含著欲望,或者是其反面——畏懼。」》可以被看見Leighton Connor、 Joe Kuth和Matt Kish三位插畫藝術家,他們把《看不見的城市》中的55座城市都畫了出來,一起來看看。
  • 卡爾維諾作品中的「輕逸」具有怎樣的文學價值?
    卡爾維諾最為讚賞的是奧維德描繪的世界的一貫的詩意:「亦即這些互相交纏的眾多事件,它們經常很類似,卻又總是不一樣,在其中,所有事物的連續性與流動性都受到稱頌。」卡爾維諾對奧維德最為激賞的,是他如此輕捷地完成一種形式向另一種形式的轉變,他對變形的描寫如此細膩,就像是用一部攝影機錄下了那連貫的過程。在他的生花妙筆下,一切都變得輕逸而有序。
  • 夢野間丨盧冶:卡爾維諾的「十九世紀文學降靈會」
    答案都一樣:看它是否擁有一位好編輯。我們知道,編輯應該是,而且常常是文學史的幕後推手、文學明星的締造者。時過境遷,所有作品都化為一隻只密碼箱,期望著後人找到正確的開箱咒語。好編輯正是那位阿里巴巴,不僅芝麻開門,更兼取寶有道,不是隨意堆疊作品,而是重新編碼、排序,從而在恰當的時機發掘出一個曾存在於過去,仍作用於當今的活的生態系統。
  • 上海相冊|②看不見的城市
    朱鋒則用黑白和彩色來表達他親歷的城市擴張……【新建設】新建設-1新建設-2新建設-3新建設-4新建設-5新建設-6新建設-7新建設-8【上海零度】上海零度-1/2上海零度-3/4上海零度-5/6上海零度-7/8看不見的城市我生於
  • 卡爾維諾 | 像選擇戀人一樣選擇你的城市,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
    我認為我寫了一種東西,它就像是在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做城市來生活的時刻,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也許我們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個危機時刻,而《看不見的城市》則是從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長出來的一個夢想。今天人們以相同的頑固談論著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巨大的技術體系的脆弱,這種脆弱有可能製造連鎖故障,使各個大都市整體癱瘓。過於巨大的城市的危機是自然危機的另一面。
  • 卡爾維諾 | 文學:搭在虛實兩岸的危橋
    在節選的部分中,卡爾維諾從自己的作品《看不見的城市》出發,講述他對文學的理解。本文選自卡爾維諾著作《新千年文學備忘錄》。《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每一個概念和價值都變成包含雙重性——就連精確也包含雙重性。
  • 卡爾維諾:最大的美德是面對殘酷世界的輕鬆態度
    譯丨Beanix卡爾維諾寫了怎樣的書?卡爾維諾先生的其他作品包括《樹上的男爵》、《通往蜘蛛巢的小路》、《命運交織城堡》、《隱形城市》、《義大利民間故事》、《宇宙連環畫》、《寒冬夜行人》和《馬可瓦多》。作品的主題從對塔羅牌的戲仿到文藝風格的諷刺作品,包羅萬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他曾嘗試寫紀實性故事。
  • 《卡爾維諾年代》:解開文學大師的創作秘密
    首先是剛到農村時家裡條件還比較好,我父親雖下放時被大幅減薪,但他依舊是當時全東郊區月薪最高的,每月105元。當時雖然賣了很多家具,但搬到鄉下的那些老家具在鄉下很打眼,與農民家庭對比還是鮮明的。我父母是40多歲的時候有的我,我只有一個姐姐,比我大十四歲,她很早就工作了,在當時,一家四口只有我一個「吃閒飯」的情況很少見。
  • 如果你也喜歡卡爾維諾,那你可能能懂得他作品中的「輕逸」
    卡爾維諾去世前所寫的《美國講稿》是他一生的小說詩學的總結,卡爾維諾是一個具有高度理論自覺的作家,卡爾維諾曾指出:「我將盡力向我自己並向你們說明,為什麼現在認為分量輕不僅僅是一種缺陷反而是一種價值,之前過去的作品中哪些體現了我的理想——分量輕,表明現在我把分量輕擺在什麼位置上,將來我把它放在什麼位置上。」
  • CALVINO Lighting 卡爾維諾照明,來自瑞士的頂級燈具品牌
    CALVINO卡爾維諾,領先的瑞士照明解決方案供應商。基於多年的終端業主服務經驗,卡爾維諾與設計師共同定義了幾類常用場景,結合這些常用場景的空間需求、空間設計創意、照明設計需求開發了系列化照明解決方案。
  • CALVINO Lighting · 卡爾維諾照明:釋放光品味空間,追求更高的...
    相對於傳統主燈照明而言,它可以實現精準照明、光源顯色性好,以及打造空間光影層次感,給人們帶來舒適的光線體驗。​CALVINO · 卡爾維諾是「光文化」的信仰者,在他們心中,光分割的不只是黑暗與光明,她更是使萬物靈動與鮮活的「神跡」。
  • 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卡爾維諾坦白了哪些不幸和歡喜
    如果說,他最為中國讀者所知的《看不見的城市》充滿了對於城市符號抽象的關注,那麼在短篇小說《馬可瓦爾多》中,卡爾維諾則更加關注在城市中實實在在的生活,《看不見的城市》中的寓言無一不可在馬可瓦爾多的故事中找到解讀。
  • 「輕逸」在卡爾維諾創作中的表徵:語言風格
    作為一個具有高度理論自覺性的作家,卡爾維諾被稱之為「作家的作家」,他的創作自然會有意識地實踐自己的詩學思想。自然,他的小說中處處體現著輕逸。卡爾維諾認為這一切產生的根源是「外部世界的不實在性」,一種言語的危機,這種「不實在性」使語言呆滯、沉悶。那麼,卡爾維諾認為文學語言的重量需要減輕,使意義附著在語言上。文學語言的「輕」應該是精確的、果斷的,與含混與疏忽無關。
  • 看不見的城市---巴黎之奧賽美術館
    看不見的城市—巴黎前言,擱置一段時間後再寫,總覺得需要一個噱頭,或者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跟我僅有的幾個讀者對話,這種感覺,就如同久別重逢後,如何開口打招呼說第一句話。巴黎,離我太遙遠,不曾去過,但我想以此作為城市系列的開頭,當做一次友好的搭訕。
  • CALVINO Lighting · 卡爾維諾照明,用無主燈設計激活了別墅空間的...
    好的燈光因人而亮,更應因人而設計。在別墅空間中,CALVINO Lighting · 卡爾維諾照明的「無主燈設計」解決方案正是要與主人一同探索空間的本質,予空間以靈魂,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情緒、感觀,以及品味,以達到幫助空間主人表達內心,或觸動空間參與者的精神世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