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的御用插畫家與世紀末的頹廢派運動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企鵝蘭登 企鵝圖書

編撰 | 林舒羽

若是說到「唯美主義」、「頹廢派」,王爾德的名字一定是第一個浮現在腦海裡的,但奧伯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卻顯得很陌生。王爾德引發爭議的代表作《莎樂美》(Salome)當中有一副黑白插圖,風格怪誕詭異,卻又讓人眼前一亮,這幅提到《莎樂美》必定出現的作品,就出自比亞茲萊之手。這位天才插畫家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無數極具個人風格、辨識度極高的優秀作品,而他正是世紀末藝術運動中承前啟後的人物。

(《莎樂美》中最著名的插畫The Climax,圖源:pinterest)

比亞茲萊於1872年生於英國布萊頓,家道中落的比亞茲萊一家非常重視藝術教育,因此比亞茲萊從小就有很好的文學、美術、音樂素養。然而比亞茲萊一生被肺結核病所困擾,無法離家進行藝術深造,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在威斯敏斯特的一個畫室學習繪畫。他的早期繪畫習作能夠看到拉斐爾前派畫家對他的影響。

(比亞茲萊肖像,攝影:Frederick Evans,圖源:V&A)

比亞茲萊職業生涯的轉機出現在1891年夏天。他與姐姐瑪白(Mabel)一同拜訪了唯美主義運動領袖、最後的拉斐爾前派大師愛德華·伯恩-瓊斯爵士(Sir Edward Burne-Jones),後者對他的畫作大為欣賞,並鼓勵他繼續學畫,推薦他去威斯敏斯特藝術學院師從Fred Brown,而比亞茲萊也是從那時開始在英國藝術界大放異彩。

早期插畫:《亞瑟王之死》

比亞茲萊的第一部大型插畫作品是為託馬斯·馬洛禮爵士所作的《亞瑟王之死》繪製的300餘幅插圖以及標題花飾,也奠定了他日後成熟時期作品的風格。

(《亞瑟王之死》第一卷的封面,圖源:V&A)

作品貼近中世紀風格,裝飾繁複,線條流暢而精美。比亞茲萊獨創的技法在簡單的筆觸中能夠傳達極其複雜怪誕的主題。他深入研究中世紀木版畫和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而黑色線條這一核心構成是從薄伽丘的描述中汲取的靈感。而19世紀末期的印刷技術也幫助比亞茲萊能夠更好地實現黑白風格特色。

(圖源:V&A)

這組作品完成後,比亞茲萊收到了250磅報酬,也使他決心走上職業畫家的道路。

美名與批駁並存:《莎樂美》

1893年,王爾德的代表作《莎樂美》的法語原著發表,不久之後,比亞茲萊便在《畫室》(The Studio)雜誌發表了一幅為《莎樂美》創作的畫作「The Climax」(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那副最負盛名的畫作)以及其它作品,立刻引起了唯美主義領軍人物王爾德的注意。受著名出版商萊恩(John Lane)的委託,比亞茲萊為王爾德的英文版《莎樂美》創作插畫,轟動一時並引起爭議。也正是這次相識,讓比亞茲萊進入了以王爾德為中心的英國唯美主義藝術圈,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莎樂美》封面,圖源:V&A)

在早期作品的基礎上,這組作品更體現出了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以及日本「春畫」(shunga)對比亞茲萊的影響。人物大多懸浮在半空,而對王爾德文中的性暗示內容,比亞茲萊也大膽處理,因此一經發表,便引發了不少媒體的爭議,《泰晤士報》評論這些作品「奇幻、怪誕、晦澀、噁心」(「fantastic, grotesque, unintelligible, repulsive」)。《莎樂美》插畫幾乎是由於被黑而走紅的。

(「The Stomach Dance」,圖源:V&A)

比亞茲萊此時趁熱打鐵,成為了萊恩創辦的雜誌《黃面志》(The Yellow Book)的美編,隨後迎來了事業的巔峰期,但也在非議中引來了麻煩。

《黃面志》與《薩伏伊》:唯美主義的巔峰與隕落

1894年,比亞茲萊加入《黃面志》,而當時改良後廣泛運用的印刷技術也使得比亞茲萊的黑白畫創作如魚得水。他為《黃面志》創作了大量以現代生活、現代藝術時尚為主題的畫作,而《黃面志》也成為了唯美主義與頹廢派的專屬雜誌。

(圖源:pinterest)

然而,隨著王爾德因「有傷風化罪」入獄,作為王爾德圈子裡一員的比亞茲萊也受到了牽連。王爾德入獄的那天,肋下夾了一本黃色封面的小說,但《黃面志》和唯美主義的聯繫實在太緊密,這本書立刻被媒體誤認為是《黃面志》,而先前早就因《莎樂美》「不堪入目」的插畫而被批的比亞茲萊,這次也被媒體「公開處刑」。迫不得已之下,萊恩只能解僱了比亞茲萊,他為《黃面志》創作的新一期的畫作也被全部撤下。窮困潦倒的比亞茲萊肺病復發,健康每況愈下。

但峰迴路轉,此時,以寫作同性文學的詩人、作家安德烈·拉夫洛維奇(André Raffalovich)以及對古典色情文學有濃厚興趣的出版商萊奧納多·史密瑟斯(Leonard Smithers)向比亞茲萊伸出了援手,二者都以反資產階級道德傳統而聞名。受到後者支持,比亞茲萊與亞瑟·西蒙斯(Arthur Symons)共同創辦了《薩伏伊》(The Savoy)雜誌。這一時期,比亞茲萊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文學及繪畫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為蒲柏《劫發記》(The Rape of the Lock)所創作的插畫。

(《劫發記》插畫,圖源:V&A)

這一組插畫是他技法最為成熟,最為精緻的作品,所有細節都經過精心繁複的雕琢。而曾對比亞茲萊頗有微詞的惠斯勒也對其大加讚賞:「奧伯利,我先前看錯你了——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畫家。」(「Aubrey, I have made a very great mistake – you are a very great artist」)

然而隨著1895年王爾德入獄,1898年比亞茲萊病逝,同年伯恩-瓊斯爵士逝世,緊接著1900年王爾德病逝於巴黎,1903年惠斯勒也離世,唯美主義與頹廢派的時代宣告落幕。

比亞茲萊的風格無疑是無可複製的,他從中世紀藝術、文藝復興運動、洛可可裝飾藝術、日本浮世繪等等藝術流派中吸取精髓,加上個人纖弱細膩卻又天馬行空的風格,成為唯美主義與頹廢派運動最絢爛的玫瑰。儘管他病魔纏身的短暫一生充滿非議與各種猜測,不可否認的是,比亞茲萊獨一無二的風格成為了日後新藝術運動與裝飾藝術運動的先驅,從醜惡怪誕之中綻放出的綺麗之美,勾勒出了世紀之交轉瞬即逝的絢爛,表達了崇尚自我個性的主張。

References:

https://www.vam.ac.uk/articles/aubrey-beardsley-decadence-desire

https://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the-faith-behind-aubrey-beardsleys-sexually-charged-ar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brey_Beardsley

原標題:《王爾德的御用插畫家與世紀末的頹廢派運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毒舌與唯美主義詩人王爾德
    奧斯卡·王爾德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愛爾蘭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我們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王爾德是兼而有之,年輕的時候極度的帥氣,我們來張他的照片感受一下。
  • 王爾德《自深深處》:愛是讓自己快樂幸福的源泉,苦難自有其意義
    文 | 幻影花釉圖 | 網絡,侵刪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
  • 經典解釋王爾德:來自深淵之處的愛
    我曾把自己的生命給了你,然而,為了滿足一己私慾,人性情中最低下最可鄙的欲望,仇恨、虛榮還有貪婪,你把它丟棄了。在不到三年時間裡,你把我完完全全給毀了。為了我自己的緣故,我別無選擇,唯有愛你。他是那麼地愛他,一邊埋怨一邊不舍,一邊恨一邊愛。不過叫我不能忘懷的,倒不是王爾德愛的熾烈、真摯、痴迷甚至瘋狂,而是像他這般自戀成癖的一個人,竟也能這般忘我地去愛一個人,況且是同性戀者。
  • 王爾德唯一長篇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至美主義的藝術品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
  • 王爾德:生活的秘密就是受苦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年),出生在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王爾德的傳記很多,這一本卻有特殊的地位。
  • 可以學習英語的美句,王爾德、泰戈爾
    王爾德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奧斯卡.王爾德(1854.10.16-1900.11.30)英國作家、詩人、散文家。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
  • Gucci創意總監--西班牙藝術家、插畫家Ignasi Monreal
    欣賞更多油畫作品,請加入我們轉自公眾號:美術志  微信ID:mszmss每個大牌都有自己的御用插畫師這幾年風生水起的Gucci越來越火除了有Alessandro Michele的坐鎮還因為Gucci擁有了最懂自己的插畫師我們先來看一段Gucci今年的廣告大片
  • 從唯美到現代:王爾德唯美主義思想的再認識
    奧斯卡•王爾德一生的創作思想比較複雜,在其唯美主義的激情中還夾雜著現代主義的精神意識。這種交叉和重合是時代造就或促成的,有其必然性。他出生於1854年,病逝於1900年,恰逢新舊兩個世紀的轉換之際和唯美主義向現代主義演化的過程之中。這就決定了身處夾縫而又以感性著稱的王爾德在其創作思想體系中既有流行於19世紀的美學信條,也有即將到來的20世紀美學曙光的照耀與滲透。
  • 王爾德:悲傷是人類所有感情的極致,只有在痛苦中詮釋痛苦的美麗
    王爾德作為19世紀唯美主義和頹廢派運動的先驅,在當時的文學界很受歡迎,可謂紅極一時。然而,這一切都在他與同性情人道格拉斯·波西的相遇和相愛而告終。1895年,道格拉斯·波西的父親因為王爾德與兒子的不道德關係,起訴王爾德。
  • 《王爾德的情人》:王爾德與他的神經質美少年
    《王爾德的情人》王爾德真的愛波西嗎?我想是愛的,且深愛。王爾德的愛無法質疑。只看這部電影並不覺得波西有多愛王爾德,與其說波西是王爾德的情人,倒不如說王爾德是波西的情人,在這段感情裡波西才是真正的操縱者。但波西並非進退自如,他一樣的離不開王爾德。
  • 世紀末的藝術狂歡——新藝術風格
    十九世紀末,德國生物學家 Ernst Heinrich Haeckel 發表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海洋生物插圖,激發了人們對於未知自然界的探索,也拉開了新藝術運動的序幕,那些精巧和諧、充滿藝術感的線條是造物主的神來之筆,描繪出了新藝術暗喻自由的時代精神
  • 背叛與形變:王爾德的唯美主義愛情觀
    人們特意用王爾德句式,杜撰了警句:「我不認識王爾德先生,不認識王爾德先生,也就沒人認識你。」確實,人們都很期待他在社交場合,期待看到他穿什麼,聽他口若懸河,說俏皮話,講故事。《快樂王子》正是在這樣的場合,講出來的一個故事。
  • 王爾德,和他的妻子,兩個同志情人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 奧斯卡・王爾德出生於愛爾蘭,畢業於牛津,現代劇作家;王爾德是天才,19世紀唯美主義演繹者,推崇「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創作思想讓他成功又與眾不同;
  • 王爾德:可是愛比生命更重要|青年會客現場回顧
    正在考研衝刺階段的中文系大四學生姚澤芳邀請到華東師範大學與武漢大學的三位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生學姐李程蔚、李文燕、張寧,共同討論這位逝於20世紀之初的文學天才。此次活動依舊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二十餘位聽友在雲端聆聽了這場分享。對於我們這一代青年人來說,王爾德作為人的離開與我們作為人的降臨,中間相隔了幾近一個世紀,一百年的歷史。
  • 深度解析王爾德名言: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
    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19世紀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這些是從網絡上能查到的關於王爾德的具有代表性標籤的一部分介紹。而真正知道「王爾德」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的一句名言:「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乍一看這句話的時候,以為他說的是:「只有膚淺的人才會以貌取人。」
  • 「毒舌小王子」王爾德25條經典語錄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
  • 王爾德的毒雞湯,一百多年後再喝依然「上頭」
    呵呵,那是因為你沒看過王爾德。水至清則無魚,人毒舌則無敵。見識過王爾德的人,才配說自己敢喝「毒雞湯」。1.失控的人生奧斯卡·王爾德出生於愛爾蘭,家境不錯,上學期間就表現出優秀的文學才能,獲得全額文學獎學金。畢業後,他從牛津搬到倫敦,進行詩歌、戲劇創作。
  • 王爾德 | 夜鶯與玫瑰
    節選王爾德著《夜鶯與玫瑰》「她說我若為她採得紅玫瑰,便與我跳舞。」青年學生哭著說,「但我全園裡何曾有一朵紅玫瑰?」
  • 一場世紀「毒舌」對話,兩大文學巨匠,魯迅與王爾德,你猜誰會贏
    在毒舌界一直有一個腦洞:當魯迅和王爾德兩個出了名的毒舌懟起來誰能贏?奧斯卡·王爾德,在短短46年的傳奇人生裡,王爾德留下了無數驚世駭俗妙句,其中不少是他作品中人物的話。1881年,王爾德坐船橫跨大洋來到美利堅,進關的時候,海關曾問他是否有貴重物品要申報。他傲然地說:「我沒有什麼可以申報的,除了我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