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多少人輸在了處關係上

2020-12-18 虎嗅APP


在錯綜複雜的職場人脈關係中,每天都有新情況。經常會遇到搞定了老闆卻搞不定同級,賣命工作卻得不到升遷,在團隊裡受到不公正待遇之類讓人鬱悶挫敗的煩心事。怎樣解決這些難題呢?


今天,混沌大學請來了原亞馬遜副總裁張思宏來幫大家理清職場人脈關係,找到人脈重點。教你如何管理好職場人脈,成功C位出道。


本文結構速覽:


  1. 職場管理的四維架構

  2. 誰是老闆

  3. 如果老闆錯了,我要怎麼辦

  4. 答疑環節


正文:


今天跟大家聊聊至關重要,甚至是關乎生死的話題,怎樣搞定職場的人脈,還要C位出道。


沒有被職場蹂躪過的人,不配談人生。我被職場蹂躪了無數輪,職業經歷給我的教育就是:在職場中混,如果沒有建立複雜的,有牢固價值的人脈關係,根本不會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功。


一、職場經歷


先來看我的奇葩工作經歷。


第一份工作是賣遊戲機



圖片上插卡式的遊戲機,你如果玩過的話,就是70後60後了。我賣遊戲機的工作非常不成功,半年時間就被老闆幹掉了。原因是搞不定老闆,跟上級沒有建立牢固的人脈。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覺得自己什麼都學會了,所以天天教育老闆,要如何做生意,如何開拓中國市場,如何管理企業。結果很不好,老闆不願意被我管理,就管理我,讓我掃地出門。


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去金拱門,一共待了4年時間,掃廁所、煎漢堡、收銀、培訓一輪打過來,過得非常充實,但是很快人生又開始折騰了。


這次開啟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做品牌炸雞。那時候麥當勞、肯德基剛剛進入中國,開一家火一家。國外遊資也想進來,開類似麥當勞的企業。新加坡有一家公司進來,做三四線城市的炸雞,比如麥肯雞、家鄉雞、可樂雞等等,你們不要覺得那種雞特low,它特別的賺錢。


很不幸,我的第一次創業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不能用管理大企業的方法去管理初創公司,如果用那種方式去管一定會死。第二點是初創人團隊裡的理念和口味一定要非常符合。後期我跟老闆的矛盾不斷,我天天給他講你不要擔心,未來5年、未來10年賺不賺錢都不重要,你請我來就是幫你打造麥當勞這樣的品牌,能延續50年100年賺錢。


你們可以想像對我那個土老闆講,公司50年之後是什麼樣的結果,我很快就被掃地出門。


打工經歷


經過初次創業的慘痛教訓後,我老實多了。跟你們大部分人一樣,老老實實地做打工仔。我先去可口可樂,做中國區經理。然後去DELL做了11年,又去了亞馬遜做中國區的副總裁,這一路走得都挺靠譜。


但是在中國的外企已經沒落了,真正有名的是民企,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連這麼偉大的亞馬遜,全球最富有的人,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市值過萬億的公司,在去年也黯然離場。我不能在外企混了,一定要加入民企。民企是中國的未來,我要去一家最具話題感,最有故事,最有發展前途的民企。


2016年我為了情懷去了樂視,但是很不幸,又一次因為我搞不定老闆,文化、理念、價值觀上跟他弄不到一塊去,所以又掃地出門。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被老闆幹掉的,這次比較好,是我炒掉老賈,自己離開了樂視,但是樂視真的不是我搞垮的。


斜杠人才


最近流行一個詞「斜杠人才」,八九年前我就斜槓了。斜槓身份有兩個,一個是老師,我是廈大、川大、河海大學MBA中心的企業導師和客座教授。我是英國國際心理學管理學院的客座教授,到全國十幾所高校去教課。還有一個是寫作,我是專欄作家,出版過自己的作品。



二、職場人脈管理秘訣


剛才講職業經歷不是為了吹噓我是什麼大咖,我是要告訴大家,在24年職業生涯中,我在管理職場人脈時,受到了深刻的教訓。想要在職場上混得好,想要職業成功,一定要掌握一些職場人脈管理和經營的秘訣。


職場人脈複雜,如果真的抓住本質,其實職場人脈也能理順變簡單。職場人脈的四個核心關鍵詞,小夥伴們一定要謹記:四維架構,動態平衡,價值導向,關注長遠。


四維架構


四維架構是說:向上、向下、客戶、平級都要搞定。


1. 向上搞定老闆,建立牢固、信任、關注價值的關係


我剛入職場的最大問題是單向考慮職場人脈。因為第一份工作被老闆幹掉了,所以覺得搞定老闆很重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搞定上面的老闆,跟他建立牢固信任有價值的人脈關係。我的關注度都在搞定老闆上,慢慢發現情形不對,我在團隊中變得越來越孤立。身邊的人覺得我非常勢力,老闆講一句話跑得很快,身邊同事叫幫忙愛答不理。最後事實告訴我,單搞定老闆不行,職場人脈管理你必須要做到上下左右的平衡。


2. 樹立非授權型的影響力,建立平級人脈


搞定平級,要在平級中建立非授權型的影響力。回想你的中學時代,在班級中最有話語權,最有影響力,他說話小夥伴都願意追隨的人是誰?通常都不是老師指定的班長,而是小夥伴都願意追隨的,具有非授權型影響力的人,套用到職場裡也是一樣的。


3. 向下搞定團隊,做高效偉大的領導者,不當老好人


我剛進職場時,想在團隊所有人心中,樹立我是好人的印象。後來發現,如果想做高效偉大的領導者,絕對不能做好人。真正高效偉大的領導者是殺伐決斷、毀譽參半的人,會有人非常粉你,也會有人咬牙切齒地恨你,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成為偉大的領導者。


4. 搞定客戶,拿到訂單,讓自己職業存活下去


動態平衡


每個人身邊的職場人脈關係都不固定,隨時在動態變化,比如說一個平級同事,過幾年之後可能會爬到我上面做老闆。還有在我職業生涯中發生過兩次,我比我老闆爬得更快,幾年之後成為前老闆的平級甚至是上級。職場關係改變,上級下級維持關係時,要動態的看待。


價值導向


職場不是過家家的,每個人不用維持一個所謂的好關係。如果人人都說你好,只能說你這個人非常廉價。


職場中維持人脈關係的,不是好相處,而是價值。你要建立有價值的關係,別人願意尊重你跟隨你聽你的話,是因為你能給他們創造價值。


關注長遠


職業生涯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不到最後撞線的那一刻,誰也不知道勝負輸贏,維持職場的人脈必須要有長遠眼光。


三、誰是老闆


道理講完了,我來講兩個小故事。兩個小故事要教會大家,想真正搞定老闆,跟上級建立牢固信任有價值的人脈關係時,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東西。


我在MBA中心開了一門線下課程:向上管理,如何成功的搞定老闆。每年有兩個時間段的報名人數最多。一是年尾,一是年初。


年尾做績效考評,小夥伴們很擔心。今年跟我的老闆已經鬥爭一年了,到年底了我如果不低頭,績效考評會很差。


年頭報名人多,是因為很多小夥伴在上一年的績效考核中收到「驚喜」。我做得很好,老闆居然沒有給我打高分,沒有給我升遷加薪。考評公布後,才知道原來我在老闆心目中是長成那個樣子,很鬱悶。快來上課學習秘籍,明年不要再鬱悶了。


請小夥伴們看一張圖。



這是一張正常的組織架構表,畫紅圈的是市場部副總。假設你就是市場部副總,你上頭有市場部老總,還有集團常務副總、總經理還有公司董事長。請問在這張組織架構表中,如果向上管理,誰是你的老闆?


有人說直屬上級,有人說老總,還有人說總裁,但是大部分人都說是直線上級。如果你抱著這樣的思維方式管理老闆的話,你基本上活不到職場第二集。


第一個小故事:最容易犯錯,最容易讓你摔跤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現在先聽故事,再說這張架構表中,誰是真正的上級。


這是我在亞馬遜的真實案例。


在亞馬遜,我是8級中國區的副總裁,上面是10級。我要從8級升到10級,步驟是這樣的。


第一步我的老闆跟我溝通,Peter你到亞馬遜兩三年了,業績很好,接下來想提名升遷你。溝通達成後,我寫一份證明自己有多牛逼的材料,包括領導力風格、行為習慣、取得的KPI的成就等等。材料交上後,我的老闆會召集一個升遷審核大會。大會中出席的人員是誰?大家看上面那張組織結構表,在市場部副總上面的所有老闆,包括總裁都會來開會。


會議上,老闆說大家看完Peter的升遷證明材料,請問大家有什麼意見?



江湖上誰沒有兩個朋友啊,這時有人站出來挺我了。歐洲區的財務高級副總裁說,我非常認同材料裡講到的Peter具備極強的用戶至上的領導力行為習慣。去年我們跟亞太區搞了一個活動,在營銷活動中遇到了挑戰。如果要達到最好的用戶體驗,我們可能要改變業務流程。這會給內部工作製造了繁雜和額外的工作,面對衝突,Peter當時做了些什麼,他的行動解決了問題。然後財務高級副總裁列出了提升用戶體驗,收到商業回報的具體數據。最後總結說:基於場景、行為、結果,我非常同意Peter升到下一個位置,擔任全球高級副總裁。



江湖上有朋友,也有攪屎棍。亞洲區的零售高級副總裁站起來說等一下,我不同意升遷Peter。上個月我們跟Peter這邊開了一個關於未來幾年亞太區的戰略會議。會議上討論為了達到最好的用戶體驗,需要做哪些內部調整。Peter當時做了什麼說了什麼,給我的感覺是,他更多的像KPI導向的業務流程導向,而不是用戶導向。我覺得Peter不具備這樣的領導力行為習慣。


亞馬遜在決定升遷時,只有兩種結果,一是0,另一種是1。全票通過能升級,只要有不能說服的反對時,就不能升。會議最後的結論是,我們覺得Peter現在沒有ready,我們願意給他12到18個月,等他ready之後我們再升遷Peter到下一個位置。


講完了故事,小夥伴們再看這張組織架構表,如果向上管理,誰是你的老闆?如果只是管好你的直線上級的話,他手裡的資源是有限的。很多資源很多決定都不來自於他,只管好他並不能搞定所有的事情。


誰是老闆的正確答案是,你組織層級之上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老闆。



聽到這個答案,有位小夥伴著急了,他是富士康的中層管理者。他說,富士康在我組織層級之上的人,加起來有1500多人,我怎麼搞定那麼多人?這就是機械的理解定義了。向上管理有兩個定義,第一個概念是:它的範圍是組織層級之上的老闆。第二個概念是:場景化管理,不管有幾千個老闆,你用場景來管理他。


舉個場景化管理的例子,我要說服上面所有的領導,達成明年的財務預算。這個場景下我要管理的只是三個人:我的直屬上級,財務部的領導,老闆的老闆。只要我們四個人達成共識,財務預算就能順利通過。


再舉個例子,我要增加人員,希望能從其他部門擠出人員支持我們。這時,我的直屬上級,HR的頭,還有具體要出錢和出力的人,這些人是我要搞定的領導。


以上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向上建立人脈的知識點:一是向上管理的範圍,是組織層級之上所有的人。二是場景化管理。


四、老闆做錯了,我要怎麼辦


升遷通知發布了,沒有升我,升了隔壁的老王。面對老闆做事不公的場景,我是否應該給老闆指出來:「對不起老闆,你做錯了,最應該升遷的是我。」


第二個小故事:老闆做錯了,我能懟回去嗎?


現在來講第二個小故事,這個案例中我是老闆。


當時我管理整個亞太區的業務,有上萬人。有次中國區的總經理離職,只留了一個月的交接期。臨時換帥,我手邊有兩種解決方案,都不完美。


A方案,把當時中國區總經理下頭的高級運營經理升上來,填補他老闆的位置。這個高級運營經理的優勢是在團隊已經待了6年,了解團隊和業務,跟上下級的關係融洽,提上來可以很快上手。A君的劣勢是,大局觀還有項目管理的經驗不足。你讓他關注長遠做計劃,這不是他的強項。另外A君性格上有個大缺點是做事非常情緒化,要讓他去管理1000多人,我不太放心。


B方案跟A方案的優劣正好相反,從新加坡總部調一個項目管理經理過來,空降擔任中國區的總經理。B君的優勢是性格成熟穩重,有大局觀,有長遠眼光。劣勢也很明顯,沒有管理過大型的運營團隊,讓他去管1000多人我也不太確定。但是B君無數次跟我談過,有強烈的意願想管理一個大型運營團隊,這種自身的驅動和意願非常強。


最後我選擇了B方案,周二發布全員通知。周五我聽到一個並不意外的消息,運營經理A君,跑去外部門面試想調走。他還很高調,擺出一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豪邁氣概,在外部門還沒決定要不要他的時候,就嚷得滿世界都知道了。A君氣不順,要撒一口氣,潛臺詞就是我的老闆做錯事了,我要用實際行動打他的臉,我要懟回去。


我很想跟A君聊聊,實際上,於公於私我都想留住他。於公是為團隊考慮,最熟悉中國區業務的總經理走了,如果這個本地的運營經理又走了,新來的空降兵兩眼一抹黑,中國區至少亂幾個月,整個團隊和用戶體驗都會受影響。


於私是為了我自己的業績,中國區業務在整個亞太區的業務佔比很高,如果因為人員變動,中國區業務受損的話,年底受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我了。



在我琢磨著怎麼樣挽留A君時,他主動來找我了。A君一上來直接跟我說,對不起Peter老闆我現在很鬱悶,我覺得部門做了一件錯事,對我不公正,我更應該升任總經理的位置,而不是從新加坡派一個空降兵來。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你覺得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呢?這個問題打開了A君的話匣子。接下來的10分鐘內,我一句話都插不上,他一直在說自己的優勢。等他稍微喘口氣時,我能插進話了,說我之所以做這個決定,是因為空降兵有獨特擅長的行為習慣和領導力,是你不具備的,比如說這個人有很好的項目管理經驗和大局觀。完蛋,我剛開個頭,A君又把話接過去,不對,老闆你的判斷是錯的,我也有項目管理經驗,我也有大局觀,接著連續舉了好幾個例子。


我這個人的管理風格挺簡單,我很喜歡董明珠姐姐講的那句話,在職場混我不是你爸你媽,我沒有必要哄你開心。都是成年人,成年人玩遊戲就要講究心甘情願,願賭服輸。我直接打斷他,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你是不是做了決定要走,他說是。


我又問了第二個問題,我能不能做些什麼事情,讓你考慮留下來繼續陪伴著團隊一起發展。小夥伴們,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簡直就是在桌子上拍了一張空白支票,說你來寫數字。只要你願意留下來,你提的要求,能滿足的話我一定會滿足你。


這小子猶豫了一下,想了想說,老闆我還是很鬱悶,我還是覺得團隊做錯了。


既然這樣,那祝你好運吧。


我召集當時中國區的HR總經理,和即將上任的新任總經理,開了一個會。把中國區的組織架構表拿出來,把A君的名字從中拿走,重新做規劃和分工。高級運營經理有六個人,除了A君外,還有兩個人也非常棒。因為A君業績太突出了,排在第一梯度,那兩人排在第二梯隊。當時確實是把A君當接班人培養,他的團隊規模也是最大的,有四五百人。把A君拿走之後,打散他的團隊分到其他團隊中。中國區的面貌煥然一新,該升遷的升遷,該擴大的擴大,該加薪的加薪,該鼓勵的鼓勵。小夥伴奔走相告,紛紛表示要緊密團結在新任總經理的周圍,同心同德,共創輝煌。


三周之後新任總經理上任。又過了一星期,A君之前去外部門面試的結果出來,他沒通過面試。這時他的團隊已經被拆了,A君每天待在辦公室裡成為一種很尷尬的存在。


接著過了兩周,我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小紅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他問Peter你們部門是不是有個叫某某的人,高級運營經理,你覺得這人怎麼樣?原來A君去小紅書面試了。面試之後,我朋友覺得A君不錯,打電話找我做背景調查,他覺得我是朋友,能坦誠告訴他實情。


如果你是我,一個下屬已經走投無路了,去外公司面試。現在外公司找你背調,有多少人願意做好人,說兩句話把他送上馬,扶一程,禮送出境。


大家的意見分兩類,有人說實話實說,居然要實話實說,那這位下屬連走的機會都沒有了。有人說要說兩句好話把下屬送走,那我問你,如果你的朋友被你忽悠,僱了這個人,兩個月之後發現他不合適,你還要不要在江湖上混了。


我的選擇呢?我當時什麼都沒說,先問小紅書的創始人,你找A君去是幹嘛。朋友說,小紅書做跨境電商,內容營銷做得很好,要從八九百人擴大到四千人,要找一個領導,能夠抗壓工作,不僅做客戶運營還要做戰略以及客戶規劃,還有用戶體驗的提升,請問這個人合適嗎?答案當然是不合適。


聽到小紅書的規劃後,我說稍等一下,我給你推薦一個我以前在Dell的下屬,這個下屬完美的覆蓋掉你所提的要求。你如果願意,我推薦他明天去上海面試,你再決定要不要招這個人。第二天讓這個人飛去一見,朋友一看就是對的那個人,迅速招了他。


故事講完了,後面還有一個精彩的彩蛋。我是專欄作家,在LinkedIn(領英)上還挺活躍,我把這個故事給還原了,寫成一個小故事,放了一段小文章在領英上。文章發出去之後,點擊很高,有上千個贊好幾百條的評論。我去看留言區,看完後脊梁都是冷汗。


小夥伴們都在講老闆心胸狹窄,旗幟鮮明地罵我,但是罵我還分成兩類,第一類罵的相對柔和一些,說Peter哥你是一個冷酷的老闆,A君跟你已經6年了,因為一個不成熟的決定你就放棄了他,可見你是非常冷血的老闆。


第二類就更可怕了,上來直接說Peter哥,A君都混成這樣了,你就不能說兩句好話把他扶上馬送一程嗎。你這個人簡直沒有良心,說兩句話你會死嗎,人身攻擊威脅都出來了。


在真實職場上,如果這一幕發生在你身上,在老闆做錯的時候,你不懂得如何處理,那你的職業生涯一定會死,A君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是把自己玩死了。但是這一幕還有一個正確的解答,我一定要講一下。


現在回到問題:老闆做錯了,我能懟回去嗎?正確答案是,職場無對錯,它講究的是妥協跟交易。




我們復盤重來一次,在這個真實案例裡,要怎樣做妥協和交易。


時鐘撥回那天早上,按照妥協和交易的正確方式,A君跟我溝通時,應該怎麼做?分三個步驟。


(1)不用隱瞞你的真實想法,但是客觀理性,禮貌地談出你的想法


Peter老闆,這次沒有升我而升了別人,雖然我知道這是團隊的決定,我心裡還是挺鬱悶的。因為之前在我個人發展計劃裡這是我的目標,我知道團隊對我寄予厚望,你也跟我溝通過,是希望我能夠發展到更好的位置,給我更多的鍛鍊,這次沒有升我,我確實心裡挺失望的。


(2)妥協:幫助你的新老闆


談完真實想法後,現在要做妥協了。


接下去你說,既然老闆已經發了全員通知,我知道團隊做出決定了,所以我就不多說舊話。接下來我會盡力配合新任總經理,保持整個部門的運營穩定,保證用戶體驗不要受到傷害。我計劃做出10件事讓我新老闆儘快上手。


第一件事,我最了解運營,我會給老闆爭取一個月的時間,幫他管理運營,給老闆節省出時間,讓他了解業務,了解人員,儘快的上手。第二件事,我最熟悉中國區的業務,知道誰是業務的關鍵人物,我給老闆做一個表格,跟他一起去拜碼頭,儘快熟悉情況熟悉人,形成初步上任。第三件事第四件事第五件事,Peter老闆你覺得除了這10件事之外還有什麼建議,我還應該怎麼做,我會虛心接受的。


(3)交易:爭取最好的個人發展


之前的會談,我都把空白支票拍在桌子上談數字了,你為什麼不跟我交易呢。我已經拿出誠意和意願跟你交易了,你還推出去啪啪打我臉。


重新來過時,這時候你可以這樣說,談完了如何讓新任總經理上手,如何讓業務保持流暢性,現在談談我個人的發展。我之所以沒有得到這個機會的原因,是我的項目管理經驗不足,大局觀不夠。我知道我們現在有一些亞太區的運營項目,如果做項目管理的小組組長,有機會接觸到其他國家的人,可以了解更全局的業務運營。有一個項目小組還沒有確定亞太區的組長,我想去試試,老闆你願不願意幫我推薦一下。


另外我個人發展有個瓶頸,可能是跟學歷和認知思維水平有關的。我只是大學本科,需要提高。我知道公司有推薦員工去讀商學院的規定。我了解過,英國有一個商學院挺好的,大概學費多少錢,我很希望去上,老闆看看可不可以幫我推薦一下。接著談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件交易。




A君跟我談完他的想法,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拿出我可以調動的資源和能力,讓他留下來,換他來幫助新任總經理儘快熟悉情況,幫助我們團隊運營平穩過渡,幫助中國區的用戶體驗不要受傷害。


問小夥伴們一個問題,如果我為了這個目的做交易,我是不是齷齪的?


我不覺得這裡有絲毫的齷齪,這就是一個Game,就應該這麼玩。我這張支票裡的錢,可以給甲乙丙丁,為什麼不可以給對團隊最有價值的人呢?


總結


職場中不要跟你的老闆講什麼對錯,要講妥協和交易。這個原則適合99.99%的職場場景,但是在0.01%的職場當中確實需要講對錯。如果涉及到你的價值觀,涉及到道德、法律,就必須講對錯。如果你的老闆想潛規則你,老闆讓你做違法的事情,這些都要講對錯。但是捫心自問,職場大部分的上下級衝突是這樣的嗎,真心不是,所以不要講對錯,要講妥協和交易。


五、問答


1. Peter哥你會喜歡什麼樣的下屬,有沒有一個畫像,供職場人參考?


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回答問題之前,我先解釋一下,我眼中的職場能力。


職場能力分兩種,一種是born能力,一種是trainable能力。born是與生俱來的,trainable是可以被後天培養訓練的。比如張三每分鐘打字200個,李四考了200個證,王五有10年的行業經驗。這些只要加以時日,你能具備的能力就是trainable能力。


當我們剛入職場時,考驗大多數人的都是trainable能力。我在30歲前很喜歡看的書就是介紹培養能力的書,機場書店裡最多,比如:《我的成功可以複製》,《5分鐘拿下百萬訂單》,《馬雲做了10件事從此人生開掛,你也可以》。我覺得職業成功就是要有做事的能力。但是當我在人生和職場的金字塔,從塔底打怪到塔中,再上升到塔尖後,我才發現真正升到塔尖的那些人,都不是具備極強的做事能力的人,他們最強的能力是做人的能力。


做人的能力是born能力,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職業生涯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馬拉松的成功,靠的不是你衝刺,靠的是你的耐力,用正確方法平均分配你的體力,以及你有沒有正確的戰術。


做人的能力要有什麼?你要有三觀,做錯要認栽,絕不推卸責任,具有極強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激勵的能力。在向上管理時,絕對不以弄死老闆,詆毀組織,讓我上位為樂事,要做一個大寫的人。


做事的能力很重要,但真正爬到塔尖的人都在混小圈子,靠的是口碑和職業信用度。職場像一家銀行,你進職場第一天在銀行裡開了一個戶,戶名是:職場信用度。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銀行存錢和取錢的動作,存錢的動作包括:做錯了事認栽,有責任,有價值觀,絕不推卸絕不掩蓋事實,不會做一些靠欺騙來換取眼前利益。跟存錢動作相反的就是取錢動作,取錢行為儘量少做甚至不要做,有時哪怕做一次就會讓你的信用爆表,從此在職場上沒辦法混下去。


職場老闆喜歡什麼樣的下屬?我喜歡那種有born能力的下屬。


2. 民企、外企和國企或者央企,職場關係管理的異同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太有發言權了,我在這件事上摔過跟頭啊。


40歲之前,我的職場生涯基本上在外企度過。在我職業生涯早期,90年代加入外企真是光宗耀祖的事,福利待遇好,又很人性化。在MBA中心教課時我也很自豪我擁有外企高管職業經理人身份。但是在過去的10年中,外企的光環消散了,紛紛讓位於蜂擁而起的民企。網際網路BATJ,各個領域的民企風起雲湧,同時央企這些年也做了很大的調整和改變。


中國外企「沒落」了,我從外企跳到民企的時候,確實沒跳好,步子邁的太大,把自己玩死了。我離開樂視的時候,寫了一篇轟動網絡的文章,就是評判職業經理人如何在民企中生存下去,我當時的三觀跟創始人非常不和,搞得我特別痛苦,無法生存。


這些年我的觀感改變了很多。做投資和諮詢服務時,我接觸到各種行業,不同企業背景的人,現在對所謂的民企、央企、外企的認知已經變模糊了。以前覺得這三類中間有很鮮明的區分,外企就是外企樣,民企是民企樣。但是這些年我看到的是,這些企業在做融合,比如說外企意識到他們很多的打法理念在中國是玩不轉的,也開始去向民企學習,吸取經驗。我去阿里講課時震驚地發現,PNG在向阿里學習如何做企業管理。


民企也在融合,你看到阿里、騰訊或者京東時,有時候分不清他們是民企了。裡面有大量有國外工作經驗的員工,有時候去民企跟他們上課做諮詢,我覺得比外企還外企,大家互相稱呼就是Peter、Jason,你的report ready了,你們覺得meeting什麼時候開,這個事情hold在你那邊很久了,這簡直就是90年代我熟悉的外企氛圍,現在這一幕copy在這些民企。


央企也在改變,我給中石化、中石油、移動、人保做諮詢培訓還有內訓服務時發現,他們現在也開始放下身段了,以前我覺得他們是冥頑不化,現在他們開始做改變和融合。


這道題的答案是:這些企業界限變得非常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 我喜歡我的工作,但是我的老闆不喜歡我,怎麼辦?


我把職場管理的經驗總結成一本書,為什麼把書取名為《極簡關係》?就是因為我覺得很多小夥伴,在戰術上和戰略上過度地關注關係。


第一點:不要把職場關係想得那麼複雜。


只要你的企業是一家正常的以盈利為目的,遵循商業遊戲規則的公司,你的老闆不管是什麼級別的老闆,他最終生存靠什麼?是靠關係嗎,不是的,是靠業績靠數字。除了董事長、創始人之外,所有人都是打工仔,要想活下去,靠的是他能夠給董事長賺錢,他對公司有價值。在職場混關係不重要,我承認老闆一定會有個人喜好,但是老闆不會傻到因為有個人喜好,就把那些給他創造價值,讓他生存的人給幹掉,而留住那些他很喜歡,但是最終會讓他死的人,請問你的老闆會傻成這個樣子嗎?所以小夥伴把職場關係想簡單一點。只要你有硬東西在,你有業績和價值,你就不怕。


第二點:你為誰工作?


你為企業工作嗎,你為老闆工作嗎?我只為我自己工作。你要堅信這個概念,你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艱辛的工作,學到的每一個本領都是為你自己。一個老闆喜不喜歡你,管他喜不喜歡,這個企業好不好,管他好不好,想那麼多幹嘛呢。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現在的老闆是不是你未來職業生涯中唯一的老闆?不是吧,既然不是你怕什麼,通常大企業裡見到的現象是老闆死得比下屬還快,組織架構調整,老闆辭職了,老闆被幹掉了,他死得比你還快,你有什麼好害怕的。


就算將來你跟他真的尿不到一個壺裡去,腿長在你自己身上的,對不對。職場那麼大,你為什麼只聚焦眼前的組織眼前的老闆眼前的公司?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認認真真做事好好學習,豐富自己讓自己有價值,有一天一定會有人掏著錢來買你的價值,獵頭就會來找你了。


相關焦點

  • 職場上的各色人:請對號入座,看看你屬於職場上什麼類型的人
    大千世界繁花似錦,職場領域各顯神通。趁著今天空閒的時間,在這裡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下職場上遇到的各色人等,看看這裡面是否有你的身影。一、勤奮踏實的小希小希工作也幾年了,在崗位上踏踏實實,任勞任怨,脾氣也是好好先生類型。
  • 為什麼我建議你在職場上要學會主動「示弱」?這是職場大智慧
    而那些表面上看著弱小無比,一遇到事情就往後退縮,處處示弱的職場人,卻總能夠像被幸運女神眷顧一樣,一次次突破極限,不僅升職加薪,還能夠收穫不少人心,成為了職場中的人生贏家。那麼這些處處示弱的職場人取得勝利的關鍵點究竟是什麼呢?
  • 職場中,人上了年紀都懂得了,與這3類人關係再好,也要分道揚鑣
    提醒:閱讀這篇文章之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關注不迷路,每天都會學到新的職場知識,值得分享!往往人上了年紀,都經歷了那麼多的人生磨難。逐漸在社會當中形成了我們無形的鎧甲,經過了歲月的侵蝕,我們變得成熟了起來。
  • 《完美關係》只是看斯黛拉的職場穿搭,也很上頭
    在職場上優雅得體的穿搭,是對工作的尊重,也代表了一種態度、一種決心。雖說現在的社會有很多職業對著裝的沒有要求,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但是作為一個職場人,一定要知道穿著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要有這樣的意識。
  • 職場情商修煉——如何處理職場男女關係
    職場上男女同事之間該如何相處?人都是有感情的,職場上異性之間難免發生感情的糾葛,如何處理職場上的男女關係一直是職場上的一個難題。本文針對這個話題,談一談看法,提出思路供大家參考。先說說目前職場上,男女同事之間相處可能出現的諸多情況。
  • 現在職場上同事生孩子發多少錢微信紅包合適?
    在職場工作如果遇到同事生孩子要不要發微信紅包表示祝賀了,發多少金額又比較合適?目前在這個問題上網友們的觀點看法都不一樣,有支持發微信紅包的,有不支持發微信紅包的,也有表示中立的。其實小編覺得對於同事生孩子要不要發微信紅包?發多金額的微信紅包少合適?
  • 作為一個職場人,要懂得職場生存法則,不了解你就輸了
    現在很多職場新人都把跳槽當作提升薪酬提升崗位的踏板,有些朋友身邊也都是通過跳槽多少來提升不少的收入。但是問到他們在新的工作環境當中是什麼樣的感覺,沒有人回答說是自己特別的喜歡這樣的工作態度。跳槽可以短期的解決薪酬的分配不均的問題,但是對於自身的發展來說的話,會容易不自覺的養成一種條件反射。
  • 過來人告訴你,在職場上,與人交往時儘量避開這些雷區
    大家好,我是小編小鄧,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記得點下屏幕右上方關注下我,我每天都會持續更新一些職場上的乾貨分享給大家!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職場上與人交往中的一些雷區,避開這些雷區,你的職場人緣會越來越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是非和紛爭。
  • 職場‖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是該停留在上下級還是朋友的身份上?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老闆對待員工,一個是員工對待老闆的的關係處理方式。員工在職場上要懂得在職言職,老闆在商場上是在商言商,身份不同,一個是下屬,一個是老闆,兩個人的心態不同。身份不同所以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不同,那麼是該停留在上下級關係,還是該發展成為朋友關係?我相信更多的網友回答是希望兩者兼備吧,保持一定的距離,保持好度,對己對人都是好事。
  • 職場:面對挑撥關係的同事應該怎麼辦?3個技巧,教你對付他!
    要用平常的心態對待這些事情的發生,如果你太認真,那麼就說明你已經輸了。在職場中,我們都有跟自己相處關係比較好的同事,其實在職場中,有些小人就會挑撥同事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遇到這樣的同事都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他們,自己如果話說重了,就怕得罪這樣的小人,如果對他們置之不理,他們就會挑撥你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 職場潛規則:和直屬領導處好關係,遵循「三不」法則,自保又加分
    都說「縣官不如現管」,職場中遇到問題找高層領導,不如找直接負責的人更實際。網上經常會看到網友提這樣的問題:「飯桌上敬酒,是先敬最高領導還是直屬領導」,獲得的大部分一致答案是「直屬領導」。對公司產品、業務熟悉了多少?丫丫很尷尬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又不能說沒直屬上司不安排工作。
  • 為什麼99%的職場人,一開口就輸了
    美國心理學家拉茲蘭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組人在吃東西的時候看一些謊話,結果很多人都相信了。相反,另一組人在沒吃任何東西的情況下看同樣的結論則堅定地持懷疑態度。這個研究最後證明,人在吃東西時更容易被說服,這種效果又被稱為「午餐技巧」。當然要想真正說服一個陌生人聽取你的主張遵從你的指令光靠一頓午飯可不行。今天就來教教你如何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說服對方接受你的所有想法。
  • 和領導處不好關係,得不到提拔怎麼辦
    在職場和領導處好關係非常關鍵,但最主要的是要有突出業績。要想在職場讓領導了解你、認可你,重視你,那麼就要學會包容,不計個人得失,樂觀活潑,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努力工作,業績突出,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更大貢獻。如何處理好與領導的關係,讓領導肯定你呢?下面有幾點的看法與你交流,希望有所借鑑。
  • 停不下來的職場人
    一個「職場人加班現狀」的在線調查顯示,近九成的人都難逃加班命運,24.7%的人幾乎每天在加班;而每天都加班的人群中,年齡越小比例越高,95後高居榜首——近三成每天在加班。人們通常更願意說自己很忙,以彰顯自己的努力,或是在公司的地位,而不是說,「我閒得要發黴了」,那樣會讓別人認為他們一無是處。說到底,把自己變「忙」的我們,都在害怕淪為「平凡的大多數」。對「平凡」的焦慮,早在童年時期就被灌輸進我們的思想裡。小時候,為了讓我們不輸在起跑點上,父母花大價錢給我們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
  • 性格內向又不喜歡巴結人,講話還很直,如何在職場上生存?
    在職場中,有些人知道和領導處好關係非常重要,因此很會說話,很討領導開心,但是有些人天生性格內向,不愛和別人交流,偏偏一開口說話很直,那這種人在職場上要如何生存呢?對工作來說,領導最重視的是效果,所以,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或說明工作的事情上,首先要說明效果。工作時也要注重成果,實現領導的目標,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要與領導相處,並長期保持良好的關係,就必須不斷地學習,增長知識,提高工作能力。事實上,在職場中,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的工作能力越強,能幫助領導處理的問題就越多,與領導的關係就會越密切。
  • 5本都市職場小說,男女主互撩是上下屬關係,辦公室職場撩文!
    男女主互撩是上下屬關係,辦公室職場撩文!1《才不要和老闆談戀愛》法學院高嶺之花學霸(後期律師)×狗腿成精古靈精怪(後期律師)這是一本主校園文,本文由女主的昏迷展開,女主誤以為的重生不過是藥物的副作用。通過那些被十九歲女主忽略的細節延展美化出前期劇情。女主甦醒後慢慢跟男主捋清哪些細節,原來男主曾表白過但女主不知道。很心疼男主九年來的默默暗戀!
  • 職場中與上司最忌諱的三種關係
    (一)男女曖昧關係:在職場中,與上司發生男女曖昧關係,一是很容易被動的被所謂的「情人」或者「愛人」所牽制,在公司,在職場你的一舉一動,你在職場的未來都很可能掌握在別人手裡。二是你在公司所表現出的與上司的關係很明確的告訴公司其他同事,你的所有的地位、職位、薪水收入都是這種依附關係帶來的,你將會是一個被鄙視的人。你的未來職場信譽將蕩然無存。(二)朋友關係與小圈子關係:與上司成為朋友關係也不是絕對不可以。但是應該慎重。儘可能不要成為太好的朋友關係。
  • 廣東職場人生存必備技能,你掌握了多少個?
    廣東職場人生存必備技能,你掌握了多少個? 工作慢慢步入正軌 除了偶爾通頂 每日做到成只積咁 這是大部分職場人的常態
  • 人到中年,在職場上不必事事爭第一
    這些都是我們會經歷的,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你心心念念的某些東西,可能人家覺得不值一提;而你覺得不屑一顧的東西,人家也可能羨慕不已。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也因為如此,這個世界才不那麼單調乏味。
  • 在職場上,安於現狀,那結果就是被淘汰被人替代
    職場上的安於現狀是一種舒適圈生活很多人都相信職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句話,因為有太多的殘酷和冷血是不是發生在這裡或者那裡。再加上資訊時代的快速傳播,沒有人會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這種情況下競爭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各種途徑的信息中不斷的有人逆襲成功的故事來刺激著每個人。古語有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