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右為袁淑芳老人
在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一座老中醫的墓碑遠近聞名,墓主人袁淑芳一生行醫,臨終前囑後人將一生所學總結成百服藥方刻於墓碑之上,供世人借鑑,明示後人、造福一方。
特別遺囑
袁淑芳,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人,建國初期著名老中醫。她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家技,16歲開始行醫,97歲去世,行醫81載,治癒了數以萬計的病人。著有《骨髓炎治驗》、《大面積燒傷的中藥療法》、《頑固性癲癇治驗》、《男女不孕病治驗》等,有「送子觀音」之譽。她先後榮獲河南省、駐馬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
袁淑芳生前坐堂的袁氏婦科,在當地很有名氣。她高尚的醫德,在患者中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袁淑芳老人的侄子王泰希回憶說:「治好的病例太多了,吃了她開的藥就有效,我是親身體驗過的。」
2006夏天,袁淑芳去世前夕,把自己行醫總結出的秘驗方整理出來,交給二兒子王泰升,並囑咐他在自己去世後把這些驗方刻在墓碑上,供後人借鑑。
袁淑芳老人孫子王克中
2008年清明節,王泰升專程從北京趕回老家,在母親的墳前立起了這塊用藥方做碑文的墓碑。此墓碑是王泰升在山東聘請技藝精湛的工匠,利用一個多月時間鐫刻而成的。
墓碑的正面正中刻著:慈母袁淑芳之墓。兩旁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上善若水,醫者佛心,年近百歲卻無私。下聯是: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方碑明示福後人。對聯精闢地概括了鄉村老中醫袁淑芳的醫道醫德及行醫業績,高度讚揚了她懸壺濟世、恩澤後人、至善至美的崇高精神境界和無私大愛情懷。
老中醫袁淑芳共有3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王泰升激動地說:「母親是姥爺家世代中醫的唯一繼承人,母親臨終前告訴我,做醫生不能保守,一定要把秘驗方刻在她的墓碑上,傳給後人。給母親立了這個碑,總算圓了母親生前的心願。」
「我是確山縣人民醫院的婦科醫生,碑上的驗方很精要,對行醫太實用了。」一位年輕女醫生說。據村民們介紹,立碑以來,常有醫生和學醫的學生慕名來這兒,有的拍照,有的用手抄,來的人至今已有兩三千了。
世家傳承
袁淑芳的丈夫王鳴周,字鳳岐,為世醫第四代掌門人。西平縣誌對其這樣記載:著名老中醫,出身中醫世家,精通琴棋書畫,對古箏、古琴造詣較深。早年隨父親在南京建「濟生堂」,後返回駐馬店老街再建「濟生堂」,治療瘟疫、發熱、乙腦、盅脹、水腫等,救人無數。1962年出席保定市「乙腦」專題學術會議,所撰「乙腦辨證治療精要」一文,深得與會者讚譽,被稱為「小神仙」,為建國初期500名老中醫之一。
袁淑芳老人孫子王克中
王泰升,世家第十八代傳人。生於1955年10月,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現任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副主任中醫師,河南省十大科技精英、十大新聞人物、入選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河南省年鑑百科全書、2004中國醫學基金會「華夏醫魂」全國百名優秀人物、2009感動中原「公益之星」等。
袁淑芳女兒王福蘭,平頂山市中醫院中醫師。兒媳王桂枝,王泰升之妻,大專學歷,主治中醫師。幼承母親袁淑芳言傳身教,擅長婦兒科,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了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先兆流產、胎兒發育不良、輸卵管不通的治療。發表論文4篇,獲省、市科技成果二等獎個一項。
王泰和之子王克中和母親李桂梅一起,在駐馬店市開設一家診所,名叫「泰和堂」。他們在傳承祖傳中醫和中華中醫文化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中醫治療新理念、新方法,在治療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小兒發燒感冒、心腦血管、高血壓、男女不孕不育、肝腎等疾病中有獨特的療效,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不少患者康復後,發賀信,送錦旗,表示真誠的謝意。
王克中的大姐王灝,受家庭環境薰陶,醫術精湛,現在長葛市中醫院行醫,副主任醫師。王克中的侄子王英霖,幼愛醫術,求學於南陽醫科大學中醫糸,現在鄭州市骨科醫院行醫……
墓碑
福澤後人
一代名醫袁淑芳雖已離親人而去,但她那高尚的情懷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她沒有私心,沒有遺憾,活著濟世救人,百年後仍然把無疆的大愛刻寫在墓碑上,祛病解痛,造福人民。
如今,經袁淑芳傳承和培養的中醫醫生數以百計,他們正在不同層級的醫學崗位上發出光和熱,成為深受百姓愛戴的健康使者。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蘆廟村知名醫生張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就是跟著老中醫袁淑芳老師學習後,自己在街上開辦了診所,現在在這裡坐診行醫,在服務群眾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比較可觀的收入。對此,他非常感謝他的導師袁淑芳醫生,是她引領他走上了成才之路。
11月27日上午,一場小雨過後,天氣驟然變冷,田野裡綠油油的麥苗上,還依然掛著亮晶晶的露珠。我們一行6人冒著嚴寒來到袁淑芳的墓前,一邊瞻仰著那一行行閃光的「處方碑文」,一邊聆聽著其後代王克中的生動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