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
2020-10-15 21:17 來源:澎湃新聞
五條人最終拿到了《樂隊的夏天2》的第二名,樂評人不吝給五條人種種好評。五條人被提得最多的關鍵詞之一,是他們音樂中的「縣城美學」。
有很多網友說,聽了五條人的音樂,就很想去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這個「五線」小鎮去看看。它是五條人音樂的出發點。
但之於更多人而言,「縣城」或「小鎮」與「美學」這個詞的結合,有一種內在的不協調和尷尬。譬如平日裡,如果我們形容一座建築的風格是「縣城美學」或「小鎮美學」,那麼它其實是作為貶義詞使用的。
人們認定的是,縣城和小鎮沒有審美。如果有審美的話,那也是土、俗、豔、野、落後、廉價、保守。
這當然有現實依據,我老家的縣城和小鎮的建築就是這樣的。我大概每半年回老家一趟,每一次回去都會發現大變樣,到處都有新別墅拔地而起。但這些別墅的外觀和設計我實在不敢恭維,各種中西結合、古今拼貼。我常向別人吐槽:一股濃濃的暴發富氣息。
在聽了五條人樂此不疲——更重要的是,沒有戾氣——唱著小縣城裡發生的一切時,我開始檢討我的立場。我是不是有些自大、自以為是?說到底,審美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社會性、階層性的問題。試想一下,如果縣城也擁有像大城市一樣源源不斷的文化資源,「小鎮青年」的審美是不是也會提升?嘲笑縣城沒有美學,多數時候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在城鄉二元對立的大背景下,很多優質的資源必然地向大城市傾斜,這也催生出了一批大城市中心主義者。前幾年,選擇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的討論,表面上看是二選一,但大多數時候答案只有一個:大城市才有未來,混不下去的人才回小城市。營銷號也有各種文章,說什麼「不要在年輕的時候選擇安逸」「不要羨慕一種叫『悠閒』的東西」,其指向是一致的:你回中小城市,就是在混吃等死。
我無意去討論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孰好孰壞的問題,我只是在想:我們能不能學會以平視的目光,去看待中小城市、看到縣城和小鎮裡的一切?
在五條人的音樂裡,我看到的就是這種平視的目光。這不是大城市中心主義者高高在上的不屑俯視,也不是在大城市碰壁了就想著從鄉鎮和農村尋找某種不存在的田園夢,以澆心中之塊壘的懷舊式仰視。五條人有的只是平行的注視,他們看到縣城的庸常和落後,也看到它不為人知的浪漫和唯美。
我並不認為,有什麼美學是獨屬於「大城市」、「縣城」或「農村」,好像大城市的美學與縣城美學就是涇渭分明。很多人忽略了,絕大部分美學都是生活給予的,而生活又有共通的美的部分,比如人們對真善美的渴求,人們對遠方的想像,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這些情感本身,或者這些情感濃縮的藝術形式,就是最高級的美學。五條人的音樂裡,捕捉到縣城裡平凡的小人物(以及他們自己)怡然自得、熱氣騰騰的生活。他們自身以及他們音樂裡的「縣城美學」,也就尤為動人。
如果你看到的只是縣城建築外觀審美的落後,而看不到建築裡的老百姓也許駁雜混亂但又強大圓融的生活,你就不算了解中國的縣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五條人,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