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逸」在卡爾維諾創作中的表徵:語言風格

2020-12-18 挖史人

作為一個具有高度理論自覺性的作家,卡爾維諾被稱之為「作家的作家」,他的創作自然會有意識地實踐自己的詩學思想。自然,他的小說中處處體現著輕逸。在創作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卡爾維諾在語言、形象和結構三個向度上對三種「輕」的實踐:

輕逸的語言風格

美國著名學者雷納·韋勒克說過:「語言是文學的材料,就像石頭和銅是雕刻的材料,顏色是繪畫的材料或聲音是音樂的材料。」語言對文學來說就是磚瓦與建築物的關係,語言構建了文學的血肉,也決定了文學的「重量」。卡爾維諾說:「有時候我覺得一場瘟疫襲擊了人類,使人類最大的特點——使用語言的能力,或者說一場語言瘟疫襲擊了人類,使其講些意義平淡、沒有稜角的話語。」由於現代高度發達的媒介,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各種平臺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電視、報紙、廣告以及網絡。話語權不再是某一小撮人的專利,話語權的大眾化消解了話語,讓人們的語言成為了沒有意義的夢囈。卡爾維諾認為這一切產生的根源是「外部世界的不實在性」,一種言語的危機,這種「不實在性」使語言呆滯、沉悶。那麼,卡爾維諾認為文學語言的重量需要減輕,使意義附著在語言上。文學語言的「輕」應該是精確的、果斷的,與含混與疏忽無關。在這裡,卡爾維諾列舉了艾米莉·狄金森的例子:

一個普通的夏日的清晨一個萼片、一個花瓣、一根花刺、一汪露水、一隻蜜蜂也許兩隻,微風吹過,樹葉颯颯,我是一朵玫瑰花!

就整首詩來看,我們知道它是有意義的——描寫玫瑰花。但是,將整首分成一句一句單獨來看,它們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普通夏日的清晨」普普通通;一個「萼片」、「花瓣」、「花刺」讓人覺得支離破碎;「一汪露水、一隻蜜蜂也許兩隻」讓人不知所云;「微風吹過,樹葉颯颯」,細小而微。但是,在詩的結尾,詩人筆鋒一轉:「我是一朵玫瑰花!」一切都變得形象鮮明,赫然在目。作者的思維在這裡猶如尖端放電,果斷、迅速,將詞語的重量儘可能的輕化。這是卡爾維諾所推崇的語言風格,這是一種輕逸的語言風格,由詞語的意義的「不確定性」引發的美感。在這首詩中,結尾句前的每一句詩的意義都若有若無的附著在沒有重量的詞語上,在結尾,讓詞語的重量落入了形象之中。

此外,從讀者的閱讀角度來看,讀者不再有閱讀的滯重感。閱讀不是作者一個人的語言遊戲,而是將作品和讀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這首詩不是艾略特《荒原》那種需要淵博的知識才能理解其含義的個人化寫作,而是搭積木式的層層展現。

但在筆者所查找的各種中文文獻中,大多的研究者都認為卡爾維諾輕逸的語言風格體現在他對數量詞的偏愛上。他們從卡爾維諾的《美國講稿》中所引用的的艾米莉·狄金森的例子中入手,曲解了他的本意。他們從這首詩最顯著的特徵入手,從而得有失偏頗的結論。卡爾維諾引用狄金森的詩歌是另有所指的,意象的並列疊加,最後得出完整的形象。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了中國元代馬致遠的著名散曲《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這首散曲跟狄金森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顯出輕逸之態。

除了語言材料本身的輕逸之外,卡爾維諾還運用了符號敘述的方式來對語言進行輕化。是在卡爾維諾的小說中,語言的不確定性最為明顯的就要數《命運交叉的城堡了》,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預設了一個場景:一群互不認識的人來到了森林裡的一座城堡中,他們都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每個人都想知道別人的故事,於是只能藉助於僅有的塔羅牌來述說自己的經歷。於是作者將圖畫文字作為敘述的載體,進行寓言化寫作。我們知道,符號是一種需要解釋的言語,每張塔羅牌都是一個符號,但每張塔羅牌的意義卻因組合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在《命運交叉的城堡》的第三個故事《被罰入地獄的新娘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塔羅牌結構中符號語言所產生的不確定性:

現在,又開始放上一列牌,捕捉其含義又成了問題:一張大棒二(表示叉路口還是選擇?),一張金幣八(一個隱藏著的寶庫?),一張寶杯六(一場愛情的宴會?)。

作者在這裡運用符號解讀的不確定性從而產生的意義的不確定性,作者並沒有站在全知全能者的角度敘述新娘的經歷,而是站在一個旁觀者抑或城堡中失聲者的角度來解讀新娘排列的塔羅牌。這種符號解讀的不確定性所造成了語言輕逸的效果。我們知道,如果這個新娘開口說話,就可以讓語言的不確定性消失,而這個新娘的故事是確定的。但是,作者有意使這個前提消失,讓人物的語言只能以圖畫文字的形式存在。而圖畫文字的解讀與確定性的語言之間存在著鴻溝,從而塑造一種撲朔迷離的效果。這種效果的生成,也造成了歧義的生成,實現了語言的輕逸。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消解了敘事,而將之變成了一種挑戰想像力的智力遊戲。

相關焦點

  • 卡爾維諾作品中的「輕逸」具有怎樣的文學價值?
    通過輕逸書寫,以一種不同往常的邏輯和視角重構世界,這種不同以往的邏輯和視角,才能讓作家更能認知世界的本質,這是輕逸的認知功能;通過輕逸的書寫,從特殊性中找出普遍性,輕化主題;通過鏡像反射,找到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超越沉重。
  • 如果你也喜歡卡爾維諾,那你可能能懂得他作品中的「輕逸」
    在《美國講稿》中,卡爾維諾將其小說詩學思想分成了六個部分:輕逸、速度、精確、形象鮮明、內容多樣、開頭與結尾。「輕逸」是第一個部分,也是篇幅最大的部分。但是猶如數學界的「費馬大定理」,卡爾維諾自己領會到了輕逸的內涵,但是卻在這一講中沒有詳盡的、明確的定義「輕逸」。那麼,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什麼是輕逸?
  • 「卡爾維諾作品」精選來了,國內首次引進其短篇高峰代表作
    《馬可瓦爾多》創作於卡爾維諾創作生涯的過渡期,從這個時期開始,卡爾維諾把早期對政治的關注轉移到了城市生活中,從而塑造了馬可瓦爾多這樣一個有著詩人氣質的小人物形象。 這位城市小工有一雙敏銳善感的眼睛,時刻捕捉著四季的變化和都市的隱秘。春天花壇裡冒出來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鳥,都能讓他那灰色貧乏的世界變得多彩肥沃。
  • 21世紀文學特性:輕逸、迅捷、確切、易見、繁複以及始終
    從古希臘神話到奧維德,從但丁到塞萬提斯,從巴爾扎克到福樓拜,從瓦萊裡到艾略特,從喬伊斯到博爾赫斯……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深邃而精微的文學畫卷,人類依靠語言和想像力所建立的文學世界,既是過往千年的文學史,也是卡爾維諾個人的閱讀史,間雜著他對自我創作經驗的回顧與總結。
  • 《卡爾維諾年代》:解開文學大師的創作秘密
    那是1970年,國家號召把一部分幹部下放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同時改變農村的知識結構。我父親是天津市外貿局的一級翻譯,熟練掌握三門外語,下放前多年都是天津市參加廣交會的首席翻譯。下放到農村後,他先是和社員一起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後來被調到當地一所中學的高中做英文教師;我母親下放前是三甲醫院的護士長,下放到農村是背著紅藥箱走村串戶的赤腳醫生。
  • 卡爾維諾的城與人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以其後現代主義小說家的身份為讀者尊崇,尤其為城市文藝青年熱愛。提到他,人們往往會想到「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之離奇荒誕中蘊含的深意,或是《看不見的城市》中關於城市精緻瑰麗的想像。
  • 卡爾維諾《寒冬夜行人》:十部沒有結局的小說,告訴你一個道理
    卡爾維諾邀請所有人參與創作,並成為其作品的一部分。於是虛擬和現實的界限被打通了。「怎樣寫」比「寫什麼」更值得關注《寒冬夜行人》中有大量關於如何寫作小說的討論,在男、女主人公、其他讀者(小說內部),以及故事中出現的作家、翻譯家、批評家等角色之間展開。
  • 夢野間丨盧冶:卡爾維諾的「十九世紀文學降靈會」
    他所有的作品中都包含著他本人編寫的義大利童話集的模式,而本書讓我們看到,怪談和偵探推理故事,同樣是卡爾維諾的寶庫、養料和他展示編輯才華的領域。卡爾維諾並未改寫這些作品,因為它們並不像《雨月物語》或《怪談》一樣直接取材自民間,而是出自十九世紀西方各國的名家之手。他們中的許多人,是我們熟知的「世界文學大家」,而我們很少關注他們在怪誕文學方面的驚人貢獻。
  • 卡爾維諾:最大的美德是面對殘酷世界的輕鬆態度
    卡爾維諾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出生時的星象是天秤座,因此我的性格中沉穩和躁動得以互相中和。我出生時,父母親正打算從旅居多年的加勒比地區歸國,所以這地域上的遷移總使我嚮往著到別處去」。卡爾維諾或許是現代最著名的義大利小說家,在焦慮比感冒更普遍的現代生活裡,他讓我們輕盈,指引我們創造。
  • 祝克懿:如何理解「語言風格」?
    第三組:風格是一種言語活動包括:1) 風格是言語活動的方式方法格朗:風格是「個人在具體創作過程中的整合方式」。基羅:風格是「藉助語言的中介以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歐曼認為「風格是做事的方法」,是「適用於一部分不變一部分可變的人類活動」。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一,促進個人藝術風格的形成我們知道風格是指語言表達的手法或方式,藉助藝術作品中構圖、色彩、肌理等形式呈現出來。藝術風格是藝術家通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在創作中形成的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獨特的創作個性和藝術特色。
  • 卡爾維諾 | 文學:搭在虛實兩岸的危橋
    在節選的部分中,卡爾維諾從自己的作品《看不見的城市》出發,講述他對文學的理解。本文選自卡爾維諾著作《新千年文學備忘錄》。《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每一個概念和價值都變成包含雙重性——就連精確也包含雙重性。
  •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好在哪?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好在哪裡?好在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讀出只屬於自己的城市。
  • 肢體語言在戲劇創作中的重要性
    肢體語言在戲劇創作中的重要性 金刺蝟大學生戲劇節校園戲劇人才培訓班 楊揚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表演系副主任
  • 橫掃13項中文NLP任務:香儂科技提出漢語字形表徵向量Glyce+田字格CNN
    該研究基於漢字的進化過程,採用多種漢字古今文字和多種書寫風格,專為中文象形字符建模設計了一種 CNN 架構——田字格 CNN。Glyce 在 13 個(幾乎所有)中文 NLP 任務上達到了當前最佳性能。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可以被分解為更小、更基礎的音義結合體:象形(即對象的圖像化表述,如「亻」、「日」、「木」)和形聲(用於發音,如「晴」中的「青」)。
  •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逝世30周年:讓卡爾維諾與埃科激賞的,是他筆下...
    但卡爾維諾在《巴黎隱士》中對莫拉維亞讚賞備至,埃科則在他的文學研究圖書《樹敵》裡轉述朱塞佩·比昂多利洛的話說,「從伊塔洛·斯韋洛到莫拉維亞,恰好織成了一張可悲的網,將社會汙濁底層的『下九流』全部一網打盡。」今年是莫拉維亞逝世三十周年,我們似乎有必要回顧一下他一生的創作。
  • 心理表徵:高手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他們擁有更好的心理表徵
    直到有一天,我在知網上研究心理表徵,突然發現,原來居然有一大批科學家在研究學習這件事,而且已經研究了很多年了。大概是從1950年代開始,就有一批科學家忽然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想研究人類到底是如何加工信息的,即大腦是如何編碼、儲存、提取信息的,其中涵蓋知覺、表象、記憶、創造、推理、思維、語言等等。
  • 當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可以被看見
    ——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編者按:很多人把卡爾維諾的經典作品《看不見的城市》當作寓言,寓言裡的城市沒有具體模樣,卡爾維諾這樣形容:「城市猶如夢境:所有可以想像到的都能夠夢到,但是,即使最離奇的夢境也是一幅畫謎,其中隱含著欲望,或者是其反面——畏懼。」
  • CALVINO Lighting · 卡爾維諾照明,用無主燈設計激活了別墅空間的...
    本網12月10日訊 作為空間的靈魂,無形的燈光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精心布置的家居,熱烈或寧靜,沉穩或活潑,浪漫或溫馨,同樣的裝飾風格,不同的燈光渲染出不同的氣質與格調。在追求更為精細舒適的照明設計上,居住在別墅的人們會普遍接受「無主燈設計」。好的燈光因人而亮,更應因人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