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小維已經養成了每晚要聽五六個故事才肯睡覺的習慣,在臥室的床頭和地墊上,各種繪本七零八落地擺放著(我真的不像個處女座啊,從來不會把東西收拾整齊)。到了睡覺時間,刷完牙洗過腳,小維就像皇帝翻後宮的牌一樣,把他喜歡的書挑出來,讓我給他讀。
在睡前故事中,有幾個是我和他都百讀不厭的。其中一個叫《我永遠愛你》。
故事從一個美好的早晨和一個溫暖的計劃開始。
小熊阿力早早醒來,心情很好地跑下樓梯,來到廚房,想為媽媽做一頓早餐:「烤麵包,抹蜂蜜,她一定愛吃!」
就在阿力伸手去拿盛蜂蜜的碗時——砰!媽媽最心愛的碗變成了九塊碎瓷片!阿力不是故意的,可是媽媽會怎麼說呢?
媽媽正在做早操。阿力走過去,媽媽問:「嗨,阿力。我好像聽到什麼東西摔碎了?」
阿力小心地問媽媽:「媽媽,是不是只有我乖乖的,你才愛我呀?」
「我永遠愛你呀。」媽媽微笑著回答,還拉著阿力一起做晨練。
「要是我做壞事了呢。」阿力問。
「我還是一樣愛你。」媽媽說,「真的,不騙你。」
「那如果我跟喬喬用枕頭打仗,弄得裡面的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那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弄得她綠一塊、紅一塊、藍一塊的,你還愛我嗎?」
「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那如果我忘了關冰箱門,妹妹把冰箱裡的東西都拽了出來,你還愛我嗎?」
「我永遠愛你,不過,那樣咱們就沒有點心吃了。」
「那如果我把姥姥做的麥片粥扣在頭上,你還愛我嗎?」
「我會永遠愛你的。不過,那樣你就得再吃一碗。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媽媽,為什麼今天早上你一直問這些傻傻的問題呢?」
阿力沉默了一會兒,鼓足勇氣小聲說:「如果我把你最心愛的碗打碎了,你還愛我嗎?」
「你知道我會永遠愛你的。」媽媽說,「走吧,阿力,該吃早飯了。」
他們一起走進了廚房。媽媽看到地上的碎片禁不住驚呼起來:「天啊!阿力,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碗呀!」(看來,媽媽之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有點心不在焉。)
「媽媽,對不起。」一直提心弔膽的阿力終於哭了,「可是你說過會永遠愛我的……」
「我當然愛你!」媽媽緊緊地摟住阿力。(這次愛的承諾分量更重,意義更大。)
阿力放心了,揩乾眼淚,又恢復了神氣活現、開心滿滿的樣子,並自己製作了一個彩繪的新碗給媽媽,上面寫著「阿力愛媽媽」。
媽媽笑著說:「現在,這個是我最喜歡的碗!」
我每次讀到「你還愛我嗎」的時候,就提問小維:「媽媽還愛不愛他?」
第一次,小維回答:「不愛!」
我就告訴他:「愛!阿力淘氣媽媽也愛他。」
現在,我每問一次,小維會果斷回答:「愛!」
然後,每次讀到阿力和媽媽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頁,小維就會轉過身緊緊地抱著我。那種感覺無比地溫暖美妙。
看似簡單的故事,看似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卻蘊含著親子教育最基礎的道理和最深刻的智慧。我喜歡這個故事,就是因為它能傳達給小維我想表達的母愛。
我愛你,
不是因為你乖乖的才愛你。
不是因為你好看又聰明才愛你。
不是因為你在外人面前表現良好給我掙了面子才愛你。
不是因為你考了一百分、得了一等獎才愛你。
不是因為你考上好大學、有份好工作才愛你。
不是因為要你回報我的養育之恩才愛你。
你打碎東西、你把羽毛弄得滿天飛、你給我帶來無窮無盡的小麻煩,我愛你。
你淘氣搗蛋、你傷心哭鬧、你懦弱膽小,我也愛你。
你對我說不、你表達憤怒和不滿、你跟我性格不同、價值觀不同,我仍然愛你。
我愛你,無條件、無保留。
這話說著容易,做起來其實挺難。
孩子打碎了碗,有幾個父母能忍住不責備:「你看看你,誰讓你去拿碗的。」
孩子問「你還會愛我嗎?」有幾個父母能不提條件:「你要是……我就愛你。」
孩子破壞了你心愛之物,有幾個父母能不衝孩子發脾氣:「你再動我的東西我就揍你!」
如果這個「愛的測試」放到生活中,能及格的父母會有多少呢?我並不樂觀。
因為對沒有抵抗之力的小孩子發脾氣、打罵,看似是最節約時間和精力的教育方式,又似乎沒有任何麻煩,事情過後孩子看起來還是一樣愛你依賴你。
那還何必克制自己的本性和怒火,用超乎尋常的耐心和智慧去和孩子平等交流呢。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而精神科醫生認為: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數都能從其家庭教養方式中找到癥結。父母對孩子性格和情緒的影響超過了學校和社會。
所以,如果你做了父母,就不要辜負你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就應該承認愛不只是本能,更是一種修行。為人父母者,都要在這條育兒之路上不斷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和惰性,俯下身子、打開心扉,給孩子最好的愛。
有的父母要說了:孩子有缺點,我不指出來,他怎麼進步?孩子犯了錯不打罵不懲罰,這不是縱容孩子麼?
我想問:你是喜歡一個每天指責你做飯不好吃、衛生打掃不到位、身材胖長相差掙錢少的伴侶,還是一個無論你做什麼都吃得很開心、你打掃衛生他也來幫著幹、你胖了他覺得可愛、你臉大他覺得端莊、你掙錢少他說我養你的伴侶?
或者說:你是喜歡一個每天親吻你擁抱你、說媽媽好棒好漂亮我愛媽媽的孩子,還是喜歡一個躲避你反抗你、認為你又老又醜拿不出手的孩子?
我們都喜歡被無條件地深愛著,也是為了愛自己的人們才努力要成為更好的人啊。
孩子又何嘗不是呢?
至於孩子犯了錯如何解決,這個晚安故事也給了很好的示例。阿力媽媽每次做完愛的保證,都要補充說明一下:你做錯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要承擔後果。弄亂了房間你要收拾、弄髒了妹妹你要幫她洗澡、把冰箱裡的東西扔到地上我們就沒有點心吃了。
這比一邊罵孩子搗亂惹麻煩一邊自己把問題解決的方式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你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才是孩子熱愛生活努力進取、無所畏懼面對世界的動力來源。
PS.類似《我永遠愛你》這樣適合對寶貝表達愛意的書還有《寶貝,就是這樣愛你》、《寶貝,知道我有多愛你》、《猜猜我有多愛你》等。
愛的表達,永遠不嫌多。
再PS.有讀者在後臺留言說要轉載我的文章,我因為幾天未登錄,沒有辦法直接給您回復了。在這裡給您回復一下:我的文章都可以轉載,只要告知你們的公眾號平臺,並在轉載時註明作者和來源即可。謝謝你們對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