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法華經》及其受持者獲罪幾何?(附音頻)

2021-02-12 妙法論壇

047 法華經 譬喻品三 

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後轉生其他地獄受苦無數劫。

從地獄出,當墮畜生,若狗野幹:「野幹」是狼和狐狸交配的一種眾生。它不像狼那麼強大有力,也不像狐狸那麼狡猾,比較軟弱無力。

其形枯瘦,黧黮(lídǎn)疥癩:這個狗皮包骨頭,一副可憐相。疥癩:渾身上下都是疙瘩,長瘡流膿。

人所觸嬈:人看到以後都會拳打腳踢。觸嬈:用棍子打,用腳踢,用石頭子砸。

又復為人,之所惡賤,常困饑渴,骨肉枯竭:為人所討厭。沒有得吃,沒有得穿。人和畜生都是一樣的,沒有營養它就枯竭。

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活著的時候就給鞭子打;死了以後葬在亂石堆裡。

斷佛種故,受斯罪報:就是因為他誹謗《法華經》,輕慢受持《法華經》的修行人,「斷佛種故」,受這樣的罪報。

若作駱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但念水草,餘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駱駝或者驢都是負重的動物,只知道有點水喝、有草吃就行了,背了東西還要給主人用棒子打。

有作野幹,來入聚落,身體疥癩,又無一目。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諸苦痛,或時致死。於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長大,五百由旬。聾騃無足,宛轉腹行,為諸小蟲,之所咂食。晝夜受苦,無有休息。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這是第三類,這種「野幹」也是渾身癩皮。所以到了村落裡小孩子都可以欺負它。當時就可以把它打死,死了以後又變成大蟒蛇。這個大蟒蛇有五萬裡長,一由旬相當於一百裡。許多小蟲子鑽到皮膚裡去咬它,它都沒有手來抓癢,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謗斯經故,獲罪如是」。每講一段苦情,佛都要總結。誰叫你誹謗《法華經》呢?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既然誹謗《法華經》有這麼大的罪過,是不是證明《法華經》太重要了?我們要作這樣的觀照啊。

若得為人,諸根暗鈍,矬陋攣躄,盲聾背傴。有所言說,人不信受,口氣常臭,鬼魅所著。貧窮下賤,為人所使,多病痟瘦,無所依怙:

這段經文比較長,我們分段解釋。好不容易畜生道的罪報受滿了,到人道來不是來享樂的,還是來受苦報。

諸根暗鈍,即「六根暗鈍」,要麼就是瞎眼耳聾,要麼就是鼻子不靈。有些人思想很遲鈍,常常叫低能兒。矬,是身體矮小;陋,是嘴型裂的,兔唇;攣,小兒麻痺症;躄,腿拐的;背傴,是駝背。

有所言說,人不信受:同樣的話,在別人嘴裡有分量,人家能相信;到他嘴裡,人家當成耳旁風,認為他是講廢話。這是我們很敏感的問題。如果說你講的話明明是對的,人家不相信,你不要去怪別人,要懺悔自己。

口氣常臭,鬼魅所著:有一種人不管怎麼刷牙,開口就是臭的。鬼魅所著:那些鬼最喜歡聞這臭味。你看看凡是那些坐那裡打牌又抽菸的人,他的肩膀上都好多鬼趴在那裡,有些人甚至能引起鬼神附體。

貧窮下賤,為人所使:你這輩子只能給人當僕人,不能挺起腰板來自己做人,也就是下九流之類。

多病痟瘦,無所依怙:這樣的人一身病,無依無靠,總是孤苦伶仃,他只有死路一條。

雖親附人,人不在意:他雖然對別人是真心,人家卻不把他當回事。這也是我們修行中要檢點的問題。有人講:我明明對他是好心好意,為什麼他對我就薄情薄意?其實,世界上沒有人沾光,也沒有人吃虧。有智慧的人懂得反省自己,尤其是修行人必須如此。人家虧待你是討個債,你應該感到高興:這下好了!我的債還掉了。還債越晚利息越高,應該生感恩心;你如果再生個怨恨心的話,又會給自己造成新的障礙。

若有所得,尋復忘失:這是健忘症,或者叫痴呆症。

若修醫道,順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復致死:當醫生給人家看病,明明開的藥方是對的,把人家越看病越重,還把人看死了,人死了是不是要找他的麻煩了?但是你可不要以為這個死的人是冤枉。這是冤枉對冤枉,這死的人也該死,就讓他碰上了,明白嗎?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絕對不會為了報復張三,就讓李四來當替死鬼,懂不懂啊?李四也是該死的,你不要以為李四是冤枉的,沒有冤枉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冤枉死、也沒有冤枉活,所以我們就要從佛法裡找原因。

若自有病,無人救療,設服良藥,而復增劇:自己得了病也麻煩了,沒有人救他;即使有人救他給他藥吃呢,還越吃越重,救他還不如不救。這就告訴我們修行人要懂得自持。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不要去怨天尤人,也不要受寵若驚。順境是你前世修來的福報,不要貪圖執著;遇到逆境也是你自己造的苦因,要懺悔自己,奮發圖強。

若他反逆,抄劫竊盜,如是等罪,橫罹其殃:這個「抄劫」應該改為「搶劫」。別人造反、偷盜搶劫,他還有點福報能躲起來,但這種人躲不掉,連一個罪都跑不掉,叫「橫罹其殃」,都要受報應,這個報應是指「現世報」。有些人反逆還能當皇帝,但這種人反逆,當下一逮一個準。今世受「花報」,來世還受「果報」。

如斯罪人,永不見佛,眾聖之王,說法教化:這是最大的苦報。當然這是方便說。他只要遇到佛了,能聽正法了,他能當下自在,是不是?不管你多大的罪過,你明白了佛法以後當下解脫。

如斯罪人,常生難處,狂聾心亂,永不聞法:不僅是不見佛,而且總是在逆境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於無數劫,如恆河沙,生輒聾啞,諸根不具。常處地獄,如遊園觀,在餘惡道,如己舍宅:「恆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以「恆河沙」來比喻無量百千萬億年。

生輒聾啞:不生也就算了,一生下來非聾即啞,或者又聾又啞。

諸根不具:六根或者總「不具」,或者缺一少二,或者缺幾根。

常處地獄,如遊園觀:這是不是挖苦啊?在地獄裡是家常便飯,是公園,真好玩兒。

在餘惡道,如己舍宅:做鬼做畜生,那就是你的家!是不是比罵人還傷心吶?挖苦諷刺,對於這些人真是各種手段都用上來了。

駝驢豬狗,是其行處:你呀,只能與豬啊、狗啊、驢啊,在一起混。

謗斯經故,獲罪如是這是第四次提醒,因為你誹謗了《法華經》,包括輕慢了受持《法華經》的人。

若得為人,聾盲喑啞,貧窮諸衰,以自莊嚴。水腫幹痟,疥癩癰疽,如是等病,以為衣服:佛也有意思,前面已經講了做人的罪過,還沒有解心頭之恨,又重新提起。

若得為人,聾盲喑啞:瞎子聾子,窮啊!

以自莊嚴:就是以盲聾喑啞來「莊嚴」自己,這是不是挖苦?「莊嚴」是不是挖苦啊?

水腫幹痟:身體浮腫,骨瘦如柴。

疥癩癰疽:渾身癩皮,長疙瘩瘡。「疽」是毒瘡,甚至還有那些蒼蠅飛來生蛆啊。

如是等病,以為衣服:渾身癩皮、毒瘡等,以此為衣。

身常臭處,垢穢不淨,深著我見,增益瞋恚:渾身都是臭哄哄的,洗也沒有辦法洗,一洗的話你就不等於在給他剝皮啊?深著我見他:有我執啊。既然有我執的人,他是不是感到特別疼痛啊?增益瞋恚:一增加瞋恚了,是不是又給阿賴耶識裡輸入了這個不良的信息啊?又成了來世的受苦之因。

淫慾熾盛,不擇禽獸。謗斯經故,獲罪如是這「淫慾」也是一種病吶,連禽獸都不分!這個將來苦報是不是更加不得了啊?這是第五次講「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無智人中,莫說此經:從這裡往前這一百四十六句呢,是佛以慈悲心,叫我們在傳《法華經》的過程中,要當心那些小根機之人、那些狂妄的人。他們聽了《法華經》以後會生起輕慢心,乃至受報。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聞強識,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植諸善本,深心堅固,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為說。若人恭敬,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又舍利弗,若見有人,

舍惡知識,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見佛子,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人無瞋,質直柔軟,

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復有佛子,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餘經一偈,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如人至心,求佛舍利,

如是求經,得已頂受,其人不復,志求餘經,亦未曾念,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告舍利弗,我說是相,求佛道者,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汝當為說,妙法華經。】

此段分述,為這麼幾種有條件的人,可以給他們傳《法華經》。

多聞強識:見多識廣,他有辯別能力。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植諸善本,深心堅固。如是之人,乃可為說:這六句也是講利根之人。上面六句是講「現世利根」之人;這後六句是講「宿世利根」之人。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為說。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這十句呢,是專門為有福慧之人可以說法。

前面的「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是講修福的人,他懂得行善,甚至可以不惜生命,他不會誹謗《法華經》;後面「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這種人多少都有點智慧,他知道放下名聞利養,放下福報,這是慧根。

又舍利弗,若見有人,舍惡知識,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見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這十二句也是一對,為有慚有愧這一類的人說法。惡知識,包括自己的父母兒女。善友,即使對你有仇有怨,他能奉持正法即為「善」。在家修行,大部分的家庭親眷都不信佛,你要在情執上要劃破界線,不要好不容易出來學點正法,一回家了又被家裡人度過去了,墮入情網情執之中卻不知道慚愧。

持戒清潔,如淨明珠:用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身心,就如同保護我們自己的眼睛一樣,叫「名慚」。

若人無瞋,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復有佛子,於大眾中,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這十四句前半段是自利之人,後半段是利他之人,這兩種人能夠傳於《法華經》。前者一般沒有嗔恨心,心地柔軟,與世無爭,何況是對修佛之人,他能夠懂得自愛,獨善其身;後者能以種種方便因緣說法利生幫助別人,他就是想幫助人,你能給他講《法華經》。

若有比丘,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餘經一偈。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經,得已頂受。其人不復,志求餘經,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這二十句是講兩種人,這裡看分量多大啊。

「一切智」就是求「總相智」,觀照為通教菩薩破有歸空見空性,他一切都不執著了,就是要求明心見性。

四方求法,可見其心真誠。

合掌頂受,可見其心恭敬。

但樂受持:就僅僅就是為了受持大乘經典。這個大乘是唯一的《法華經》圓教一乘。

乃至不受餘經一偈:除了《法華經》《楞嚴經》,其它的經他一句都不讀。這與前面講「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是不是一脈相承啊?

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經:有的人對舍利恭敬地無以復加,十分迷信舍利!以這樣的心來求《法華經》,能得到《法華經》頂受。

其人不復志求餘經:他再也不求其它任何一部經。

亦未曾念外道典籍:除了佛經,其它都是外道,專一到這種程度。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前者開始就是那種心態,後者得到《法華經》以後保持這種心態。這兩種人從始至終就是認準一門《法華經》。你聽《法華經》,從第一課起,不管你什麼時候來,只要一到這個道場,明白「如來藏」的道理即已成佛。所以你明白以後,始終受持,可以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品位。

我說是相,求佛道者,窮劫不盡。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汝當為說,妙法華經:

「我說是相」是指講上面的十種類型的人,來求佛道,這是概說,實際上各種各樣類型的人窮劫說不盡。以此類推,一般地看到一個人比較平和,不是那麼很古怪,我們盡可以為他講《妙法蓮華經》。比如按照《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哪怕講一關他都能入道。其實,即使惡人,我們也可以為他說《法華經》。與佛法結惡緣也能得度,為什麼?一個人如果要輕慢《法華經》,他早晚都會。早輕慢早受報,是不是早成佛啊?其次,你根本不用擔心,你只管傳。這個法是三世諸佛共同守護秘密之藏,你對機講的那個人一定是諸佛菩薩在冥中加持。這是佛講的,不會錯,使得弘揚《法華經》的人,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圓滿

——本文摘自印廣門清法師《法華經》講記第三次修訂版


相關焦點

  • (附音頻)誹謗《法華經》及其受持者獲罪幾何?
    斷佛種故,受斯罪報:就是因為他誹謗《法華經》,輕慢受持《法華經》的修行人,「斷佛種故」,受這樣的罪報。若作駱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但念水草,餘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這是第三類,這種「野幹」也是渾身癩皮。所以到了村落裡小孩子都可以欺負它。當時就可以把它打死,死了以後又變成大蟒蛇。這個大蟒蛇有五萬裡長,一由旬相當於一百裡。許多小蟲子鑽到皮膚裡去咬它,它都沒有手來抓癢,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謗斯經故,獲罪如是」。每講一段苦情,佛都要總結。
  • 《法華經》但惜無上道
    分別於是經,常在大眾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餘比丘眾,誹謗說我惡,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議。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諸惡。為斯所輕言,汝等皆是佛,如此輕慢語,皆當忍受之。 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世尊自當知。
  • 受持者竟然得到天帝邀請,千佛接引!
    法華經是無比殊勝的圓教經典,有經王之稱,受持者功德無量無邊。法華經字字句句皆具大加持力,每日的念誦,經文金剛句融入身心中,會令人身體堅固長壽,轉化肉身;又能開啟智慧,增益福德,且與諸佛菩薩相應,往生淨土。
  • (附音頻)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這裡佛對前面講的法再次提醒一下,你們可不要當耳旁風啊。不管是比丘、比丘尼,還是優婆塞、優婆夷,凡是持《法華經》的人,誰去輕慢他,這個罪報前面講過了,可不是鬧著好玩的。
  • 誹謗罪變私器非杜絕不可
    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強調,今後一段時間對於公安機關提請逮捕的誹謗案件,受理的檢察院都要報上級審批。最高檢要求要準確把握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不能把對個別領導幹部的批評、指責乃至過激的言語當做誹謗犯罪來辦。
  • 《法華經》——成為「大法師」的十個條件
    《法華經》非常妙,乃至從〈序品〉〈方便品〉開始,就是在「勸持」,是不是啊?品品叫「勸持」。那麼這一品主要是通過菩薩來勸持。大概是這樣:一開始是二萬菩薩發願於佛滅後,於濁惡世中弘揚《法華經》;可阿羅漢不爭氣,他們也弘揚《法華經》,但要到他方佛土去,為什麼?他看到佛授記了那麼多菩薩,看到那麼多佛土之殊勝。而娑婆世界眾生太壞、太頑固。
  • (附音頻)
    唯有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叫「不共三昧」。這是真正的菩薩道。能夠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即使你在菩薩的位置上都要經過佛無量劫的教導,才有可能在今生能夠認可《法華經》,這是佛在《法華經》講得很清楚。有些人為什麼不能進入這個門呢?我們也理解了,嘆一口氣而已,他就是沒有這個福報。
  • 《法華經》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世尊說:自無量劫以來,能聽聞《法華經》者,猶如想見「優曇花」那麼難。「優曇花」是梵文「優曇波羅」的音譯:意譯靈瑞、瑞應。凡間產於喜馬拉雅山麓及德幹高原、錫蘭等處。幹高丈餘,葉有二種;一平滑、一粗糙。花萼大如拳,或如拇指,十餘朵聚生,可食用但味不好。
  • 平江律師李輝煌‖女子謊報性騷擾,獲尋釁滋事罪!
    2020年4月21日,經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法院判決,裴某犯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緩刑一年。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
  • 《法華經》白毫相光照照耀東方世界
    釋尊於此法會上放白毫相光,表示佛講完《法華經》後,就要離開世間了。白毫相光本具慈悲和無量神通之力,能使見者即刻入於禪定。而現世罪重者,不能受此光明,故法華會中有五千比丘退席,這些人就是罪重而不能受此白毫相光。白毫相光的旋向,不同於金光的旋向,是後天之光,純白是等覺的象徵,未證等覺果位不能放此光明,魔或其他果位若放眉光,則帶血色,不能純淨,所照不遠。
  • 法華經:問這個問題的人,於未來世必能作佛(56)
    關於法華經,有讀者留言說:「末學覺得還是要看自己是上根、中根還是下根,對於上根人直接起修沒問題,對於中根和下根人,還是應該從方便法開始起修,然後再慢慢的過渡到實相。」佛陀按受法程度而方便將眾生分為上、中、下根,並非意味著《法華經》等大乘經典只能上根人修。
  • 詳解「五逆十惡,誹謗正法」
    《無量壽經》說:「乃至十念,成皆攝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這句話是針對已聽聞到淨土法門,平時修持淨土法門的人說的,並非是針對尚未聽聞到淨土法門的臨終之人說的
  • 謗法比五逆罪還嚴重
    一個大劫到了,刑期滿了,他可以出來;但阿鼻無間沒有出來的,罪沒受滿,這個世界毀滅了,再到別的世界阿鼻地獄受罪,無有出期。五逆罪,罪惡極逆於理,違背自性、性德,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又名無間業。哪五種罪?第一個"殺父",第二個"殺母",第三個"害阿羅漢",第四個「鬥亂眾僧",第五個"起惡意於如來所",也就是說害父,害母,害阿羅漢,破僧,出佛身血"。
  • 法華經:佛所說的諸經典中,此經最為第一(57)
    但是,左看右看,這些讀誦《法華經》、受持《法華經》的人好像與凡人沒什麼兩樣啊?在眾多修行者中,有一部分人聽到這個話,雖然很受鼓舞,但對於自己是不是如來使這件事,心裡還是疑惑重重,因為左看右看,自己和周圍的人比較,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啊。菩薩自舍清淨業報,乘願再來世間,受世間濁染業的遮蔽,往往記不起自己的過去世。
  • 《法華經》告訴你|人的長相是這麼來的!
    誦《法華經》明顯改變了我的氣色!我現在養成一個習慣,中午飯後,禮拜觀世音菩薩後,讀《法華經》。還沒有讀完一遍。昨天老婆講,我臉上的疙瘩明顯少了了 ;今天老婆又講,我的皮膚明顯變好了。想一想,是噢。讀《法華經》以來,似乎是很隨意的,但是氣色的確是好很多了,而且關鍵是:心裡的妄想少很多了。
  • 怎麼理解佛教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怎麼理解佛教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文·佛說阿彌陀下生經學佛之人都會讀很多的佛家經典的教義,其中在一部經典中講到了,下品下生是一個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什麼是五逆罪,殺父,弒母,殺羅漢,出佛身血,殺和合僧。這是五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