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旋轉炮塔遠洋鐵甲艦,炮彈重達320公斤

2020-12-15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19世紀下半葉,得益於工業技術的迅速提升,海軍戰艦的能力不斷提升,尤其是1959年,覆有堅硬裝甲的法國海軍鐵甲艦光榮號起航,讓戰艦的發展出了巨大變化,也開啟了主力戰艦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尤其是旋轉炮塔的出現,讓火炮戰艦具有了更強大的戰鬥力。

第一艘遠洋旋轉炮塔鐵甲艦,炮彈重達320公斤

在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率先設計建造了一艘鐵甲艦「莫尼特」號,該艦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了可以360度旋轉,裝備2門280艦炮的炮塔,不過這艘鐵甲艦雖然火力強大,但是3.2米的吃水很淺,9節的航速也慢得可憐,標準排水量只有987噸,只是一艘潛水重炮艦,是的,與一戰、二戰中,那些扛著381毫米巨炮、不過只有千噸排水量的潛水重炮艦一樣,沒有遠洋能力,更無法作為主力艦進行海上對戰。

1869年,英國開始建造第一艘具有遠洋能力和旋轉炮塔鐵甲艦:「蹂躪」號,標準排水量為9188噸,最大航速13.8節,具備遠洋能力,建成時該艦裝備有4門12英寸(約305毫米)前裝艦炮,為2座雙聯裝旋轉炮塔,在艦體前後各有一座,每座炮塔都擁有180度的射擊能力,在側向射擊時,可以爆發4門305毫米艦炮的全部火力,該旋轉炮塔直徑約為9.14米,炮塔裝甲厚度達到了14英寸(約356毫米)。

不過此時的「蹂躪」號305毫米主炮為前裝艦炮,其炮彈重達320公斤,但是前裝艦炮不僅需要更多的人力操作,不僅一座炮塔需要22個人操作,每門炮還需要10個人外加1名軍官來操作,而前裝炮在裝填時也很麻煩,需要將火炮收回炮塔內,再從炮口裝填,因此艦炮的射速很有限。

「蹂躪」號1879年進行了一次大改裝,將前裝艦炮換成了10英寸(約254毫米)後裝炮,炮彈重為500磅(約226.8公斤),同時由於魚雷的威脅開始增加,該艦在隨後的改裝中還加裝了六門6磅炮、八門3磅炮以及其他武器保持全向射擊能力,用於防禦魚雷艇的攻擊。

遠洋低幹舷鐵甲艦:再見,風帆

「蹂躪」號是低幹舷鐵甲艦,在海上航行時,遠遠看去更像是一艘水面狀態的潛水艇,因為海水常常漫上甲板,因此航海性能要差一些,而除了旋轉炮塔的出現,該艦的另一個特點是沒有了風帆,只剩下了一根桅杆,也並沒有配備帆裝,與早期鐵甲艦蒸汽和風帆動力並存相比,已經完全的與風帆說了「再見」,成為了海軍史上第一艘純蒸汽動力的主力艦(戰列艦)。

同時該艦有著很強的遠洋續航能力,以10節航速航行可以達到5000海裡的續航裡程(9260公裡),要知道現代的伯克級驅逐艦續航力也不過4200海裡(7778.4公裡,當然伯克級是以20節航速做到的,不過二者相差了100多年),因為擁有巨大的儲煤艙,因此「蹂躪」號也有著「戰鬥煤礦」的綽號。

而低幹舷的設計在戰列艦中要到「蹂躪」號建造的20年後,也就是1889年開始建造君權級戰列艦的時候才開始改觀,不過君權級卻放棄了封閉的旋轉炮塔,採用了敞開式的露天炮塔,主要是因為該級戰列艦幹舷提高至5.48米,並裝備了厚重裝甲,為了保證艦體重心的平衡,才這樣設計的。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無為」的一生,最具影響的設計

「蹂躪」號屬於儘管蹂躪級,還有一艘姊妹艦雷霆號,蹂躪號服役到退役的30多年艦一直沒有過任何交戰任務,堪稱「無為」的一生;不過其採用的旋轉炮塔設計,卻讓主力戰艦從曾經密密麻麻的側舷前裝炮對轟,進入到了新的時代,直到現代主力水面戰艦依舊使用的旋轉炮塔這一影響力深遠的設計。

相關焦點

  • 第一艘全鐵質的裝甲艦:一塊裝甲就5噸重,炮彈重量翻一倍
    【話說軍世】進入蒸汽機時代後,人們開始利用這種全新的動力建造戰艦,更強的動力也意味著,戰艦可以造得更重,木製戰艦開始逐漸被鋼鐵戰艦取代,就在法國第一艘鐵甲艦(也譯為裝甲艦)開工後,英國也開始建造一艘更為強大的鐵甲艦。
  •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戰列艦炮塔發展歷程(上)!
    旋轉炮臺與側舷炮之間的較量之所以說這次海戰充滿了標誌性是因為「莫尼特」號鐵甲艦是世界上第一艘採用旋轉炮臺的鐵甲艦儘管海戰雙方都沒能將對方的鐵甲艦擊沉,但「莫尼特」號鐵甲艦旋轉炮臺可360度射擊的優勢非常明顯。「莫尼特」號鐵甲艦滿載排水量1000噸,中間為圓柱體機械齒輪旋轉炮臺,需要先將彈藥從下層的彈藥庫提上來再以前裝方式進行裝填。彈藥裝填時為了保護射手會將炮臺背面面向敵方,裝填完成後再調轉炮口進行射擊。
  • 北洋艦隊「定遠」號鐵甲艦的前輩們
    初次見到「定遠」號鐵甲艦是在威海,也就是那艘全尺寸仿製的展覽艦,對其甲板中部交錯矗立兩個碩大的裝甲炮臺感到好奇,軍艦還有這樣造的。艦上遊覽,得知此艦外觀雖然少見,但絕非獨創,其造型可追溯到英國的「英弗萊息白」號和德國的「薩克森」號,「定遠」號是它們的後代。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巨炮大艦的誕生:410毫米主炮的長門號戰列艦,炮彈重達1.2噸 因為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原因,戰列艦主炮口徑不可以超過14英寸(約356毫米),因此在這前後實際只有7艘裝備406毫米(16英寸)艦炮的戰列艦,也就是「海軍假日」期間的「七大戰艦」,分別為3艘科羅拉多級、2艘長門級,以及1922年才開工的兩艘納爾遜級。
  • 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有多厲害?裝甲1310噸,火炮40門!
    1857年,英國海軍經過測試發現,102毫米的裝甲可以抵禦從570米處發射的30.6千克炮彈襲擊,根據這個實驗結果,英國決定建造一批擁有102毫米裝甲的木殼裝甲戰艦。英國海軍不得不放棄了原來的造艦計劃,改建全新的鐵殼裝甲戰艦,由此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即將登上歷史的舞臺。1859年,英國海軍向7家海軍工廠和8家民間造船工廠發布鐵甲艦招標文件,並提出新艦的技術數據:
  • 為何能欺負一眾鐵甲艦
    19世紀是軍艦技術大發展的時代,在世紀初期水兵們還在費力地拽著繩索駕馭風帆戰艦,到中期就已經開始擺脫風力的束縛,中後期鐵甲艦馳騁於大海,如此神速的技術進步還不夠,在1890年,海軍進入前無畏艦時代,新式艦艇對鐵甲艦形成完全碾壓的性能優勢,那麼前無畏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13.5英寸主炮,炮彈567公斤  1909年,英國開工了獅級戰列巡洋艦的首艦,雖然這型戰巡的設計中,出現了「要速度還是要裝甲」的爭論  這型艦炮的長度為15.43米,重76噸,炮彈重567公斤,炮管壽命為300至350次全裝藥射擊,在20度仰角時,發射穿甲彈最遠射程達到23.8公裡,射速為每分鐘2發,不過實際戰鬥中,發射兩發炮彈,需要1分20秒的時間
  • 亞平寧的四重奏,劃時代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默默無聞的安德烈亞
    值得一提的是,卡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是全世界第1艘採用了艦首對敵設計,對角式主炮布局的鐵甲艦,鐵甲艦的標準外觀由卡約杜伊利奧開創! 問題是六分鐘一發炮彈,實在是射速太慢了,所以在英國的一大票鐵甲艦服役之後,卡約杜伊利奧號鐵甲艦的桂冠就被剝奪了,而且因為前膛炮的設計,導致卡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嚴重缺乏改進潛力
  • 怪不得被稱作鐵甲艦而不是戰列艦
    文/山峰甲午戰爭中沉沒的清朝北洋水師「定遠」艦正在進行打撈工作,一塊重達18.7噸的護防裝甲板在時隔126年之後重見天日。由此可見定遠艦當時被稱為鐵甲艦絕非浪得虛名,雖然這塊鐵甲在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海水侵蝕後,早已鏽跡斑斑,但依舊難掩其敦實的厚度以及在它誕生的那個年代堪稱一流的防禦能力。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正是戰列艦興起的時代,而鐵甲艦就是當時海戰裡特殊的存在。
  • 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戰列艦雛形期:風帆戰艦到鐵甲艦工業革命是戰列艦進化的一個分水嶺,工業革命前,戰艦防護大多為木質,動力為風帆,而也正是這一時期,「戰列」這一名詞正是出現,當時的海軍戰術要求個分艦隊要將戰艦保持單獨的一線隊列,也就是著名的「戰列線」(英文為line of the battleship),出現在1652
  • 清朝從德國訂購2艘鐵甲艦,引發日本全民恐慌,被視為心腹大患!
    文/滅霸他爸19世紀70年代末,李鴻章負責督辦北洋海防事務後,極力主張從歐洲訂購大型鐵甲戰艦,以遏制對臺灣虎視眈眈的日本,於是,「定遠」、「鎮遠」兩艘亞洲第一巨艦應運而生。李鴻章命清朝駐德國大使和駐英國大使考察各大造船長,尋找合適的廠商。
  • 北洋艦隊中,「定遠」級鐵甲艦戰鬥力,在當時算不算是最先進的?
    當時南洋在沈葆楨的主持下,依靠福建、江南兩局,製造了十幾艘國產軍艦,已初具規模,而北洋尚是一片空白。北洋大臣李鴻章,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不願意購買的鐵甲艦落入南洋之手,便以「四無」(無軍費、無人勝任駕駛、無船塢修理、無匹配港口停泊)為由,竭力阻擾購買鐵甲艦,這場始於1875年的談論,故一直未能達成共識。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淺水重炮艇,知恥而後勇:韓國造16艘快艇,延坪島海戰復仇利器
    韓國一直想發展遠洋海軍,在中國055驅逐艦服役前,韓國海軍擁有亞洲最大的萬噸級飛彈驅逐艦,還擁有配置完善的護衛艦隊和潛艇部隊,現在還計劃建造航空母艦。PKX-B安裝一門76毫米主炮,一座12聯裝的130毫米艦載制導火箭炮,射程3-30公裡,火箭重量超過80公斤(包括8公斤高爆彈頭),採用中段GPS修正,末端紅外和圖像制導體制,能夠同時打擊3個海上目標,特別適合巡邏艇視距內突然開火的近戰。韓國海軍之所以裝備眾多的近岸高速炮艇和淺水重炮艦,主要是為延坪島海戰復仇。儘管北方海軍艦艇比較老舊,但對戰韓國海軍時,仍然不落下風。
  • 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 沉沒之謎
    5月2日,日本貿易促進會發來通知,「躍進」號59名船員分乘三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流時,被日本漁船救起。周恩來再次命令海軍:「派軍艦把遇難船員接回來!」當天夜裡,日本「全亞細亞廣播電臺」在新聞節目中,向全世界發布一則消息:「中國產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在赴日本途中因腹部被命中三發魚雷而沉沒。」
  • 沙俄圓盤鐵甲艦:可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戰艦
    「諾夫哥羅德」號鐵甲艦,裝有8臺鍋爐和8臺往復式蒸汽機,驅動6具螺旋槳,輸出功率為3360馬力,最大航速為6.7節,載煤160噸,續航力400海裡,艦員編制150人。艦載武器有2門旋迴機構由蒸汽動力提供可360度旋轉的280mm艦炮、2門80mm副炮、2門37mm副炮,以及當時普遍裝備的12枚撞杆魚雷,彼時還未發明裝備魚雷發射管。從俯臥圖上來看,這艘鐵甲艦,他娘的就是一隻圓圓的飛碟,不僅艦體底部平坦,而且非常圓滑地過渡到垂直幹舷,這般奇葩的艦艇,真的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