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敷就能止血的金創藥,為何突然失傳了?專家:你看原料是啥
讓人生厭的 「狗皮膏藥」
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男主人公售賣的「狗皮膏藥」功能十八般俱全,貌似天下神藥,可治百病,看官們一眼識破,電影裡的男主人公也是混的一比潦倒,可謂人見人煩,令人望而生厭!但是就算到了今天仍然有人兜售、購買,那麼,這種「狗皮膏藥」自古至今,久經不衰,原因是什麼呢?甲骨文又是跟狗皮膏藥怎麼扯上關係的呢?
狗皮膏藥專門治跌打損傷,金創藥具有止血功能,金創藥藥效可謂是藥到病除,那麼現在為何沒有了呢?
「金創藥」的前世今生
「金創藥」,古文中有名曰為「刀尖藥」,因為古時候人勞作經常會有人被利刃劃傷,部分當兵的人還經常舞刀弄劍,難免會發生意外,這個是金創藥產生的市場原因,由當時清朝的醫生研究出來。金創藥在當時深受歡迎,不管是農民還是將士都將它視若珍寶,它價格低廉、效果顯著,風靡一時,風光無限!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會看到,某某將軍受傷,馬上就有軍醫拿出一膏藥遞增給將軍許諾:不出三五日,傷口即可痊癒!那麼金創藥又是怎麼絕跡了呢?這還要從金創藥的配方說起。
神藥有效,全在「龍骨」
金創藥配方複雜,其中,雄土鱉、龍骨(澀舌者真)最為值錢,其他草藥大多採摘容易,不太難得。雖說藥品複雜、眾多,在古代的時候,各種藥物也都能找得到,植物豐富多彩,也不算造價很高,但是其中一味藥名曰「龍骨」,這種藥的形成需要複雜的條件:總之就是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經過歷史彌久的沉澱,而且還要求沉澱在一定的巖石層中,才能形成骨骼的化石。
化石的形成需要歷史的沉澱,時間的推移,複雜的氣候條件,古代的時候還算好找,到了現在,幾乎絕跡了,這也是金創藥到了今天突然失傳的原因,因為化石難得,這也是古代的人聰明的地方,他們最先沒發明紙的時候,文字都是寫在骨頭上,形成了「甲骨文」
金創藥突變「狗皮膏藥」
化石的形成過程複雜,早期的時候,人民還有地方可採,有東西可用,隨著日子久了,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無利不起早的商人盯住了這個「商機」,他們以次充好,隨便濫用普通的骨頭頂替使用,造成「金創藥」淪為「狗皮膏藥」,一點療效也沒有,名字也與「狗皮膏藥」一樣淪為市井之輩都會嫌棄的對象。這也是「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人民不再相信它的效用,就像當初相信它的療效顯著一樣!
在古時候,沒有幾個人會去研究考古學,更沒有考古機構去專門搜集古代動物化石來做碳十四檢測,因為龍骨功效,只要大家撿到一塊看起來有些年份的骨頭,就會把它賣給藥店,藥店的人也是因為金創藥的市場,隨便給病人拿一塊龍骨也沒有人會在意。久而久之,龍骨的名聲越來越差,便被市場淘汰了!
在古代,龍骨的效用及來歷匪淺,這也就意味著金創藥的地位赫赫有名。但是近現代社會,有了化學研究,科學分析,雲南白藥等逐漸代替了傳統藥物,人不必費心去搜尋化石當作中藥了。到了現代,龍骨逐漸不太好找,要是能找到一方化石,科學家考古學家都視若珍寶,恨不能把骨頭研究個「外酥裡嫩」、「透徹到底」。
是金子早晚會發光,甲骨文終見天日
但是赫赫有名的「甲骨文」,最早卻是河南安陽的農民發現的,這一發現可是證明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佐證,可惜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只當作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使用,把許多刻著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末,浪費了許多極為有價值的文物。無買賣就無傷害,可惜當時很多龍骨都被拿去售賣,可惜了好多古文沒有被發掘,許多文化的傳頌得不到填補。
到了晚清的時候,有個學者名字叫王懿榮的發現了甲骨文,他的發現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如果他不是學者,而是鄉野村夫,也把這些骨頭拿去售賣,那麼後果不堪設想。正是因為有學識才懂「龍骨」非骨頭,才保護了甲骨文。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讓當時被外國人否認的商朝歷史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也給當時積貧積弱、屢遭侵犯的中國人找回了一點兒自尊心。
甲骨文的發現也讓列強們眼紅,在八國聯軍侵犯中華的時候,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搶走了2萬多人,到如今中國現存的甲骨文中僅僅還有12萬片。數量流失之多讓人咂舌。
因為清朝閉關鎖國,導致國家風雨飄搖,長年累月的戰爭,讓甲骨文流失在八國聯軍的有2萬多片,而中國自己保存的甲骨文僅有12萬片。因為數量稀少,甲骨文成了國家保護的對象。可笑當它橫空出世的那一天,無數俗人卻把它吃進了肚子裡,沒能識破它金子一般的價值。
我們現存的甲骨文數量太少,即使它有功效,我們也不會捨得把它做成藥,更不捨得把它賣給外國人,現代社會的發展讓我們有其他止血效果更好的藥可以代替,那麼金創藥的沒落屬於正常了!
甲骨文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的發現驗證了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進程,也意味著文字出現的最早歷史,讓我們中華兒女在歷史的長河裡找到歸宿,找到最先我們祖先們發明的文字和智慧。「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甲骨文,不要再淪為腹中草莽、個人私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