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喜鵲的叫聲一聲高過一聲, 那聲音裡有朝陽的味道和氣息,她硬是將冬天的冷叫得望風而逃

2021-02-19 林清平智慧書

今晨鳥鳴依然,我卻未聽出美妙旋律,聽到的只是嘰嘰喳喳,甚至吵吵嚷嚷,其實不幹鳥事,乃是我的心失靜了。心喧則耳鬧,在你聽來,世間的一切聲音,再美妙都是雜音。我被負情緒逆襲,這個早晨似乎有點陰鬱且雜亂無章。其實早晨還是那個明亮的早晨,是我自己一時陷在了無明,所幸還有覺。

有些人總是將曾經的苦難掛在嘴邊,就像祥林嫂。這樣的人其實從未走出過苦難的陰影,心靈依舊被苦難糾纏,還沒有來得及為快樂騰出位置。有些人即使經歷的苦難再多,你也很難從他們的口中聽到苦難二字,他們呈現給你的大多是由衷的快樂和幸福感,因為他們已經將苦難漚成了財富。

我們以為自己很高尚, 這個以為本身就很卑劣;我們以為自己很齷齪,能有這種認識就還算乾淨。人生就是一趟修行,不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天,誰都不能說也不敢說自己修成了。大家都在修行,但修行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有人到方外去修,有人修於紅塵。明心見性很不易,心有迷惑才要修。

你的心胸窄小了, 天地就不寬, 該容的便再也容不下。你的心胸寬廣了,天地就不窄,能容的就一定能容。

境界一高,眼界就闊,胸懷必廣。螺螄殼裡的道場出不了真佛,茶壺裡的風波再鬧動靜也大不了。如若你非要往螺螄殼裡鑽,往茶壺裡擠,你的境界又能高到哪裡去呢?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雄起,不在於物質上多麼富有,而取決於精神上是否強大。

許多道理我們不是不懂,而是不能踐行,即使踐行也難以持久。這話說出了許多人的人生事實。知易行難源於人好逸惡勞的劣根性,此根不挖,事實難改。如何挖根則有講究,先要動鍬,這一點很多人都能做到。問題是,要麼怕苦怕累,不能持久;要麼急功近利,巴不得一鍬斷根,結果往往半途而廢。

我聽見喜鵲的叫聲一聲高過一聲, 那聲音裡有朝陽的味道和氣息,她硬是將冬天的冷叫得望風而逃,將一種盎然的春意叫滿我的心中,早起的人們,你們聽見喜鵲的叫聲了嗎?如果沒有,那就用心在朝歌中細加分辨吧,她的叫聲一定就在世俗之聲和自然之聲交織而成的和聲之中,並且一定有屬於你的旋律。

讀完請掃二維碼關注我們,讓閱讀成為好習慣。

@大浪淘沙:林清平老師的文章如涓涓細流沁人心脾,蘊含人生大智慧。

【作者簡介】林清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池州日報副刊編輯,永和豆漿文化顧問,著有散文集《一世安詳》、《人生沒有草稿》、《晨語》、《禪思微箴言》、《禪眼看塵世》、《禪心貫日月》、《清平智慧書》等11部文學著作。《人生沒有草稿》、《晨語》入圍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開闊人生視野,提升生活品質

感恩緣分

相關焦點

  • 喜鵲的叫聲
    我家房前屋後都有樹,不遠處還有一片並不算繁茂但長著或高或矮松樹、櫟樹等樹木的樹林。我記得小時候喜鵲一年四季都有,但每年三四月份,它們最活躍。它們把窩築在樹的頂端,它們常常成群接對地飛來飛去,但築窩了卻是一窩兩隻;它們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就在窩裡棲息。喜鵲的窩主要由枯樹枝構成,遠看個個都橫七豎八,一堆亂枝。
  • 因一聲鳥鳴,她30歲辭職,42歲在山裡生二胎,如今過得怎樣?
    聲音在召喚她範欽慧從小就喜歡各種聲音,而40多年前,還沒有經過大肆建設的臺灣是一個聲音豐富的島嶼。她可以在島上聽見田野裡的蛙鳴,也可以去大山裡聽蟲鳴鳥叫,或者去大街上聽聽市井之聲,每一樣都十分美妙。它的羽毛是薰衣草的藍色,美麗動人,範欽慧心生歡喜,離得近了忽然聽見它們的叫聲,很小很弱,卻很動聽,就是這一聲鳥鳴,她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到底要幹什麼。回到臺灣之後,範欽慧拿起了自己的"小毛",那是她給她的麥克風起的名字,然後就孤身一身跑進山裡,開始追尋鳥鳴的聲音。
  • 當你在遠方,聽見最熟悉的那一聲呼喚,心裡在想什麼?
    因為,可能在你聽見那麼多聲音的時候,往往就會忘記自己該去和誰說,又能說什麼。獨自一人在異鄉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從前還未親身經歷之時,我們大概能從書中讀到,它會是白日周遭無人回應的孤獨,也會是深夜寂靜無語的落寞,一日三餐只圖個腹中有食好以度日,幾點幾線倒也無所謂去留,因為陌生,因為這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 咻~的一聲,讓你聽見啤酒花開的聲音!
    一個充滿創意的彈射式開瓶器,把它套在瓶口,使勁拍下翹起的一端,「嘭」的一聲瓶蓋連同泡沫便一同飛射出去,開出漂亮潔白的啤酒花來~味道美好的啤酒,值得被妥善安放細心保存。 打開銀色的水龍頭,全麥白啤朦朧黃的酒液仿佛像是罐上花蔓中留出的花朵汁液般,帶來汩汩的春意味道。
  • 我聽見花開的聲音
    那時候黃昏將至,羊群歸槽。那時候年輕的母親髮髻上別著落陽的餘溫和秋草的飛絮。那時候中秋剛過,關於我的成長和未來始終是這個家庭裡永恆的主題。那時候母親正在熬著奶茶,聽見我的話語,調侃的附和、潦草的敷衍。
  • 夜晚呼喚的貓是母貓還是公貓,為什麼叫得那麼悽涼?
    孩提時代,我就觀察過,聽過貓叫之後,我就到附近去觀察,看見一隻貓趴在牆邊,一聲又一聲地叫著,不一會兒四周就開始有動靜,發現幾隻貓出現了,但都沒有馬上靠近母貓,而是在附近徘徊,可是公貓沒有叫,只有母貓叫。一個人喊是發情的母貓,喊異性的時候,兩隻貓不滿地打架,接著有一隻公貓,一般都低叫,這是在威脅在座的同性公貓。痛恨的是母貓,當它獨自一人時,總是不停地大喊大叫,有公貓騷擾它,還經常反抗回擊慘叫。
  • 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芭蕉葉子寬大,雨劈裡啪啦地打在上面,撩人心弦。有人說,雨珠是芭蕉的淚。所以,雨打芭蕉,動聽,卻揪人心。梧桐也是如此,雨打梧桐,全都是愁。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今天讓我們一起體悟詩詞中梧桐葉和芭蕉樹藏著的哀愁。
  • 小學語文 擬聲詞——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大風正在「呼呼」地吹,樹葉在「沙沙」作響。快到樓道裡,一縷清香直往我鼻孔裡鑽,我立刻「呼哧呼哧」一口氣跑了上去。剛一推門,就看到媽媽原來在燒紅燒肉呢!只見媽媽把水龍頭「譁譁」一開,把肉洗得乾乾淨淨,放在刀砧板上「啪啪」一切,肥肉站一排,瘦肉站一排。
  • 陌生城市裡的那一聲「你好」,才能讓我安心睡著
    加入公司的前三個月,除了入職第一天的歡迎晚宴,再也沒有跟同事邀請吃過一頓飯。一個人去吃頓火鍋,一個人去看場電影,一個人去 KTV 唱幾首歌,再一個人回到租的房子裡,躺著,悵然。在陌生的城市裡,沒人可以給我依靠的臂膀,我對自己說,要拼,要讓自己很忙,忙起來就忘記了孤單。
  • 小花故事|《 十三億分貝》——[她聽見的第一道聲音,是萬籟俱寂,他說的那句我愛你.]
    「不可以,」陸枕和抓住她。「為什麼?人家都兩口子了!」陸枕和皺眉掃過旁邊的人,「我不喜歡。」「哦!那好吧,那我不紋了!」陳分貝嘆了口氣,「真是大男子主義。」不過,她喜歡。她睜開眼,陸枕和的輪廓在眼前漸漸清晰,那一刻她覺得,就算下一刻失去這世界上所有的聲音,也永遠不會失去他的聲音。耳邊一片沉寂。陳分貝眨了眨眼,「你好哇,陸枕和。」陸枕和鬢角有汗珠滑下來,陳分貝坐起來,輕輕給他擦去,旁邊的醫生們笑起來,「耳朵裡帶著儀器呢,最好不要亂動。」「啊,怪不得這麼不舒服。」
  • 掬一把清淚,嘆一聲兒女情長.
    作者:阿檸(第一次以男性身份寫故事)很多絢爛屬於曾經,漂浮著喧譁的氣息。再好的腸胃,終不能容下無限量的酒,我聽見夜晚醉倒的聲音。努力工作執著如一,專注主業,任何時候都是嘗試前的最好忠告。幸福的細節都被悲傷切碎,而沒有的她疼痛,抽打了這幾十年的生命! 我和數不清的人擦肩而過,而想起她,就如同看到那些無聲的繪畫,很深很靜,觸動神經碰撞我心頭。大片雲朵掠過頭頂,呼嘯著覆蓋了心中的色彩。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從睡夢中醒來。此刻,擁抱回憶,長時間的枯坐和凝視,不必擔心擔當,也不去想是否公平、無關高貴還是頹廢,不管喜歡還是負累……是情種吧,近半百之年還似多情少年。
  • 我在竊聽器裡,聽見姐姐被輪J
    她慢慢扭過頭,脖頸處清晰傳來嘎嘣嘎嘣的聲音,她想回頭看看,想告訴自己這是在做夢。可是眼睛上那清晰地觸覺和那首歌是怎麼回事?遮蓋雙眼的手收了回去,放在了她的肩膀上,潘月菲整個人更硬了。她不想看,什麼都不想看,身後的女人輕笑一聲,一個腦袋從後面伸過來:「菲兒!」
  • 長白秘境中醒來,他看到鏡子裡的自己一聲尖叫
    俺從來沒見過那麼大的鱗片,拿在手裡,像個菜盤子,當時,我想拿它盛水喝,用手捧水,手都凍麻了。把那龍鱗放天池裡衝洗了一下,在鱗片觸到水面的時候,水面無風卻起了大浪。那浪把俺一下子就掀翻在地,俺跌跌撞撞地爬起來,向山上跑,想喊,聲音硬生生的憋在了喉嚨裡頭。可就算是喊得出來,誰又能聽見。山坡太陡了,爬上去,又滑下來。
  • ​深夜,我醒於窗外喜鵲的叫聲
    有真意 · 去粉飾 · 少做作 · 勿賣弄
  • 黑暗裡貓頭鷹發出恐怖的叫聲
    有一種說法叫做:夜貓子(也就是貓頭鷹)進宅,兇多吉少。黑夜裡聽到它那奇特的「咕咪、咕咪」的叫聲,人渾身上下起雞皮疙瘩,頭髮都會直立起來。要是一個人走在一片樹林裡,突然貓頭鷹在那樹叢中叫上那麼一聲,肯定會嚇出一身冷汗的。2.  據《周公解夢》稱:夢見貓頭鷹是不祥之兆,孩子會遺失。未婚男子夢見貓頭鷹,會娶一個好鬥的妻子;未婚女子夢見貓頭鷹,意味著要嫁到低等家族。
  • 「砰」一聲,香噴噴的爆米花就做好了,你還記得這個童年的味道嗎
    兒時味道知多少,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回憶也變得越來越模糊,很多兒時的快樂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就在前幾天出去玩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路邊的一座小雕像,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那應該是兒時最快樂的幾件事情之一了吧。
  • 他尷尬的咳了一聲:「她起不來不能怪她,要怪我.」
    她穿著一身麻布料子的襯衣和黑褲子,上面都是泥巴和土,雖然在她身上聞不到難聞的味道,可是就這外表讓人難以友好。程管家眼底的嫌棄十分明顯,問道,「你就是以沫?」喬以沫面無表情地點點頭。程管家繼續道,「我叫程美,是喬家的管家。喬家一切繁雜事務都是我處理的。「此時,黃家的女主人黃翠花冷哼一聲。
  • 我把100種聲音裝在一起,只為讓你聽見我的世界
    是爸媽喊你的小名;戀人的一句「我愛你」;和好友簡單瑣碎的對話……還是樹葉隨風婆娑起舞;海浪拍打巖石;鳥兒的竊竊私語?這些噪音蓋過了風聲、雨聲、鳥叫聲,蓋過了那些你真正想要聆聽和珍惜的聲音。我們忙於觀看,忙於表達,忙於獲得掌聲,卻忘了該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感受萬物細小而豐富的意義。
  • 傳說貓頭鷹是閻王爺的小舅子,聽見叫聲就要死人...
    在中國古代,貓頭鷹是不祥之兆,有「報喪鳥」、「逐魂鳥」之稱;漢代《說文解字》云:「梟,不孝鳥也。」而在中國近代的民間傳說裡,有很多地區都有「貓頭鷹是閻王爺小舅子」的說法,如果夜間聽見貓頭鷹的叫聲,就代表附近有人要離世。這種說法的起源我們已經無法追尋,但能確定的是,這種說法確實在民間廣為流傳。
  • 夏日的禪,從一聲蟬鳴開始
    有個作者曾這麼描述過,蟬與禪,都有一個「單」字。而蟬的繁體「蟬」上面的兩個小口像兩隻眼睛,身披絲綢的蟬翼,宛如袈裟,如一個孤獨的禪修者。生活中的禪,從一聲蟬鳴開始。為了工作、生活而煩躁不安的人並不喜歡這樣的蟬歌,嫌它太過聒噪。但對熱血沸騰的少年們來說,這聲音無異於暑假到來的「預備鈴」,動聽極了。那時候沒有wifi和Ipad,時間充裕的孩子鮮有沒捕過蟬的。你見他們三五成群,有拎桶的,有持竿的,或許還有拿網的,八成就是找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