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醫生是自己:30種疾病的對應穴位治療方法(附食療方)

2021-12-10 民間偏方大全

點「民間偏方大全」,免費關注,享健康資訊 

1、發燒:按摩下都(手背四、五指縫尖上五分處)。連續不斷掐按1—2分鐘。

2、耳聾、耳鳴、牙痛、面部神經麻痺和面癱(肝火旺造成的):

症狀:平時有高血壓病,由於生氣發脾氣,情志失調、從而引起暫時性耳鳴、耳聾。耳鳴、耳聾實際上也是因為膽經的氣血滯澀,這時候刺激聽會穴來疏通膽經裡的氣血,肝膽相通,肝火自然也會消除,耳鳴、耳聾的問題也就一併解決了。可按摩聽會穴(耳垂前面、下頜骨髁狀突出的後緣、張口有凹陷的地方)操作方法:用食指按摩聽會穴350~400下,不要用力太猛,以免傷到皮膚,約15分鐘即可見效。

聽會,是指耳能聽聞聲音,意思是穴內的天部氣血為空虛之狀,無物阻隔聲音的傳遞。如果肝膽火旺,膽經氣血不通暢,受到阻塞,就會表現為耳鳴耳聾的症狀。比如內耳化膿感染或高血壓病人肝火上炎而出現的耳鳴等。

食療法:喝葛根參茶:葛根15克,太子參15克,綠茶葉10克,將葛根、太子參和綠茶放入茶杯內,開水泡茶。這道茶的功效是益氣健脾、升清聰耳,對於這種耳朵暴鳴的現象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註:平時要放寬心。

聽會穴不僅對耳聾、耳鳴有特效,對於面神經麻痺和面癱、牙痛病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這就是經絡和穴位的神奇之處,身體上的經絡暢通了,所有毛病都會自己跑掉。

3、面神經麻痺、口腔潰瘍:按摩牽正穴(耳垂前5分至1寸),手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潰瘍加小腸反射區)。

牽正穴

4、面肌痙攣:天容穴與天牖穴之間,多有壓之有酸脹感的反應穴。

5、脫髮、提神:按摩百會穴(解決脫髮煩惱第一要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為各經脈氣匯聚之處,連貫周身經穴。刺激百會穴,可以同時調理足多條經脈,使人體精氣與氣血旺盛,頭髮自然也就健康了。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間歇性手法敲打點壓百會穴,每次5分鐘左右;工作疲憊時,用木質或牛角梳順著頭發生長的方向往下梳100下,既提神醒腦,又按摩了頭部經絡;也可幹梳頭,即伸開十指,指尖輕觸頭皮,用指腹稍用力,以均勻的力量從上而下進行梳理。

按摩百會穴可預防脫髮,還可提升體內的陽氣、開竅醒神,提高工作效率。

百會穴

6、失眠——不拘時按揉少海穴。

中醫說的「心腎不交」,它的表現症狀為,夜裡渾身燥熱,煩躁、愛出汗、失眠多夢等,男性可能會出現自汗、遺尿、遺精等……這些都是心腎不交的表現。按摩心經上的少海穴,位於肘橫紋邊兒上這個點,也就是在屈肘的時候,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這個穴位的主要作用就是滋陰降火。因為心經屬火,而這個穴是合穴,屬水,腎也屬水,所以少海穴起一個水火相濟的作用。就是說火太旺的人,揉這個穴可以降火,同時又滋陰補腎。心腎不交的朋友一定多要揉這個少海穴。在揉少海穴的同時配合著合谷穴一起揉,效果會更好。

食療方:糯米小麥粥。原料是糯米50克,小米50克。把這兩者加水適量同煮成粥,加適量白糖或紅糖調味即可。這道粥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脾胃,益心腎,安心神,每日1次,最好當做晚餐用,在臨睡前吃一碗,效果非常好。

失眠、足跟痛:按摩失眠穴(足底足跟正中點),手法:重度力點按。

7、心慌、心跳過速、恐懼

我們知道,憂愁和悲傷都會使肺氣消耗,肺氣虛時,機體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從而產生悲觀、自卑、心理負擔重等情緒。而人肺氣盛時,自卑的心理就會減少,做起事來也就更加自信,遇大事時也會沉著鎮定膽子大。肺經上的俠白穴(俠白穴中的「俠」,是指藝高膽大之人),就是給肺補充力量的一個穴位,可幫人克服恐懼。肺氣足了,你就會感到勁頭飽滿,應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膽子自然也就大起來了。

俠白穴位於臂內側,肘橫紋上5寸,肱二頭肌橈側緣凹陷處。也可先找到天府穴,天府穴下1寸處即是此穴。古人找這個穴位的方法,將將墨染於乳頭後,抱臂雙手夾之,手臂染上墨點的地方就是這個穴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俠白穴用力下壓或按揉,時間在2~3分鐘之間,以有酸、脹感覺為佳。

此外,這個穴對心跳過速也有很好的功效。很多人在面試或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會感到緊張,心跳得很快,這也是由肺氣不足所致。此時可以按按俠白穴,動作雖小,效果卻很好。所以,下次如果你再感到心「撲通、撲通」跳得厲害時,就用力按揉俠白穴,很快就可以找回從容鎮定的感覺了。

8、腦疲倦,(醒腦):按摩督脈上的神庭(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中指點按刺激。

9、改善健忘、提神醒腦:大鐘配天柱能補腦(相當於「醒神健腦丸」),可補充腎氣,增強大小腦功能,

膀胱經上的天柱穴,位於後頭骨下方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CM左右)大家通常在下午3~5點總會感到精神頭特別足,就是因為此時膀胱經的氣血最旺;腎經上的大鐘穴(位於「太溪下0.5寸」或「照海後1.5寸」處。找到腳內踝,內踝後緣的凹陷往下1釐米處),有調節腎經和膀胱經的功效了。按揉此處30~50次即可。也可用指腹按住此處6秒鐘,然後慢慢鬆開,如此反覆按壓。

許多老年人總感到自己愛忘事,這是由於上了年紀,大腦功能慢慢衰退的緣故。與其吃那些被宣傳的不著邊際的保健品,倒不如多按摩大鐘穴和天柱穴,比吃的任何一種保健品都管用,還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

10、近視、視力下降:按摩後溪穴,每次5分鐘,常年堅持。

近視用中醫來說,它的發病原因,多因過度用眼,損傷肝血,眼睛裡的經絡不通,失去正常的舒張功能造成的,僅僅是眼睛疲勞,還不足以造成近視。真正導致近視的,是眼睛缺少陽氣滋潤時還過度疲勞。當我們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首先壓抑了督脈,因為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陽氣不足了,就沒辦法補充到眼睛,眼睛的正常舒張功能被抑制,近視也就很容易發生。

按摩小腸經上的後溪穴(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也就是大家攥拳頭的時候,在稱為「感情線」的那條紋的盡頭就是後溪穴),它通督脈、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按摩方法,讓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上,來回滾動,或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個小時刺激一次就足夠了。

11、迎風流淚、頭暈、耳鳴、尿頻尿急、預防魚尾紋。按摩瞳子髎穴和睛明穴。

膽經上專治迎風流淚的穴位——瞳子髎穴,該穴(位於外眼角旁開0.5寸、眼眶骨外緣凹陷中)是膽經頭面部的第一穴,按摩的時候用食指按壓,每次自己數著按壓40下,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有利於寒溼水氣的擴散,從而起到治療迎風流淚的效果。之所以用食指按壓,是因為食指的力度對於這個穴位來說正好,力量不要太大,有人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把臉部的皮膚都揉掉了皮。

治療迎風流淚,按摩瞳子穴和擠按睛明穴(眼睛內側,鼻梁和內眼角交界的地方)配合起來效果會更好。每用眼1~2個小時,按摩一下睛明穴和瞳子髎穴,也算是對眼睛的一種「回報」了。

12、急性結膜炎:按摩小腸經上的少澤(手小指尺側,距指甲0.1寸),手法:拇指重掐法。

13、眼瞼浮腫,黑眼圈——太溪穴

早上照鏡子,你若眼瞼浮腫、黑眼圈明顯、面色蒼白,讓你看起來很沒精神,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腎虛了,需要補腎了。人體有補腎的法寶——太溪穴(位於腳內踝後緣的凹陷處按壓,當有酸、痛、脹感覺時,即為此穴)。按摩太溪穴可以打通腎經,引火歸源。只要腎氣足了,正氣存留於體內,邪氣自然不得侵入。邪氣無法侵入,身體才能健康。所以,無論是對於因工作忙碌而導致腎虛的年輕人,還是因歲月的流逝而導致腎功能衰竭的老年人,您再也不用急著往藥店跑,只需按按身上的太溪穴就好。可用拇指用力進行按揉,每日按揉3~5分鐘。

眼皮浮腫:按摩脾經上的血海(髕骨內上緣二寸),拇指強力度按壓。

14、麥粒腫:

按摩膀胱經上的大抒(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直按斜向頸椎用力頂按。

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紅色皮疹或壓痛點為穴。肩部的第七頸椎至第九胸椎之間,尋找略高起皮膚呈紫紅色粟粒大小的反應點,有一個或幾個,且壓至褪色,放鬆即速復原。對側背部肩腳區找淺紅色稍高於皮膚、小米粒大、壓之不退色的反應點。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後線範圍內尋找到的粉紅色或暗紅色充血性疹點,有的隆起如粟米狀,有的稍扁平,直徑約0. 5--1mm,以1個多見,偶可見2-3個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紅色皮疹或壓痛點。

15、白內障:按摩大骨空穴(拇指近節指骨與遠節指骨連接橫紋橈側面中點赤白交界處),用力點刺,重手法效果好。

16、鼻出血:按摩肝經上的太衝(足背一、二趾縫間上一寸五分處),垂直用力點按。

止鼻血:按摩腳後跟(取穴方法: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主治),手法: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後跟(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回止血。

17、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按摩迎香、印堂、鼻通、合谷

鼻炎是一種很頑固的疾病。除了鼻子不適等症狀外,嚴重時還會導致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炎症還會擴散到其他器官,有時還會惡化成鼻咽癌。

大腸經上的迎香穴有開竅通鼻之功效,鼻竅通了,就可以盡情享受那嫋嫋的花香,「迎香」之名由此而來。該穴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就是緊挨著鼻孔旁邊的地方。眼睛正視時,眼珠中心點直下,在鼻孔兩旁約拇指二分之一寬的笑紋中,即是此穴。鼻炎可以分為多種,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但無論哪種鼻炎,按摩迎香穴都會有很好的效果。這就是穴位治療的神奇之處,藥物治療往往要辨證,但穴位治療卻是調節全身經絡,經絡通了,疾病也就沒了。

按摩迎香穴時,可用推法。將大拇指屈曲,然後用大拇指關節,從緊貼著鼻翼最寬的部位沿著鼻唇溝向上搓到鼻梁骨處,然後再回到鼻翼處,如此反覆進行按摩。在這裡,用大拇指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大拇指屬於手太陰肺經,而肺經與大腸經相表裡,這樣就可以起到更大的刺激作用。每次推100次,或者2分鐘,一定要長期堅持。但是這個穴位禁火攻,也就是說不可以用艾灸。

對於鼻炎症狀重的患者來說,短時間點按迎香穴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想要得到根治,就得長期堅持,而且最好要與印堂、鼻通、合谷三穴相配合。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有清頭明目、通鼻開竅之功,對緩解鼻腔不適及預防感冒也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此穴時,可將大拇指與食指並在一起,稍微用力進行按壓,然後再慢慢向上推,如此反覆按摩2~3分鐘。鼻通穴位於鼻唇溝上端盡頭軟骨與硬骨交接處。此穴可以促進鼻部的血行,增強鼻黏膜的功能,從而使鼻子通暢。合谷穴和迎香穴同位於大腸經上,都可促進鼻部氣血的循環,從而起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18、鼻竇炎:按摩上迎香(在眼內眥下五分處),按揉1-2分鐘。

19、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個向下按壓,選出脊柱壓痛最為明顯的一個棘突。

20、口腔潰瘍(心火上炎型):用大拇指以適宜力度輕輕撥動陽穀穴,每次3分鐘,每天三四次。

中醫認為,口腔潰瘍主要是由心火旺盛、脾胃積熱、陰虛火旺、脾胃虛寒及肝寒犯胃造成的,再加上身體虛弱,過食肥甘就會引起脾失健運、肝鬱氣滯。現在很多人都愛吃火鍋、燒烤,再加上整天熬夜加班,很容易引起口腔潰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火旺盛引起的口腔潰瘍。按摩小腸經上的陽穀穴(位於人體的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陽穀穴可以為身體的各個部分輸入陽氣,對口腔潰瘍尤其有作用。按摩陽穀穴的時候,用力要適宜,不要太大,只需用大拇指輕輕撥動就可以了,每次3分鐘,每天三四次,就可讓你的口腔潰瘍漸漸消失。

除了撥動穴位,食療也不錯,美味又治病的蒲公英綠豆粥,原料是:蒲公英10克,綠豆30克,冰糖適量。先將蒲公英洗淨,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煎汁。綠豆煮爛成粥以後,調入藥汁和冰糖即成。如果你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在按摩陽穀穴之外,還可以喝一碗藥粥,做法也不麻煩,比起反反覆覆的潰瘍來說,也算小事一樁了。

21、止嘔吐:按摩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止嘔。內關穴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壓至有酸脹感即說明已中穴位,約1分鐘即止嘔吐。

22、呃逆:按摩肺經上的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一分處)。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人,至有酸痛感為度,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可止。

23、咳嗽、哮喘——稍稍用力按摩中府穴和雲門穴1~2分鐘即可,長期堅持。

中醫認為「久咳傷肺」,如果拖著不進行治療,就會使病情加重。按照中醫的理論,咳嗽可分為5種類型,即風寒、風熱、燥火、痰溼和體虛等,治療時一定要分清證型。大多數人都知道服用梨汁或藕汁可以止咳,卻不知道這隻適用於風熱型咳嗽。梨和藕性寒,如果你是風寒咳嗽,那么喝梨汁或藕汁不但達不到效果,還可能會使症狀加重。前些日子就遇到這樣一位老年人,他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咽癢、流清涕、痰稀白,這是典型的風寒咳嗽,治療時應以散寒宣肺為主。但他不明就裡,天天喝蛇膽川貝液、枇杷止咳露。這兩種藥都是清熱潤肺的,適用於風熱型咳嗽,結果寒上加寒,越喝越嚴重。確診後,我給他開了通宣理肺丸和半夏止咳糖漿,這才止住老人的咳嗽。

對於普通患者來說,沒弄清那些的必要。因為在我們體內,就有一味「包治百咳」的大藥——中府配雲門。

雲門穴也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它也是肺經上的穴位。單從名字上來看,「門」即出入的門戶。這個穴位是肺經與其他經絡交換物質的一個門戶,是氣體宣發的地方。如果濁氣瘀積在這裡排不出去,就會四肢煩熱,心裡感到堵得慌,這時按按雲門穴,就相當於打開一扇大門,濁氣就可以排出了。中府可以使胸中的濁氣散開,雲門則利於濁氣的排出。只要把體內的氣理順了,濁氣排出了,您自然也就暢快多了。如果您有時間,這兩個穴最好天天按壓,保證比吃止咳藥的效果還要好。

中府穴位於距中正線(胸骨)6寸的位置。四橫指是3寸,此穴就在距胸骨兩四橫指寬,鎖骨下2橫指寬處的距離。用手按住此穴,稍稍用力按摩1~2分鐘即可。由於此處皮膚比較稚嫩,所以用力中府穴位於雲門穴下1寸,距正中線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雲門穴位於鎖骨下窩處。不宜過大。可以食指和中指以感覺舒適的強度,進行畫圓圈式的按揉。雲門穴也很好找,在鎖骨下面有一個窩,雲門穴就躲在這個窩裡頭。雲門穴的按摩方法與中府穴相同。

其實,中府穴不單單對咳嗽有效,哮喘患者經常按摩此穴也是有好處的。哮喘患者發作時,一般會用擴張支氣管的支氣管擴張劑。但這類藥物的副作用很大,而哮喘患者的支氣管卻非常敏感。因此治療這種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出不易發作的體質。這時,穴位按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哮喘患者中府穴附近的肌肉十分僵硬,施壓時會有劇痛。胸肌脆弱時,呼吸就易不順暢。每天以中府為中心按摩胸部,就會促進血液循環,使胸肌恢復柔韌,呼吸自然也就會順暢起來了。

24、哮喘:按摩華佗夾脊(在大椎旁開五分處),斜向肩部頂1-2分鐘。

25、發燒後音啞失聲:

點按腎經的「大鐘」穴。「大鐘」為什麼會這麼有效呢?除了要記住它是腎經的絡穴,(腎經通於咽喉,所以治咽喉腫痛)更不要忘了它的名子叫「大鐘」,鐘不敲不鳴。

26、失語(適宜人群:因驚嚇或者情緒激動失音的患者)操作方法:揉通裡穴和靈道穴,每個穴位2~3分鐘。

27、咽喉疼痛,聲音沙啞——按摩太淵穴

太淵穴(位於手腕拇指端的橫紋上。伸出手掌,拇指立起時會有大筋豎起,在大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感到有脈搏跳動之處即是此穴)是一個補氣的要穴。如果你爬山或者爬樓梯而上氣不接下氣了,這時按按太淵穴就有效。

可用拇指輕輕按住此處,另外四指託住手腕背部輕輕按揉。但此穴位置較深,所以按揉時一定要用力。在進行按揉之前,最好先剪去指甲,以免傷到皮膚。

一般的人在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按摩3~5分鐘即可,但如果走幾步路就氣喘籲籲的話,建議用敷貼療法。晚上睡覺前,將枸杞搗爛,然後貼於太淵穴上,以醫用膠帶固定,早上起來的時候取下,這樣在睡眠當中,就把氣補足了。第二天再去上班,就可以神清氣爽,精力百倍了。

教師由於講話較多,不僅耗氣,還可能使氣過度上提,致使氣鬱於咽喉而化火,從而引起咽喉疼痛,聲音沙啞、變小。這時刺激一下太淵穴,就可以使因講話而消耗掉的氣得到補充,有力地防止扁桃體發炎,減少嗓子疼痛。

操作方法:用拇指輕按太淵,另外四指託住手腕背部輕輕按揉,3~5分鐘即可。也可取枸杞搗爛,貼太淵穴處。

要想肺氣充足,一定要多吃主食。肺主皮毛,肺氣足了,人才能皮膚紅潤,健康漂亮。老人因為臟腑衰弱,氣血生化不足,更要多吃一些主食,以利於肺氣的升發。

食療:養肺益氣粥——山藥枸杞粥。生山藥200克,大米30克,枸杞30克。將山藥洗淨,切成塊狀。然後連同洗淨的大米一起煮粥,等粥七分熟時,再加入枸杞煮透,即可食用。不但效果好,也不用擔心會有副作用,你大可安心享用。

28、喉頭腫痛:按摩膀胱經上的天柱(頸部大筋外緣之後髮際五分凹陷處,啞門旁開1.5寸),輕揉按2-4分鐘。

29、防治雙下巴:按摩人迎穴和大迎穴。

胃經上的人迎穴,位於前頸喉結外側3釐米處。找到自己的喉結,左右兩橫指寬處,可感覺到有動脈在跳動。按摩人迎穴,可以刺激胃經,胃經氣血通暢,面部就不會出現脂肪堆積,另一方面,氣血通暢了,皮膚得到足夠的養分,也會更加有彈性,雙下巴也就不會出現了。

大迎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按摩此穴可以加速臉部血液循環,使皮膚緊繃有彈性。按壓兩穴時,要一邊吐氣一邊按壓,每次大約按壓6秒鐘。「人迎」如此重複按壓10次,「大迎」重複30次。切記,用力時一定要輕柔,用腕力帶動手指進行按壓。註:按摩此穴不可過於用力,以免引起頭暈症狀。特別是此穴位於頸部,過於壓迫時反而會導致不適。這裡,我再教你一個辦法,那就將按壓改為撫摸,只要用手順著脖頸輕輕往下撫摸就可以了。

操作方法:一邊吐氣一邊輕柔按壓人迎穴和大迎穴,每次大約按壓6秒鐘。「人迎」如此重複按壓10次,「大迎」重複30次,或用手順著脖頸輕輕往下撫摸,長期堅持。

30、扁平疣、青春痘——按摩支正穴、豐隆穴、陰陵泉穴。

扁平疣和青春痘非常有礙觀瞻,它會導致色素沉著,摧毀人們的自信心,還極容易傳染。長扁平疣的原因是什麼呢?人身體上的贅生物在中醫裡邊講就叫痰結,就是溼氣結在一起結成這些東西了,叫痰溼所結。人體內有了氣鬱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氣,體內的痰溼凝結就會形成這些贅生物。支正穴是小腸經通到心臟的穴位,心臟和小腸也是相表裡的,而連通心臟和小腸的一個絡穴就是支正穴。絡穴是聯絡的意思,就是說心臟和小腸全靠它來聯絡。支正穴可以從心臟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後衝擊小腸經,人體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溼就會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溼能夠被及時地化解掉,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也就是說支正穴化解掉了體內痰溼的贅生物。扁平疣主要是體內溼濁過多、脾虛水溼運化不利所致。按摩支正穴、豐隆穴、陰陵泉穴,半月即可有顯效。

小腸經上的支正穴、在手臂的背面,從手掌根往上5寸、也就是6個手指的距離,這個穴位在肉和骨頭的中間,骨縫裡的痛點處。按摩支正穴可採取揉、按、掐的手法,力度要適中,當支正穴出現酸痛感的時候就可以了。每次按大約100下。喜歡我的內容的朋友,歡迎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更多好內容!


欲看更多精華文章

掃描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

民間偏方大全

相關焦點

  • 最齊全的「穴位拍打操」,治療百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人體的經絡就像線路,臟腑就像燈泡,穴位就是連接線路與燈泡的開關,它影響著身體的氣血運行與能量流通。如果我們能夠長期正確刺激穴位,就能輕鬆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經常拍打穴位。儘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 ,減少對藥的依賴,使人體陰陽平衡。
  • 面癱的自我治療方法,小心面癱帶來這些危害
    面癱作為臉部疾病的一種,所發生的原因有很多種。患者一旦在患病之後都需要及時的檢查治療,掌握一些自我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有效緩減,也可以減少很多的危害,幫助患者有一個歡樂又明朗的人生,也可以減少其他疾病的發生。
  • 臉上長肝斑按什麼穴位 肝斑食療方
    臉上長肝斑按什麼穴位 肝斑食療方  1、臉上長肝斑按什麼穴位  堅持按摩一些穴位能幫助治療這些面部色斑,如三陰交、陰陵泉、地機、羶中、關元、氣海、腎俞、足三裡和脾俞9個穴位。  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
  • 53個穴位對應功效及取穴按摩方法
    人迎如此按壓10次,大迎重複30次,或用手順著脖頸輕輕往下撫摸,長期堅持。人迎穴位於前頸喉結外側3釐米處。找到自己的喉結,左右兩橫指寬處,可感覺到有動脈在跳動,此處即為人迎穴。大迎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 人體足部穴位圖解 按摩足部穴位治療疾病
  • 神秘的穴位療法
    2 按壓穴位最簡單 人體的每個穴位都具有不同的功效,不同的穴位治療的疾病也不一樣,這都是祖輩不斷研究和總結出來的。曹昌霞對記者說,穴位療法一般利用按壓、推拿、拔罐、艾灸、針灸、貼敷、埋線等方式刺激相應的穴位治療疾病。 穴位按壓相對比較簡單,採用的手法以點、按、揉等為主,這些手法通常是幾種相互配合使用。
  • 七年的痤瘡,治癒未花分文(附前後對照圖和治療方法)
    點擊下面標題直接觀看部分相關案例↓↓↓癌症類案例含淚泣述,「我是家族裡第十個患上癌症的」,是怎樣成功治癒4種癌症的奇蹟(附疾病治癒方法)乳癌,讓我開始深信因果;佛法,讓我完成生命覺醒(附疾病治癒方法)惡性淋巴瘤一年康復【精彩】身患癌症被醫生判定只有半年壽命
  • 6種常見疾病的中醫穴位按摩方法!
    人體有很多個穴位,這些穴位在中醫學上來講是有很多的作用,每一個穴位可能都至關重要,常按摩這些穴位不僅能防病還能幫助我們治病,效果比吃藥好,所以穴位按摩對身體有很多好處。那麼穴位按摩手法有哪些呢?穴位按摩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治病,如果我們的身體出現不同原因的疼痛,都是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緩解,如果常按摩一些重要穴位可能效果比吃補品還要好,所以我們要了解一下。合谷穴:抗擊各種疼痛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止痛,通絡開竅之功。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掌骨間隙之中點處。用對側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處皮膚。
  • 治療酒糟鼻的10種土方法+食療方 快來收藏
    酒糟鼻是一種並不少見的面部皮膚類疾病,是毀容性皮膚病的一種,是美容的一大難題。
  • 人體這十大穴位,經常按摩可以治療上百種疾病!
    中醫經絡基礎知識很廣泛,常用的治病十大穴位我們一定要學會,並且學以致用,會讓自己減少疾病痛苦,還能省很多錢。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強脾健胃;二是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三是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免疫能力。
  • 人體手掌穴位疾病圖解大全
    因莫種原因得了胃病,身體很快會變瘦,聲音也往往變小,為了應付繁忙的工作和充實地度日,保護好自己的胃,使胃處於健康狀態是十分必要的。按摩的穴位:三間、健理三針區、合谷、大腸。胃痛和胃潰瘍吃了太涼、腐敗和不好消化的食物,或過飽,過飲時,第二天肚子發脹,噁心,同時出現胃痛。胃痛得嚴重時,甚至發生休克,這就是胃痙攣。當突發胃痛或胃痙攣時,為了止痛,最好採用穴位治療。具體治療方法:治胃痛最好的穴位是胃腸穴點,手心稍下方的胃腸穴,它與胃和腸有密切的關係。
  • 耳朵上的穴位按摩視頻(附6種按摩手法)
    耳朵是人體重要的器官,通過耳朵我們能聽到優美的音樂,傾聽聲音,耳朵除了可以聽到聲音之外,耳朵上還有很多的穴位,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以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
  • 中醫針灸治療疾病有奇效 穴位埋線減肥你聽說過嗎?
    2016年6月5日訊,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目的。針灸減肥就是通過針刺相對應的穴位,來調整人體的代謝功能和內分泌功能。一方面,它可以調整胃腸蠕動和胃酸分泌,來減輕飢餓感,抑制過旺的食慾;另一方面,它能夠促進脂肪分解,達到減肥降脂的效果。
  • 肩部穴位——肩貞穴
    肩貞穴的準確位置:腋窩後紋頭,站好以後腋窩紋頭的後面上一寸,正好與肩前穴是對應的,但它不叫肩後穴,叫肩貞穴。用手按揉的時候,用兩支手的中指對應起來旋揉。【按摩肩貞穴位的作用】1、緩解治療耳鳴、齒疼、肩胛疼痛、手臂不舉、上肢麻木、及肩關節周圍炎、瘰癧等2、按摩肩貞穴的功效:通經活絡、清頭聰耳
  • 人體穴位與天體對應的奧秘
    那麼,點穴治療的機理在於什麼?在於點穴中增強了穴點對宇宙場能中特殊物質的吸收能力,致使人的免疫機能增強。同時,氣功師的外力又比普遍人強,進而更加利於穴道作用的發揮。穴點的暢通,氣流的增強,加強了經絡氣血量與衝擊力度,就可促使經絡得到更快更好地通暢。因此,開通穴點,在醫療病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在病痛中,尋找到它的主穴位,用氣針或點穴,即以氣針刺穴或點按,可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
  • 中醫講壇丨王瑩瑩:什麼是穴位埋線?它能治療哪些疾病?
    一、什麼是穴位埋線穴位埋線,是指在針灸學理論指導下,利用埋線針具將藥線植入穴位,從而產生刺激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整臟腑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線療法是幾千年中醫針灸經驗和30多年埋線療法經驗的精華融匯而成的一門新型學科,現代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 治療兒童發燒咳嗽的穴位按摩(圖文並茂,非常實用)
    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在兒科中應用比較廣泛。現在正好是春季,天氣變化較大,日溫差也較大,家長一定要適時給小兒加減衣服,預防感冒。注重合理餵養,不可過食肥膩食物,以免傷食積滯,從而引起發燒。發燒時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治療兒童發燒的穴位按摩 發高燒,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額頭滾燙、頭暈目眩,嚴重時不僅渾身疼痛,甚至燒到意識模糊、發生抽搐。人的正常體溫約37.2℃左右。
  • 中醫治療的黑馬:穴位埋線能治什麼病?
    適應症:埋線療法適應廣泛,一般來說,凡能用針刺療法治療的疾病,均可應用穴位植入療法治療,尤其對疼痛性疾患、功能性疾患、慢性疾病療效顯著。特別是在中醫減肥、中醫治療失眠上應用廣泛。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學美容科 孫賽醫師、 胡葵葵主任醫師  特點:  1.以線代針、針藥雙效  穴位埋線是集多種方法
  • 總結4種治療方法,或許就有適合你的
    牛皮癬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患者一旦患上牛皮癬,皮膚就如同牛皮般的粗糙難看。牛皮癬的出現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外在形象都帶來比較大的危害,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患上牛皮癬不要灰心和緊張,牛皮癬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採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還是可以有效治癒的。
  • 47種穴位治療方法
    20、穴 名:足跟點(手針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與勞宮穴聯線上找痛點。   主 治:足跟痛。   手 法:按揉1-2分鐘。  21、穴 名:承漿(任脈,)   取穴方法:唇溝之中央凹陷處。   主 治:小兒厭食症。   手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