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百元CPU散熱器橫評 四大天王也要分個高下

2021-01-14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評測】作為一臺主機中價格最低的必要部件:CPU散熱器,承擔著保護關鍵硬體CPU的任務。CPU散熱器的價格和性能成正比關係,我們可以對號入座去買某個價格段的產品。說到價格就自然會產生比較,最看重產品性價比的氣味大師並不喜歡「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句話。今天,我就拿幾款百元級CPU散熱器來做一個詳細的對比,勢要將它們分出個高下。

  本次參賽的4個CPU散熱器為1、九州風神 玄冰400;2、超頻三 東海X5;3、酷冷至尊 T400i;4、安鈦克 銅虎C40

  比賽一共分四個環節評分:①散熱性能(50分);②風扇轉速(20分);③安裝難度(10分);④外觀(20分)。

  每個環節排名1、2、3、4得100%、75%、50%、25%分數。

為什麼要選擇這四個CPU散熱器?

  我們在DIY非ITX主機時,一般都會選擇塔式風冷散熱器或者水冷散熱器,相較於水冷散熱器存在漏水這種無法承擔的風險,我更偏向於使用風冷散熱器。一個百元級的四熱管散熱器價格並不高,但它的性能甚至能支持一個7代及之前的Core i7處理器超頻使用,兼容性非常高。因此,我此次橫評就選擇了四個百元級的塔式風冷散熱器。

一、4款散熱器散熱性能測試

  本次測試,我會採用Core i5-8600K處理器,在默頻(性能設置:平衡)和超頻4.9GHz(性能設置:高性能)下,分別在待機和FPU單烤(5分鐘)條件下進行溫度測試。矽脂採用我在PConline評測室偶得的「不知名」的星牌矽脂。

  雖然PConline評測室有Core i7-8700K,不過使用T400i散熱器在默頻FPU單烤時部分核心溫度直接破百,於是放棄使用Core i7-8700K進行測試。欲使用Core i7-8700K處理器的朋友記得要採用6熱管回流焊接的塔式散熱器或者質量較好的水冷散熱器喲。

硬體平臺

CPUIntel i5-8600K主板華碩 ROG MAXIMUS X HERO內存芝奇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B電源振華 冰山金蝶 1300W顯卡映眾 GTX1050 戰神版

軟體平臺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顯卡驅動NVIDIA GeForce 391.25測試軟體AIDA64

▍ 測試結果:

  可以看到無論是默頻滿載還是超頻滿載,九州風神 玄冰400的散熱性能是最強的,不愧為銷量最高的產品,表面做工雖然不如其他幾款產品,不過實際數據還是穩穩地排在第一

  各個待機溫度出入不大,就不作詳細討論。

  另外的三款則是超頻三 東海X5強於酷冷至尊 T400i,安鈦克 銅虎C40最弱。


安鈦克 銅虎C40發熱數據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安鈦克銅虎C40在Core i5-8600K超頻至4.9GHz進行FPU單烤時,第一次測試直接死機,第二次測試多個核心溫度破百CPU頻率自動下降到4.7GHz看來這種9cm規格的散熱器即使做工再好,也不適用於超頻使用的CPU。

  由於體積差一個檔次,安鈦克 銅虎C40在無壓力情況下還能保持跟12cm散熱器一個水平,但是溫度壓力較大的時候表現就非常差了,甚至在超頻烤機時還出現CPU降頻的情況。歸根結底就是規格體積的差距太大,根本無法用做工來彌補銅虎C40在散熱性能測試中無法通過4.9GHz單烤FPU測試。

▍ 本環節得分:

  第一名:玄冰400,50分

  第二名:東海X5,37.5分

  第三名:T400i,25分

  第四名:銅虎C40,12.5分

二、風扇轉速對比測試

  無壓力時,T400i和銅虎C40的風扇轉速較低, 能保證更低噪音,好評。而在溫度壓力較高時,玄冰400以最低的風扇轉速取得最低CPU溫度的戰績,先搶下第一名。

  東海X5的轉速比T400i高13-15%,也因此獲得更低的CPU溫度。而我在進行測試時,主板bios並沒有對散熱風扇轉速進行限制,這樣只能說T400i成績不理想只能怪自己風扇轉得不夠努力。不過T400i低風扇轉速帶來的低噪音也是一個優點。

  至於「吊車尾」銅虎C40,畢竟只有9cm規格,體積不夠轉速來湊,可惜再快的轉速還是支撐不了Core i5-8600K超頻4.9GHz使用。

▍ 本環節得分:

  第一名:玄冰400,20分

  第二名:T400i,15分

  第三名:東海X5,10分

  第四名:銅虎C40,5分

三、安裝難度體驗


九州風神 玄冰400

  很多網友都戲稱玄冰400為「反人類400」,歸根結底就是這類卡扣式散熱器在安裝或者拆卸過程中容易割傷手部,安裝起來也比較費勁。不過氣味大師在安裝過程中並沒有這種感覺,其實我們只要先把CPU散熱器裝上主板再將主板固定在機箱上,就不會出現「反人類」情況,我認為卡扣式散熱器還是挺好裝的。擔心塑料底座不牢固的朋友可以在淘寶上購買背板改裝


安鈦克 銅虎C40

  銅虎C40的卡扣輕輕一按就能扣在底座上,安裝和拆卸都比較簡單,不過壓力小得有點過分,我很懷疑它真的能使底座緊貼CPU嗎?


超頻三 東海X5

  東海X5的安裝難度較玄冰400要高一點,它的卡扣彈力較大,鰭片較寬,卡扣面積比較小,讓人使不上勁


酷冷至尊 T400i

  與眾人觀點相反,我比較討厭大家趨之若鶩的底板+螺絲固定的固定方式。裝卸一次酷冷至尊T400i簡直要了我的老命,上背板,鎖4顆固定螺絲,然後頂著2個彈簧的彈力陸續上4顆固定螺絲真是太累了。拆下來又要把上述步驟再做一遍,氣味大師的手也不幸被主板焊腳割傷。不過我只是比較討厭在規格是4熱管或更小的散熱器採用這種固定方式,如果是更大規格的塔式散熱器或者水冷散熱器,這種固定方式是必須採用的

▍ 本環節得分:

  第一名:銅虎C40,10分

  第二名:玄冰400,7.5分

  第三名:東海X5,5分

  第四名:T400i,2.5分

四、4款CPU散熱器外觀對比

九州風神 玄冰400

超頻三 東海X5

酷冷至尊 T400i

安鈦克 銅虎C40

▍ 外觀評析

從左到右:T400i、東海X5、銅虎C40、玄冰400

  這4個CPU散熱器的價格都是在100元左右,並且是採用熱管直觸方式進行傳熱,熱管數量為U型熱管×4或U型熱管×3+L型熱管×2。

  銅虎C40的做工較好,採用全銅底座加全鍍鎳處理,頂部有黑色塑料加蓋,是這四款散熱器中的顏值擔當。而東海X5同樣採用塑料頂蓋,並遮擋了凸出的熱管,顯得整潔美觀。剩下的T400i和玄冰400看起來樣子都差不多。


從左到右:銅虎C40、東海X5、T400i、玄冰400

  從背面直觀鰭片進行比較,T400i的鰭片數量最多,密集度最高,總面積最大。東海X5和玄冰400的鰭片密集度相仿,但東海X5鰭片數量少於玄冰400。從背面看,玄冰400要比鰭片十分密集的T400i順眼得多。


從左到右:銅虎C40、東海X5、T400i、玄冰400

  散熱器底座的比較中,銅虎C40的做工是相當優秀的,底座和熱管間幾乎沒有縫隙。東海X5採用3大2小熱管,擁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與玄冰400一樣,熱管和底座的縫隙控制得很好。而作為唯一一個採用螺絲固定的CPU散熱器:T400i,它的底座做工就不怎麼樣了,與CPU的有效接觸面積相當小,估計會影響接下來的散熱性能測試

▍ 本環節評分:

  第一名:銅虎C40,20分

  第二名:東海X5,15分

  第三名:玄冰400,10分

  第四名:T400i,5分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經過一系列測試,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詳細的數據表格:

四款百元級散熱器評分匯總

 九州風神 玄冰400
12cm
超頻三 東海X5
12cm
酷冷至尊 T400i
12cm
安鈦克 銅虎C40
9cm
散熱性能5037.52512.5風扇轉速2010155安裝難度7.552.510外觀1015520總分87.567.547.547.5價格
(2018/04/10)
99.9元89.9元99.9元109元

  我們可以從總分看到九州風神 玄冰400高居榜首,它的散熱能力極強而風扇轉速卻並不高,安裝相對較容易。很難想像不同方面堆料不如另外兩個12cm散熱器的玄冰400的性能居然如此之強,這就是合理的鰭片距離設計和緊湊的底座熱管貼合工藝帶來的效果

  排在第二的東海X5擁有不錯的外觀,並且憑著高轉速的散熱風扇和良好的底座工藝帶來較強的散熱性能,也是一款顏值高值得購買的產品。

  酷冷至尊 T400i的底座工藝略差,外觀也不是特別吸引人,不過它的潛力還是有的,通過增加散熱風扇轉速也能追上東海X5的散熱性能,反正就是有待加強吧。最後要說一下銅虎C40這款產品,它是4款產品裡面價格最高得分最低的。

  雖然安鈦克 銅虎C40的做工不錯,但無法彌補體積上的差距。而且在最為重要的散熱性能測試中並不過關(CPU降頻)。想到其他品牌的9cm 4熱管塔式散熱器一般都只要不到70元的價格,安鈦克這款銅虎C40要價109元,性價比確實是太低了,安鈦克想靠品牌來獲取更多的利潤但性能卻達不到同價位產品的平均水準,這款百元級的銅虎C40真心不推薦大家選擇

  經過幾項比較,終於可以得出結論:對於在乎CPU散熱器顏值的朋友,建議購買超頻三東海X5散熱器對於更看重CPU散熱器散熱性能的朋友,九州風神玄冰400將是你的不二選擇

  想要了解4款產品更多外觀評價的朋友,請繼續往後看,氣味大師將對4款產品進行簡要分析。鑑於部分網友質疑本次測試的真實性,我將在文末貼上AIDA64的截圖。

九州風神玄冰400外觀評析

  作為銷量最高、名氣最大的CPU散熱器,玄冰400一直以來為人們所熟知。12cm風扇、4熱管規格也成了百元級散熱器的做工標準

  從後面看,玄冰400的散熱鰭片較密集,但也保留足夠的空隙讓空氣流通帶走熱量。

  散熱器底座上設計了金屬散熱片輔助散熱,但是它的規格並不算大。熱管則是兩兩重疊擺放,適當提高流動空氣和熱管的接觸面積。

  玄冰400採用卡扣設計,因此裁去卡扣上方的部分鰭片,以便於安裝。這款散熱器以熱管直觸方式進行散熱,熱管和底座之間的縫隙不算大,做工良好。


玄冰400裝機效果圖

超頻三東海X5外觀評析

  超頻三東海X5作為玄冰400的晚輩,也憑著高質量高性能迎頭趕上。同樣作為12cm規格的散熱器,東海X5是這四款CPU散熱器裡面唯一一款具有5熱管的散熱器。這5根熱管由3根U型熱管和2根L型熱管組成,對比其他三款散熱器,熱管有數量上的領先。東海X5的頂部加裝了塑料蓋,遮擋了不美觀的熱管凸出部分,顏值真心不錯。順便說一句,這個東海X5已經在PConline評測室服役一段時間,身上難免有些傷痕和灰塵。

  東海X5的散熱鰭片看似比較稀疏,原因是鰭片設計是大小相隔,中間看似鰭片不夠多,但從側面就能看出實際鰭片密集度。

  從這個角度看,東海X5兩邊只有4根熱管與鰭片接觸,這是因為有2根L型熱管。每邊的4根熱管都不在一條直線上,熱管與空氣接觸面積十分大。底座上方有多根散熱片輔助散熱,看起來相當豪華。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東海X5同樣採用卡扣設計,也是在卡扣上方裁走一部分鰭片,但裁去部分面積少於玄冰400。東海X5採用熱管直觸散熱方式,散熱底座和銅管之間的縫隙也是相當小,與玄冰400差不多,底座和CPU的接觸面積更大,更有利熱量的傳導。


東海X5裝機效果圖

酷冷至尊T400i外觀評析

  酷冷至尊T400i遠看和玄冰400差不多,12cm規格的風扇加上4熱管結構,就是不知道在實際散熱性能測試中,兩者的散熱能力是不是旗鼓相當。

  可以看到,T400i的散熱鰭片相當密集,而且數量十分多。按理說鰭片面積越大,散熱能力越強,不過鰭片過於密集反而不利於空氣經過。T400i散熱器用料也是十分良心的。

  與玄冰400不同的是,酷冷至尊T400i的散熱底座上的輔助散熱片也是相當多,這項設計有利於散熱。T400i採用4顆螺絲加上主板底座的固定方式,與其他三款散熱器有所不同,這樣散熱器更加穩固。而它的4根熱管也是兩兩重疊,與玄冰400的設計類似。

  由於採用螺絲固定設計代替卡扣設計,T400i並不需要裁去鰭片。不過散熱風扇擋住一邊的螺絲,因此T400i的風扇設計成卡扣固定,方便取下後進行螺絲的拆裝。同樣是熱管直觸的散熱方式,T400i相比與玄冰400和東海X5,底座和熱管間的縫隙大得不忍直視,怕是要多加幾滴矽脂才能勉強填平這道鴻溝。


T400i裝機效果圖

安鈦克銅虎C40外觀評析

  最後出場的是安鈦克銅虎C40,同樣是採用4熱管設計,不過它的規格只有9cm。作為同價位的四款產品中,銅虎C40的價格最高體積最小,用料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希望它接下來有所表現吧。

  銅虎C40的鰭片雖然不如T400i的密集,但也玄冰400、東海X5密集程度相近。不過銅虎C40天生規格低了一個檔次,無論是風扇大小和鰭片面積都遠小於其他三款散熱器。不過這款散熱器整體做了鍍鎳處理,頂部也有加蓋黑色塑料片,算是從做工上追回一點差距。

  銅虎C40採用純銅散熱底座,底座上並沒有設計任何散熱片。4個熱管也做了鍍鎳處理,並重疊在一個方向上,降低擋住空氣流動的空間,提高空氣與鰭片的接觸面積。

  同樣是卡扣設計,銅虎C40直接裁去卡扣上方所有鰭片,這樣更方面安裝,只是犧牲了部分散熱能力。雖然銅虎C40底座看似是全銅鏡面底座,但實際上也是採用熱管直觸的散熱方式,只不過底座和熱管間的縫隙近乎於0,可視為一體。4個散熱器中,銅虎C40的底座是做的最優秀的。


銅虎C40裝機效果圖

玄冰400溫度測試截圖


玄冰400默頻待機溫度


玄冰400默頻單烤FPU溫度


玄冰400 4.9GHz待機溫度


玄冰400 4.9GHz單烤FPU溫度

東海X5溫度測試截圖


東海X5默頻待機溫度


東海X5默頻單烤FPU溫度


東海X5 4.9GHz待機溫度


東海X5 4.9GHz單烤FPU溫度

T400i溫度測試截圖


T400i默頻待機溫度


T400i默頻單烤FPU溫度


T400i 4.9GHz待機溫度


T400i 4.9GHz單烤FPU溫度

銅虎C40溫度測試截圖


銅虎C40默頻待機溫度


銅虎C40默頻單烤FPU溫度


銅虎C40 4.9GHz待機溫度


銅虎C40 4.9GHz單烤FPU溫度

相關焦點

  • [電腦]6款下壓式散熱器+10個風扇的橫評——基於復刻Lousu的裝機
    2、研究綜述最近一年來,下壓式散熱器的橫評據筆者所知有2個:CHH的2019年測試,B站楓華。兩者都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進行了十幾款橫評測試。綜合看完後,如果要給個簡評,筆者的感受只留下了id cooling性價比高和利民散熱器性能好,貓頭鷹兼容性和風扇好這三點。限於財力,筆者在收散熱器時不自覺地傾向於利民下壓式散熱器,這導致了本次6款中有4款為利民。
  • CPU風冷散熱器哪個好?值得買的百元價位內塔式風冷CPU散熱器推薦
    絕大多數的電腦依然採用風冷CPU散熱器,相比水冷散熱器成本要低不少,但是在散熱性能未必比水冷差,尤其市面上廉價的120MM水冷。近期有裝機用戶諮詢,百元級內有什麼好的風冷散熱器值得推薦,那麼CPU風冷散熱器哪個好?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值得買的百元價位內塔式風冷CPU散熱器推薦。
  • 散熱器該如何選擇?
    散熱器是用來給cpu散熱的,一般來說盒裝cpu是自帶散熱的,那為什麼要另行購買散熱器呢?
  • 最暢銷的12款智能馬桶蓋年度橫評
    01 我們為什麼要做智能馬桶蓋橫評?話不多說,現在就讓我們開啟本次12款智能馬桶蓋橫評大亂鬥吧!因此對於沒有配備內置或者外置過濾器,只依靠濾網的產品,本次橫評只給1分。①智能馬桶蓋四大陣營哪家強?參與此次橫評的智能馬桶蓋可分為國產家電品牌、國產陶瓷品牌、日本品牌、美國品牌四大陣營。從本次評測結果來看,四大陣營各有千秋。國產品牌PK國外品牌:日本和美國品牌從整體上看較為相似,二者的優勢是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產品的工藝、細節等方面均比較出色。
  • 最暢銷的12款智能馬桶蓋年度橫評
    01 我們為什麼要做智能馬桶蓋橫評?話不多說,現在就讓我們開啟本次12款智能馬桶蓋橫評大亂鬥吧!基礎分總分:本次共計12款產品參與橫評,因此基礎分滿分定為12分。測試環節分:每個測試環節都會有對應的分值。
  • 水冷和風冷的區別:cpu散熱器選風冷好還是水冷好?
    水冷和風冷的區別:cpu在電腦配件中是發熱量最高的配件,而給cpu降溫的東西就是散熱器了,目前cpu散熱器分為風冷和水冷兩種
  • 香港娛樂圈最後的輝煌——四大天王,緬懷90年代的香港娛樂圈
    說到香港四大天王,大家都知道是指20世紀90年代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明星,他們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排名不分先後)。四大天王是1992年被命名,此後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華人地區和亞洲,並風靡至今。
  • Intel CPU散熱器如何選擇?
    提示:點擊上方"低調的三羊"↑免費訂閱一、原裝散熱器一般原裝的散熱器均採用
  • CPU輕鬆超5G 7款臺系頂尖P67年度橫評
    上周ZOL評測中心針對低端入門級市場撰寫了第一波SNB平臺橫評《暑期DIY必看 15款600元內6系主板橫評》,今天我們針對高端用戶市場推出了第二波測評七大臺系P67主板大橫評,在這一波橫評中我們選用了來自7款臺系P67主板產品。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橫評能夠讓更多的用戶在暑期攢機的熱潮中能夠買到最適合自己P67的產品。
  • [評測]2019年下壓式CPU散熱器橫測(四)28~37
    附件一覽,相比十手標準版多了一條1分2風扇連接線.附件內少了1分2風扇連接線,但是依舊配備了支持安裝第二個風扇的鐵絲.8cm/1800rpm組別不管是1800RPM下還是1500RPM下,由於散熱片面積限制,壓制Intel Core i5 9600K這樣功耗並不能算高的CPU也都比較吃力了.測試中鍍鎳的十手Plus版溫度表象要比十手標準版要高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鍍鎳層影響了熱交換性能
  • CPU散熱器也玩起了「葛優躺」
    一般的CPU風冷散熱器都是塔式散熱器,散熱片與風扇全部垂直於主板,以求得到最大的散熱面積。但IS-30這款散熱器卻是「橫躺」在主板上的,其鋁翅片橫置於銅管之上,而風扇同樣覆蓋其上,與主板保持平行。毫無疑問,IS-30的設計非常適合一些機箱內部空間有限無法安裝塔式散熱器的主機,IS-30最高支持100W功耗的CPU,換句話說8核AMD Ryzen 2000系列它也支持。IS-30風扇大小為92mm,轉速為800-3600轉/分,風扇氣流量可達40CFM,最大噪音為35.8dB,重310g。
  • cpu風扇多少錢一個 cpu風扇價格及性能介紹
    說到cpu 風扇 ,相信大家都知道,它主要是安裝在電腦主機裡面的風扇,它能夠快速地幫助我們的電腦將CPU裡面的熱量傳導出來,然後利用風力吹出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幫助CPU散熱的效果。但是有時候cpu風扇可能因為使用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會出現噪音大或者損壞的現象,這個時候我們想要更換一個新的。那麼,cpu風扇多少錢一個呢?
  • 9款兒童牙刷橫評,值得推薦的都不到6元?
    本次參與兒童牙刷PK的選手有9位,涵蓋熱門暢銷品牌,價格從幾塊錢到三四十元不等,求真君會從牙刷的顏值、細節和清潔力三個維度著手評測。經求真君細細考察,9款牙刷的堅固程度大致可分三種:舒克寶貝、倍加潔和Ci通體堅硬,仿佛高聳的大山,任憑你怎麼使勁都巋然不動,安全性高;第二種是分分鐘可以凹造型的獅王,柄身柔軟有彈性,難以折斷(雖然這種設計獨特有趣,但可能不方便寶寶刷牙);至於剩餘的五款,都是柄身較細,稍微一使勁就能折斷的不耐抗型,扣分扣分。
  • 臺灣省鋼製銅鋁散熱器
    臺灣省鋼製銅鋁散熱器,青州市宏迪散熱器廠歡迎新老客戶光臨指導工作,共謀發展大計。臺灣省鋼製銅鋁散熱器, 最近有一種利用天花板空間和章魚式布管原理,將管道放在天花板上的新安裝方法。因此,可以消除地面的開槽,避免地面的各種電線管和生活水管的交叉。
  • 2020年度巨獻: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
    我們之前做過兩次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第一次是17年的120一體式水冷橫評,第二次是18年的240一體式水冷,其實到了第二次橫評的時候我們編輯部還不怎麼推薦用360的一體式水冷,首先是那時候兼容360冷排的機箱比較少,其次就是那個時候除了Core i9-9900K之外估計都沒幾個CPU真的需要用上這麼大規模的水冷散熱器。
  • CPU散熱器有哪些分類和選擇?
    CPU散熱器是現在的電腦中必備的配件之一,而且對系統的性能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在市場中琳琅滿目的散熱器著實讓人眼花繚亂,如何才能選到一款合適的CPU散熱器呢?選擇其實很簡單,目前CPU散熱方式主要分三大類,低端、高端、超高端,你是哪類型呢?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散熱器的分類與不同方式的散熱。
  • 2020年度巨獻(1):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
    我們之前做過兩次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第一次是17年的120一體式水冷橫評,第二次是18年的240一體式水冷,其實到了第二次橫評的時候我們編輯部還不怎麼推薦用360的一體式水冷,首先是那時候兼容360冷排的機箱比較少,其次就是那個時候除了Core i9-9900K之外估計都沒幾個CPU真的需要用上這麼大規模的水冷散熱器。
  • CPU散熱器這麼選,電腦多用兩年!
    大的分類來說,分風冷和水冷,先來看看風冷。 第一種是最便宜的,也叫壓固散熱器,通常15-30元之間的價格。 第二種,其實跟第一種差距並不大,也叫鋁擠散熱器,很多原裝散熱器屬於這個類型,跟第一個相比,顯得中間的鋁片更多,價位相當,15-40元之間的價格。
  • 組裝電腦:CPU散熱器推薦
    影響風冷散熱器的最大因素是散熱片的設計密度和最大展現面積,最後才是風扇的功率。利民銀箭影響風冷效果主要以下幾個:散熱器材質(因為銅太重,現在多數是銅鋁混合)散熱片面積和密度散熱管數量(高端的通常6銅管)風扇功率(可調)低端風冷可以參考這份表
  • 電腦知識講解:CPU溫度多少正常?CPU溫度過高怎麼辦?
    很多新手玩家可能都有一個疑慮,cpu溫度多少以下正常?有些說是60,有些說是70,到底多高CPU溫度不會死機呢?首先我們先看看如何查看CPU的溫度。下載魯大師並安裝,運行魯大師軟體,即可進入軟體界面,並點擊溫度管理,即可看到電腦各個硬體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