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鳥鳴依然,我卻未聽出美妙旋律,聽到的只是嘰嘰喳喳,甚至吵吵嚷嚷,其實不幹鳥事,乃是我的心失靜了。心喧則耳鬧,在你聽來,世間的一切聲音,再美妙都是雜音。我被負情緒逆襲,這個早晨似乎有點陰鬱且雜亂無章。其實早晨還是那個明亮的早晨,是我自己一時陷在了無明,所幸還有覺。
有些人總是將曾經的苦難掛在嘴邊,就像祥林嫂。這樣的人其實從未走出過苦難的陰影,心靈依舊被苦難糾纏,還沒有來得及為快樂騰出位置。有些人即使經歷的苦難再多,你也很難從他們的口中聽到苦難二字,他們呈現給你的大多是由衷的快樂和幸福感,因為他們已經將苦難漚成了財富。
我們以為自己很高尚, 這個以為本身就很卑劣;我們以為自己很齷齪,能有這種認識就還算乾淨。人生就是一趟修行,不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天,誰都不能說也不敢說自己修成了。大家都在修行,但修行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有人到方外去修,有人修於紅塵。明心見性很不易,心有迷惑才要修。
你的心胸窄小了, 天地就不寬, 該容的便再也容不下。你的心胸寬廣了,天地就不窄,能容的就一定能容。
境界一高,眼界就闊,胸懷必廣。螺螄殼裡的道場出不了真佛,茶壺裡的風波再鬧動靜也大不了。如若你非要往螺螄殼裡鑽,往茶壺裡擠,你的境界又能高到哪裡去呢?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雄起,不在於物質上多麼富有,而取決於精神上是否強大。
許多道理我們不是不懂,而是不能踐行,即使踐行也難以持久。這話說出了許多人的人生事實。知易行難源於人好逸惡勞的劣根性,此根不挖,事實難改。如何挖根則有講究,先要動鍬,這一點很多人都能做到。問題是,要麼怕苦怕累,不能持久;要麼急功近利,巴不得一鍬斷根,結果往往半途而廢。
我聽見喜鵲的叫聲一聲高過一聲, 那聲音裡有朝陽的味道和氣息,她硬是將冬天的冷叫得望風而逃,將一種盎然的春意叫滿我的心中,早起的人們,你們聽見喜鵲的叫聲了嗎?如果沒有,那就用心在朝歌中細加分辨吧,她的叫聲一定就在世俗之聲和自然之聲交織而成的和聲之中,並且一定有屬於你的旋律。
讀完請掃二維碼關注我們,讓閱讀成為好習慣。
@大浪淘沙:林清平老師的文章如涓涓細流沁人心脾,蘊含人生大智慧。
【作者簡介】林清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池州日報副刊編輯,永和豆漿文化顧問,著有散文集《一世安詳》、《人生沒有草稿》、《晨語》、《禪思微箴言》、《禪眼看塵世》、《禪心貫日月》、《清平智慧書》等11部文學著作。《人生沒有草稿》、《晨語》入圍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開闊人生視野,提升生活品質
感恩緣分