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7月7日訊「如果說抑鬱症就像一條黑狗,那麼我的頭腦裡不光有黑狗,還有狂暴的火龍!」小峰(化名)如是說。小峰是一名培訓班講師,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小峰也是一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他一直規律就診,也曾因雙相住院治療。他的經歷可以說是絕大多數雙相患者經歷的縮影
2008年小峰讀大一,第一次出現了躁狂發作,起初他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表現得很出色,很興奮,覺得每天有使不完的勁兒,不需要睡太長時間,精力依然很旺盛。後來逐漸失控,原本學校派他參加省主持人大賽,沒多久他就陷入了抑鬱狀態,鬱鬱寡歡,什麼也不願意幹,主持人大賽最終沒有參加。他的生活變得一團糟,時而抑鬱時而亢奮,在這兩極之間循環往復。
他輾轉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七科石少波主任的門診時,已經是發病一年以後了。「開始去的是綜合醫院的心理科,醫生說我是雙相情感障礙,給我開了藥,但我沒有聽醫生的進行服藥治療。又過了一年,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很亢奮,容易發脾氣,動輒就要打架。從那以後開始了求醫問藥的徵程,偏方、『大仙』也都試過、找過。直到來到石主任的門診,在主任的指導下才開始堅持規律地治療,病情才逐漸好轉。」
有如心跳一般,人的情緒也不是一條生硬的直線。順心如意時,人們感到愉快、輕鬆、心情像鳥兒飛過晴空;遇到挫折時則常感低落、沉重、心情好像暗淡的陰天。石少波主任指出,情緒的正常波動是可控的,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但有些人,情緒就像過山車,一陣子沒來由的愉快、興奮、感到自己無所不能;又一陣子心情低落、沒精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情緒的劇烈變化不能自控也非常影響生活——他們可能是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時,表現為心情異常興奮,精力旺盛,興趣與動力增加,話多、活動多、花銷多等症狀,持續至少1周以上,且明顯影響社交或職業功能;如果上述症狀未明顯影響功能,但也持續了4天以上,則為輕躁狂發作;而抑鬱發作時則出現心情低落,興趣減少,疲乏,腦子轉得慢,活動少,悲觀、絕望,自殺想法等症狀,持續至少2周以上。躁狂和抑鬱交替或循環出現,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時存在。雙相情感障礙曾被稱作「天才病」,歷史上不少政治、文化名人,如邱吉爾、林肯、梵谷、海明威等均患有此病。但疾病並不挑人,受疾病困擾的更多的是普通人。
石少波主任強調,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方面,藥物治療(包括心境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鬱藥物)仍是目前治療雙相障礙的主要方法。有些病人接受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不合理治療,躁狂發作時抗躁狂治療,抑鬱發作時抗抑鬱治療,結果病情進一步惡化。如果懷疑有雙相情感障礙的可能,需要儘早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明確診斷和規範治療,及時控制病情、減少復發和避免惡化。
雙相障礙治療需要注重的「三大原則」
綜合原則是指採取多重手段,如精神藥物、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和危機幹預等措施,綜合運用以提高療效和改善依從性;
長期原則是指患者需要遵從醫囑長期治療,實現與病共存,提高生活質量;
患者與家屬共同參與原則,即鼓勵家人參與患者的治療過程,幫助患者提高依從性,減少復發。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