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已|功利心下墮落讀書人與涼薄旁觀者,是那麻木年代的悲哀

2020-12-22 顏小二述哲文

《孔乙已》是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主人公「孔乙已」是一個讓人心生悲涼的悲劇人物。他雖是一個「讀書人」,但反而因「讀書人」的身份被周圍人取笑,而後,他又因偷書賣了換錢,被同是「讀書人」的舉人打斷了腿,悲慘地消失在了取笑他的人之視野中。

這篇小說讀完後,一股不快的情緒縈繞在人的心頭,一來,是對「孔乙已」悲慘結局的同情;二來,則是對於圍觀「孔乙已」之涼薄旁觀者的心寒。但是,同情也好,心寒也罷,「孔乙已」落得被打斷腿後悲慘消失的結局,大抵與兩個因素有關:第一,他讀書人的身份;第二,他好吃懶做的性子。

不過,《孔乙已》這篇文章中,魯迅用了較多筆墨在旁觀者對「孔乙已」讀書人身份的取笑上。要說「孔乙已」這個名字,大抵都是旁觀者嘲笑其滿口「之乎者也」給「孔乙已」取的。基於此,許多人認為,《孔乙已》這篇文章是魯迅在批評封建腐朽思想與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畢竟,若不是心心念念著金榜題名,「孔乙已」也不至於開口閉口「之乎者也」而一無所成。

誠然,「魯迅借著《孔乙已》這篇文章批判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落後與腐朽」這一說法固然沒錯,但是,以此來草草了結《孔乙已》這篇文章的內涵總覺意猶未盡。若細細思量,除了對於舊社會科舉制度的諷刺以外,魯迅先生可能也在通過「孔乙已」這個悲劇書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周圍旁觀者對於孔乙已的冷漠態度,來暗諷那個麻木年代的功利氛圍。

退一步來說,科舉制度能夠發展到如魯迅文中那般「暗無天日」而腐蝕人心,想必也與那功利的社會氛圍脫不開干係。也就是說,科舉制度的腐朽與黑暗,只是魯迅先生要批判的「怪物」之「外皮」,真正支撐「怪物」張牙舞爪殘害眾生的,實則是怪物外皮之下「人的功利心」罷了由此,魯迅先生的諷刺,可謂是十分深刻了。

01功利心下讀書人的墮落:被「舉人」打斷腿的讀書人「孔乙已」

《孔乙已》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說不上是個多壞的人物,他甚至還有一絲絲小善良。雖然,生活對於他來說已經很艱難了,但他用偷來的書換錢,用這些錢買酒和茴香豆的時候,他還是會將茴香豆分給圍在他身邊的孩童吃。可見,「孔乙已」的心地也不算壞。

按照文章末尾的情節來看,孔乙已在被打斷腿後最後喝了一次酒,就再也沒有出現,這大抵便是在召示他已死去。心地不壞的他,為何卻落得被人打斷「雙腿」而悲慘死去的結局呢?要是將答案總結得精煉一些,大抵便是因為「讀書人的墮落」。為什麼這麼說?請繼續往下看。

首先,文章是酒館裡溫酒的小廝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整個故事的。「我」眼中的「孔乙已」比較「特別」,他是唯一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主顧。

按照文章的情節來看,穿「長衫」實則是一種身份象徵。或者這麼說,家境不富裕的人,大抵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長衫對於他們來說,一來不方便幹活兒,二來也穿不起。

所以,在《孔乙已》這篇文章中,站在門外喝酒的,一般都屬家境並不富裕的人,而能夠進裡面坐著喝酒的,一般都是穿長衫的有錢人。只是孔乙已雖然窮,但是卻時常穿著一個似乎十多年沒有補、十多年沒有洗的破爛長衫。由此可見,孔乙已雖窮,但是也在盡力端著「架子」,從他固執於那破爛不堪而又與自己貧困處境不符的「長衫」就能看出來。

讀書,大抵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隨著知識的積累,人的精神境界也會不斷提升,對於物質利益那些表象的東西,大抵不會那麼在乎。但是「孔乙已」雖然是個讀書人,顯然,他卻沒能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從他固執於「長衫」就能看出來。這是作為讀書人之「孔乙已」墮落的第一步。

更讓人深感「孔乙已」墮落的,是「孔乙已」的謀生法子。關於「孔乙已」的謀生之道,書中有這樣的描述:

「孔乙已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好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抄抄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吃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有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已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爾做些偷竊的事。」

也就是說,讀了些許聖賢書的「孔乙已」,為了生活下去,開始偷竊。只是,他的「偷竊」舉動,並非「逼不得已」,更多是咎由自取。畢竟一開始,他還是可以通過替人抄書賺錢的,只是他吃不了這份苦罷了,於是便斷了自己謀生的路,開始在所謂的逼不得已下偷書賺錢了。偷竊,是「孔乙已」墮落的第二步。

表面上,魯迅在以「孔乙已」之懶惰來哀嘆他的不爭氣,真的只是這麼簡單?如果「孔乙已」不是個讀書人的話,這麼說可能過得去。只是,偏偏「孔乙已」是個讀書人。

古代的科舉考試之十年寒窗苦讀的寂寞與辛苦,是有目共睹的,至於「孔乙已」讀書苦不苦,我們無法得知,這個暫且放在一邊。但是,能夠讀書讀到開口閉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已」,想必還是知道「偷竊」是讀書人所羞恥的事情。

明明讀進去了「之乎者也」,但是卻沒讀進去書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高尚品德,為什麼?因為當時功利的社會風氣關於這個社會風氣,我們可以從「孔乙已」斷腿一事,得到印證。

按照文章的情節來說,「孔乙已」是經常去酒館喝酒的,而且臉上時常帶著傷,這些傷,大抵是因為他偷書被打所致。後來,他之所以打斷了腿,是因為去「舉人」家偷書。所謂舉人,大抵是科舉考試裡面的佼佼者,起碼能中「舉人」,也算是飽讀詩書的存在了。只是飽讀詩書的舉人,下手如此狠,僅僅因為偷書,就斷了「孔乙已」的腿,這便十分諷刺了。

「飽讀詩書」的作用,更多是提升一個人的學識和眼界,與之一同提升的,還有一個人的德行、情操,自然內心也會更加懂得寬容。即便脾氣暴躁一些的,也不至於因為偷書打斷別人的腿。但是,舉人卻打斷了「孔乙已」的腿。

要說「孔乙已」是那個時代讀書人之墮落的小縮影,殘暴的「舉人」則是那個時代讀書人墮落之相對大一點的縮影了。

是什麼讓「書香門第」失去了「謙謙君子」的「儒雅」,取而代之的是「貪婪」和「殘暴」?從文中拘泥於「長衫」的「孔乙已」,和因為一本書而打斷人家腿的「舉人」來看,是人心中的功利。

讀書人之中,存在著一股追求功利的熱潮,於是,縱使書香再大,也掩蓋不住「銅臭」對人的誘惑。因為心中的「功利」,孔乙已即便窮到偷竊,也要穿著上層人士所穿的「長衫」,這表現了孔乙已對「上層社會」的渴求,屬內在功利心的外露體現。

亦是對於「利」的重視,小小一本書,就能讓飽讀詩書的舉人失了讀書人的「風度」,大發雷霆,打斷了「孔乙已」的腿,諷刺意味十足。所以,魯迅之所以將懶惰的孔乙已設置為讀書人身份,並且還在情節安排上讓孔乙已的腿斷在了同是讀書人、甚至說在讀書上更有心得的「舉人」手裡,實則有魯迅的深意所在。

讀書,本是修身養性的活動,最後,以讀書為主業的讀書人,身上卻出現了狠厲、懶惰,這怎麼不是一種悲哀呢?而文中墮落之讀書人狠厲懶惰的原因,大抵便在於其功利心了。

02涼薄旁觀者的求利心

《孔乙已》這篇文章中,讓人觸目驚心的,不僅只是墮落讀書人「孔乙已」的悲慘、以及舉人的殘暴,還有求利心下涼薄的旁觀者。這些旁觀者中,酒館老闆算是一個代表人物了。

按照文中「我」的敘述,酒館老闆成天黑著一張臉,唯一在見到「孔乙已」的時候,才會有笑容,而他的笑容之源頭,大抵是嘲笑讀書人孔乙已偷書。不僅老闆會這樣嘲笑孔乙已,酒館外一同站著喝酒的人都會。

都是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的「可憐人」,這種建立在他人之痛苦上的「嘲笑」,莫不是一種涼薄的冷漠?

儘管被嘲笑,「孔乙已」要麼不理,要麼只不過爭辯幾句罷了,也沒和人紅過臉。同時,偷書換錢買酒的他,即便欠著老闆酒錢,也會在一個月內還清,用文中話說便是,「孔乙已在店裡,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

面對一個從不拖欠的酒客「孔乙已」,並且唯一讓自己笑幾聲的「孔乙已」,酒館老闆則常常以揭開「孔乙已」傷疤的方式,嘲笑他來取樂,這何嘗不反應了以酒館老闆為代表之旁觀者心底的冷漠與涼薄?

作為小說中旁觀者的代表人物,酒館老闆再見被打斷腿之孔乙已時的表現,其求利心下的病態涼薄嘴臉,顯露無疑。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那孔乙已便已在櫃檯下對了門檻坐著。他的臉上又黑又瘦,已經不成樣子了.....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柜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已麼,你還欠我十九個錢呢!」孔乙已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現錢,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已,你又偷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辨,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

按照小說情節,孔乙已有段時間沒有去買酒了,再次出現的時候,他已經被打斷了腿,神形頹廢,腿已經不能走了,他是用手替腳,慢慢「走」過來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孔乙已」已經十分落魄和不幸了。面對瘦得不成樣子,雙腿被打斷,用「手」走路的「孔乙已」,酒館老闆沒有一絲同情,第一反應是討要孔乙已欠下的十幾個酒錢,而後孔乙已用現錢買酒的時候,酒館老闆依舊像往常一樣嘲笑他偷東西,以此取樂。

也就是說,在酒館老闆的眼裡,孔乙已的價值無外乎兩方面,第一,貢獻酒錢,第二,供自己取樂。不管孔乙已是殘廢也好,還是將死也罷,都無法讓他的內心有一絲波瀾。酒館老闆是這樣,和酒館老闆一起嘲笑孔乙已的其他酒客也是這樣。

面對他人的苦難與不幸,以酒館老闆為首的旁觀者之涼薄與冷漠更是讓人寒意陣陣,這種寒意,一點都不比「吃人的野獸」帶給人之寒意來得少。而酒館老闆心中在乎的,是孔乙已的「價值」,什麼價值?那不多的酒錢,和供自己取樂的價值。

酒館老闆的內心沒有溫度,他的眼裡,只有能為自己帶來好處的「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孔乙已》這篇小說中,以酒館老闆為首的旁觀者,何嘗不是被心中那冰冷的求利心剝奪了生而為人的溫度,繼而變成了冷漠而駭人的存在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說除了對於功利心下讀書人之墮落的怒與哀,魯迅在《孔乙已》這篇小說中還有一怒和一哀,那便是對於求利心下旁觀者之涼薄的怒與哀了。

03魯迅:墮落讀書人與涼薄旁觀者的功利,是那個麻木年代的悲哀

通過上面的分析,想必大家多少也能感受到魯迅先生力透紙背的怒與哀了。魯迅先生哀「孔乙已」的不幸,如此不幸的「孔乙已」,雖並非什麼壞人,卻被一同掙扎於社會底層之人所「嘲笑」、看不起。這人心的「冷漠」,讓不幸的「孔乙已」活得更加悲慘。

魯迅先生也怒「孔乙已」的不爭,一個讀書人,不僅沒能讓知識提升個人修養不說,還端著架子不放,不願意放棄那「長袍」背後的「飛黃騰達夢」,又不願腳踏實地好好營生,最後自作自受,在盜竊的惡果下走向死亡。

而縱觀魯迅先生對悲劇人物「孔乙已」的怒與哀中,我們不乏從以「孔乙已」為代表的墮落讀書人,以及以酒館為代表的涼薄旁觀者身上找到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深埋於他們心底的功利心。

毫無疑問,魯迅的《孔乙已》,表現了魯迅心中那個麻木年代最大的悲哀,即墮落讀書人與涼薄旁觀者心底的功利心。這種功利心讓一切高尚道德品質淪為空話,人緊緊盯著可以愉悅自己的物質利益,神經被麻痺,變得麻木不仁。

在麻木不仁下,人們如「孔乙已」一般,感受不到自己身體上的「錐心之痛」,繼而為了虛妄的「功利夢」而自我墮落;人們亦如「酒館老闆」一樣,看不見他人正在流血的「傷」,笑著往傷口撒鹽,以此求利、取悅自己。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與其說魯迅是借著《孔乙已》這篇文章在批評舊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還不如說魯迅是借著「孔乙已」這般墮落的讀書人、以及酒館老闆這般涼薄的旁觀者,揭示那個叫人悲哀之麻木年代中埋藏於人心的功利心。

圖片來自網絡,喜歡請點讚關注哦!

相關焦點

  • 重讀《孔乙己》:孔乙已什麼時候"死"了?其實我們就是孔乙己
    孔乙已是下層人民的象徵,他的悲慘命運在無形之中代表了大部分的人,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他的思想也全然被同化,儼然成為了封建思想的維護者。最後的悲慘命運是註定了的,因為他始終故步自封,不懂得改變,最終自己也無法堅持下去了。
  • 孔乙已,你又偷了東西了
    中學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叫《孔乙已》,非常形象地描寫了一個讀書人的落魄生活,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留下,在課文裡,作者原話是: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
  • 甲乙苗猛於虎,這是一個悲哀的年代.
    甲乙苗猛於虎,這是一個悲哀的年代。喝完茶,劉老師把我送回頭的時候,已是凌晨兩點。
  • 讀懂魯迅或許是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成年人的悲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年少時,每個人都嚮往光芒萬丈,懷揣著一呼百應的英雄夢或絢麗華美的公主夢,或想成為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軍人、運動員,再不濟,也要正直優秀、掌控自己人生,最厭惡魯迅筆下那些瑣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有可無的小人物。
  • 閒話水滸:三個讀書人的三種人生,亂世之中讀書人的出路在哪裡?
    《水滸傳》中刻畫了三個典型的讀書人形象:王倫、黃文炳和宋江,王倫落第之後在梁山落草,成為首任寨主,因嫉賢妒能而被部下林衝火併;黃文炳依附江州知府蔡九,想要通過告發宋江題寫反詩而出職做官,反被宋江所殺;宋江因激情殺人而脫離公職人員隊伍,經過一番「曲線救國」雖然功成名就,但還是死於奸臣之手。
  • 功利心太重的人是什麼心理?
    你們身邊有功利心太重的人嗎?適當的功利心可以讓人變得上進,變得積極高效,變得不甘平庸。功利心太重,就像給人心裡上了一把枷鎖,讓整個人都變得沉重起來。功利心太重,做人做事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會發自內心的快樂。人與人之間是有磁場的,當你不是真誠對待別人的時候,別人也能感覺到,也會不由自主的讓人感到不舒服。功利心太重的人,心裡只有兩種人,一種就是有用的人,一種就是沒用的人。有用的人千方百計拉攏,沒用的人看都不會看你一眼。
  • 是什麼讓古代中國讀書人不敢睡午覺?
    曾國藩等儒家讀書人是不睡午覺的,不是他們不需要睡午覺,而是是他們不敢睡,為什麼不敢睡呢?有人罵他們嗎?誰會這麼大膽這麼無聊責罵他們睡午覺?還真有,這人就是大聖人——孔子。讀遍 《論語》,這大概是溫文爾雅的孔聖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語氣有點類似今天的老子罵兒子:「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老子不說也罷!」推想起來,宰予這塊「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覺,比如說 睡個午覺的問題,很有可能還是在老師的課堂上打瞌睡(夢見周 公)哩。不然的話,以我們今天的生活習慣來看,睡個午覺算什 麼罪過呢?犯得著孔老先生這麼大動肝火嗎?
  • 白巖松:功利心太重的人生,註定會是一場災難
    白巖松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一位學生,因為沒有考上清華大學的研究生而感到人生一片灰暗,他認為那名學生的格局有些小,因為無論學業或是事業,都只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而功利心太重的人生,註定是一場災難關於過度的功利主義,他更是痛心疾首:"這個社會最大的危機是: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只要於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
  • 因為功利心,我差點放棄寫作
    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開始寫作,並且是公開寫作,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寫作還能賺錢,只是想通過寫作來積累自己,讓個人能力從量變到質變,取得突破。本來我是一有時間就打遊戲、看劇的,因為寫作變成了一有時間看書、寫作。
  • 【福利】XXX居然墮落了去賣肉賣人設了?胡說!人家那叫裝逼失敗.
    雖然pop醬當年在GBA年代沒有玩過《火焰紋章》(那時候pop醬去玩《黃金的太陽》了,順便一提,《黃金的太陽》也超好玩!),是在3DS年代玩的《火焰紋章:覺醒》,以後後續的《火焰紋章:IF》。最後有人總結了一句,現在任天堂也墮落了……如今什麼東西都開始賣人設,無論是遊戲、漫畫,還是動畫,只要人設好,聲優贊,誰管你劇情好不好啊!
  • 是成年人「最大悲哀」,我們都活成了曾經自己討厭的人
    他勵精圖治,大聲疾呼,痛斥封建主義的毒害,揭露民眾的麻木。01他是一個典型的批評家。在他的筆觸下,沒有一個人物不是在諷刺現實。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是悲劇。無論是「孔乙己」還是「祥林嫂」,都是時代的悲劇,也反映了民間的陋習,都是「可惡之點的窮人」。
  • 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他手裡那本書正在發著光
    朱利偉趕緊解釋,「我剛才拍下了你在讀書的照片,我可以發給你嗎?」朱利偉邊說邊拿出手機給男子展示她剛才捕捉下的畫面。緊接著,她左右滑動屏幕給男子看自己的手機相冊。「你看,我經常注意在地鐵上讀書的人,把他們讀書的場景拍下來。這是我拍到的在地鐵上讀書的人們。」
  • 兩宋的國力並非極弱,為何讀書人心中卻常有著悲觀情緒?
    那麼,既然常打敗仗,那宋朝的國力是不是很弱?既然武力不行,那不用上戰場的讀書人是不是生活得比較舒適?其實不是,兩宋的國力並不弱,而讀書人的生活狀態甚至要比武人更糟糕。兩宋國力:壓迫下的畸形狀態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在大的趨勢下,後來的時代在各項實力上往往是要超出之前時代很多的。比如秦漢之時肯定要比先秦更為發達,而唐朝又會比秦漢更為強大。同樣的道理,如果要做縱向比較的話,兩宋的國力肯定是要超過漢唐的。
  • 最大的悲哀,就是成年後,突然讀懂了魯迅
    對於魯迅筆下那些瑣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憎可鄙、可有可無的小人物,實在是令人非常厭惡。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待少年伴隨著時光長大,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恰恰是理想到現實的距離,似乎是那麼近,但又是那麼遠。只有疲憊不堪我們,不偏不倚的剛好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 退坑萬氪玩家:我認為這是種悲哀(下)
    大家好呀,這裡依舊是叫獸的崩壞之旅,書接上回:(本篇承接上篇,主要講述叫獸的心路轉折,以及對【崩壞3】這款遊戲的看法)01麻木與疲憊,我選擇做「鹹魚」懵懂無知時的快樂並沒有持續太久,遊戲每月更新,角色越出越多,可是大部分角色根本沒有用武之地,例如
  • 漫畫風格FPS《墮落王牌》上架Steam 原汁原味還原90年代黑幫
    漫畫風格FPS《墮落王牌》上架Steam 原汁原味還原90年代黑幫 這款漫畫風格FPS上架Steam 原汁原味還原90年代黑幫
  • 「夜讀」功利心太強的人,交不了真朋友
    可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在那之後,小琳主動跟我聯繫的頻率越來越低,就連諮詢她關於產品上的一些問題,回復也是慢吞吞的。使用套餐到一半的時候,我絲毫沒有感覺到效果,於是打電話找小琳反映情況,可換來的卻是不耐煩的應對,說想要達到更好的效果,得加錢升級套餐。我恍然意識到,自己可能被她當成熟客來宰了,於是不再去和她爭辯什麼,而是選擇了默默遠離。俗話說,談錢最傷感情。
  • 紹興建了座不存在的古鎮,上演著孔乙已、祥林嫂的真實故事
    這是一座異常恢弘的戲臺,多重懸山式屋簷,朱色大氣,火紅燈籠懸掛,在藍天白雲下熠熠生輝。戲臺上書四個字「天然圖畫」,舞臺上一位舞女正鶯聲細語地唱著,所唱內容就是魯迅筆下的社戲。此時天空下著細雨,仍有不少人坐在凳子上聆聽,我聽不懂紹興話,便轉身離開繼續參觀。徑直走到「狂人府」,這是根據先生筆下的「狂人日記」建造而來。
  • 做人不能功利心太強
    其實只有這一個原因,那就是功利心太強。做任何一件事,你的初心和目標都不能變,如果你總是考慮的太利益化,那麼你也就丟掉了你最初的想法。在這個社會中,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做人太過於功利了,就沒有人願意和你打交道。做事太功利,就容易把事情做砸。在與人交往中,如果你總是想著,誰對我有價值,那我就和誰來往。
  • 功利心太強,一臉欲望,真的好嗎?
    功利心太強,一臉欲望,讓人感覺不舒服最近又從頭到尾重新看了一遍《創造營101》,發現創始人投選出來的11位火箭少女們,在整期節目中的表現各異。有帥的,有酷的,有甜美的,有颯的,有柔弱不自信的,但就是沒有看到她們功利心強,一臉欲望的一面,雖然她們當時心裡是十二分想要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