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企鵝蘭登 企鵝圖書
編撰 | 林舒羽
若是說到「唯美主義」、「頹廢派」,王爾德的名字一定是第一個浮現在腦海裡的,但奧伯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卻顯得很陌生。王爾德引發爭議的代表作《莎樂美》(Salome)當中有一副黑白插圖,風格怪誕詭異,卻又讓人眼前一亮,這幅提到《莎樂美》必定出現的作品,就出自比亞茲萊之手。這位天才插畫家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無數極具個人風格、辨識度極高的優秀作品,而他正是世紀末藝術運動中承前啟後的人物。
(《莎樂美》中最著名的插畫The Climax,圖源:pinterest)
比亞茲萊於1872年生於英國布萊頓,家道中落的比亞茲萊一家非常重視藝術教育,因此比亞茲萊從小就有很好的文學、美術、音樂素養。然而比亞茲萊一生被肺結核病所困擾,無法離家進行藝術深造,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在威斯敏斯特的一個畫室學習繪畫。他的早期繪畫習作能夠看到拉斐爾前派畫家對他的影響。
(比亞茲萊肖像,攝影:Frederick Evans,圖源:V&A)
比亞茲萊職業生涯的轉機出現在1891年夏天。他與姐姐瑪白(Mabel)一同拜訪了唯美主義運動領袖、最後的拉斐爾前派大師愛德華·伯恩-瓊斯爵士(Sir Edward Burne-Jones),後者對他的畫作大為欣賞,並鼓勵他繼續學畫,推薦他去威斯敏斯特藝術學院師從Fred Brown,而比亞茲萊也是從那時開始在英國藝術界大放異彩。
早期插畫:《亞瑟王之死》
比亞茲萊的第一部大型插畫作品是為託馬斯·馬洛禮爵士所作的《亞瑟王之死》繪製的300餘幅插圖以及標題花飾,也奠定了他日後成熟時期作品的風格。
(《亞瑟王之死》第一卷的封面,圖源:V&A)
作品貼近中世紀風格,裝飾繁複,線條流暢而精美。比亞茲萊獨創的技法在簡單的筆觸中能夠傳達極其複雜怪誕的主題。他深入研究中世紀木版畫和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而黑色線條這一核心構成是從薄伽丘的描述中汲取的靈感。而19世紀末期的印刷技術也幫助比亞茲萊能夠更好地實現黑白風格特色。
(圖源:V&A)
這組作品完成後,比亞茲萊收到了250磅報酬,也使他決心走上職業畫家的道路。
美名與批駁並存:《莎樂美》
1893年,王爾德的代表作《莎樂美》的法語原著發表,不久之後,比亞茲萊便在《畫室》(The Studio)雜誌發表了一幅為《莎樂美》創作的畫作「The Climax」(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那副最負盛名的畫作)以及其它作品,立刻引起了唯美主義領軍人物王爾德的注意。受著名出版商萊恩(John Lane)的委託,比亞茲萊為王爾德的英文版《莎樂美》創作插畫,轟動一時並引起爭議。也正是這次相識,讓比亞茲萊進入了以王爾德為中心的英國唯美主義藝術圈,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莎樂美》封面,圖源:V&A)
在早期作品的基礎上,這組作品更體現出了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以及日本「春畫」(shunga)對比亞茲萊的影響。人物大多懸浮在半空,而對王爾德文中的性暗示內容,比亞茲萊也大膽處理,因此一經發表,便引發了不少媒體的爭議,《泰晤士報》評論這些作品「奇幻、怪誕、晦澀、噁心」(「fantastic, grotesque, unintelligible, repulsive」)。《莎樂美》插畫幾乎是由於被黑而走紅的。
(「The Stomach Dance」,圖源:V&A)
比亞茲萊此時趁熱打鐵,成為了萊恩創辦的雜誌《黃面志》(The Yellow Book)的美編,隨後迎來了事業的巔峰期,但也在非議中引來了麻煩。
《黃面志》與《薩伏伊》:唯美主義的巔峰與隕落
1894年,比亞茲萊加入《黃面志》,而當時改良後廣泛運用的印刷技術也使得比亞茲萊的黑白畫創作如魚得水。他為《黃面志》創作了大量以現代生活、現代藝術時尚為主題的畫作,而《黃面志》也成為了唯美主義與頹廢派的專屬雜誌。
(圖源:pinterest)
然而,隨著王爾德因「有傷風化罪」入獄,作為王爾德圈子裡一員的比亞茲萊也受到了牽連。王爾德入獄的那天,肋下夾了一本黃色封面的小說,但《黃面志》和唯美主義的聯繫實在太緊密,這本書立刻被媒體誤認為是《黃面志》,而先前早就因《莎樂美》「不堪入目」的插畫而被批的比亞茲萊,這次也被媒體「公開處刑」。迫不得已之下,萊恩只能解僱了比亞茲萊,他為《黃面志》創作的新一期的畫作也被全部撤下。窮困潦倒的比亞茲萊肺病復發,健康每況愈下。
但峰迴路轉,此時,以寫作同性文學的詩人、作家安德烈·拉夫洛維奇(André Raffalovich)以及對古典色情文學有濃厚興趣的出版商萊奧納多·史密瑟斯(Leonard Smithers)向比亞茲萊伸出了援手,二者都以反資產階級道德傳統而聞名。受到後者支持,比亞茲萊與亞瑟·西蒙斯(Arthur Symons)共同創辦了《薩伏伊》(The Savoy)雜誌。這一時期,比亞茲萊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文學及繪畫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為蒲柏《劫發記》(The Rape of the Lock)所創作的插畫。
(《劫發記》插畫,圖源:V&A)
這一組插畫是他技法最為成熟,最為精緻的作品,所有細節都經過精心繁複的雕琢。而曾對比亞茲萊頗有微詞的惠斯勒也對其大加讚賞:「奧伯利,我先前看錯你了——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畫家。」(「Aubrey, I have made a very great mistake – you are a very great artist」)
然而隨著1895年王爾德入獄,1898年比亞茲萊病逝,同年伯恩-瓊斯爵士逝世,緊接著1900年王爾德病逝於巴黎,1903年惠斯勒也離世,唯美主義與頹廢派的時代宣告落幕。
比亞茲萊的風格無疑是無可複製的,他從中世紀藝術、文藝復興運動、洛可可裝飾藝術、日本浮世繪等等藝術流派中吸取精髓,加上個人纖弱細膩卻又天馬行空的風格,成為唯美主義與頹廢派運動最絢爛的玫瑰。儘管他病魔纏身的短暫一生充滿非議與各種猜測,不可否認的是,比亞茲萊獨一無二的風格成為了日後新藝術運動與裝飾藝術運動的先驅,從醜惡怪誕之中綻放出的綺麗之美,勾勒出了世紀之交轉瞬即逝的絢爛,表達了崇尚自我個性的主張。
References:
https://www.vam.ac.uk/articles/aubrey-beardsley-decadence-desire
https://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the-faith-behind-aubrey-beardsleys-sexually-charged-ar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brey_Beardsley
原標題:《王爾德的御用插畫家與世紀末的頹廢派運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