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不需要同情,數字時代,你我都在被算法壓榨

2020-12-06 千經不盡理復來

餓了麼推出的"多給外賣員幾分鐘換獎勵"成功激起了社會上的巨大討論浪潮,這個象徵著新時代效率的"生活通用工具"給底層人民提供了一份新的職業,但也讓他們受到了新時代新產物"算法"的壓榨。

在可憐這些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小哥"時,我們又不得不想到生活在數字時代的你與我又有誰不是每天都在經歷著算法的壓榨呢?

外賣小哥們的"不得不"

《人物》雜誌所寫的關於這個討論的文章提到一個關鍵詞:時間失蹤。從平臺方來說,"減少無效時間,提高能利用的效率"是算法所能帶來的最大優勢。

外賣平臺實時收集海量的配送數據,人工智慧算法通過大數據的各項工具,優化路徑,儘可能地減少時間,提高配送效率。這就是美團的"超腦"、餓了麼的"方舟"的力量。

對於平臺公司來說,效率就是金錢。網上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將近四十萬名外賣騎手,峰值配送有將近五千萬的訂單,在如此大的基數下,提高配送效率成為了首要任務。

騎手的收入主要取決於接單量、準時率、差評率、投訴率四個方面。其中,準時率是最重要的。因為另外兩個因素的主要原因就是超時,如果超時,系統會自動扣提成,那麼就算你能夠接到再多的單也沒用。

準時率低於98%一單扣一毛錢,低於97%一單扣兩毛錢。外賣小哥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配送裡程增加,配送時間卻在減少。

當然在配送的過程中也有由於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出現突發情況比如商家出餐異常慢、聯繫不上用戶、車壞了、臨時交通管制等。後臺的算法運行情況下這兩種情況其實並不能夠被準確判斷,很多時候下雨天,單行道、封道等一系列突發情況都需要外賣小哥採取自己的方法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派單。

在這樣的算法架構下,其應用效果如下:某配送點在某個時間點用上了新的派單模式和相應的算法,而該配送站的調度策略仍然維持不變。可以看出,在切換後,這個配送站的平均配送時長有了將近3分鐘的縮短,超時率下降了將近5個百分點。

在距離更遠的地域上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體驗指標不變的前提下,新的策略能夠降將近百分之二十的運力消耗。換言之,原來五個外賣小哥才能送到的餐品,現在四個外賣小哥就能完成這個任務,所以說,算法在降本增效上的價值是巨大的。

從大局上來看,算法的不斷更新使得配送的效率在不斷提高,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需要的外賣小哥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所以算法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從顧客下單那一秒起,系統就會依據後臺算法計算出小哥送餐的最佳路線以及這條路線上配送時間,並以此為作為考核標準。

這樣的"算法"的確起到了規範行業行為的作用,也大大提高了外賣行業的服務效率,但對於外賣小哥來說,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你就一定要隨著這個算法更新的速度不斷提高自己更新的速度。

在這個架構下,外賣小哥受到遞送時間難以達到、系統給出的最佳路線有逆行、商家速度慢、超時懲罰重等問題的壓迫,為了不被系統開出、不影響配送點整體,小哥們不得不選擇"危險的路",每天都在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這何嘗不是讓外賣小哥成為了"算法"的工具人?

你與我的"避無可避"

你要是以為只有上面寫到的外賣小哥是受到"算法"的壓榨的,而我們其餘和這種算法規劃系統工作離得遠的就不受其"壓榨"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例如經濟學上講究的"差異化定價"繞道到數字時代就是算法上實現的"大數據殺熟"

在經濟學的概念中,"差異化定價"作為一種價格歧視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當廠商對每一個買家的信息都了如指掌的時候就可以做出差異化定價,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對消費者剩餘進行壓榨。

但是在經濟學的信息分散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出在當時的情況下,經濟學家並不認為哪個廠家可以完全掌握客戶的所有私人信息。

而在數字時代下,廠商已經不需要對客戶進行面對面、認認真真地記錄下客戶的購買特點了,只要在後臺設置好算法,記錄好每一個消費者的消費者偏好,對消費者曾經的購買記錄進行保存和數據記憶。

大家在目前網際網路"主宰"的時代下如此相信的一個算法運行的搜尋引擎背後是如此黑暗的一面,醫療這種關乎人命的方面也還是如此的被"算法"玩弄於鼓掌之中。

這種壓榨在生活中無孔不入,每個人的身上都不可免除。你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是在無形中侵入你的日常生活,把持著你的突發事件解決方式,有的人相對來說幸運一些就是金錢損失,而有的人可能需要為這種新型壓榨付出生命的代價。

算法壓榨"無一例外"

"餓了麼多等幾分鐘"事件之前很多和我一樣的人都沒有意識地在被算法壓榨,直到這件事拉開了"算法壓榨"的一角讓我們得以窺見"算法"這個在當今社會被大多數人看得如此高級的"知識"有或者說是"工具"在無形中對我們每個人實施著"壓榨"

無論你懂不懂算法,甚至你知不知道它,都無一例外。無論我們多想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都改變不了算法在無形當中就已經如"菟絲子"一般纏繞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吸取養分"。

無論我們多想努力通過這個工具來賺錢,都免不了先被其利用"被"狠狠地賺一筆;無論我們自以為多懂它或者是離它有多遠都免不得它"作用"於我們的方方面面。

比起那些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壓榨,我想起這種無形中的壓榨總是更加的不寒而慄。看得見的你還有可能去避免,看不見的、感受不到,你還能怎麼辦呢?

相關焦點

  • 只有外賣小哥需要同情?數字時代,你我都是算法的「工具人」
    在可憐這些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小哥"時,我們又不得不想到生活在數字時代的你與我又有誰不是每天都在經歷著算法的壓榨呢?換言之,原來五個外賣小哥才能送到的餐品,現在四個外賣小哥就能完成這個任務,所以說,算法在降本增效上的價值是巨大的。 從大局上來看,算法的不斷更新使得配送的效率在不斷提高,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需要的外賣小哥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
  • 體驗 | 香港的外賣小哥,困在哪裡?
    ●  ●  ●上周,人物的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把內地外賣軟體送上了熱搜,曝光了系統算法對從業者的壓榨,也讓外賣小哥一下子成了「社寵」(全社會寵愛)。由此我聯想到,那麼香港呢?香港外賣小哥也困在這樣的算法裡嗎?
  • 外賣小哥不只需要消費者「溫柔以待」
    我說說我的看法,我堅決反對用『多等5分鐘』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應該靠的是平臺和監管,不能甩鍋消費者,另外,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一旦消費者很溫暖選擇了我可以多等5到10分鐘,那麼外賣小哥就可能先送不選這個項目的客戶,因為人家著急呀,然後再送給你,最後就可能再次出現越寬容越溫暖的人越吃虧這樣的一種現象,這不合適。
  • 我們憑什麼要多給外賣小哥5分鐘?
    只要我們點外賣,外賣小哥就需要和用戶面對面接觸,讓我們有更真實地感受。另一個方面則是外面小哥看起來是一個比較辛苦的行業。雖然有些外賣小哥的月收入達到1萬以上,但是他們每天在風裡來雨裡去,風吹雨打都是他們的家常便飯。他們往往都是氣喘兮兮或者滿頭大汗。面對外賣小哥的這種所謂辛苦的體力勞動,很容易引起大家的關心。
  • 外賣小哥被算法奴役,餓了麼和美團要想改變現狀,有必要加強外部監管
    鈦媒體註:昨日,一篇揭露外賣平臺算法壓榨騎手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刷屏,引發了網友對外賣平臺派單不合理的聲討。 文章指出,在系統的壓迫下,外賣騎手受到派送時間不合理、規劃路線含逆行、商家出餐慢、超時高額罰款等問題的多重折磨,為了不被系統除名、不影響站點數據,騎手們不得不選擇鋌而走險,每天都在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
  • 外賣騎手被系統算法「逼」成高危群體 外賣平臺應對引熱議
    它們這是在弱化自己的責任,讓消費者和外賣騎手直接面對面。也有一些網友認為,不應讓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拼命。「你願意少掙5塊錢嗎?」有人直言,「我給他多5分鐘,他不會用來開慢點走慢點,遵守一下交通規則,只會用來再多接一單,治標不治本」……對此,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堅決反對用「多等5分鐘」解決問題,他認為這樣可能讓越寬容的人越吃虧。
  • 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騎士這樣的表白語能夠打動你嗎?
    眾所周知,外賣行業在這幾年時間發展得如火如荼,目前佔據國內外賣市場的企業主要是美團和餓了麼,當然了其他小型外賣公司也是有的。今天凌晨,餓了麼針對外賣小哥做了更人性化的發言,印象審核的還是那句"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這將是餓了麼騎士未來對消費者的表白。
  • 白巖松談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拼命:我堅決反對「多等5分鐘」
    我說說我的看法,我堅決反對用『多等5分鐘』解決問題,這樣可能讓越寬容的人越吃虧。」延伸閱讀:消費者願意為外賣小哥多等5分鐘?不如讓平臺系統讓步5分鐘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報導在朋友圈刷屏。基於當下對「外賣員已是高危行業」的討論,文章直指外賣員捨命求快的行業痛點,引發網友關注騎士群體的安全和冷暖。外賣平臺餓了麼作出反應,稱在結算付款時增加「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按鈕,如果用戶不很著急可點一下,平臺會作出回饋;同時對優秀藍騎士提供鼓勵機制,不用為個別訂單超時承擔責任。
  • 走出系統之困|我們需要怎樣的騎手算法
    孫萍說,「我覺得當務之急,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日漸走進算法時代的大背景下,建立起社會層面和組織層面的算法協商機制。」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教授盧向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未來真正解決問題的肯定不是延遲的5分、8分或10分鐘,而是企業內部對騎手們更有效的、多維度的一套激勵及關懷機制。
  • 《時代周刊》封面的外賣小哥,是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
    美國《時代周刊》近日發布抗疫群像,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疫情期間,他選擇堅守一線,每天跑一百多公裡,派送50多單,給在家隔離的人們運送米麵油鹽菜藥等生活物資。對於自己登上《時代周刊》,他說,很多人都在默默付出,自己只是做了平凡事的平凡人,榮譽應該共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社會生活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為配合政府戰「疫」,億萬中國民眾按照要求在家隔離,各個社區也紛紛實行封閉式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員、送餐員成為了城市運行的「擺渡人」,撐起了人們疫情期間的「宅生活」。
  • 外賣小哥要根薯條當蠟燭慶生:別把什麼都往慘處想
    活躍思維外賣小哥要了根薯條當蠟燭慶生上了熱搜,這應該不算什麼大新聞,但有媒體披露這件事情時,一些情節似乎欲要打動人之外,讓小編不能不說,不要把什麼都想得太悲慘,很多事情遠不是你看到和你想像的那樣。據有關報導,雲南昆明一外賣小哥在一家快餐店等餐間隙和父親視頻聊天。可能是為了讓大家相信該事情確實發生,有關報導還特意交待了背景稱,「由於夜裡顧客較少,店員聽到了小哥與父親的對話」。據稱,外賣小哥「爸爸在電話裡就問他,今天你生日有沒有買個東西吃?他說沒有,因為周末接單多,就忙忘了。他爸爸說不忙的時候去買點東西吃」。
  • 白巖松:外賣平臺別把騎手當作機器
    而外賣人員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訂單,所以他們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超速,甚至闖紅燈,抄近路。機器是沒有感情的,算法更是沒有全方位地計算所有的人文因素。比如說外賣小哥可能需要在商家處等待取餐,這些時間的消耗是算法無法計算的,還有可能外賣小哥要接打電話給客戶,然後等待取餐的這個過程也是無法估量的,亦或者遇到了大風大雨之時,這種不可抗的天氣因素等等。
  • 外賣小哥要根薯條當蠟燭慶生:別把什麼都想得太慘
    活躍思維外賣小哥要了根薯條當蠟燭慶生上了熱搜,這應該不算什麼大新聞,但有媒體披露這件事情時,一些情節似乎欲要打動人之外,讓小編不能不說,不要把什麼都想的太悲慘,很多事情遠不是你看到和你想像的那樣。據有關報導,雲南昆明一外賣小哥在一家快餐店等餐間隙和父親視頻聊天。可能是為了讓大家相信該事情確實發生,有關報導還特意交待了背景稱,「由於夜裡顧客較少,店員聽到了小哥與父親的對話」。據稱,外賣小哥「爸爸在電話裡就問他,今天你生日有沒有買個東西吃?他說沒有,因為周末接單多,就忙忘了。他爸爸說不忙的時候去買點東西吃」。
  • 算法與活法:當你不再被需要
    這種「不被需要」將體現在工作中,資本更需要高效的AI工作者而非情緒不穩定的「打工人」。戀愛中,一個跟你凡事都合拍的AI難道會不如現實中那個需要你投入時間和金錢的麻煩對象嗎?於是,無論在職場還是情場,人都越來越不被需要了。因為疏於人際交往的練習,我們註定越來越難以互相溝通,就像當下正在發生的那樣,人人被困於手機之中。
  • 爭分奪秒的城市跑男:快遞小哥外賣小哥背後的故事
    他的棉襖外套了件醒目的馬甲,騎一輛每天需要充電兩次的電動車,車尾餐箱裡的食物,用來解救都市人的胃。  楊俊武停在人行道上,克制地等待燈光變換,通常需要等40秒。  時間對不同的人意義不同。對上班族來說,時間是按天計,在外賣小哥眼裡,時間按分秒計。「你有新訂單啦」的機器女聲響起後,「時間滴答滴答,每一分每一秒都走在心尖上。」
  • 算法令騎手每天都在「生死時速」,美團:8分鐘,沒做好別找理由
    在這兩天,美團的討論度異常高,原因竟是因為一位外賣騎手在朋友圈發布的一則長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被刷爆。在此之前美團CEO就因發文「暗諷」華為被廣大網友怒罵,現在又因為外賣小哥的事情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導致很多人都在擔心美團會不會因此走向落敗。
  • 都市生活擺渡人:快遞小哥外賣小哥背後的故事
    他的棉襖外套了件醒目的馬甲,騎一輛每天需要充電兩次的電動車,車尾餐箱裡的食物,用來解救都市人的胃。楊俊武停在人行道上,克制地等待燈光變換,通常需要等40秒。時間對不同的人意義不同。對上班族來說,時間是按天計,在外賣小哥眼裡,時間按分秒計。「你有新訂單啦」的機器女聲響起後,「時間滴答滴答,每一分每一秒都走在心尖上。」
  • 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外賣小哥,又上了全國政協雙周會
    3月19日,美國《時代周刊》發布抗疫群像,報導北京、武漢兩位外賣小哥為代表的騎手故事,不僅如此,來自中國的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出現在封面上。高治曉說,他曾經也有彷徨和擔心,但這份工作給了他使命感,在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的時候,他也要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做出努力。
  • 為何不給差評?我一個女孩怎麼惹得起一個知道我家地址的陌生男人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點外賣解決的。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有過不少點外賣的經歷,而即使是點過很多次外賣,但給出過差評的網友應該還是極少數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外賣小哥不容易,也就輕易不會給出差評。
  • 外賣小哥被撞還哭著要去送單,「算了,我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今天看到一個很心酸的新聞,在洛陽一個外賣小哥和奧迪車相撞,不小心把腿給撞傷了,車主報了警,但交警來了後,外賣小哥等不及了,他說:「算了,我當什麼都沒發生過,我什麼都不要了。」看到這一幕,內心非常觸動,交警和車主勸他去醫院檢查,「跟他說送不送單不要緊,身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