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花椒,別稱:萬花針、白總管、竹葉總管,山花椒,狗椒、野花椒,崖椒、秦椒、蜀椒。竹葉花椒屬於小喬木或灌木。莖枝多銳刺,刺基部寬而扁,紅褐色,小枝上的刺勁直,水平抽出,葉背面中脈上常有小刺,僅葉背基部中脈兩側有叢狀柔毛,小葉對生,通常披針形,葉面稍粗皺,小葉柄甚短或無柄。花序近腋生或同時生幹側枝之頂,有花約30朵以內;果紫紅色,有微凸起少數油點,種子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生於山坡,溝谷邊疏林中,林緣,灌叢中。中國西藏和雲南部分地區的該植物,其葉通常有小葉9-11片,由此向東北各地,如江蘇、山東等,其小葉通常5-7片,有時3片。與花椒相同,但果皮麻味較濃而香味稍差。果實(竹葉椒):辛,溫。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蟲積腹痛,蛔蟲病,溼疹瘙癢。中國有些地區有栽種。全株有花椒氣味,麻舌,苦及辣味均較花椒濃,果皮的麻辣味最濃。新生嫩枝紫紅色。根祖壯,外皮粗糙,有泥黃色鬆軟的木栓層,內皮硫黃色,甚麻辣。果亦用作食物的調味料及防腐劑,江蘇、江西、湖南、廣西等有收購作花椒代品。根、莖、葉、果及種子均用作草藥。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治風溼性關節炎、牙痛、跌打腫痛。又用作驅蟲及醉魚劑。據說,湖南省長沙市郊馬王堆西漢軟侯(公元前477-前177年)古墓出土文物中有4個繡花香囊都裝有本種的果、種子,果梗和刺。死者手中握著的絹包有多種芳香植物的樹皮(桂皮)、地下莖(商良姜)等,其中也有竹葉花椒的果。本種的果除用作食物調料及藥用外,也是一種芳香性防腐劑,古代用花椒來防腐「癖邪」是有冊籍記載的。馬土堆西漢古墓出土的竹葉花椒很可能就是利用這個特性。從已發掘出來的另外一些古墓中也有多量的花椒可作證明(參考花椒的討論)說明至少在二千一百年前中國人民便利用竹葉花椒了。
植物品種的眾多和繁茂也說明了棲霞山生態環境的優良,同時,中草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也請大家在觀賞的同時,請勿採摘哦!
本文部分果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