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扯蛋:如何活出那些「魏晉名士」的風採

2020-12-13 西門不出刀

想活出名士的風範,不是件很難的事。做到以下三點,就真可以像竹林七賢這些所謂名士一樣了。

第一:餓死也不能為了五鬥米折腰,但如果餓不死,該折還得折。

如古詩寫得好:

是誰讓我低眉折腰事權貴?

讓我不得開心顏?

是錢。就是錢。

任何一個脫離了物質基礎的名士風採,都他娘的是扯淡。陶淵明他老人家能夠不為五鬥米折腰,這是因為他老人家有一大塊地,能夠自己種菜。

如果他的連地都沒有,連飯都沒吃的,別說五鬥米,你給他一升米,你看他折不折腰?還不折腰,餓他三天,你再看。

嵇康,劉伶這些貨天天的放蕩不羈,常於竹林之下,酣酒縱歌。

沒有想著低下身子為國家人民民族做一點實事,想的是鬱郁不得志,志大才疏。還覺得天道不公大材無用。

天天沉浸在酒缸裡,做著那些沒有營養的詩歌捶胸頓足,大呼蒼天無眼的時候。

內心裡真得感謝一下他們的老爹,給他們留下一份不算薄的遺產。讓他們能夠在無病呻吟的時候,還有飯吃,有酒喝。

於是這到成了名仕風採。扯他娘的蛋。

第二. 必須要純潔,就算喝醉酒之後睡在別人老婆身邊,也要純潔。要孝順,就算他母親去世了,自己也要大吃大喝,吃酒喝肉,以示孝順。

有本書叫世說新語,記載了阮籍睡在別人老婆身邊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說阮籍去隔壁酒館喝酒,醉了之後便躺在酒店主人的老婆(據說這個小娘子長的很是美豔)旁邊呼呼大睡,酒店主人開始以為他圖謀不軌,後來發現他只是在睡覺,也就釋然了。

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把阮籍這種行為與輕薄之徒給分開,這不是一種對女性的輕薄,而是一種與美的親近,這與情色無關。

你看做了名士之後喝酒都能喝出花來,別人也不會說你啥。

阮籍再給她母親服喪的時候,依然是大吃大喝,吃酒喝肉,神色自若.

對於這種行為,由於我個人是個普通小老百姓,我很不理解。但我相信阮籍作為一名名士,他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要不然怎麼來的名仕風採呢?

第三:不談國事不談政治,可以清談解樂,可以嗑藥搞小團體。

說起這些名士,就不得不提及藥方叫五石散。

唐代的藥王孫思邈曾經呼籲遇到這個藥方,必須把它焚毀。

可在魏晉朝的時候,這個藥方成了每一個名士必須吃的東西。吃了他之後呢,可以渾身發熱,可以迷惑人心。讓人很興奮。

從名仕何晏服用這個藥方之後,這玩意價格一路上漲,各路名士爭相效仿,成為了一種代表身份的象徵。喝酒也要吃這個藥,不喝酒也要吃這個藥,詩裡面再加上行散這兩個字也能表達出高貴。

明明是一種杜品,興奮劑,到那個時候卻成了上層名士身份的一個象徵。當時的政府對他一直是有禁令的,可名士們依然把禁令甩在一邊。

還美其名曰,吃了這個藥之後能保證自己高潔雅致的夢想。

WQNMD

現在大家搞清楚了,怎麼樣才能活出名仕風採了吧?特別是魏晉這些名士。酗酒,磕藥,吹牛逼,號稱自己鬱郁不得志,感慨千裡馬常有,而沒有伯樂。

如果名士就這樣的話,那這名士不做也罷。

相關焦點

  • 如何在這個時代活出魏晉名士的風範?
    想在當今這個時代活出魏晉名士的風範,著實不容易。首先,先決條件必須有,那就是要有錢有權。魏晉名士看似放浪形骸,不慕榮利,對錢和權唯恐避之不及,但他們其實並不缺錢。關鍵,魏晉名士不光有錢,錢對於他們不過是身外之物,因為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從出生那天就高人一頭。比如像王羲之,大書法家,一出生就是右軍將軍。因為魏晉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官員的選拔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庶族想要出頭很難,而世族身不動膀不搖就能當官。所以他們從不珍惜,往往甩手不幹去做名士。
  • 魏晉歷史趣聞:從魏晉名士「褒衣博帶」,窺探魏晉時期的穿衣風格
    魏晉名士作為一批有理想、有態度,而且還擁有風骨的文人集團,由於在政治上特別壓抑,所以只能在生活中放浪形骸。作為魏晉名士的形象概括,放浪形骸既是一種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出了無可奈何的悽涼。這不僅充分體現出了王羲之,放蕩不羈的魏晉風度,而且還彰顯出了當時社會的穿衣風格。如果從大方向上去闡述魏晉名士的穿衣風格,可以發現著巾子、穿寬衣,執麈尾、蹬木屐才是風流儒雅的體現。筆者認為,這不僅體現出了魏晉時期士人的豪放性格,而且也充分體現出了當時的文化風貌。
  • 從魏晉清談看魏晉名士的處世態度
    導語:玄學的出現是魏晉時期重要的一個標誌,隨著玄學的出現,魏晉名士之間一種名為清談的辯論形式開始風靡。所謂魏晉清談就是指魏晉名士們,針對玄學問題展開析理問難,並且就某一玄學問題反覆辯論的文化現象。清談是魏晉時期的時代特色,對這一時期的文人的生存狀態和文化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為什麼魏晉時期的名士很多都在民間,而唐宋名士卻幾乎都在朝廷?
    中國歷史上「名士」這一個詞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內涵,尤其是在魏晉時期,「名士」顯得尤為不同。這就給人一種觀感,似乎魏晉時期的民間有很多的「名士」,而唐宋之後的「名士」多有官職。那麼,這其中有什麼區別呢?
  • 這些魏晉名士個個都是當時的大腕!
    而在那之後的魏晉時代其實也是一段風雲詭譎的時代,富有才華的人如若繁星。同歷史上的許多四分五裂的時代一樣,時勢造英雄,魏晉的動蕩時期出了許多風流名士以及他們所流傳下來的故事。我們都在歷史課本上學過在漢朝時還沒有科舉制,那時皇帝為了選拔人才設立了察舉制。在魏晉時期自然也沿襲了這個制度。
  • 魏晉名士的特點是風流,但風流的背後往往是極端的醜陋
    魏晉名士的特點是風流,但風流的背後往往是極端的醜陋魏晉名士的精神特質和言行風範,為後世追慕不已,但是拋開時代的局限和個人的掙扎,魏晉名士的特點反而是「醜陋」,即所謂「風流」「通達」背後的「審醜」區位,這種超越了人性價值觀的人生氣度主要是在士族階層中形成,被人們廣泛接受和欣賞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醜
  • 魏晉名士的「另類」之風,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但有這麼一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儒家思想中的「禮」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他們做事「另類」獨特,與人談話時更是酣放恣肆,這種風度就是魏晉風度,這群人也就是被人熟知的魏晉名士。 魏晉名士圖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為先驅,「另類」之風蔚然成風 翻看魏晉的史書,細心的人會發現,其中很多人物的評價中都有「不修小節
  • 魏晉名士阮籍、劉伶,他們的有些所作所為,讓人啼笑皆非
    魏晉名士阮籍、劉伶,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你大跌眼鏡還在羨慕魏晉風骨的瀟灑?看看他們都做了什麼!許多精彩的穿越小說,主人公從現代回到古代,依靠金手指,開啟一路開掛的人生,令許多人都憧憬著自己也能穿越到古代,過一把做人生贏家的癮。魏晉南北朝有許多名士,他們的風流瀟灑令人羨慕,如果穿越回到那個時代去做名士,又會過上怎樣的生活呢?
  • 中國人最驚世駭俗的第三種人格:魏晉名士風度從何而來?
    狂狷人格發展到魏晉時代,在狂與狷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第三種人格——魏晉名士風度。魏晉名士風度不是憑空而來,它的形成具有其歷史的邏輯。在魏晉名士們看來,生命本當自由,不應該被束縛在名教的牢籠之中而不由自主,於是儒家名教的信仰體系開始坍塌,而老子莊子的道家道法自然的學說,開始重新在名士的心中投下巨大的漣漪。名士們談玄長嘯隱居在與世俗的隔離中追求生命的快樂,於是有了「正始」的清談與服藥。曹魏時代的「正始名士」們,談玄與服藥的風氣大盛。
  • 魏晉名士,那個姿,那個態,後世知識分子嚮往,卻學不來
    所謂魏風度也好,魏晉風骨也罷,其實就是魏晉一幫名士對亂世的一種姿態。在魏晉可不是誰都能稱為「名士」的,要成為「名士」,必須滿足三個硬性指標:第一、長得得好看。用有文化內涵表述方式稱為「風清骨峻」或「風姿俊逸」。
  • 未能免俗,魏晉名士阮鹹
    阮鹹是魏晉名士,他的叔叔是當世才子阮籍。在晉朝,有七月初七曬衣服的風俗。阮鹹家中貧寒,沒有綾羅綢緞的高檔衣服可曬,只能在院中晾曬一條圍裙,權當應景。有人嘲笑阮鹹家貧,他沒當作一回事,反而自嘲,未能免俗,也像大家那樣完成時令風俗。通過這個故事,讓人們看到了,放蕩不羈的名士,也會走一下「尋常路」。說阮鹹未能免俗,頗有一點真名士自風流的味道,讚揚他不在意外界眼光。
  • 魏晉名士之所以驕傲,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尊嚴
    從另一種角度上看,《世說新語》也可以說是關於「名士」的著作的集大成者。由於「名士」是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要確切地說它的標準是什麼也就很困難。而且《世說新語》全書都涉及名士的言行,在這一講中當然不合適逐一論析,這裡只圍繞範曄論「名士風流」的幾句話,選若干實例來說明。不過他原來是就漢代名士而言,我們這裡將之推衍到魏晉。
  • 名節操守一一魏晉名士風骨
    《世說新語》中那些士君子的故事,如張儉、範滂、孔融等那些個士大夫,無一不透露著一種魏晉風骨。東漢末年,黨錮禍起,張儉(東漢名士,江夏八駿之一)亡命逃離,無論投向什麼人家,只要知道是張儉,明知要惹大禍,大家仍甘願破家相容。漢靈帝建寧二年,宦官專權,大誅黨人。
  • 說魏晉名士「超然物外」的魏晉風度和「神韻飄逸」的魏晉書風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戰亂,分裂,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一大批地位顯赫的上層名流和有家族地位的文人,以及有錢的風流名士,崇尚自然,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不計民聲,不問世事,飲酒作樂,作詩作文,超然物外,醉生夢死,其實,魏晉風度在歷代每每遭貶。
  • 在魏晉眾多名士中,從王羲之身上讀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湧現了許多風流名士,他們不羈的性格與極高的藝術造詣都是其他時代中所罕見的。其中,王羲之不僅以奪目的書法,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一朵燦爛的奇葩,其文學成就與灑脫的人格都是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看他,就能了解琅琊王氏為何三百餘年風流不衰、冠冕不絕,看他,就能看到魏晉文化是多麼別具一格又璀璨奪目。因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可以說,在魏晉眾多名士中,王羲之是真正的千古風流人物。
  • 魏晉名士有多「作」
    魏晉名士喜歡服用的"五石散",其實是含有劇毒的,但為什麼還要吃並成為上流人士的時尚呢?當時人們認為功效有三:一是祛病延年求長生。二是濟欲壯陽似春藥。三是養顏美容皮膚白。但同時也產生了三害:一是視力嚴重下降。二是皮膚敏感,易幹癢,"捫蝨而談"裡的蝨其實是服藥所致。三是暴躁易怒。而且,"五石散"還有一個名字:"寒食散",因其性熱,服食後必須用溫酒來調理,用冷酒就等於火上澆油,形同自殺。
  • 明知有毒,魏晉名士依舊瘋狂追捧,細說「五石散」那該死的魅力
    《言語》若說歷朝歷代,哪一個時期的爺們最為風度翩翩,英俊瀟灑,膚白貌美大長腿,我若說魏晉排第二,你們都找不出第一。別的朝代多描述男的氣概、骨氣、勇猛啥的,但是輪到魏晉時期倒好,比帥、比漂亮、比風度。說到這裡,喜歡追偶像劇的同學有沒有覺得熟悉?對!
  •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第一個原因就是殺名士是魏晉時期的君主穩固政權的手段。我們都知道魏晉時期是一個軍閥割據混亂的時代,頻繁的動亂帶來的是人心起伏。名士作為一種特殊的人群,在社會中享有極高的聲望,他們的言論在往往決定著民心的走向。
  • 魏晉風骨與名士風流《公子不勝衣》體不勝衣佳公子,文筆乾淨治癒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魏晉背景的小說,女主重生。男主性格很鮮明,是濁世風流,翩然一世的體不勝衣佳公子,女主溫暖明亮,恩怨分明,是名士之女。荀謙:愛她就帶她一起去死,愛她就別讓她把你看透魏晉風骨,名士風流體不勝衣病弱公子×明媚純善名士之女【精彩節選】【橘子點評】這本小說文筆比較古色古香
  • 魏晉時期那些盛世美男的愛美日常
    畢竟化妝護膚的主流群體是女性,然而在歷史上魏晉時期可不是這樣啊。所謂魏晉風流,不拘一格。那個時代的美可不僅限於女子。魏晉時期多出美男子,名士們一個個都是精緻的豬豬男孩,對自己的身材顏值都有極高的要求當地老百姓知道他要經過此地,提前在此等候,想睹一風採。粉絲是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堵厚厚的人牆,將道路堵得水洩不通。衛玠本來就有虛弱的病,而經過此番折騰,更是勞累不已,體力不支。等他從這堵人牆中緩緩走出時,竟然精疲力盡,奄奄一息癱倒在車上,不治身亡。這就是著名的「看殺衛玠」。(蛋蛋君:粉絲需理智,追星要謹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