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時手腕如何做旋轉運動?香港書協主席黃簡講了四種方法!

2020-12-21 晨之論史

書法創作以「用腕」為主的觀點由來已久。南宋姜夔的《續書譜》中說:「大抵要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這種觀點後來又經康有為、沈尹默等人提倡而深入人心。

香港書法家協會黃簡認為書法的核心是用腕,他說:「我是堅決地搖腕派,沈尹默先生以為轉指必破壞筆力,這是真知灼見,我深然……幾乎所有的點畫都可以用搖腕寫出來。所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書法創作時手腕怎樣運動?黃簡推崇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使轉」說。他認為「直線」是「使」;「弧線」是「轉」。手腕運動分為左右運動、上下運動、旋轉運動。左右、上下運動產生「直線」,旋轉運動產生「弧線」,這兩種線的組合如汽車的「方向盤」,構成了千變萬化的書法線條。

手腕的左右運動相對簡單,只要運筆過程中手腕左翻或右翻就可以了。那麼,手腕的旋轉運動該如何處理呢?

概括來講,手腕的旋轉運動有正、反(順時針、逆時針)兩個方向,是寫圓弧線條用的。黃簡說:「這世界的基本線條只有兩種,直線和弧線。直線因為方向不同, 因此有了橫豎。弧線因為旋轉的方向有順時針和逆時針之分,因此也有兩條。」

在書法中,圓形是左半圓弧和右半圓弧的合成。圓形寫起來比直線難,形態多。平時要多轉轉手腕,有關肌肉用多了,才會靈活。具體來說,學好旋轉運動,需要掌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內旋外拓避「絞鋒」。

書法中的轉圈,以半圈為一單位,超過半圈毛筆的內外圈毫毛就會絞在一起,引起絞鋒。「絞鋒點」是「內旋」(由外向內拉)與「外拓」(由外向內推)的交會點。東漢《曹全碑》的「父」字中,兩根是順時針內旋,兩根是逆時針內旋,撇到捺的筆鋒飛度是沿著「外拓圈「行筆的。外拓往往是點畫間的聯繫。除了鉤,楷書點畫基本上不用外拓。

虞世南《筆髓論》中說:「行書之體……其腕則內旋外拓,而環轉紓結也。旋毫不絕,內轉鋒也。」要想實現「環轉紓結」就要避免絞鋒點的出現,就得減少連筆時「外拓」造成的麻煩。為此可以用「飛度」(空中運筆,避開絞鋒點)、「畫小圈」(把外拓圈儘量寫小,縮成一個節點)、「牽絲」(短鋒硬毫,提筆以筆尖外拓,縮成細線)、「分筆」、「增加節點」等辦法解決。

第二,順向弧線會「滾動」。

《集韻》將「滾」解釋為「大水流貌」。「滾動」就如波浪一上一下的翻滾,是起伏式運動。黃簡說:「(滾動)其實就是兩個方向的弧線運動。」也就是說「滾動」是相反的弧線所構成的連續組合,如弧線A是逆時針轉動的,組合順時針弧線B以求連續,這就是「滾動」。

黃簡認為「五勢」中的「袞筆勢」就是滾動的例子。

第三,逆向弧線會「轉動」。

「轉動」是同方向弧線的邊續。比如,弧線A是順時針旋轉的弧線,弧線B也是如此,那麼,兩者連接起來組成的運動就是「轉動」;再加上同樣順時針方向旋轉的C,就會繼續轉動。

黃簡認為「五勢」中的「勾裹勢」就是「轉動」的例子。

第四,順逆結合會「使轉」

書法中既有直線與直線的組合、曲線與曲線的組合,也有直線與弧線的組合。直線與弧線的組合,就是《玉堂禁經》中的「鉤努勢」。「永字八法」中的「橫折鉤」就是直線與弧線的組合。「鉤努勢」既包括逆向的組合——橫寫完後,寫逆時針的弧線(折筆內擫,可用明節點轉折);也包括順向的組合——橫寫完後,寫順時針的弧線(轉筆外拓,多用暗節點轉折)。

黃簡認為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所說的書法四字訣——「執、使、轉、用」中,「使」是直線,「轉」是曲線,兩者結合組成了書法的結字規律。黃簡說:「使轉概念來之於草書,後成為組字的規則。真行草三體,都用使轉來組字……一使一轉,這就是書法家的思維。至於字屬於什麼部首,那是文字學的思維。書法只看它是一使一轉。」

從這個方面來講,「使」「轉」既相互區別,又相互統一。表現在書體中,就是楷書與草書的統一。楷書多「使」,草書多「轉」,但是這兩者又對立統一,因此唐人孫過庭說:「真(楷書)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所以,書法進步,在用腕上既離不開左右運動,也離不開旋轉運動,它們都是值得好好學習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書法創作如何正確使用手腕?有五大要點!
    香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黃簡,認為書法中運筆是靠手腕實現的,他說:「我是堅決地搖腕派,沈尹默先生以為轉指必破壞筆力,這是真知灼見,我深然之。柳君(柳曾符)以為鄧石如、何紹基都轉指,是否二者可以調和,大字用轉指,小字當搖腕,和我不同。」
  • 中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陝西書協名譽主席趙熊書法作品欣賞!
    趙熊先生現為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陝西省書協名譽主席、西安終南印社社長、陝西書學院專業書法家。趙熊先生的書法功力紮實,諸體皆能,尤以篆隸和行書著名,他在書法創作上的成功創造在於集多年深厚的篆、隸基礎,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五分書",即以篆書之形,表隸書之神,篆隸筆法各取一半,入古出新,氣勢磅礴而曠達。
  • 書協主席鮑賢倫另類書法,專家批評字不像字,真正的滿紙菸雲
    搞書法就要帶著一點創新意識在裡面,這一點完全可以理解。但有那麼一群書法家,總是拿著自己的創意來聊書法,結果很多傳統書法的人都無法理解這一類的創意書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浙江書協主席鮑賢倫的書法,一起來感受一下他筆下的另類書法。
  • 為什麼書法家黃簡認為,書法就是「畫小圈」和「畫大圈」?
    書法家黃簡先生,是香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華藝術家協會會長,香港《書譜》雜誌主編。在書法理論上,黃簡有個著名的觀點,他認為書法就是「畫小圈」和「畫大圈」。這是為什麼呢?但左邊的「豎鉤」中,「鉤」跟「豎」屬於兩個筆畫,可以視作「豎畫」與「鉤畫」(獨立的鉤書法中稱為「趯」)之間的組合。黃簡老先生認為,根據書法口訣「欲左先右」,寫這個鉤應該是反方向起筆,但是這樣做卻與它相連的豎畫卻接不上。那麼,到底該怎麼把它們連接起來呢?
  • 狂草線條書寫清簡生活,上圖呈現上海書協草書展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這些中國歷史上的名句所說的都是關於節檢與清簡的生活。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5日,「杜絕浪費、節約光榮——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第七屆草書委員會書法作品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幕。
  • 中書協主席旭宇大秀楷書,卻被批筆墨差田英章太遠,書法徒有虛名
    在書法界有這樣一句話,書法行不行,關鍵看楷書。意思一個書法家的書法功底究竟實力如何,不要過多的去渲染,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出來寫幾筆楷書。通過楷書的書法水平,就能立馬判斷出他的實力如何。今天眯眯眼的花花世界要和大家說的這位書家是歷任過中書協主席,現任中書協顧問的旭宇先生。
  • 原書協主席張海,80歲辦書法展:只要一息尚存,就力耕繼續
    張海不僅是河南書法的領軍人物,也曾做過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主席,是個很有能力的書法組織者。對於張海的書法,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對於批評的聲音他是如何看待呢?他為何又要每隔幾年就舉辦一次展覽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在座談會上作了如下的解釋:01將評論的聲音當作目標請別人寫評論,從理智上講,褒貶都應當欣然接納,但從感情上講,又希望多聽點好話
  • 他曾任湖南書協主席,書法大氣磅礴,人稱「麥華四」
    曾任湖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湖南書畫研究院院長,一級美術師,湖南省書協主席,中國書協理事,中國美協理事等。 在其幼年時,家中經營有一家筆店,店內往來不絕的顧客和揮毫落紙的先生給鍾增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也為他日後從事書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 中書協名譽主席沈鵬,書法3個字感覺奇形怪狀,估價卻有2000元
    中書協名譽主席沈鵬,書法3個字感覺奇形怪狀,估價卻有2000元。沈鵬是當下的中書協名譽主席,按說他的書法應該有模有樣,很有碑帖功夫才折服人心。但事實上,中書協名譽主席沈鵬的書法向來有比較多的爭議,認為他書法不錯的人有之,認為他書法稀鬆平常的人也是比較多的。
  • 書協主席一幅字可賣幾十萬?啟功當年一幅字只賣100元
    有畫說|藝外討論本期導讀:常常有人說賈平凹的書法很平常但是一字賣幾萬,那麼職業書法家的書法價格又如何呢?目前在世的書法家沈鵬和歐陽中石這樣的書法名人其實也並不便宜,他們題寫牌匾一個字同樣不會低於幾萬元,一幅書法作品在市場上賣幾十萬也是非常正常,比如現任中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的書法作品同樣也不是普通人能夠買得起的。是書法界的行情規矩潛規則?還是市場變得不再親民呢?為何書法藝術在今天成為了普通人眼中的奢侈品呢?那同樣曾經出任中書協主席的啟功先生,當年他在世之時書法要價幾何呢?
  • 蘇士澍即將離任,接替中書協主席一職的可能又是一位「錯字先生」
    隨著年底的臨近,第七屆中書協換屆大會即將在京召開,有別於以往,這次大會普遍受到廣大書法愛好者們的關注。因為中書協主席蘇士澍的任期已滿,因此將在會上選出新一屆中書協領導班子,備受矚目的中書協掌門人也將浮出水平,此前坊間關於中書協主席接班人有諸多猜測,隨著換屆大會的召開都將一一揭開謎底。蘇士澍主席在任五年,可以說成績有目共睹,不過關於其本人的書法水平,業界也頗有微詞。
  • 中書協前主席沈鵬,楷書字帖《千字文》欣賞,用筆講究、結字生動
    好多人不懂書法一味推崇正楷,是因為自己沒有認真寫楷書,如果楷書練到一定程度,真的覺得什麼田書沒有一點看頭」。這水平都是書法家,那全國書法家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在小學生中都會成群成堆,這就是在告訴人們,中華傳統文化「書法」,不需要繼承和發揚,更不需費時去苦練,你只要會寫漢字,就是書法家,至於能否當書協主席,那就不知道了。」小編認為:沈鵬大師楷書雖然沒有那麼端莊俊美,但有一定特殊筆意,也許有點故作玄虛吧。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正體書法「國展」秀佳作
    開幕式上,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雖未到場,卻通過視頻明確了此次展覽的重要意義。他說,正體書法,篆、隸、楷諸體都有極強的藝術個性表現力,同時又具有極強的「範式」、「法度」制約性;它們的創變空間,既大又小,因而如何在繼承中開掘意蘊、突顯個性,對於書家來說,就是一個既是基礎性的也是綜合性的大考。
  • 張鐵林貴為國際書協副主席,他的書法如何?網友:寫成這樣不容易
    很多人都知道咱們有「中書協」,但是並不太清楚原來還有一個名頭比「中書協」更大的書協,它的名字前面冠的是「國際」這兩個字——叫做「國際書協」。很多人感覺一個東西如果有「國際」兩個字在先,就顯得要高大上得多,根據這個「國際書協」的介紹呢,說是匯聚了國際上世界各地書法精英的一個書法組織,但實際上你如果看一下「國際書協」的理事名單就會發現,實際上裡邊有超過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國的書法家。
  • 上海書法篆刻大展:呈現當下創作,獲獎入展者趨年輕化
    上海書法篆刻的傳承與創作以其實力一直受到關注,當下的上海書法與篆刻界的最新創作現狀與風格如何?12月18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屆大展分兩個展區,中華藝術宮B2展廳中展出本屆大展獲獎、入展作品;上海市書協名譽主席、顧問、主席團成員、常務理事的特邀作品和評委、監委作品57件同期在上海市文聯展廳展出。特邀作品部分包括周慧珺、周志高、韓天衡、張森、劉小晴等的作品,評委作品包括吳雪、丁申陽、張偉生、晁玉奎等,監委作品包括潘善助、章宏偉等。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
  • 書法寫成這樣,可以進中書協嗎?
    有網友提問:這幅書法作品,距離中書協水平還有多遠?書法寫成這樣,可以進中書協嗎?題主展示了3幅書法作品,一幅對聯和兩幅古詩詞的創作,從這3幅書法作品基本可以判斷題主的書法水平,雖然有一定的書寫功底,筆力也比較紮實,但是距離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員水平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當然,書協也有書法理論方面的會員,我們指的是一般靠參加書協的書法展覽和比賽入會的會員。
  • 淺談——書協主席蘇士澍8字101000元拍品,很好!
    先不談其書法寫得怎麼樣書法意義如何,蘇士澍主席的此番作為,是值得肯定與讚賞的,不僅為了抗擊肺炎,獻出了一份力量,也同時代表了書法界的對此次疫情的重視,奉獻出自身的綿薄之力。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們是絕不動搖地站在祖國統一戰線。為武漢加油,為祖國加油。近些年來,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的作品價格居高不下,不知是出於名人效應,還是其藝術價值,這是我們所要探討的。
  • 天宮書法家丁嘉耕書法賞析——深度解析書法的真諦是什麼?
    中國書協的主席們對丁嘉耕書法主要評價摘要:(一)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評:「思逸神超。」(二)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沙孟海評其書:「師古能化,陳中出新,典雅秀勁,擒縱有度」。「堅持數年,定有大成」。
  • 中書協首任主席舒同,草書《水調歌頭》欣賞,行雲流水、自成一體
    有網友看過舒同的這篇《水調歌頭》後,留言說:「舒同年輕時個性張揚,他的書法有朝氣,有書法家的獨有個性氣質,暢汗淋漓,使人看了有盪氣迴腸的快感,而其晚年大家氣質盡失,軟弱沉糜,簡直在畫字,江郎才盡矣。」小編這認為,正好相反,舒老的功力越老越深,不要單純從書法角度來看,要從道家陰陽學說來看,他的境界已經超越書法,已經是陰中存陽,陽中存陰了。
  • 39年前,這8位大師帶書法走進了書協時代
    1981年中國書法家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書協成立大會於一九八一年上半年在北京舉行。 舒同為第一屆書協主席。 趙樸初、沙孟海、啟功、周而復、林林、陳叔亮、朱丹為第一屆書協副主席。 這幾位大師已經相繼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