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還有幾位如來也很厲害,你認識錠光如來和世自在王如來嗎?

2020-12-06 如道居士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1)劫(2),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3)無量眾生,皆令得道(4),乃取滅度(5)。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瑠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舍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

佛告訴阿難:在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有錠光佛出現於世,教化度脫了無量無數的眾生,使他們都獲得道果,乃至滅度。接著又有光遠佛、月光佛(中略)乃至處世佛等等一共53尊佛陸續出世。這許多的佛,都是已經過去很久的佛了。

附記1:本經之所以列出無央數劫以前53尊佛名,這是說明本經將要介紹的無量壽佛在久遠劫以前,便已在53佛所修菩薩道,積集德本,種下很深厚的善根了。

附記2:諸佛陸續出現於世,這說明了佛教的佛不止一位,而是很多,這也是說明「佛」這一個稱號,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品,而是一切達到究竟完美之領域的哲人,都可以稱為佛;不像上帝永遠是上帝,永遠高高在上,我們永遠不能稱上帝,一點也不公平。《華嚴經》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除妄想,即如如佛。」這是告訴世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按照佛法去修,把妄想執著斷除,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成佛的平等機會。由於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無量劫來,在無量的時空中,有無量的人修行佛法,有無量的人已經修行成佛,因此佛教有無量的佛,那是順理成章的事,一點也不足為奇。

附記3:佛教的佛雖多,但他們都有共同之處,叫做「四一」,即:一、真理只有一個,大家所證的真理,無有差別,名為」理一「;二、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證此理而稱為佛,這些已證佛果的人,無有差別,各為「人一」;三、諸佛出世說法,皆悉開示佛之所知所見,無有差別,名為教一;四、眾生聽聞佛法,只要如法修行,畢竟都是菩薩道,皆當成佛,名為「行一」。

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6),如來(7)、應供(8)、等正覺(9)、明行足(10)、善逝(11)、世間解(12)、無上士(13)、調御丈夫(14)、天人師(15)、佛(16)、世尊(17)。

當處世如來滅度之後,接著又有佛出世,名叫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佛、世尊。

注釋

(1)無央數 「央」是盡的意思,無央數就是無盡的數目,簡稱「無數」。佛經時常說的「阿僧祇」,華譯就是無數,或無央數。

(2)劫 梵語「劫簸」(Kalpa)的簡稱,華譯為時分,或大時,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計算得極長時間。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人壽由八萬四千歲算起,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止,再由十歲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至原來的八萬四千歲,這樣一減一增,稱為一小劫,合共1千6百79萬8千年。合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有3億3千5百96萬年。合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為一大劫,有13億4千3百84萬年,這是計算一個世界由成至毀的年數。

(3)度脫 「度」是得度到彼岸,「脫」是脫離生死。

(4)得道 證得道果。

(5)滅度 「滅」是滅除一切煩惱,「度」是度脫一切生死。滅度也就是涅槃的別名。

(6)世自在王 「世」就是世間,指人事環境和物質環境。能在這兩種環境中都得到圓滿自在,所以稱為「世自在王」。

(7)如來 佛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來三界垂化,故名「如來」。又,如是不變的、真實的法身;來是隨緣的、變化的應身。

(8)應供 佛是世上學問、道德最圓滿的人,應受一切眾生的供養,故名。

(9)等正覺 又譯作「正等覺」、「正徧知」。指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人,即是佛。

(10)明行足 「明」是智慧,「行」是德行,「足」是具足。佛的智慧、德行都圓滿具足,所以稱為「明行足」。

(11)善逝 「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處而去,故號「善逝」。

(12)世間解 佛了解世出世間的一切事物,故號「世間解」。

(13)無上士 在諸法中,涅槃無上,諸人中,佛無上,諸果中,正覺無上,九界眾生,無能與比,故號「無上士」。

(14)調御丈夫 佛能調御修正道的大丈夫,故號「調御丈夫」。

(15)天人師 佛為天、人的導師,故號「天人師」。

(16)佛 覺者之義,具自覺、覺他、覺滿,故號為「佛」。

(17)世尊 覺圓德滿,為一切世人所共尊,故號「世尊」。這亦是佛弟子對佛的尊稱。

#佛經#

相關焦點

  • 阿彌陀佛聖誕日: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創造西方極……
    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關於阿彌陀佛還有其他不同的說法。阿彌陀佛手託蓮花,因蓮具眾德,出汙泥而不染,表示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鹹收。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
  • 佛學:佛教手印、釋迦牟尼手印、藥師佛手印、阿彌陀佛手印
    在佛教的文化傳承中,手印音譯為母陀羅、幕捺羅、母擦羅,又作印相、契印、密印、印契,或簡稱印,指的是出現在佛教塑像、畫卷、書籍中的諸尊雙手或者手指所結的各種各樣的手勢。手印不單單是一種手勢,它還與諸尊有著深層次的聯繫,每種手印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象徵著諸尊隱性的表情和語言。
  • 世自在王佛的名號亦具甚深含義
    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的那個時代是太平盛世,眾生的壽命有四十二劫之長。每尊佛的名號都有內在深刻的意蘊,比如釋迦牟尼佛,釋迦是能仁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能仁寂默是教化眾生的二大科目。因為這個世間眾生大都缺乏仁慈惻隱之心,所以用能仁來對治;這個世間眾生心緒散亂,識劇猿猴,於是便用寂靜沉默來對治。
  • 《稱揚諸佛功德經》稱念一百多位佛名號的功德利益浩瀚無比
    此經中,佛說了包括阿彌陀佛在內的一百多位佛名號的殊勝功德,稱念每一位佛名號都有非常大的功德利益作用,您真的是善根特別深厚才能聞此經和這些佛名號,是極其不容易得聞的,經中佛告訴舍利弗,魔王經常想斷絕此經,在最後世的時候,會信樂此法寶,不毀謗的人,就像優曇華,在世間應受一切三界供養。舍利弗就問佛,最後末世兇愚暴惡,有多少眾生能信這些諸佛名號,歡喜信受呢?
  • 佛教:觀世音菩薩,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是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觀世音菩薩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眾生的聲音」的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楊柳淨瓶,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世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
  • 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你對祂的認識是不是主要來源於小說和影視劇呢?
  • 恭逢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丨細說菩薩與你的大因緣!
    恭逢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丨細說菩薩與你的大因緣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爾時毘舍離人,即具楊枝淨水,授與觀世音菩薩。大悲觀世音,憐愍救護一切眾生故而說咒曰……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和觀世音菩薩最常一起出現的,就是阿彌陀佛和大勢至菩薩,不是在度眾生,就是在度眾生的路上。 這緣於觀世音菩薩曾經發願:觀盡一切眾生,聞聲救度,阿彌陀佛涅槃之日馬上接班。
  • 圓滿一切心願的九位本尊
    法身無量光佛金剛法,世間自在大慈大悲身,駕馭輪迴涅槃蓮花王,勝伏現有雄威嘿熱嘎。秘密智慧金剛亥母尊,勝樂妙欲之王大樂藏,攝諸眾生心識作明母。這裡講到了九位懷業本尊,下面一一加以介紹。1.法身無量光佛所謂法身,是超離一切相狀言思、空性和智慧無二一味的功德聚。
  • 無量壽如來會 |一念普至三昧自在,欲樂佛會心作心是(二)
    幾百年後,一次打雷把樹劈開,被人發現有個人還在樹裡坐著[2]。現在在一些聖山福地,還有些人在坐呢!有一次我在祁連山,有個喇嘛跟我講:法師啊!不要住這個地方,你跟我去個三角地帶,那裡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通道——就是超常之地,有很多變易的人——我們到那裡去住吧!我說:不去,我不喜歡這一套。此處說,佛陀在不動之當下,可以入無量劫數中展示其功德。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
    在佛家文化中,觀世音也有譯成「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的,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積多伊溼伐羅」。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唐朝太宗李世民時,減去「世」字,故稱觀音。觀世音主張「隨類化度」,他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他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南北朝時,觀音已逐漸獲得社會上的普遍信仰。今存敦煌莫高窟40多壁隋唐「法華經變」壁畫中,表現以觀世音為主角的「普門品」佔半數以上。
  • 認識佛教,結緣佛法,了脫生死,學佛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佛入滅後一千年,也就是中國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才正式傳入中國。為什麼嚴格起來說釋迦摩尼佛不算是佛教的創始人呢?因為他開悟後,他知道了其他生生世世的佛,佛法的真理早就存在,只不過是他在我們這個世界因為因緣具足才發現了佛法的真理,像是阿彌陀佛,燃燈古佛,以及還有無量的佛都存在於不同的世界。
  • 這5部佛教經典,你讀過幾部?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佛法救度了我們的心,遠離了煩惱痛苦和執念,活出了自在灑脫人生。世人之所以煩惱,是因為習氣業障重,又沒有智慧。佛陀曾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只是因為貪著妄想而不能證的,佛法就是幫我們開悟的,去濁顯清,明心見性。佛教中的經典非常多,本文就其中最著名的5部,與大家分享。
  • 佛教:「如來」是什麼佛?《金剛經》裡的名句,悟透明心見性!
    事實上,除了阿彌陀佛,還有一尊佛的知名度也很高,這尊佛就是「如來佛祖」,很多人看見佛像,不知道怎麼稱呼,只會說:「這是如來佛祖。」如來佛祖是什麼?佛教裡真的有如來這個名稱嗎?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就從《金剛經》的角度,一起來聊一聊「如來」。《金剛經》云:「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
  • 飯前一碗湯,冬天建議你多喝這些素食湯!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而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其實目蓮是佛陀(本師釋迦牟尼佛)住世時的印度人,並且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讀者可參考佛教內所出版的目蓮傳,就可明白了。第二點要澄清的是,一般佛教徒所供奉的地藏菩薩,有兩種造型,一為現比丘像,另一是頭戴五方佛帽子的地藏王菩薩。而我們常會看見佛教徒所供奉的地藏畫像中,中央是頭戴五方佛帽的地薩王菩薩,隨侍在旁的,一為老者,另一邊為年輕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