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數排行榜上的「王者」們 你們的膝蓋還好嗎

2020-12-14 人民網安徽頻道

  微信朋友圈裡,除了曬娃、曬美食、曬自拍,近幾年曬步數已經成為另一種時尚,運動步數你追我趕,這既激發了動力又鍛鍊了身體,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翻看運動榜,1萬起步是標配,2萬起步有可能登頂,3萬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春日裡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鍛鍊身體,約著組團刷步數。走路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鍛鍊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和運動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普及,互相比較每日步數漸漸成為了朋友圈中的新時尚。在朋友圈裡的步數排行榜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那些日行二三萬步的朋友們,不斷刷新「榜首」紀錄。

  生活中更是常常聽到「日行萬步保健康」的說法,走夠1萬步似乎成了人們散步時的一個默認指標:今天是否完成了鍛鍊目標,先打開計步器看看步數是多少。那麼,廣為流傳的「日行萬步保健康」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網傳有人因每天暴走2萬步而患上急性滑膜炎,正常按一下膝蓋都疼,我們在日常走路鍛鍊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手機、手環的計步原理是什麼,真的準確嗎?帶著一連串的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走路過多引起多種勞損性疾病

  走路鍛鍊對身體的益處無需贅言。但需注意的是,走路雖好,但也不用一味追求步數多。從現有研究來看,並不支持步數越多就越健康長壽,相反,走路鍛鍊過度還可能導致肌肉、筋膜和關節損傷等勞損性疾病。

  在臨床接診中,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陸偉碰到過不少因走路鍛鍊過度出現膝前疼痛症候群的患者。此類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基本正常,但主觀症狀較重。他們往往是平時運動量不大,突然加大運動,導致隔天或幾天後出現反覆的膝關節疼痛不適症狀。

  「事實上,每個人的關節情況不一樣,軟骨的基因類型也不一樣,一旦出現疼痛症狀,需要及時調整運動方式才行。」陸偉建議,膝前疼痛症候群患者應改變生活習慣,儘量減少導致膝關節疼痛的運動。同時,配合康復訓練,比如進行非負重下的膝關節屈伸和股四頭肌的訓練等。

  由此可見,走路看似簡單,但以健身為目的的走路對個人的體質仍有一定要求。每日應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酌情決定行走步數和速度。此外,走路姿勢也尤為重要,不正確的走路姿勢非但不能起到保健效果,反倒會對肢體肌肉關節、身體姿態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

  對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武漢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邵增務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要抬頭挺胸,背部放鬆,兩肩自然向後舒張膝蓋保持伸直。同時,腿在邁出的過程中,腳尖儘量向正前方,不邁八字步,自然擺臂,儘量不要背手行走。此外,注意做好運動前準備,充分拉伸,增加關節靈活度。

  每天走多少步對健康最有利尚存爭議

  每天該走多少步才能保持健康呢?

  在邵增務看來,說到科學合理走路,不得不提的兩個概念是行走步數和行走強度。對於每天究竟要走多少步,要走多快才能對身體好,不同研究人員也有不同看法。

  2019年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對16741名老年女性每天的行走步數、行走強度和全因死亡率進行了測量,認為與每天走2700步相比,走路達到7500步,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60%有關;但超過7500步之後,全因死亡率和步數之間就沒多大關係了。

  「全因死亡率,就是『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各種原因導致的總死亡人數與該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邵增務解釋道。

  而今年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近5000名受試者的分析顯示:對中老年人而言,與每天走4000步相比,走路步數達到8000和12000步,分別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51%和65%有關。

  雖然在每天走多少步對健康最有利的問題上存在爭議,但非常有趣的是,這兩項研究卻均認為行走強度與全因死亡風險無關。專家解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時建議,每個人都應保持足夠的日常身體活動,相當於每天6000步或以上。

  「日行萬步」源於營銷概念

  「而對於『日行萬步保健康』的說法,目前尚無科學研究能支持這一結論。走路鍛鍊應循序漸進,適可而止。」陸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直言。

  那麼,「日行萬步對身體有利」這種觀念到底從何而來?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對這種說法進行了探尋。20世紀60年代,日本一家計步器廠家為了銷售一款機械計步器,打出「一天1萬步」的口號。

  當時計步器廠家做了個粗略的統計,得出了「日本人平均每天行走3500—5000步」的結論。為了給計步器加入輔助鍛鍊身體的概念,廠商靈機一動,將步數平均值上限乘以2,把日行萬步和強身健體關聯了起來。漸漸地,「一天1萬步」這個口號,也就推廣開來。

  「但是目前為止,並沒有『日行1萬步』的官方建議,也沒有明確支持『日行萬步方能健康』的相關研究。」邵增務表示。

  延伸閱讀

  手機裡的這個裝置在「偷偷」數你的步數

  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步器是機械計步器。它的原理是基於物理學的一個十分常見的力學設備——擺錘,當人們行走的時候,計步器中的「擺錘」結構也會隨之運動。「擺錘」結構的運動與人們行走的步伐是近似一致的,通過相應的電路傳感計算系統將這種運動記錄下來,便實現了「計步」這一過程。

  現在人們更多的是使用手機或運動手環進行計步。手機、手環的計步原理是什麼?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及對抗技術研究所所長閆懷志介紹,手機、手環採用高精度運動狀態感應器晶片進行人體運動狀態感知,並輔以軟體算法進行校正和顯示步數。

  具體而言,運動狀態感應器主要是通過高精度加速度計來感測三維律動的加速度或振動等運動狀況。常用的加速度傳感器又有三軸和六軸之分。三軸加速度計一般在手臂擺動時就會感知並記錄運動數據,而高檔的六軸加速度計則會進一步判斷走路、跑步、騎行、上樓等來提高運動數據記錄的精準度。

  軟體算法則是根據加速度計實時捕捉到的三維運動數據,經數字濾波、場景辨識、模型校正等運算處理,最終將加速度計獲得的原始數據轉換為手環APP或手環可顯示的數字,為用戶呈現步數、距離、卡路裡消耗數值信息。

  「事實上,運動手環或手機計步主要是根據人體的擺臂和震動來測量步數或距離的。」閆懷志舉例道,比如,即便是原地踏步,如果步幅和擺臂動作足夠大,也會被記錄下來。不同的身高、步長、動作習慣等,也會對計步準確性產生影響,因此必須經過軟體校正才會更加準確。

  再比如,通過積分加速度計和環境感知算法來判斷是否真正產生了空間位移,以決定是否計步。此外,還可以通過頻率來判斷人體是在真正走路跑步,還是在虛晃手腕或擺動身體。在閆懷志看來,現在的手機、手環計步功能,已經充分考慮了各種幹擾場景和幹擾因素,經過軟體算法校正後,結果較為準確。

(責編:馬玲玲、常國水)

相關焦點

  • 步數排行榜上日行二三萬步的「王者」們,膝蓋還好嗎
    步數排行榜上的「王者」們 你們的膝蓋還好嗎微信朋友圈裡,除了曬娃、曬美食、曬自拍,近幾年曬步數已經成為另一種時尚,運動步數你追我趕,這既激發了動力又鍛鍊了身體,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翻看運動榜,1萬起步是標配,2萬起步有可能登頂,3萬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 怎麼隱藏支付寶步數排行榜
    支付寶運動有一個步數排行榜,會顯示你當天運動的步數。對於喜歡的人每天都相互間進行步數的較量,期待榮登榜首。對於不喜歡的人每天的步數排行,認為會暴露自己的隱私信息,因此不喜歡步數排行榜。那麼可不可以關閉步數排行或者隱藏自己的步數呢?答案是可以的。
  • 比步數不等於「暴走」 健康運動在適度
    因為一句「半天走了10萬步」的發言,北大一博士生火上了熱搜。在演講中,他自稱由於微信運動步數限制,98800步只是自己半天的步數。言論一出,立刻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在微信運動計數的實時「監控」下,默默比拼步數,似乎已經成為了朋友間的一場「暗自較量」。少則5000步,多則10000步,看著微信運動排行榜上噌噌上漲的數字和名次,走路竟也多了不少成就感。
  • 微信運動刷步數教程
    微信運動怎麼刷步數?怎麼才能成為微信運動的朋友圈中中王者?怎麼快速「刷」微信運動的數據?
  • 還敢一味曬步數嗎?有人每天這樣走路走斷大腿骨!
    然而有的人卻盲目開始刷步數,每天的排行榜上都達到3、4萬步,有人這麼暴走卻走出了半月板撕裂、膝蓋積液……而真正健康的健走應該怎麼走?走多少才有效果?《2016中國人運動報告》披露中國人日均行走步數為5112步,由此可見,全民運動的步伐已經走起,你拖後腿了嗎?
  • 微信運動一鍵刷步數,讓你重回排行榜第一
    微信運動很久之前就有了,不過我是最近才開始玩的,你的微信運動排行榜裡是不總有人長期霸佔第一
  • 每天一萬步的人,膝蓋還好嗎?
    日常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對於走路,也有多種多樣的說法:"走路比跑步都傷膝蓋" " 90%以上的人都不會走路""每天一萬步其實並不可取"......  聽到這些,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對於走路這一簡單的行為產生了諸多困惑。走了這麼多年的路,難道都走錯了?
  • 朋友圈曬步數 你上榜了嗎?
    近期就有一位女士鬧出了將計步器綁在狗腿上,讓狗代替自己跑步的笑談。  針對這種情況,小編想說,正常人每日步行10000步就能滿足鍛鍊的需求,鍛鍊過多反而會對膝蓋等部位的健康不利。再說鍛鍊身體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讓攀比的心態佔了上風,反而違背了運動的初衷。
  • 天氣轉冷,你的膝蓋還好嗎?
    有人將「跑馬」看成挑戰自我的運動,而專家提醒,「跑馬」不是人人適合,參與者們除了要具備一顆「強心臟」,還要看肌肉、關節和脊柱是否「吃得消」,尤其是膝關節。49歲藝人黃磊也透露了自己的「跑馬」計劃,並宣布在今年達成了年初定下的小目標「跑1000公裡」,引來6萬+點讚之餘,有人留言」獻上膝蓋「之餘,亦有人關心「你的膝蓋還好嗎?"
  • 跑步到底傷膝蓋嗎?一分鐘自測,你的膝蓋還好嗎
    上下樓、下蹲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膝蓋疼?劇烈運動之後你的膝蓋有沒有酸脹感?這有可能是髕骨軟化症,它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症狀就是膝蓋疼痛。
  • 科學研究發現:健康不需一萬步,這個步數最佳!
    走路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作為一種健康、實惠的養生法,它已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象徵,但,每天走10000 步才算健康嗎?
  • 跑步到底傷膝蓋嗎?一分鐘自測,你的膝蓋還好嗎→
    上下樓、下蹲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膝蓋疼?劇烈運動之後你的膝蓋有沒有酸脹感?這有可能是髕骨軟化症,它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症狀就是膝蓋疼痛。一分鐘自測,你的膝蓋還好嗎?髕骨軟骨是「膝蓋老化」信號燈,一旦損傷,軟骨細胞功能失常,無法正常交換營養物質導致軟骨細胞變性壞死,而後會出現局灶性軟化、纖維化、龜裂。 髕骨軟化有什麼症狀?●疼。
  • 【健康】跑步到底傷膝蓋嗎?一分鐘自測,你的膝蓋還好嗎
    上下樓、下蹲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膝蓋疼?劇烈運動之後你的膝蓋有沒有酸脹感?這有可能是髕骨軟化症,它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症狀就是膝蓋疼痛。
  • ...前列腺增生|計步器|運動|步數|手環|腰圍|肌肉|心率|-健康界
    走路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作為一種健康實惠的養生法,它已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象徵,但,每天走 10000 步才健康嗎?步數越多就越好嗎?有沒有一個最佳數值呢?有的!
  • 守護女神的花兒,你們還好嗎?
    守護女神的花兒,你們還好嗎?是那兩棵守護女神的樹嗎?是的,在她的精心呵護下,我們的女神風姿卓越!這個春天大家不能駐足觀賞,我們就來一場「雲」相會吧!
  • 王者榮耀:女英雄身高排行榜,世界小姐羋月,超智慧體深感汗顏
    一曲歡樂頌,一場紅塵夢;大家好,我是電競歡樂送嗨嘍,各位喜歡王者榮耀的小夥伴們你們好。在王者大陸的英雄當中,有人族和魔族,還有人魔混血。最關鍵的是居然還有超智慧體,是不是感覺奇奇怪怪的,什麼種類都有。哈哈,不要噴我,我只是幫你們變得簡單還好分辨。王者榮耀中的女英雄有多少個,你們肯定不知道,也不會去數。不用問我,我也不知道。但女英雄的身高排行小編倒是知道,首先人魔混血的英雄會很高,但沒想到身高最高的女英雄居然是那個超智慧體,那麼她究竟是誰呢?又有哪些女英雄個子特別高呢?一起來看看吧。
  • 為了步數排行,她每天暴走萬步!3個月後膝蓋出問題...
    市民反映暴走3個多月膝蓋患病了「我就是想提醒大家,不要為了拼步數而搭上健康。」何女士對記者說,她身體沒有其他疾病,在此之前也未曾去檢查膝蓋是否有問題,是在暴走3個多月後感覺膝蓋疼痛難忍才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膝關節滑膜炎。「每天大多都走一萬步,只要走完一萬步,手機運動軟體會提醒已完成一萬步,這樣心裡才踏實。」何女士說,剛開始走路時,她在小區裡走,圍著小區步道走上五六圈也才五六千步,根本達不到一萬步的目標。
  • 科學研究發現:健康不需一萬步,這個步數最佳
    走路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作為一種健康實惠的養生法,它已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象徵,但,每天走 10000 步才健康嗎?步數越多就越好嗎?有沒有一個最佳數值呢?有的!健康不需一萬步,每天7500步足夠多走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