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位演員的採訪,她明確表示自己就是想要成名,就是想要成功,眼睛裡都發著「光」。
在這個講究個性、追求自我、敢說敢做、節奏快、賺錢也快的時代,很多人都是結果導向、急功近利,這些都可以理解。
可是,心中的欲望,透過臉如此赤裸裸地表現出來,真的合適嗎?
功利心太強,一臉欲望,讓人感覺不舒服
最近又從頭到尾重新看了一遍《創造營101》,發現創始人投選出來的11位火箭少女們,在整期節目中的表現各異。
有帥的,有酷的,有甜美的,有颯的,有柔弱不自信的,但就是沒有看到她們功利心強,一臉欲望的一面,雖然她們當時心裡是十二分想要成團。
拿最受爭議的楊超越來說,且不論實力,但她確確實實很受觀眾創始人們喜歡,本人也很喜歡她。
記得,一次票選結果出來後,排位只剩下1、2、3名沒有宣布,其中候選名單中有楊超越,當時黃子韜就問她:「你希望自己是第幾名?」
她戰戰兢兢地回答:「啊,啊,我,第三名。」原本以為她會說,當然是希望第1名,但沒有想到她還挺有自知之明。
黃子韜也不相信,繼續說:「我說了,來這裡就勇敢說出你內心的真實想法,真實一點!你到底希望是第幾名?」
楊超越仍是顫顫巍巍的回答,帶點哭腔:「第三名,我知道自己的實力,我不敢,我害怕這麼高的位置,高處不勝寒。」話一說完,全場都笑了,當然屏幕前的觀眾創始人們也笑了。
不知道楊超越是演出來的,還是原本真實反應,但這波回答,真是圈粉無數。
反觀有些落選的女生,整期節目中就差將「我要得到這次機會」、「我一定要進A班」、「我一定要拿下」寫在臉上了,結果沒有觀眾緣,沒有成團,有點可惜。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中國人為人處事方面,是比較委婉含蓄的。如果功利心過強,表現得太過明顯直接,會給人一種無禮、偏執、霸道的印象,讓人不願接近。
此外功利心過強的人,往往目標極其明確,當所做的事情對自己有利時,就會積極配合,當所做的事無利可圖時,往往就敷衍了事。
這樣會讓周圍的人覺得「你的事就重要,別人的事就不是事?」給人虛偽、不真誠、自私自利的感受,讓人很討厭。
功利心太強,很難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前面說過,功利心太強的人,目的性很強,做一件事情,如果70%的程度就可以達到目的,那麼一般都不會做到100%。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原因是他們做事的動機大都來自於外部動機,而非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也稱內在動機,是指人們對事情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不需要外部誘因來使行為指向目標,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
打個比方,你本身愛好畫畫,想畫好,不管有沒有錢賺,你都會畫好,也願意畫好,做這個事本身就很滿足,這就是內部動機的力量。
外部動機也稱外在動機,是指由於外部誘因所產生的動機,動機的滿足不在於活動之內,而在活動之外。
功利心強的人,關注點在自己認可的「結果」上,至於事情本身是不是做的完美,他們並不關心,結果過得去就行了。
而很明顯,內部動機強的人,往往才會追求完美,努力將事情做到極致。
我國著名影星章子怡,出道之初,起點之高讓人羨慕,但是國內很多人都不喜歡她,媒體報導也說她張揚、功利心強。
她本身做派也是如此,曾親自承認自己就是想紅。
後面經過「三重門」事件,人生起落,心態改變,接了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閉關三年拍攝完成。
三年,對於明星來說,三年時間其實很寶貴。
最終,她憑藉「宮二」角色,一戰封神,獲得12座影后獎盃,成為中國影壇第一人。
在一次香港金像獎獲獎典禮上,她說:
願意拍王家衛的電影,並不是因為可以獲獎,而是因為拍王家衛的電影可以呈現出最優秀的一面。
評委對她演技評價是:
之前的她都是外放的、張揚的,這部電影中她是「收」著演,內斂、克制,反而更有力量了。
「三重門」後的她,正值人生低谷,各種功名利祿已經看淡,回歸本心,追求電影藝術的優秀完美,加上碰到了王家衛,結果彼此成就,創造了影壇歷史。
功利心太強,過於看重結果,會丟失很多樂趣
若一個人只顧埋頭趕路,就會錯失沿途一路的美景風光。
人生的結果其實都一樣,重要的是過程,現在講究的都是人生體驗。
前面有說,功利心過強的人本身以外部動機為主,只關注結果,也許這個結果還不一定如願,所以得到的體驗不一定好。
同時,周圍的人也不怎麼喜歡他們,自然沒什麼朋友,少了很多快樂。
如果不是必要,他們不會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長期以往也不一定有能力做到極致。
因此,體驗不到「一覽眾山小」的頂峰成就感,也不會明白「曾經滄海難為水」。
也許就只能靠外在的名利、錢財暫時滿足內心,一直在苦海中浮浮沉沉,無法上岸。
結語
有功利心不是壞事,但是不要被它控制,應該適度調節,收斂一下,真正把事情做好,才能夠得到想要的。
作者簡介:現代小高層,熱愛寫作,希望多交朋友,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