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識感:你自認是上帝,當然沒有人能幫你

2021-02-23 容我說

 

這個世上,「後知後覺」是人生的常態。

用後現代的講法,我們每個人都是「被建構的」。

就像房子,我們都是被父母蓋出來的,父母又是被他們的父母蓋出來的。一代代人教導孩子的方式,又來自當地的文化,而文化又是一代代傳承而來。

當我們在發展自己個性的時候,我們已經不知不覺把周遭人們的習性融入進來。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之前,我們已經是那個樣子了。就像當你意識到自己不再年輕,沒辦法像十五、六歲那時一樣,整晚熬夜,隔天還精神奕奕的去上學。

你已經衰老了,老的連自己都不認識了。卻總是試圖從後知後覺的生活中,扭轉身處的「劣勢」,想要料敵機先。

這種嘗試往往會以一種形式出現,就是「預期心理」。

比如你研究股市,預期一支股票會漲,然後你把大筆的錢投在這支股票上,預期用這支股票上漲後帶來的紅利,改善自己的生活。

預期心理使我們在購買股票的時候充滿希望,而短暫來臨又破滅的類似行為,就是買當天晚上開獎的彩券。

 

預期心理跟希望是不一樣的,希望是希望明天會更好,懷抱希望的同時,我們不會死嗑希望一定會實現。

預期心理,大多帶有死嗑的成分。

比如一位賭徒,他走進賭場前懷抱贏錢的預期心理。即使連續輸了幾把,他還是預期下一把能贏。

希望和預期心理不同,希望就像我們看著自己家徒四壁,我們還是勤勉的過日子,希望有天可以改善生活。即使生活沒有改善,我們也不會因此絕望,因為正是因為接受現實,知道未來遙不可及,所以我們才懷抱希望。

希望就像心中的暖爐,暖爐存在的目的是取暖,而非改變寒冬。

改變寒冬是老天爺和科學家的事,不是普羅大眾會做的夢。

所以一個懷抱希望的人,往往是樂觀的人。他知道現實很難改變,但他沒有失去對明天的嚮往。

一個凡事抱持預期心理的人,他可能是不現實的,他總是通過幻想來擴大自己的計畫。就像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自己需要幫助,我給予諮詢方面的建議,他們卻不選擇諮詢,而是不斷丟訊息到後臺。希望我用朋友或者慈善家的角色,去給予他們支持。

我推薦諮詢,是因為諮詢有幫助,就像我自己在人生難過的關口,我也會尋求諮詢。

推薦諮詢,不是推薦向我諮詢。我鼓勵人們求助,但不是鼓勵人們一定要向我求助。我是普通人,有自己專擅的諮詢方向。並且諮詢師跟來談者之間也需要默契,也會因為人格特質等因素合得來或合不來,這是一個需要花時間互相尋找與摸索的過程。

 

然而,某些人的人際界線是不清晰的,也沒有充分的病識感。

「病識感」指的是一個人能否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比方今天如果你是一個有病識感的人,當你咳嗽、發燒,你會意識到自己可能感冒了,該去看個醫生。

但沒有病識感的人,他對所有自己的徵兆沒有反應,會做出各種出於幻想的解讀。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什麼錯,就像一個人可以對自己的未來懷抱預期心理。

但病識感象徵一個人解讀現實的能力,比方一個人自認資質普通,平常淨打遊戲,不讀書,考試大多倒數。他不會預期自己高考能考多好,飛躍性的長出三、四百分。

但一個人,若是完全判斷不出自己的能力,努力是否充分,對自己又過份的預期,那麼這種預期事後就會帶來心靈的衝突。

關係中也是如此,有些人無視平時和他人的關係,明明是一個月講不到三句話的人,卻自認跟對方是好基友。

對方根本不想跟自己接觸,自己卻幻想對方愛慕自己,然後腦補各種劇情。

再次以諮詢為例,諮詢師跟來談者關係的建立,就像多數關係,來自雙方的共同認可。

如果一個人不願意進入諮詢關係,卻覺得一個身負諮詢師角色的人一定要幫他。那麼他的預期心理大概只會讓他失望,引起他的憤怒和不滿。

如果他沒有充分的病識感,那麼他可能還會怪罪諮詢師,怪罪他想像中的好基友不夠意思。

所以如果你需要諮詢,你就需要諮詢師,那麼你就需要進入諮詢情境,按照正規管道開展諮詢。

就算是我的親朋好友,我也會按照倫理與規章,推薦他們找諮詢師求助。

這違反倫理,也違反我的原則。

這就是我的選擇。

假使你覺得別人應該為你破例,現實會告訴你答案。這個現實,你得去承受。

諮詢不是讓諮詢師幫你擔生命的責任,這不是諮詢師幹的事。諮詢師只能幫你釐清盲點,但最終你得為自己做選擇,因為你的生命,你得自己負責。

這是缺乏病識感的人最大的問題之一,「他們往往不覺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幻想問題出在別人身上,或者幻想一個不切實際的解決之道,這很容易。因為我們的理性可以完成我們的想像,就像一位作家可以在作品裡讓誰生就生,讓誰死就死。

 

社工跟諮詢師不同,社工按照組織會主動關心需要幫助的對象。比如針對遊民的社工,他們會按組織的目標去關心遊民。

但諮詢師是被動的,只有願意主動求助,真正準備好要處理問題的人,他們會來到諮詢師面前。

在我的經驗中,詢問諮詢跟最後真的來諮詢的人,大概是5:1。

而試圖繞過諮詢,幻想跟諮詢師建立諮詢以外關係的人,最後會真正預約諮詢的人,基本10個裡面不到1個。

他們總是能為自己的預期心理找到解釋,但他們對明天抱有希望嗎?

這點恐怕不那麼樂觀,因為如果他們真的抱有希望,他們理當樂觀一些,而不是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抱怨。

某個角度來說,缺乏病識感的人並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他們和自己的痛苦處在平行關係。

他們是痛苦的奴隸,但他們太習慣被奴役,以致於偶爾在痛苦中呻吟,並不能使他們聽見自己受折磨而發出的聲音。

那些呻吟聲可以稱為呼救聲嗎?

我想不能這麼輕易認定,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立法者,自己的上帝。

更何況,有些「病」是少數專家、權威決定的,也許換個時空那不是病,而是一種美德。

譬如有些被歌頌的英雄,很可能他有高度自戀,自戀到覺得自己是上帝的兒子,是救世主,生來就要拯救蒼生。

然而,也有些人這麼看待自己,但他一生誰也沒有拯救,在別人眼中還顯得落魄。可是他們在精神的本質上如出一轍,只是因為能力、機遇等因素,活成了不同的樣子。

前者成為被歌頌的英雄,後者成了旁人眼中的怪胎。

有些人的缺乏病識感,來自先天的困境,他天生就缺乏這方面的判斷力。但有些人缺乏病識感,來自長期不處理問題,通過幻想逃避現實的結果。這種逃避已經養成習慣,使他再也無法跳脫主觀的視角,去和他人溝通,以及理解客觀環境。

我曾經提到存在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提到他在《系統神學》中論證了命運的本質。他認為「命運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

為什麼經常命運被當成必然的呢?

田立克認為,那是因為「我們希望命運是必然的」。

一個精神正常的人,他會對這份命運的必然懷抱希望,也就是說他的心靈隨時做好被現實衝擊的準備。

而一個活在過分預期中的人,對他來說命運只能是必然的,實際上他並沒有做好被衝擊的準備。他提前的預期一切,彷佛他就是上帝,就是創造命運的神。

最後,這才是缺乏病識感的人,他們難以尋求幫助,並且接受幫助的核心之所在。

他們覺得自己是上帝,他們是神,什麼都是他們說了算。

看出來了嗎?這就是缺乏病識感的人經常陷入的矛盾困境。他們一方面對自己的看法信誓旦旦,好像自己的認知肯定正確。但現實卻經常讓他們碰壁,可是他們卻能視若無睹。

然而,碰壁的現實會讓他們痛苦,引起負面心理。但他們不願意解決現實問題,而是在自己的幻想中,用幻想的方式處理。

有些憾事就是這麼發生的,比如一個女孩子被一個有愛情狂的男孩子喜歡。

客觀來說,這個女孩子根本沒跟這個男孩子說過幾句話、沒有約過會。

但在這個缺乏現實認知的男孩眼中,卻自認和這個女孩談了綿長的戀愛,最後因為無法接受女孩的強烈拒絕,把女孩殺死。殺死之後還認為女孩罪有應得。

缺乏病識感的人有時會讓身邊的人不知所措,在於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人,人是有限的存有者,有生老病死,有失敗與挫折,並且一輩子都無法實現自己全部的潛能。

並且人或許可以孤獨的活下去,但無法孤立的活著。

回頭來說,這就是為什麼諮詢師不會主動去幫助所有人的原因。

除了神,誰敢說自己能幫助所有人?

我不是神,我是人。

我能幫助某些人,並保留一定的精力和心力幫助我自己。

這讓你失望了嗎?

如果是,我也不會感到抱歉。

我盡力了。

你呢?

  

相關焦點

  • 你信的上帝,是哪一個上帝?
    你信不信上帝?經常會被人問起這個問題。一般這時候我都會反問一句,你說的上帝是哪一個上帝?沒錯,上帝的定義,其實一直在變,如果是羅馬教皇說的那個上帝,我自然不信。但是如果是斯賓諾莎眼裡的上帝,我信。宗教的上帝,充滿著神秘力量,正是因為上帝是超凡的存在,所以才能夠幫你解決心中的迷茫和不安。
  • 到底有沒有上帝?看看你的手指頭就知道了…
    老人就想:"每天這麼多人,上帝豈不是很累嗎?如果他願意讓我幫他就好了。"於是他就問上帝:"主啊,你每天這麼忙,讓我幫幫你吧。"上帝就回答說:"那好吧,今天你就幫我一天,但是我先和你說好,無論如何你都不可以說話。""可以啊",老人說。
  • 為何我們自認的悲傷能在神的恩典裡面變成了人生的另外一種祝福?
    為何我們自認的悲傷能在神的恩典裡面變成了人生的另外一種祝福?前段時間有一個姊妹來找我,因為他跟他自己的家人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卻一直找不到解決的好方法,所以他和家人都活在一個極大的痛苦當中,而大家卻都無法找到出路,每天都活在那一種的爭鬥裡面。
  • 上帝只拯救那些能自救的人
    上帝只救自救之人,如果你放棄依靠自己的權利,就不能責怪上天不給你機會。一個麻風病人躺在路邊。等待著他人的救助。據說,只要能夠到聖泉邊,用聖泉水洗了身體,就可以經愈。於是,這15年來,他一直躺在那裡,可惜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他。他心裡很難過,抱怨人性自私,沒人可憐他,詛咒那些拒絕幫助他的人。
  • 重用上帝放在你身上的那根刺
    但如果只是這樣,杏林子不可能做到俠風長流!靠著神,她不僅戰勝了苦難,而且從神那裡得了很多喜樂。林治平牧師回憶說:「只要她一開口,特別講到她被病痛災害施虐受苦的情形,她都有本事讓你笑出一堆眼淚。杏林子的妹夫遊建國弟兄回憶說:「認識劉俠二姐的三十多年當中,看到許多前去探望她的人,想去安慰她的人,反倒因著她的堅忍與對神的信心得到鼓勵與激發。」
  • 兒子一生下來就沒有耳朵,拿破崙:上帝忘了給你的,父親給你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讀到最後,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上帝是公平的,一個人不可能一直都有好運拿破崙·希爾是幸運的,25歲時,就認識卡內基——被人稱為「鋼鐵大王」的世界首富,並經由卡內基介紹,認識了當時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一批人。
  • 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馬拉度納這個人?
    至此還不帶什麼欺騙性的,事後當然清楚了,遂有上帝之手之說,有點混蛋的小聰明成分,卻因接下來震驚世畀的單騎表演而讓此語變成金句。所以說,靠騙而成球王之說是不成的。大羅在巴薩國米沒有歐冠資格你叫他去那裡得歐冠,有優勝者杯和聯聯杯就全是冠軍,去皇馬已是大修後了但依舊牛逼,一個破歐冠天天說大羅。足球是團隊運動又不是大羅一個人的事。
  • 縈繞的光:上帝與你〡榮光縈繞 05
    • 讀經當然不可能有這麼難,那為何我總有這種感受呢? 也許你曾經嘗試在一年內讀完《聖經》。也許你在放棄了幾個星期後,又花了一天匆匆讀一兩章,因為它就像你日程表上需要完成的一個任務。或許你也掙扎過,因為裡面的詞句有時讓你感到空泛,有 些似乎能觸及你的生活,但有些則不然,你想知道原因。
  • 2020高考作文經典素材:做你自己的上帝
    一日,我與上帝一同出行。  路過一條河時,我看到水裡有一個人在掙扎,我指著那個人問:「上帝,為什麼你不去救那個人,難道他沒有向你祈禱嗎?」上帝回答:「不,他向我祈禱了兩次,但我也救了他兩次——第一次我讓一根圓木從他身邊漂過,他沒有去抓。第二次我讓一個人划著竹筏從他身邊經過,他又不肯去抓那個人向他伸出的手。
  • 六句話告訴你:上帝是如何看人的
    首先,上帝不是看能力,看的是信心。  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上帝看人的時候,不看人的能力大小,而是看他的信心如何。一般情況下,人都是看誰有聰明智慧,但是上帝重看的不是這個,上帝要看誰更加謙卑地仰望他,誰對他更加有信心。因為主知道,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但是那仰望上帝的,能力就無限了!
  • 上帝的七個名字,每一個都讓你充滿安慰
    † 彙編: 心靈君 ∣ 平臺:馬槽中的嬰孩 上帝的名字代表上帝的本性、品格、威嚴、能力、命令。上帝的名能幫助我們體會到他是誰,他向我們作什麼。
  • 許光漢自認是個幸運的人 害怕被期待卻又想扛得起
    許光漢自認是個幸運的人 害怕被期待卻又想扛得起 時間:2020.11.05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這是一份給上帝寫的文案!其實上帝也是段子手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Not until I say so, anyway.I hate rules, That's why I only made ten of them. ---God戒條?我可不喜歡了,所以十條就夠了。
  • 教皇方濟各告訴LGBT家庭:上帝愛你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是上帝子民
    近日,教皇方濟各告訴LGBT家庭,「上帝愛你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是上帝子民。」他這樣做是因為他們都是上帝的孩子。他教皇方濟各是在與梵蒂岡聖達馬索文藝復興時期的庭院中的公眾聽眾見面後,與大約40名義大利LGBT孩子的父母短暫相處。
  • 搞笑漫畫:幫一幫你們這些可憐的凡人,剛說完上帝就開始使用他的...
    搞笑漫畫:來幫一幫你們這些可憐的凡人吧,剛說完上帝就開始使用他的神力了! 水資源在這個國家可以說是非常的緊缺,尤其是在一些生活的荒漠中的人想要喝點水都困難只能靠自己找來的一點點露水解渴,人又多水又少的情況下大家能怎麼辦肯定是找個地方挖出水來啊!
  • 上帝造女人的目的
    4、條件妻子在許多方面都比丈夫強,這是無可非議的事實。正因為丈夫在許多方面不如妻子,所以上帝才讓妻子做丈夫的助手,來幫助丈夫。你見過哪個公司的老闆請比自己笨的人來當自己的助手?老闆管理不行,就請個管理專家;不懂法律,就要請個法律顧問。只要那個公司屬於老闆,他必定要請比自己精明能幹的人來幫助自己。
  • 科學能證明上帝不存在嗎?
    對於上帝是否存在這種問題,直接證明,也就是說,把上帝找出來,讓大家見一見,很顯然是辦不到的或者說至少現在還辦不到。如此,那些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就會說,你沒找到並不等於就沒有,我們說有就是有,反正你也證明不了沒有。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點「皇帝的新裝」的感覺?
  • 代購不是能給你便宜的人,而是幫你買正品的人!
    對,這對於找代購的人來說,是好事,畢竟便宜嘛,但是,一點錢都不賺,給你代購,你以為代購是菩薩啊,自己貼車費,貼時間,幫你買東西,再寄給你,如果你們要覺得,代購是這樣的人的話,我沒法和你交流啊。  那這種人目的是什麼?他們前期只是用低價來圈一些客戶,然後後期,就會開始賣假貨給你們啦!不賺錢,你以為他在國外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啊!
  • 你贊同「顧客是上帝嗎」?
    姑娘哭得更厲害了,先生轉身加入了她們:「小姑娘,老闆娘說得沒錯,這是行業性質決定的,顧客是上帝,我們公司碰到難纏客戶地多了,可是我們的宗旨就是要把客人當上帝,就算有再大的委屈,也不能帶到工作中來,你能受得了多大的委屈
  • 沒有上帝的手,我們難以把握自己
    愛是生命的動力,學會愛,你便能找回失落的夢想。在於你感受到上帝的親切同在,你根本不需要暗室;有神與你同在,你也不敢欺暗室;實際上,一個敬畏上帝的人,根本沒有暗室不過,一個仰望星空的人,仰望久了,他總會被上帝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